《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第5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方便三昧才能现自体无生灭智慧,我在前面跟诸位讲随缘四种,不变随缘是佛,随缘不变是菩萨,菩萨能真正做到随缘不动。随缘,可以随缘,心里面怎么样?干干净净,如如不动,这就是功夫。他心不动,自性里面本有的般若智慧就现前,为什么?他没障碍了。自体就是自性,自性无生灭的智慧,你看六祖惠能见性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就是本来具足的智慧德相,它就现前。「是故一切修道者」,真正干的,这不是名字修道,真修道的人,「初以闻解信入」。闻法重要,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这个世间,为大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如果没有人说,你怎么会听到?你怎么会知道?所以佛对一切众生的功德就是教学,身教,身行言教,让这些大众,有缘的人见到、听到,他能够理解,信心才生出来。他要不理解的话,哪来的信心?以后真正入了佛门,你理解得愈深,你的信心愈坚固,理解得愈广,你的信心也愈大,那个信心随著你理解的深度不断向上提升,道理在此地。信解到一定的程度,他行动就出现,有没有人劝他?没有,不需要人劝,他到那个层次的时候,他自己就发动了。他真干,他就学佛、就学菩萨,学得很像也能感动很多人。
  现在我们这个时代,比起上一代,上一代是五十年前,佛法衰了,衰很多。什么原因?表演的人少了,讲经的人少了;换句话说,真正学佛的人你没看到,没地方去看,你也没法子去听,你的信解不能现前,佛法才衰。我们自己发心求受三皈五戒,好事情,这是发心要做一个真的佛弟子。受了三皈五戒,有没有做到?如果真做到,你的功德就好大,你在这里续佛慧命,你在这个地方弘法利生。你能够做出来,把十善、三皈五戒做出来,变成你自己的日常生活,变成你自己的思想行为,每个人接触你,看到这是佛门弟子,与现在社会大众有显著的不相同。现在这个社会,一般人他不是修十善业,他是修十恶业;他不是修三皈,三皈是觉正净,他修迷邪染,迷邪染一天比一天严重,他搞这个。这是我们晓得的,我们应该要怎么做?我也常常提醒同学,我知道这个社会染污的力量太强,谁能抵挡?菩萨在这个时代也得战战兢兢,一不小心就退转,就随流合污,唯一的办法就是不离开佛菩萨。佛菩萨在哪里?佛菩萨在经典里。
  这是早年,五十多年前方老师告诉我的,他劝我学佛,告诉我,佛在经典里面。不离开经典就是不离开佛法,我们的信解会随著时间成长,成长到一定的程度,下面就是「次以无思契同」,契是契入,同是跟佛相同,同佛智慧、同佛见解。要怎么相同?无思就同。中国的文字好,是智慧的符号,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在这里看到。你看「思」,你看那个样子,心里有了分别,田是一格一格的,那一格一格叫分别,分别就是思,不分别就同,就契入。你看我们中国字的「想」,思想,想是什么?想是相,心里有了相,有了相就著了相,那是执著。执著就是想,分别就是思,你看看这两个字,如果你把田拿掉、相拿掉,真心现前,那就跟佛没有两样。我们常讲思想,思想不是好事情,在佛法里讲分别执著,这叫思想。去掉分别执著,真心现前,你看,「无思契同」。他这里没有讲无想,为什么?想去掉还有思,分别比执著细,他说个无思,想就包括在里头,就把执著包括了。不分别,哪里有执著?没有执著的人有分别,没有分别的人决定没有执著。这契同,同就是一体,这是菩萨为我们示现的,教导我们怎么入门。这真入了门,入了门怎么样?跟佛知佛见有一点相似的同,还不是真同,真同怎么样?无思还不够,要不起心不动念,得破无明。思没有了,他还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无明,不起心不动念那就真的寂灭就现前。寂灭,印度话叫般涅盘,大般涅盘现前,也就是自性,就是真心圆满的现前。无思契同好!这八个字,「闻解信入,无思契同」,教导我们怎么样学佛才能够入佛知见、入佛的境界。
  「依本无作用之本智慧故」,我们自性本有的智慧,在佛法的名词叫根本智,这是真智慧。根本智没作用,实在讲根本智就是禅定,我们在佛门里面常常听讲定生慧,定能生智慧。所以清净心,不分别、不执著那个心,它就生智慧,这个智慧从哪里来的?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不是外头来的。为什么我们现在智慧没有了?很简单,就是因为你有分别、你有执著,分别执著把智慧障碍住了。智慧不生不灭,不是真的没有,是被这两样东西障碍了。障碍之后,智慧还是生,不过变质了,有东西障碍,它变质,变成什么?变成烦恼,我们的烦恼太多太多了。烦恼就是智慧,你心里有分别有执著,它就变成烦恼;你心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烦恼就变成智慧。烦恼没有了,智慧现前,烦恼轻、智慧长,就这么回事情。我们要想佛智慧现前,如同诸佛如来,如同诸佛的知见现前,这里提供我们这个方法,只有放下分别执著。放下分别执著,这个东西就是禅定、就是三昧。「故须入三昧」,三昧就是根本智,三昧能生智慧。佛在《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那是根本智,般若无知,它不起作用,后头又说一句话「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它不起作用的时候,它是定,它是三昧,它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怎么起作用?一定是有感,众生有感他就有应,这一应就起作用。应,头一个是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你要晓得,自己本身叫法身,法身没有形相,能现一切相。不但现我们人相,他能现花草树木相、能现山河大地相、能现自然现象,他统统能现,应以什么相让对方开悟,他就用什么相。应一定跟感相应,所以在这个时候他知道众生的根性,一现这个相,有感的这个人他一接触就豁然大悟。
  我们在过去修行证果那些大德当中看到过,有人听闻佛法开悟的;有人不是听闻佛法,参禅打坐开悟的;还有人也不是参禅打坐,也不是听经说法,看到花开花落开悟的,那是花草树木;看到下雨天雨打芭蕉那个声音开悟的;有人看到闪电开悟的,不定,不定什么机缘。他以前也听过、也看过,为什么不开悟?为什么在这一刹那当中开悟?那一刹那当中有佛力加持,他的缘成熟,就跟法慧菩萨一样他成熟了,所以在那一刹那时间,那种加持加持他,豁然大悟。我们常常遇到这些事情,我们看到古人开悟,我们不开悟。惠能大师听五祖讲经,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豁然大悟。我们《金刚经》念了几百遍也不开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天天念,念一万遍也不开悟。什么原因?我们要晓得,我们没有三昧,没有三昧就是我们没放下,放下,三昧才现前。能大师比我们不一样的地方,他放下了,他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所以听到这句就悟入了。关键你看看清净心多重要,三昧也就是清净心,也就是平等心,得到佛力一加持,在这里面产生觉心,觉就是豁然开悟。
  定从哪里学?定从随缘当中学。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坛经》前面一大段,也是最长的一段,叙说能大师一生的事迹。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一天经都没听过,没有遇到佛法之前是樵夫,砍柴卖柴的樵夫。现在这个行业没有了,抗战期间还有这个行业,这是苦力,生活非常清苦。到黄梅去参访五祖,五祖知道他是个樵夫,就让他到厨房去做义工,每天舂米破柴,还是干他的本行,八个月。这叫随缘。每天舂米破柴,他个子小,身体不重,所以他找了两块大石头绑在腰里面,舂米的时候就有了分量。那两块石头现在还在南华寺,当年六祖绑在身上的两块石头。所以,什么事可以照干,那叫随缘,心里怎么样?心里什么念头都没有,永远保持自己心地的清净、平等,《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他就保持这个。等待机缘成熟,诸佛菩萨肯定加持,加持的时候你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开悟了。开悟之后你明白了,你会非常感恩,感激佛菩萨加持,知恩当然就报恩,报恩就是弘法利生,续佛慧命。几千年来世世代代,佛法就是这样承传下来,再大的磨难,佛法也不会被消灭,原因在哪里?真有人干。如果没有人,佛法就在这个世间灭绝了。所以真正发心学习的人就是诸佛如来的传人,这个人功德大。而这些人里面,很多我们知道,佛门讲的再来人。实在再来,哪个不是再来?我们从哪一道来的不晓得,每个人都是再来人。他是从佛道里头再来的,至少是从声闻缘觉里头再来的,所以他生来就有一点定力,就不容易被外面环境染污,我们从这些地方看。当然,在外表的缘,他父母对他的教育那是缘,因是自己过去生中的善根,他才能不会被污染。
  「故须入三昧」,底下这一句说得好,「以净攀缘染习力故」,净是净化,三昧是清净心,清净心净化,净化什么?净化攀缘染习力。我们今天天天都在攀缘染习力,都在这里头,我们没有法子净化;如果我们有办法净化,我们学佛的功夫就得力。你看它这有个净字,这个净字是关键的字眼,我们今天是它的相反,我们是染,我们的心染污,也就是常常受环境的感染。合自己意思的环境就生贪爱心,贪恋,不合自己意思的环境就怨恨,这是随著环境在转,随缘随变,这个麻烦就大了,为什么?造的业愈造愈深,愈堕落愈严重,在搞这个。我们要想救自己,要想不堕恶道、不受地狱苦,恶道跟地狱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不能说它没有,等到哪一天你发现它有,你后悔莫及。什么时候?古人所谓是恶贯满盈,你寿命到了,阎王小鬼找你的时候,你就后悔莫及,你那时候知道这事情是真有,后悔莫及。聪明人、老实人要相信古人言语,尤其是佛菩萨、圣贤,他们不欺骗人,他们不会说假话。所以《金刚经》上说,如来是五语者,如来说话是五种语。第一个是真语,他所说的都是真的,没有一个字是假话。如语,如是什么?他说的跟事实真相完全一样,他不会加一点,也不会少一点,这叫如语。不妄语,不欺骗你,你能不相信吗?你要不相信,他没有吃亏,是你吃亏,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一定要相信,你相信,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认真努力去学习,常常要想到净化。实在讲,佛菩萨真的也告诉我们一服净化剂,那是什么?「南无阿弥陀佛」,这是净化剂。心里在浮动的时候,提起这句佛号,你就恢复正常。顺境常常提起这句佛号,贪心就不起来;逆境提起这句佛号,怨恨就摆平了,恢复到清净平等。保持著清净平等,那就叫三昧,保持的时间久了就生智慧,就是你自性里面本有的智慧透出来了,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你有这个能力把攀缘染习净化,「无作真智方明现故」,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这个时候渐渐就现前。「以是义故,须入三昧」,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必须要入三昧。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说用功夫,会用功夫的人他懂得这个道理,他在随缘里面保持著不变。无论在什么环境,大风大浪里面保持著冷静,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你就有能力控制环境;你不被环境所转,你就能够转变环境。《楞严经》上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有能力转外面境界,那你跟如来没有两样。中国古人有一句谚语说,「静里干坤大」,就是心地清净,形容清净心,那里头天地大。在中国过去,儒释道三家都重视三昧、重视禅定、重视清净心,这三个名词是一桩事情,清净心就是三昧,三昧就是禅定,一而三,三而一。
  下面,大师在此地为我们解释什么叫三昧。「三者云正」,三这个字意思是正的意思,「昧者云定」,因为三昧是梵语音译过来的,昧这个音意思是定,合起来就叫正定,「总言正定」,不是邪定,它是正定。什么叫正定?完全符合自然规律,这叫正定。如果我们用意念控制,也能得定,那不叫正定,你是意念在控制的,你那个意念要消失的时候,定就没有了,就失掉,所以那不叫正定。完全合乎自然,自然是什么?自然是放下。真的放下,这叫正定,没有昏沉、掉举,没有这个现象,精神饱满,那你才能办事。「无思所缘境也」,缘就是攀缘,境是境界,境界里面有顺境、有逆境,他统统都可以缘,他能缘境界,缘境界他没有思,他用清净心来缘。佛菩萨不但是清净心,我们现在知道,菩提心里面讲的,真诚心来缘、清净心来缘、平等心来缘、正觉心来缘、大慈悲心来缘,这叫做正定。正定不是每天盘腿面壁,盘腿面壁强迫你定下来,样子好像是坐在那里没动,里面还胡思乱想,那个得定叫邪定,那不是正定。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善知识,他是修禅定的,他在哪里修?他在市廛里面修。古时候叫市廛,现在叫什么?现在叫百货公司,最热闹的地方,他在那里去逛市场。你看每天在美国mall里面去逛,这里也看看,那里也看看,他在那里定慧双修。看得很清楚那是慧,如如不动那是定,他没有起心动念,样样清楚,没有一样不清楚,所以它起作用。这是讲「无思所缘境」。
  「亦无摄持伏灭心也」,这句说得更具体,他没有执著,他没有分别,他没有占有,他没有降伏其心,不是对别人,对自己!对自己尚且没有,对别人当然更没有。你看《金刚经》上须菩提还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怎样降伏我的妄心?心里妄想太多,用什么方法来降伏?不需要,你要用个方法降伏,那个方法还是妄心。妄心能把妄心止住吗?不能。只有知道它是妄的,知道它妄,不理它就没事了,它不碍事;知道它是妄,还想把它去掉,妄上再加妄,这就错了。你想想看,我们在《华严经》里看到的,明心见性的菩萨,也就是起心动念放下了,不再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