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81-1950集- 第2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所谓事法界,事法界就是六祖大师开悟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换句话说,事法界的体就是自性,自性能生万法。所以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是不二。这在我们常常讲,唯识里面讲的四分,四分把这个相就说出来。四分,我们从粗显的地方来说,第一个是「相分」,现相,物质的相分,森罗万象。所有一切现相的体是什么?体是自性。自性,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现的相叫实相,叫一真;但是起了妄想分别执著之后,这个相是幻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能体会得到,华藏世界、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虽然有四土三辈九品,但它确实是一真法界。所以它的凡圣同居土非常特殊,跟我们这里不一样,我们这个地方妄想分别它起作用,起障碍;极乐世界虽有妄想执著,它不起作用,它没有障碍,叫带业往生。那个只能够说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无比殊胜的境界,不可思议的境界。在一般诸佛刹土里面,起妄想分别执著全部都造成障碍。
  相分,「谓此识能变现根身世界及诸法名义相状,皆由第八识此分而生,如镜中所现之影像也」,是第八识的相分生的。第八识具足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变现这个现相,根身世界。根是指的六根,身就是身相,世界就是宇宙,以及诸法,能生万法,名义相状,义是义理,相状,都是由第八识的相分而生。我们现在讲的,根身是自己,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全是阿赖耶的相分。我们能不能缘阿赖耶的相分?不能。我们眼看的不是吗?眼看的不是外面境界,外面境界我们没有看到。明明看到!那是透过眼,眼看到的。眼怎么看到的?眼照见,像镜子一样照见,把阿赖耶的相分照在眼识的,眼识也有四分,照在眼识的相分里。眼怎么分别?见分是分别,见分分别眼识的相分,它是这么样见到的,实际上外面有没有东西?没有。到什么时候,你才真正能够阿赖耶的见分缘阿赖耶的相分,见到现场实相了,这是法身菩萨,转识成智了,圆教初住以上才有这个能力。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见到真相了。不是看到像我们看到是屏幕上的相,我们现在看到的全是屏幕上的相,现场的相没看到。这个理很深,这是第六意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著也是如此,第七识的相分从哪来的?从第六识那个地方转播过来的,它接受第六识的转播,把它变成第七识的相分。第七识的见分是执著,它执著谁?执著第七识的相分。这是事实真相,老实说,对外面境界毫不相关,外面善也好,恶也好,你真的没见到。你今天所缘的,你起分别执著,统统是你的六根、六识里面的虚妄的相分跟见分在起作用,与外界不相干,全是你自己自心在变化,随著你的烦恼习气在转。所以佛菩萨,人家是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都没有了,他所看到的境界是清净的。这就是佛经上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心想生。这个事实真相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人心就定下来了,分别执著自然放下。
  第二个「见分」,见分,「见即照了之义」,像照相机一样,照见,了是明了、了别,「谓此识能照烛一切诸法,及解了诸法义理,如镜中之明,能照万像也」。这是什么?这是你照见的时候你能够了解外面的现象,这是属於见分。相分是镜中的现相,但是它的根本依是阿赖耶的相分。我们自己能够感受到的,是六根也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的相分,阿赖耶的相分是根本缘不到的,这个一定要知道。「自证分,自证所具之法,谓此识能持见分、相分,亲证无碍,如镜之圆体,能持其明,能含众像也」。自证分是什么?证自证分就是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这就是世尊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自证分能持见分、相分,这就是法性。「证自证分」,那就是佛性,「证即能证之体,自证即所具之法,能持前自证分、见分、相分,皆不离此分,是第八识本体,如镜之背也」。这个不好懂,我常常把它解释为第八识本具的般若智慧,所以你才知道有第八识、有见分、有相分,如果没有智慧你怎么会知道?佛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是证自证分,德是见分,相就是相分;见分是精神,相分是物质,精神跟物质从哪里来的?从自证分来的,自证分能持见分、相分,见、相是我们今天讲的精神跟物质。在佛法里面讲,见分是心法,相分是色法,合起来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那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境界。五蕴皆空是什么?五蕴就是佛性,空性就是佛性,空性就是法性。性,什么都没有,能生万法,我们在《坛经》里面读到的,能大师给我们描绘性的样子,「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见性,性就是这样子,每一句所说的无不是遍法界虚空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叫见性成佛。所以,证自证分的作用就大了,没有它就不能见,它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
  由此可知,真实智慧不是从外头求来的,不是从外面学来的,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这个智慧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就是这个智慧的流露。如果你见性了,这些经要不要学?不需要学,没有一句没有一字你不透彻,它是自性。释迦牟尼佛明心见性了,所以他说他一生讲的是古人所说的,古人明心见性,他也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跟古人无二无别。所以,自己说的就是古人说的,古人说的就是自己说的,不二,这个意思要懂。古人所说的一切经,佛说了,我没有在它上面加一个字,反过来说,古人所说的一切经就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古佛也没有在释迦牟尼佛经上加一个字。你能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你就真懂得了,真的入不二法门。
  然后你才知道,学佛最重要的是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我们今天学教学什么?学放下。为什么放不下?因为不知道事实真相。在经教里略略知道大概的事实真相,才晓得放下重要,才知道应该放下,不放下不行。所以,世尊四十九年给我们所说的法是引导我们,终极的目标是引导我们认真放下妄想分别执著,然后,原来就是!我们受这么多苦难,就是不肯放下。这一段意思还没有说完,明天我们继续学习,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五九卷)  2008/5/2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5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大段偈赞分,第三小段胜慧菩萨,偈颂第六首看起,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
  这首偈含义非常之深。『暗』是无明,『宝』是自性,就是佛性跟法性,实在讲佛性、法性都是一个性,通常我们用自性就全包括了,自性是宝。成佛没有别的,就是见性,回归到自性了,佛学的术语叫明心见性。心是什么?心是阿赖耶,性是佛性,阿赖耶里面有佛性。实在讲,迷了自性就叫阿赖耶,觉悟阿赖耶原来就是自性。明是明了,我们现在对这个心不明了,变阿赖耶不明了,迷在里面,所以就不见性。什么时候明白了,明白之后,阿赖耶就是自性,阿赖耶里面不会再有麻烦。迷了的时候,我们叫八识、七识、六识、前五识,起心心所的作用。觉悟之后,八识就成为四智,阿赖耶是大圆镜智,第七末那是平等性智,第六意识是妙观察智,前面眼耳鼻舌身五识叫成所作智,成是成就,所作的是什么?所作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那就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事业统统成就了;要靠眼耳鼻舌身才能成就,没有这个东西就不能成就。佛法修学可贵之处就在此地,这是不能不知道的,这个才是宝。
  现在没有办法见,得要找个『灯』,灯是什么?灯就是佛法。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跟六道众生、跟十法界的众生把这事实真相讲清楚、讲明白,让这些众生听到之后豁然大悟,这问题才能解决,不悟不能解决,这个道理要懂。所以下面讲,『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什么人说?觉悟的人说,在古时候的标准是证果的人才能说,这一点要知道。所以,讲经说法不是容易事,谁有资格出来讲经?明心见性这才行。没有达到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初住以上的菩萨,现在这个世间没有了,真的没有了。为什么没有?缘没有了,所以佛菩萨不来。譬如我们把农夫比喻佛菩萨,树上的果实比喻众生,这个果实没熟,还是生的,农夫再看看不去采它,像桃树,红了熟了,农夫才来采。所以它红的时候那叫感,农夫去采它叫应。那你就明白了,我们这个世间众生要真有几个熟了,成熟了,来一讲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佛菩萨就来了;如果众生没有熟,不来,来了没用处。将熟未熟,佛不来,菩萨来;能有一点小悟,菩萨不来,罗汉来。这就是说,如果我们真的把执著放下,於世出世间不再执著,你就能感得阿罗汉来,为什么?他来帮助你、提升你脱离六道轮回。这就是说,你只有小学的程度,你所感得来的是小学教师;你有大学程度,你所感得来的是大学教授;你有博士的这种条件,你所感得来的是博士班指导教授,那是佛。大学教授是菩萨,小学老师是阿罗汉,这么回事情。
  这样一说,我们还有资格讲经吗?不但我们不敢,老师也不敢。我跟李老师十年,老师鼓励我们出来学讲经,为什么?没人讲了。我们行吗?不行!不行怎么办?讲古人的注解。这倒是个办法,讲错了是古人注错了,责任他负,我只要把他的注解没有讲错这就行了。古人注解是文言文写的,就是等於我们的讲经是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让大家好懂。可不能掺杂自己的意思,掺杂自己的意思那要负因果责任,这要明白。古注里也有很深的地方看不懂,自己搞得不很清楚,怎么办?不讲,念过去就算了,念得没错,讲会讲错,念不错。这是老师教我们现代这代人,真正发心弘法利生应有的心态,这就对了。选注是智慧,注解的选择是要看现前这个时代这些众生,他们能信、能解、能行,你要选这个。如果选得太深,现在人不相信、不能理解,你就不要选这个;太浅了,与经教意思不相应,这个也不要选它。所以老师教我们一个原则,选注要选古注,《大藏经》里有的。《大藏经》是个标准,是在那个时代高僧大德们所肯定的。如果他的注子被当代这些有修有证的人经过他们的审查、认定,报给皇上,那时候皇帝,皇帝批准才能入藏,所以非常严格。国家负责任,僧团大德负责任,就是保证他这个注子没有问题,这是靠得住的。现在人的著作,没有经过人的审定,我们不依靠它,但是可以做参考。古注太深了,不懂,看看他怎么讲法,讲得要有几分相应,可以采取,做为补充教材,这样就对了。所以学习不能不谨慎,不能没有理智的选择,这很重要的,不可以感情用事。
  譬如《阿弥陀经》,我早年在美国的时候,我们学会里面有位同学问我,他说:净空法师,如果在整个佛教经典里面只准你选一部经,你会选哪一部?我没有考虑,我说我会选《阿弥陀经要解》。他感到非常惊讶,他说为什么?《要解》最契我的机,我也是最欢喜的,如果我没有别的这些缘,我非常乐意一生专讲《要解》、专学《要解》,绝不分心,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决定有成就。我这一生讲了不少经,那是什么?自己没有福报,没有缘分,自己没有道场,接受别人邀请,别人提出的经,我们就得要讲、要学;自己有道场,我就不会干这个事情了。自己有个道场那是大福报,这是我常常跟诸位说,我前世没修福,没有这么大的福报。一门深入容易得三昧,容易开悟,纵然不能大彻大悟,也可以像古人所说的积小悟成大悟,这是肯定的。终极的目标就是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到极乐世界去明心见性。所以,终极目标是相同,八万四千法门,净土也不例外,见性成佛,不见性不行。
  佛性、法性,昨天跟诸位做了简单的报告,今天我们谈谈三因佛性。佛性是什么?梵语佛陀,中国人把它翻译成「觉」,所以佛是觉的意思。觉,三种智慧圆满了,这三种智慧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我们简单的说,一切智是讲宇宙万有的本体,本体是空,叫真空,也叫第一义谛。真空不空,因为这个空不当作无讲,不能说是无,它是空,它能生有,能生万法,能生虚空法界。为什么说它是空?因为我们六根接触不到,你看不见它,你也没有办法想它,因为它不是物质,你看不见,你听不到;它也不是精神,所以你没有办法想它。虽然不是物质、不是精神,它能生物质、能生精神,精神跟物质都是从它来的。这真性,真空,才是自己本来面目。佛根据这个事实,这不是理论,是事实,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你有自性,你怎么不是佛?个个都是佛。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佛在《华严》上讲得很清楚,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今天变成这个样子,沦落到六道,还免不掉三途苦报,原因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造成的。而妄想分别执著确实没有,自性清净心没有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是错误的思想、见解。凡夫迷失自性之后,把它当真的,以为是真有,错在这里。你的自性清净心里原本所有的、具足的,本有的,不是外来的,是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佛把能生万法归纳起来,三大类,智慧、德能、相好,一切具足,你什么都不欠缺。迷失自性就把这三样东西变质了,智慧变成烦恼、变成习气,德能变成业,相好变成六道、变成三途。如果你一觉悟,一觉悟马上就还原了,这个世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