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斯密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教育观点的合理因素。例如,英国古典 

经济学家关于分工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人自身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生 

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等都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重视。空想社会主义 

者提出的对儿童实施公共教育、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将全体 

社会成员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有重要启 

发,并成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教育理论,内容十分丰富。马克思主义教 


… Page 70…

     育理论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 



                            1。论教育的社会性和阶级性 



          马克思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是他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一重要理论。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人们 

     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 

     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 

     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 

     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 

     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① 

     他还指出,我们判断一个变革的时代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因为这个 

     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 

     突中去解释。这个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考察教育过程及其性质的 

     理论依据和根本方法。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考察教育,他们认为,教育 

     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受社会历史发展条件制约的。当社会发展到 

     阶级社会时,教育则受到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支配,教育是具有阶级性 

     的。他们还指出,这是因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 

    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 

     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 

                                   ① 

     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 。因此,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必然是阶级的 

     教育,教育的方向、教育的目的、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内容,都取决于统 

     治阶级,并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统治阶级从来都把教育作为巩固政 

    权的一种手段。 

          关于教育的阶级性,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以无 

     可辩驳的事实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教育的资产阶级性质。他以大量 

     的实际材料揭露了资产阶级给予工人子女的教育是十分恶劣的。恩格斯 

     指出:“英国的教育设施和人口数目比起来,少得很不相称。工人阶级 

     可以进的不多的几个日校,只有少数人才能进去,而且这些学校都是很 

     坏的,教师都是已经失去了工作能力的工人或者是做什么工作都不适合 

     的人,他们只是为了生活才来当教师,大多数连自己也没有具备最必要 

                                                           ② 

     的基本知识,缺乏教师所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英国资产阶级之所以 

     不重视工人教育,是因为工人受教育对资产阶级没有多少好处,而可怕 

     的地方却很多。最根本的是他们害怕工人的觉醒,起来反抗他们的剥削 

     和统治。而教会学校,则充满了宗教精神。宗教更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 

     治的一种精神武器。“宗教,而且恰好是宗教最无聊的一面(即对异教 

     教义的驳斥)成了最主要的课程,孩子们的脑子里塞满了不能理解的教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第82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第52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年版,第7 页。 


… Page 71…

     条和各种神学上的奥妙东西,从童年时期起就培养起教派的仇恨和狂热 

                                                                                    ① 

     的偏执,而一切智力的、精神的和道德的发展却被可耻地忽视了” 。 

          资产阶级害怕工人受教育,造成了工人及其子女的智力荒废,使他 

     们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所以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应该为争取受教育权 

     而斗争,并且阐明了把工人的工作日限制为8小时的重大意义。马克思 

     说,限制工作时间不仅对于恢复构成每个民族骨干的工人阶级的健康和 

     体力是必需的,而且对于保证工人有机会来发展智力、进行社交活动以 

     及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也是必需的。恩格斯指出:“英国工人在他们所 

     处的那种状况下是不会感到幸福的;在这种状况下,无论是个人或整个 

     阶级都不可能象人一样地生活、感觉和思想。显然工人应该设法摆脱这 

     种非人的状况,应该争取良好的比较合乎人的身分的状况。”②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了资产阶级教育的本质之后,还明确提出了消 

     灭教育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问题。他们指出,资产阶级教育“对绝大多数 

     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因此,共产党人要改变教育作用的性质, 

     使教育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消灭教育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唯一办法,就 

     是无产阶级必须取得政治统治,然后利用手中的政权消灭资本主义私有 

     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 

     的重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对教育的社会作用有深刻的论述。他们认为教育会生 

     产劳动能力;教育具有传递和再生产科学知识的社会功能;教育能造就 

     一代深刻了解阶级的未来和人类的未来的工人阶级。 

          马克思指出:“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 

     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 

             ① 

     和。”而教育通过对人的指导和训练,就可以使他掌握一定的知识和生 

     产技能。教育能为社会各类生产部门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马克思还指 

     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 

                                                                         ② 

     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很显然,人的 

     劳动能力水平是与他受的教育程度分不开的。 

          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使人类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教育就是 

     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一种有效形式,同时教育又能把科学知识传授给青年 

     一代。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革命胜利后,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各种专家, 

     以便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他指出:“过去的资产阶级革命向 

     大学要求的仅仅是律师,作为培养他们的政治活动家的最好的原料;而 

     工人阶级的解放,除此之外还需要医生、工程师、化学家、农艺师及其 

     他专门人才,因为问题在于不仅要掌管政治机器,而且要掌管全部社会 

     生产,而在这里需要的决不是响亮的词句,而是丰富的知识。” 



                          2。论教育在人的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① 



② 《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年版,第37、48 页。 



①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卷,第190、195 页。 


… Page 72…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人的素质、环境、教育三种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阐明了教育在人的个性形成中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只是人的能力与才 

     能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人的才能、个性的不同,是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社 

     会环境、社会分工、不同的劳动形式和教育条件造成的。马克思主义指 

     出,每一个人,生来就处于以前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和建立起来的生产关 

     系之中,他还处于一个国家和民族长久形成起来的文化传统之中。也就 

     是说,个人生来就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这种环境对一个人之成其 

     为现存的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正如前所述,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 

     的社会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马克思批判了施蒂纳的“遗传决定论”。施蒂纳宣扬,一部分人成 

     为音乐家,另一部分人成为诗人,再一部分人是教书匠,这完全是由不 

     受人控制的“类”即遗传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以这种观点解释人类 

     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是为剥削阶级压迫劳动人民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掩 

     盖资产阶级剥削的实质。马克思认为,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区别的,但差 

     别很小。他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 

     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他很赞赏亚当·斯密, 

     说亚当·斯密已经清楚地看到个人之间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 

     我们设想的那么大;这些十分不同的、看来是使从事各种职业的成年人 

     彼此有所区别的才赋,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 

          这样就提出了环境、教育和人的关系问题。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思 

     想家爱尔维修提出了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把人看作纯然爱动的客 

     体。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完全承袭了这一理论,认为人的不良性格是不 

     良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的教育的结果,只要改变了不合理的环境和教育, 

     就可以改变人的性格。马克思首先高度评价了这一理论的积极意义。因 

     为这一理论否定了“天赋观念”以及宗教强加给人们的“原罪”说,这 

     就在精神方面给人以极大的解放。但是,这一理论把人看作完全消极被 

     动的客体,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的作用。这种学说人为地把社会分成两 

     部分,一部分是些高出于社会之上的“天才人物”,由他们来施行教育, 

     而另一部分人则是被动地受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人在参与社会实践的活动 

     中,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造自身。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创造环境, 

                              ① 

     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强调:“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 

                                                        ② 

     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里,他揭示了人受环境 

     的影响与人改造客观环境的辩证关系。他进一步指出:“只有改变了环 

     境,人们才不会是 ‘旧人’,因此他们一有机会就坚决去改变这种环境。 

     在革命活动中,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③ 

          马克思主义承认环境和教育在人的个性形成中的巨大作用。马克思 

     恩格斯说过:“和其他任何一个艺术家一样,拉斐尔(1483—1520年, 

     意大利著名画家)也受到他以前的艺术所达到的艺术成就、社会组织、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第43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第17 页。 



③ 


… Page 73…

                                                                                    ④ 

     当地的分工以及与当地有交往的世界各国的分工等条件的制约。”显 

     然,拉斐尔的才能的发展与他所接受的良好教育以及当时科学与艺术的 

     成就是分不开的。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别。一般认为“环境和教育”中的教育是 

     广义的,狭义的教育则指学校教育或正式教育。学校教育或正式教育的 

     作用在于系统地提供机会和条件,促成儿童和青少年正常地适时地发展 

     和成才。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成为培养和教育人并提高整个民 

     族素质的手段。学校教育或正式教育的作用是其他社会机构所不能替代 

     的。 

          总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从自然所得到的不是现成的才能或某些 

     智慧、意志和性格的特性,而仅仅是一种素质,这种素质提供了发展这 

     些能力的前提。依靠社会条件和教育,“在谋求自身解放的个人身上至 

                                                                             ① 

     今只作为天资而存在的那种能力,现在被肯定为真正的力量” 。马克思 

     恩格斯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良好的条件可以促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