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童的智力和体力。他还非常强调劳动教育,认为“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 

动结合起来,对人的健康是最有益的”。 

     乌申斯基把教学看成是“教育的主要工具”。他要求教学“不仅要 

影响知识的增长,而且要影响人的信念”。他把教学是否具有教育性看 

作教学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乌申斯基把教学看作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双方艰苦 

而复杂的智力劳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技能;学生在教师指 

导下掌握知识与技能。教师的“最主要的职责是养成学生智力劳动的习 

惯”,“这个职责比传授学科本身更加重要”。 

     教学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过程。乌申斯基指出,学习是劳动,而且 

是艰苦的劳动。他反对流行的自由、自发式教学,反对把学习变成娱乐 

和混时间,认为那样“头脑、心灵、德性会堕落下去”,并且认为指望 

一切学科都使儿童感兴趣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个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自 

己去摸索,而是在各个步骤中都以教师的语言及教师的其他方式的指导 


… Page 50…

    为重要条件,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的积极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学习的紧 

    密结合。 

         他还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过 

    于轻松”;教师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进行“辅导性的教学”, 

    即“不是教,而是帮助学”。他还提出:“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一定要 

    这样地进行,要使留给学生的劳动量正是他的青春活力所能胜任的。”① 

         乌申斯基的教学理论是以心理学为主要基础的。他以唯物主义的认 

    识论为基础,批判地吸收了各种心理学派别的思想,建立起他自己的心 

    理学理论,阐述了教学中的主要心理现象,如注意、记忆、思维、意志、 

    情感等。 

         关于教学原则,乌申斯基提出了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连贯性原则和巩固性原则。他认为,教学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各教学原 

    则应是有机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共同影响教学的成败。 

         乌申斯基还阐述了班级授课制度及校长在教学中的作用等问题。他 

    称校长为“主要教育者”,要求校长直接关心课堂教学,首先是亲自任 

    课。他要求校长和优秀教师出席重要考试,公正、客观、全面地评价学 

    生的知识水平。他还认为,校长在建立学校教学工作的物质基础方面有 

    不可推卸的责任。 

         乌申斯基不但在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很有成就,而且对俄国初等教育 

    发展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做出了贡献。他编写了《祖国语言》(共分 

    三册)和《儿童世界》两部教科书;对培养教师的工作非常重视,对教 

    师提出很高的要求。他编写的教科书在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广为流传,教 

    育了几代俄国儿童。 

         乌申斯基一生呕心沥血为教育,逝世时年仅47岁。他的教育思想达 

    到了俄国古典教育学的顶峰。人们誉他为“俄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 

     “真正的人民教育家”、“俄国教师的教师”。他在俄国教育界的地位 

    如同普希金在文学界和罗蒙诺索夫在科学界的地位。乌申斯基的教育理 

    论对前苏联及东欧各国教育理论的发展也具有相当的影响。 



                        4。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教育观 



         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教育思想是俄国19世纪中叶教育运动中最激进的 

    一派。它建立在更彻底的唯物主义基础上,对沙皇专制主义的斗争也更 

    为坚决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者最初 (40年代)的主要代表是平民知识 

    分子别林斯基(1811—1848年)和赫尔岑(1812—1870年)。60年代的 

    代表有车尔尼雪夫斯基 (1828—1889年)和杜布罗留波夫 (1836—1861 

    年)。车尔尼雪夫斯基集中和发展了别林斯基和赫尔岑等人的先进思想, 

    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最杰出的代表。 

         革命民主主义者反映了俄国广大农民的利益和愿望,希望把广泛的 

    农民起义发展成革命,推翻沙皇统治,通过农民村社过渡到社会主义。 

    这在当时的俄国是最激进的革命思潮。革命民主主义者也非常关心并积 

    极投入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公共教育运动,他们明确提出要彻底废除 



① 《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第476 页。 


… Page 51…

农奴制教育制度、建立新的教育制度、教育培养新人。新人应具备的条 

件是:在智力上要以多方面的知识武装头脑,具有良好的思考力、理解 

力和判断力;在道德品质方面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关心 

人类的未来,为崇高的目标而斗争;身体方面要健康,并能自然和谐地 

发展。总之,这种新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 



     (1)别林斯基和赫尔岑 

     别林斯基担任过私人教师,担任学校教师的时间只有一年左右。他 

的教育观点主要反映在他当时发表的130多篇文学评论文章以及对各种 

教科书的批评文章中。赫尔岑则主要是个文学家和革命家。他们在反对 

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中,也把斗争矛头对准了沙皇政府的教育政策。他 

们指控沙皇政府的教育是“迫害灵魂”,揭露当局和教会对进步师生的 

镇压,要求尊重儿童的自然个性,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鼓励青年积极 

投身革命斗争。别林斯基指出;“完善而健全的人是把祖国的命运沉重 

地放在心上的。”他们要求不分男女,人人都应受到教育。别林斯基强 

调教育中的俄罗斯人民性原则,主张从小对儿童进行俄罗斯文学和历史 

方面的教育。 

     别林斯基和赫尔岑主张实施广泛的人的教育,尤其重视德育和智 

育,主张大力进行俄国文学、自然科学和实科教育,反对当时贵族家庭 

中对孩子放任自流的作法,也反对来自欧洲的“自由教育”思想。 



     (2)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 

     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继承和发展了别林斯基和赫尔岑的 

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教育观,提出了造就社会新人和优秀公民的教育理 

想,主张对男女儿童进行广泛的普通教育,尤其强调学习俄文、俄国文 

学和自然科学,要求尊重儿童和彻底取消体罚,并对教学方法、教师职 

责和任务提出了具体见解。他们特别明确提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建立在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具备一定物质财富的基础上。车尔尼雪夫斯基指 

出:“政治权力、物质财富以及教育,这三者难以分割地结合在一起。 

贫困中不能发展自身的智力;智力不发展则不能以自身的作用行使权 

力;不能行使政治权力就不能解决压迫、贫困、无教育状况。” 

     革命民主主义者把教育问题与当时的革命斗争相联系,揭示了政 

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之间的依存关系,其教育见解大大超出了当时俄国 

资产阶级自由派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眼界,并与一切改良主义或教育万 

能的主张划清了界限。 


… Page 52…

                五、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 



     约翰·亨利希·裴斯泰洛齐(1746—1827年),瑞士大教育家。他 

在艰难坎坷的一生中,从事过牧师、法律及农业多种行当,终对教育事 

业忠心耿耿,坚持长期的教育实验和理论探索,奠定了现代初等教育的 

基础,为人类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主要教育著 

作有: 《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年)、《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 

孩子们》 (1801年)、《与友人论施坦斯经验的信》(1807年)、《论 

早期教育书简》(1816—1819年)和《天鹅之歌》(1826年)等。 



                         1。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裴斯泰洛齐1746年1月出生于瑞士苏黎世。其父是个医生,在他5 

岁时去世。他深受母亲和祖父的影响,他们仁慈宽厚,同情劳动人民的 

疾苦。祖父是传教士,在职42年。裴斯泰洛齐幼年时就经常跟随祖父到 

教区访贫问苦。劳动人民苦难的现实使他坚定了改造社会的决心,使他 

后来成为一位伟大忘我的教育家。他回忆说:“从青年时代起,我的心 

就象一条奔腾的激流那样,孤独而寂寞地向着我唯一的目标前进:消除 

苦难的根源。” 

     裴斯泰洛齐9岁上小学,后在一所拉丁学校接受中等教育;17岁上 

苏黎世大学,预备研究神学,19岁改习法律,受哲学教授布来丁格的思 

想影响很大,曾参加苏黎世爱国青年组织。  1767年大学毕业后曾在一 

个田庄学习种植法,以期帮助农民改善经济状况和生活条件;次年购买 

一个小田庄,建一所住宅,其田庄命名为“新庄”,企图建成一个模范 

农场,帮助农民学习农业技术。自此,开始了他60多年的教育生涯。 

     他的教育实验活动经历了如下几个时期。 



     (1)新庄30年 (1768—1798年) 

     1769—1774年,是裴斯泰洛齐经营农场时期。经营结果失败,拍卖 

了部分农庄财产抵债,但是他的奋斗激情和为民服务的热忱不减。这期 

间他的独子出世,他摹仿卢梭的名字,给儿子取名雅克。为了尝试卢梭 

的教育理想,他逐日认真观察儿子的行为和他试验的情况,记了一本“教 

育三岁儿子的日记”。这是他关于教育儿童的第一次记录。雅克象卢梭 

的“爱弥儿”一样,直到12岁时,仍然既不会读书也不会写字。他由此 

认定卢梭的教育方法有缺陷,便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 

     1774—1780年,裴斯泰洛齐在新庄创办孤儿院,实验贫儿工艺教育, 

他招收几十名孤儿和流浪儿童,多时达80人。他创办孤儿院不是为了救 

济,而是为了教育。他要“在穷困中教育人”,让贫儿们认识贫穷的真 

面目,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来克服贫穷。他说:“常年来我与50个乞丐 

儿童共同生活,在我的穷困生活中,他们分享我的面包,我也如同乞丐 

一般,我的目的是教乞儿过人的生活。” 

     裴斯泰洛齐办孤儿院的主导思想是让儿童进行自给自足的劳动,夏 

季耕田,冬季纺织。农场办有乾酪制造厂和纺织厂,聘有技工,负责教 

授儿童手工业技术。他亲自教授儿童读书、写字和算术。男孩还要从事 


… Page 53…

园艺,女孩还要学习烹调和缝纫。经过教育和生产劳动的锻炼,原来营 

养不足、道德不良、智力迟钝的儿童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不太长的时间 

里,他们变得强壮能干、快乐而热诚。裴斯泰洛齐的事业得到了人们的 

赞扬和社会的赞助。但是,由募捐和裴氏的私人财产长期维持孤儿院是 

不可能的。1780年孤儿院停办,他的第一次贫儿工艺教育实验也就此结 

束。 

     裴斯泰洛齐没有丧失教育可以改造社会的信心。1780年他发表了格 

言式短文,批评当时形式主义的虚伪的学校教育,倡导教育应重在启发 

内在能力,提出普通教育应是各种专门教育的基础等思想。 

     1781—1787年裴斯泰洛齐所著《林哈德和葛笃德》一书陆续出版, 

全书共4卷,是一部伤感性教育小说,塑造了富有教育理想的“伟大母 

亲”葛笃德。裴斯泰洛齐把“起居式教育”体现在葛笃德的一言一行中。 

这种“起居式教育”成为他后来提出的“基本教育”的演练。这部书的 

问世使裴斯泰洛齐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伯尔尼经济学会给他颁发了奖状 

和金质奖章,许多知名人士来新庄拜访他,奥国首相和普鲁士王后都对 

他表示推崇。周围的人也对他刮目相看。1792年,法兰西共和国立法议 

会授予他“法兰西共和国公民”的荣誉称号,这使他成了以自由保卫者 

而闻名的18个外国人之一。 

     裴斯泰洛齐在新庄的最后十年里,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极度艰苦。 

他在教育中的失败,使他逐渐领悟到个人改造社会的尝试是不能成功 

的,改造社会只能依靠人民的力量。 



     (2)在斯坦茨创办孤儿院 (1798—1799年) 

     1798年瑞士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海尔维第共和国。共和国新 

政府聘裴斯泰洛齐为《民众报》编辑,但他更愿作一名教师。后来斯坦 

茨城在镇压贵族的反革命暴乱中被烧毁,留下许多孤儿,政府委托裴斯 

泰洛齐组织孤儿院,并拨款6千法郎。他欣然接受了委托。 

     1799年1月斯坦茨孤儿院正式开办,收容了5—10岁的儿童80人。 

儿童的健康和道德状况极差。办学条件极为艰苦,没有设备,没有助手, 

只有一个仆役,一切都要裴斯泰洛齐亲自动手。他成了这80个儿童的父 

亲、教师和保姆。他开始了新的教育实验活动。他的教育目的“在使他 

们过着共同的新生活,有新的力量,在孩子们中唤醒他们兄弟般的情谊, 

使他们成为热情的、公正的和亲切的人”。他在孤儿院实施的主要教育 

原则是:实施爱的教育,激发儿童的良心,培养儿童善良的情感和团结 

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坚持教育教学直观化原则,从观察入手,以生 

动、直观的事例和老师本身的榜样作为教育手段;进行劳动教育,使儿 

童经受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