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本草求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25-本草求真-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内容:(山草)大泻肝胆实火兼除肾经湿热 
龙胆草(专入肝胆。兼入膀胱肾)。大苦大寒。性禀纯阴。大泻肝胆火邪。(时珍曰。相 
火寄 
在肝胆。有泻无补。故龙胆之益肝胆之气。正以其能泻肝胆之邪热也。)兼入膀胱肾经。除 
下焦湿热。与防己功用相同。故书载治骨间寒热。惊痫蛊膈。天行瘟疫。热利疸黄。寒湿脚 
气。(香港脚因足伤于寒湿而成。但肿而痛者为湿香港脚。宜清热利湿搜风。拘挛枯细。痛而不 
肿者名干香港脚。宜养血润燥。)咽喉风痹。并酒炒。同柴胡则治赤睛 肉。(汪昂曰。目疾初 
起。宜发散。忌用凉药。)但此苦寒至极。冯兆张云其等于严冬。黯淡惨肃。万草凋残。苦 
寒伐标。宜暂而不宜久。如圣世不废刑罚。所以佐德意之无穷。苟非气壮实热者。率尔轻投 
。其败也必矣!甘草水浸。暴用。小豆贯众为使。恶地黄。 

上编卷四泻剂
泻火
内容:(山草)制肾浮游之火攻于咽喉 
玄参(专入肾)。苦咸微寒。色黑入肾。书虽载能壮水。以制浮游无根之火。攻于咽喉。 
(肾 
脉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系舌本。凡肾水虚损。相火上炎者。多有喉痹咽肿咳嗽吐血等 
症。)谓其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得此色黑性润。微寒以为节制。则 
阳得阴归。而咽喉不致肿痛而莫已也。然此只可暂治。以熄其火。非若地黄性禀纯阴。力能 
温肾壮水。以制阳光。即书有言服此玄参。可以益精明目。消痰除嗽。及治一切骨蒸传尸发 
斑。(发斑有阴有阳。此止就阳毒言耳。)懊 烦渴。瘰 痈疽等症。皆是从其浮游火熄起见 
而言。病无不治。非真真阴亏损。必借此以为之壮。(玄参其性微寒。故止可以折火。不能 
以滋阴。)若使病非火起。则服此寒滑之味。不更使病转剧乎!是以书载脾虚泄泻。服此黑 
参。为大忌耳。蒸过焙用。勿犯铁器。恶黄 山茱姜枣。反藜芦。 

上编卷四泻剂
泻火
内容:(毒草)泻火清热解毒散血消痰 
射干(专入心脾肝)。形如乌羽乌扇。又以乌羽乌扇为名。辛苦微寒。书载泻火解毒。 
散血消 
痰。然究毒之所胎。血之所聚。痰之所积。又皆因火结聚而成。(归到火处为重。)射干苦能 
降火。寒能胜热。兼因味辛上散。俾火降热除。而血与痰与毒。与不因之而平矣。是以喉痹 
咽痛。结核疝瘕。便毒疟母等症。因于老血结于心脾。痰涎积于太阴厥阴者。(肺脾肝。)无 
不可以调治。如金匮之治咳气之用射干麻黄。治疟母鳖甲煎丸用乌扇烧过。千金之治喉痹用 
乌扇膏。(擂汁醋和噙之。)治便毒之用射干同生姜煎服。皆取性主善降。功多于上。服则 
必泻之意。若脾胃虚寒。切忌。泔浸煮熟。炒用。 

上编卷四泻剂
泻火
内容:(蔓草)消肺火以为化源之自 
天门冬(专入肺)。甘苦大寒。据书载泻肺火及兼补肾。然究止属苦寒。安能滋肾而补 
水乎? 
(的解)所云能补水者。以肺本清虚。凉则气宁而不扰。热则气行而不生。且肺为肾母。肺 
金 
失养。则肾亦燥而不宁。肾气上攻。则肺益燥而受克。而凡咳嗽吐衄。痰结燥渴。肺痈肺痿 
等症。靡不因之毕呈。(肺痈本于五脏蕴火。及胃积热上蒸。与外感风寒。内伤营血。热结 
而成。痿则本于津液枯竭。不能上输于肺。及风热伤卫。而致气竭力疲。故痈则为阳实。而 
痿则为阴虚。痈则邪伤于营。故唾有血而无沫。而便多下脓垢。痿则邪伤于卫。故唾有沫而 
无血。而便多下浊沫。痈则口中辟辟作燥而渴。痿则口中不燥而步武喘鸣。冲击连声而痰始 
应。痈则胸中隐隐作痛。痿则胸中不痛而气馁不振。痈则脉数而实。痿则脉数而虚。痈则宜 
表宜下。痿则宜滋宜润。治法因于内者。从内酌治。因于外者。从外酌解。因于虚者。养血 
补气保肺。因于实者。泻热豁痰。开提升降。)得此清肃之品。以为化源之自。则肾未必即 
补。而补肾之基。未必不于所清而先具也。是以又云补肾。但其性滑利。脾胃虚寒。及无热 
而泄者最忌。(苦泄热。寒胜热。若无热而泄。则不得用。)取肥大明亮者良。去心皮。酒蒸 
用。地黄贝母为使。恶鲤鱼二冬。熬膏良。 

上编卷四泻剂
泻火
内容:(芳草)泻肾血分实热治无汗骨蒸 
牡丹皮(专入心肾肝)。辛苦微寒。能入手少阴心足少阴肾足厥阴肝。以治三经血中伏 
火。时 
珍曰。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相火炽则血必枯必燥必滞。与火上浮而见为吐为衄。 
(汪昂曰。血属阴。本静。因相火所逼。故越出上窍。)虚损与风与痰与火相抟。而见五痨 
惊 
痫螈 。(螈则筋急而缩。 则筋缓而伸。或伸或缩。手如拽锯。谓之螈 。即俗所谓为搐 
惊。则外有所触。心无所主。痫则卒然昏仆。身软吐痰。时发时止。五痨。一曰志痨。二曰 
心痨。三曰思痨。四曰忧痨。五曰疫痨。)瘀结而见疮疡痈毒产难。并无汗骨蒸。(阴虚又兼 
邪郁。故见无汗骨蒸。)用此不特味辛而散血中之实热。且有凉相火之神功。世人专以黄柏 
治相火。而不知丹皮之功更胜。盖黄柏恶寒而燥。初则伤胃。久则败阳。苦燥之性徒存。而 
补阴之功绝少。丹皮赤色象离。能泻阴中之火。使火退而阴生。所以入足少阴而佐滋补之用 
。较之黄柏。不啻霄壤矣。张元素曰。丹皮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治有汗之骨蒸。神不足 
者 
手少阴心。志不足者足少阴肾。(仲景)肾气丸用丹皮。治神志不足也。(内经曰。水之精为 
志。故肾藏志。火之精为神。故心藏神。)但补性少而泄性多。凡虚寒血崩。经行过期不尽 
者。为并禁焉。赤者利血。白者兼补气。酒拌蒸用。忌蒜胡荽。伏砒。 

上编卷四泻剂
泻火
内容:(乔木)大泻肾火及除膀胱湿邪 
黄柏(专入肾。兼入膀胱)。昔人同知母用于六味丸中。名为知柏八味丸。又同知柏各 
一两。 
酒洗焙研。入桂。名为滋肾丸。(时珍曰。知佐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古云 
黄柏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盖黄柏能制命门膀胱阴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肾水之 
化源。)谓其可滋真阴。此说一出。而天下翕然宗之。以至于今。牢不可破。讵知黄柏性禀 
至阴。味苦性寒。行隆冬肃杀之令。故独入少阴泻火。入膀胱泻热。(好古曰。黄芩栀子 
入肺。黄连入心。黄柏入肾燥湿。所归各从其类也。震亨曰。火有二。君火者人火也。心火 
也。可以湿伏。可以水灭。可以直折。黄连之属可以制之。相火者天火也。龙雷之火也。阴 
火也。不可以水湿折之。当从其性而伏之。惟黄柏之属可以降之。)凡人病因火亢而见骨蒸 
劳热。目赤耳鸣。消渴便闭。及湿热为病而见诸痿瘫痪。(瘫痪本有气虚血虚脾虚肾虚湿痰 
死血之别。但因热伤血。血不养筋。而致 短而拘。湿则伤筋。筋不束骨而致弛长而痿。宜 
用苍术黄柏。名二妙散以治。)水泻热利。黄胆水肿。(杲曰。长安王善夫病小便不通。渐成 
中满。腹坚如石。脚腿裂破出水。双睛凸出。饮食不下。痛苦莫可名状。治通利小便渗泄之 
药。服遍矣。予诊之曰。此乃奉养太过。膏粱积热。损伤肾水。致膀胱久而干枯涸。小便不 
化。火又逆上而为呕哕。难经所谓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者。遂处以北方大苦寒之剂。黄 
柏知母各一两。酒洗焙研。入桂一钱为引。为丸。每服二百丸。少焉前阴如刀刺火烧。涌如 
瀑泉涌出。床下成流。顾盼之间。肿胀消散矣!)痔血疡风。漏下赤白。(皆湿热为病。)与 
夫诸痛疮痒。蛔虫内攻。(外台治口舌生疮。用黄柏含之良。深师用蜜渍取汁含之。吐蛔。 
寇氏衍义治心脾有热。舌颊生疮。用蜜炙黄柏青黛各一分为末。入生龙脑一字掺之吐涎。越 
筵散用黄柏细辛等分为末掺。或用黄柏干姜等分亦良。但用良药不效者。须察脉症。或因中 
气不足。虚火上炎。宜用参术甘草干姜附子之类。或噙官桂引火归元。)诊其尺果洪大。按 
之有力。可炒黑暂用。使其湿热顺流而下。阴火因尔潜伏。则阴不受煎熬。而阴乃得长矣。 
非谓真阴虚损。服此即有滋润之力也。(发明曰。非真能补也。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 
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也。相火退而肾固。则无狂荡之患矣。按肾本属水。虚则热。心本属火 
。虚则寒。)故于实热 
实火则宜。(时珍曰。东垣丹溪皆以黄柏为滋肾降火要药。上古所未言也。盖气为阳。血为 
阴。邪火煎熬。则阴血渐涸。故阴虚火动之病须之。然必少壮气盛能食者。用之相宜。)而 
于虚热虚火。则徒有损而无益。(时珍曰。若中气不足,而邪火炽盛者。久服则有寒中之变 
。近时虚损及纵欲求嗣之人。用补阴药。往往以此二味为君。日日服饵。降令太过。脾胃受 
伤。真阳暗损。精气不暖。致生他病。盖不知此苦寒而滑泄。且苦味久服。有反从火化之害 
。故叶氏医学统旨有四物加知母黄柏。久服伤胃不能生阴之戒。汪昂曰。按火有虚火实火燥 
火湿火相火郁火之异。虚火宜补。实火宜泻。燥火宜滋润。郁火宜升发。湿火由湿郁为热。 
多病 肿。经所谓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病 肿。皆属于火是也。宜利湿清热而兼补脾。 
相火寄于肝肾。乃龙雷之火。非苦寒所能胜。宜滋肾养血。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又按诸病 
之中。火症为多。有本经自病者。如忿怒生肝火。焦思生心火之类是也。有子母相克者。如 
心火克肺金。肝火克脾土之类是也。有脏腑相移者。如肺火咳嗽。久则移热于大肠而泄泻。 
心火烦焦。久则移热于小肠而为淋闭之类是也。又有别经相移者。有数经合病者。当从其重 
者而治之。)奈今天下人。不问虚实。竟有为去热治劳之妙药。而不知阴寒之性。能损人气 
。减人食。命门真元之火。一见而消亡。脾胃营运之职。一见而沮丧。元气既虚。又用苦寒 
。遏绝生机。莫此为甚。川产肉浓色深者良。生用降实火。蜜炙则不伤胃。炒黑能止崩带。 
酒制治上。蜜制治中。盐制治下。 

上编卷四泻剂
泻火
内容:(灌木)泻肺火利水通气 
桑白皮(专入肺。)辛甘性寒。善入肺中气分。泻火利水。除痰泄气。缘气与水与痰。 
止属病 
标。其气逆不利。与水饮胶结。未有不因火结而成。(罗谦甫曰。是泻肺中火邪。非泻肺气 
也。火与元气不两立。火去则气得安矣。)久而不治。则瘀结便秘。喘嗽胸满。唾血口渴。 
水肿胪胀。靡不色色而见。桑白皮辛甘而寒。能于肺中治火利水。俾火去而水自消。水去而 
火即灭。而气因尔而治。(时珍曰。桑白皮长于利小水。乃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 
及肺火有余者宜之。十剂云。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宋医钱乙治肺气热盛。咳 
嗽而后喘。面肿身热。泻白散。用桑白皮炒一两。地骨皮焙一两。甘草炒半两。每服一二 
钱。入粳米百粒。水煎。食后温服。桑白皮地骨皮皆能泻火从小便去。甘草泻火而缓中。粳 
米清肺而养血。此乃泻肺诸方之准绳也。)至书有云。能补元气之不足。不过云其气得自安 
。若以甘寒之味可以补气。则当置甘温于何地乎?况本草十剂篇云。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 
豆之属是也。故湿则为重。宜燥剂以除之。(燥字从湿去重除之后而言。勿泥燥热之燥看。 
)但此性寒而裂。(其裂亦作寒裂。)虽有甘味。不能以制。故古人有戒勿多用之条。及肺虚 
火衰水涸风寒作嗽者。为切忌焉。为线可缝金疮。刮去皮取白。或恐泻气。蜜炙用。续断桂 
心为使。忌铁。桑乃箕木之精。其木能开关利水。扎把燃火。则能去风除痹。故煎药熬膏宜 
用。(时珍曰。煎药用桑者。取其能利关节。除风寒湿痹诸痛也。观灵枢经治寒痹内热。用 
桂酒法。以桑炭炙布巾。熨痹处。治口僻用马膏法。以桑钩钩其口。及坐桑灰上。皆取此意 
也。又痈疽发背不起发。或瘀肉不腐溃。及阴疮瘰 。流注 疮。顽疮恶疮。久不愈者。用 
桑木炙法。未溃则拔毒止痛。已溃则补接阳气。亦取桑通关节。去风寒。火性畅达。出郁毒 
之意。其法以干桑木劈成细片。扎作小把。燃火吹息炙患处。每吹炙片时。以瘀肉腐动为度 
。内服补托药。诚良方也。)桑椹甘凉色黑。治能除热养阴止泻。乌须黑发。(月令云。四月 
宜饮桑椹酒。能理百种风。又椹可以汁熬烧酒。藏之经年。味力愈佳。)桑耳散血除瘀。破 
症攻瘕。桑叶清肺泻胃。凉血燥湿。去风明目。(圣济录治吐血不止。晚桑叶焙研。凉茶服 
三钱。只一服止。后用补肝肺药。千金方治头发不长。用桑叶麻叶煮泔水沐之。七次可长数 
尺。集简治风眼下泪。用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入芒硝。扶桑丸除风湿。乌须明 
目。用黑芝麻同桑叶等分为丸。震亨曰。经霜桑叶研末。米饮服。止盗汗。) 

上编卷四泻剂
泻火
内容:(灌木)治心肺热邪曲屈下行 
栀子(专入心肺)。味苦大寒。轻飘象肺。色赤入心。书言能泻心肺热邪。使之屈曲 
下从小便 
而出。(肺清则气化行。而膀胱津液。亦得由气化而化。故曰能利小便。究之皆泻肺心药耳 
。)而三焦之郁火以解。热厥心痛以平。(心痛因热。治当用此。但丹溪谓心痛久则郁而成热 
。此止就其大势论耳。若使痛喜手按。及痛喜饮热汤。其痛虽久。岂可以作热治乎?仍当以 
脏之阴阳及今所见之兼症兼脉。以分病之是寒是热。药之宜温宜凉。则得之矣。不可以痛久 
成热为泥。)吐衄血淋血痢之病以息。(栀子止治热郁之血耳。若经寒而血不归。不可妄用。 
本草汇曰。治实火之血。顺气为先。气行则血自归经。治虚火之血。养正为先。气壮则能自 
摄血。绣窃见今医士。不论寒热虚实。但见病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