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04》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04-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尊号,暂以长乐王摄行统制,降诸王爵为公,文武各复旧官, 
并召太原公奇还都。奇听信谗言,竟抗不受命,勒兵叛盛,回 
屯横沟,去龙城只十里。盛亲督将士,出城击奇,奇手下虽有 
三万余人,究竟是临时召募,没有纪律,乘兴便至,见敌即逃。 
奇不能禁遏,如何拒盛?盛驱兵追杀,又令军士接连射箭,射 
倒奇马,奇坠地受擒,牵入龙城,立即处死。奇党严生王龙等, 
一并捕诛。遂命河间公熙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改谥先主 
宝为惠闵皇帝,庙号烈宗。宝尚有庶子元,受封阳城公,兼卫 
将军,东阳公根,为尚书令,张通为左仆射,卫伦为右仆射, 
李旱为辅国将军,卫双为前将军,张真为右将军,皆封郡公。 
又进刘忠为左将军,张豪为后将军,并赐姓慕容氏。既而步兵 
校尉马勒等谋反,事泄伏诛,案连高阳公崇,即段速骨等所立 

… Page 285…

两晋演义                                                              ·740· 

之慕容崇。因即将崇赐死。这是盛有心杀崇。是夕,大风暴起, 
拔去阙前七大树,宫廷震悚。可见天道有知,隐隐为崇鸣冤。 
偏群臣一味迎合,还要向盛劝进。盛初尚不许,嗣复屡接奏牍, 
请上尊号,盛乃即燕帝位,改元建平,追尊伯考献庄太子为皇 
帝,宝后段氏为皇太后,献庄太子妃丁氏为献庄皇后,谥太子 
策为献庄太子。后来张豪张真张通及尚书段成,昌黎尹留忠等, 
相继谋叛,依次发觉,一并伏诛。就是东阳公慕容根,亦株连 
被戮。即用阳城公元为尚书令,改封平原公。才阅一年,复改 
元长乐。每有罪犯,盛必自矜明察,亲加鞫讯;且因宝宽弛失 
国,务从严刻,无论宗族勋旧,稍有过失,便置重刑。辽西太 
守李朗,在郡十年,威行境内,盛屡征不至,且阴召魏兵,阳 
吓燕廷。盛察知有诈,便将他留居龙城的家属,尽加屠戮,并 
遣辅国将军李旱,率骑讨朗。旱奉命出次建安,忽又接到朝使, 
召他还都。旱只得驰还。及抵阙下,谒盛问故。盛但云 :“恐 
卿过劳,所以召归休息 。”旱乃退出。越宿,又遣旱从速出兵, 
群臣都莫名其妙,就是旱亦无从索解,只好依令奉行。 
      朗初闻旱兵出击,当然防守,及旱中途却还,总道是龙城 
有变,不复设备,留子养守住令支,即辽西治所。自往北平迎 
候魏兵。旱兼程前进,掩入令支,擒斩李养,复遣广威将军孟 
广平,引骑追朗。朗尚未抵北平,已被孟广平追及,纵骑奋击, 
攻他无备。朗慌忙抵敌,与广平战了数合,因见从骑溃散,未 
免胆怯,手下一松,即由广平觑隙猛刺,中朗左胁,坠落马下。 
广平再加一槊,断送朗命,当下枭了首级,取回报旱。旱即传 
首龙城,盛得捷报,方明谕群臣道 :“朗甫谋叛,必忌官威, 
或纠合同类,与我力敌,或亡窜山泽,据险自固,一时如何荡 
平?我所以前召旱还,使他无备,再令旱出,猝加掩击,这是 
避实击虚的妙计。今果一鼓平逆,得歼渠魁,总算是计不虚行 

… Page 286…

两晋演义                                                              ·741· 

了 。”徒矜小智,无当大体。群臣自然贡谀,群称神圣。盛即 
将朗首悬示三日,一面召旱班师。旱应召西归,途次得卫双被 
诛消息,不禁惶骇,弃军潜奔,走匿板陉。盛知旱无他意,不 
过畏罪逃亡,乃遣使往谕,说是 :“卫双有罪,不得不诛,与 
旱无涉,可即日还朝 。”旱乃入都谢罪,盛仍令复职,惟讨平 
辽西的功劳,已付诸汪洋大海,搁起不提了。小子有诗咏道: 

      用宽用猛贵相兼,但尚刑威总太严; 
      罚不当辜功不赏,君臣怎得免猜嫌! 

      盛虽得平辽西,魏兵却已出境,欲知燕魏交战情形,且至 
下回详叙。 

      观本回兰汗之弑慕容宝,与慕容盛之杀兰汗,芒刃起于萧 
墙,亲戚成为仇敌,皆权利思想之为害也。兰汗身为国舅,其 
女又为长乐妃,亲上加亲,应同休戚,乃潜通外叛,诱杀国君, 
宝不负汗,汗实负宝,盖比莽操之恶,为尤过矣。盛阳归兰汗, 
阴纵反间,冒险忍辱,卒举汗父子兄弟而尽戮之,甚且欲连坐 
贤妇,忘德报怨,阴鸷若此,可惊可畏,论者不以为暴,无非 
因盛之手刃父仇,大义灭亲故耳。然卒之好猜嗜杀,安忍无亲, 
宗戚勋旧,多罹刑网,诩诩然自矜明察,而以为杜渐防微,人 
莫予毒,庸讵知治国之道,固在仁不在暴耳,而盛之遇祸亦不 
远矣。 

… Page 287…

两晋演义                                                              ·742· 

                第八十三回 再发难王恭受戮 

                                     好惑人孙泰伏诛 

      却说魏主拓跋珪,自中山还军以后,复徙都平城。营宫室, 
建宗庙,立社稷,正封畿,制郊甸,遣使循行郡国,考核守宰, 
明正黜陟。又命尚书吏部郎刘渊,立官制,协音律,仪曹郎董 
谧制礼仪,三公郎王德定律令,太史令晁崇考天象。进黄门侍 
郎崔宏为吏部尚书,总司典要,纂定各制,垂为永式。就于魏 
皇始三年十二月,即晋安帝隆安二年。即皇帝位,改元天兴, 
命朝野皆束发加帽,追崇远祖毛以下二十七人,皆称皇帝。尊 
六世祖力微为神元皇帝,庙号始祖,祖什翼犍为昭成皇帝,庙 
号高祖,父寔为献明皇帝,仿行古制,定郊庙朝飨礼乐。又用 
崔宏条议,自谓黄帝后裔,以土德王,徙六州二十二郡守宰, 
及土豪二千家至代郡。凡自代郡以西,善无以东,阴馆以北, 
参合以南,俱为畿内。此外四方四维,分置八部帅监守,居然 
有体国经野的遗规。魏自拓跋珪称帝,为北方强国,故叙述从 
详。平城附近有秀容川,旧有酋长尔朱羽健服属魏主,且随攻 
晋阳中山,立有战功。魏主珪特别加赏,即就秀容川四围三百 
里,给为封土,于是尔朱氏亦蕃盛起来。独志祸本事,见《南 
北史演义》。 
      会因燕李朗遣使借兵,乃命材官将军和拔,入袭幽州。幽 
州刺史卢溥,旧为魏民,戕吏据州,叛魏降燕,至是被和拔突 
入,擒溥及子涣,押送平城,车裂以徇。燕主盛闻幽州被兵, 

… Page 288…

两晋演义                                                             ·743· 

亟遣广威将军孟广平往救,已是不及,但斩魏戍吏数人,引师 
退还。盛复去皇帝号,贬称庶人天王,封弟渊为章武公,虔为 
博陵公,子定为辽西公。适太后段氏病殁,谥为惠德皇后。襄 
平令段登,与段太后同宗,忽然谋变,由盛遣将捕诛。前将军 
段玑,系段太后兄子,迹涉嫌疑,恐致连坐,即逃往辽西,嗣 
复还都归罪,得邀赦免,赐号思悔侯,使尚公主,入直殿庭。 
养虎贻患。一面尊献庄皇后丁氏为皇太后,立子辽西公定为皇 
太子,颁制大赦,命百僚会集东堂,亲考器艺,超拔十有二人。 
并在新昌殿遍宴群臣,令各言志趣。七兵尚书丁信,年方十五, 
因为丁太后兄子,擢居显要,他独起座面陈道 :“在上不骄, 
居高不危,这是小臣的志愿呢 。”这数语是因盛好杀,暗加讽 
谏,盛亦知他言中寓意,便微笑相答道 :“丁尚书年少,怎得 
此老成论调呢?”话虽如此,但盛终不肯反省,仍然苛刻寡恩, 
免不得激成众怒,终罹大祸。事且慢表。 
      且说晋青兖刺史王恭,及荆州刺史殷仲堪,分镇长江,势 
倾朝右。会稽王道子,惧他侵逼,既令世子元显为征虏将军, 
配给重兵,使为内备,事见七十八回。复因谯王尚之,及尚之 
弟休之,素有才略,引为谋士。尚之休之系谯王承子,无忌孙。 
尚之向道子进议道:“今方镇强盛,宰相权轻,大王何不外树 
腹心,自增藩位?”道子听着,即令司马王愉为江州刺史,都 
督江州及豫州四郡军事。偏豫州刺史庾楷,不愿分权,抗疏辩 
驳,略言 :“江州系是内地,与豫州四郡,素不相连,不应使 
王愉分督 。”疏入不报。楷因遣子鸿往说王恭道:“尚之兄弟, 
为会稽羽翼,权过国宝,欲借朝威,削弱方镇,王愉又是国宝 
兄弟,前来督豫,公等若不早图,恐必来报复前嫌,祸且不测 
了 。”王国宝事,亦见七十八回。王恭本虑道子报怨,一闻此 
言,当然着急,忙遣人报告殷仲堪。仲堪即与桓玄商议,玄本 

… Page 289…

两晋演义                                                             ·744· 

是个闯祸的头目,那有不劝令为乱,况当时又有一种刺激,更 
增玄忿,尤觉得跃跃欲动,乘隙寻仇。原来玄在荆州,料为道 
子所忌,特故意上书,求为广州刺史,果得朝廷允准,且敕令 
兼督交广二州。当下佯为受命,暗中实无意启行。凑巧遇着王 
恭来使,阴约仲堪,此时不怂恿起事,更待何时?乃与仲堪拟 
就复书,愿推恭为盟主,约期同趋建康。恭得书后,便欲发兵, 
司马刘牢之进谏道 :“将军为国家元舅,义同休戚,恭为孝武 
后王氏之兄。会稽王乃天子叔父,又当国秉政,前因将军责备, 
诛及王国宝王绪,自割所爱,为将军谢过,将军亦已可谓得志 
了。现在王愉出镇江州,虽未惬人意,亦不为大失,就是豫州 
四郡,割配王愉,与将军何损?晋阳兵甲,可一不可再呢。” 
牢之谏恭之言,不为不忠,可惜后来变卦。恭不肯从,即上表 
请讨王愉,及尚之兄弟。 
     道子闻庾楷从恭,即使人说楷道 :“孤前与卿恩如骨肉, 
帐中共饮,结带与言,也好算是亲密了。卿今弃旧交,结新援, 
难道竟忘王恭前日的欺侮么?若欲委身事恭,使恭得志,恭也 
必疑卿反复小人,怎肯诚心亲信?身首且不可保,还望甚么富 
贵呢 !”楷本为王国宝私党,事见前文,故道子又有此言。楷 
闻言大怒,即令使人还报道:“王恭前赴山陵,相王忧惧无计, 
我知事急,发兵入卫,恭乃不敢猝发。去年恭勒众内向,我亦 
櫜鞬待命,我事相王,未尝有负,相王不能拒恭,反杀国宝兄 
弟,国宝且死,何人再为相王尽力?庾楷身家百口,怎能再不 
见几,自取屠灭呢?相王今且责己,毋徒责人 。”这一篇话报 
知道子,道子素来胆小,急得不知所为。独世子元显奋然道: 
 “前不讨恭,致有今日,今若再姑息,难道还有朝廷么?我虽 
年少,愿出当逆贼 。”道子听了,稍稍放怀,乃将兵马大权, 
悉付元显,自在府第中日饮醇酒,作为排遣罢了。殷仲堪闻恭 

… Page 290…

两晋演义                                                              ·745· 

已举兵,也即勒兵出发,但平时素无将略,所有军事,尽委南 
郡相杨佺期兄弟,使佺期率舟师五千,充作前锋。桓玄继进, 
 自督兵二万为后应。佺期到了湓口,王愉尚全然无备,惶遽奔 
临川。桓玄遣偏将追愉,愉不及逃避,竟被擒去。建康闻报, 
很是震动,内外戒严,当即加会稽王道子黄钺,命元显为征讨 
都督,遣卫将军王珣,右将军谢琰,率兵讨王恭。谯王尚之率 
兵讨庾楷。楷方出兵至牛渚,突遇尚之统众杀来,一时惊惶失 
措,立致溃散,楷单骑奔投桓玄。会稽王道子,遂授尚之为豫 
州刺史。尚之有弟三人,除上文所叙的休之外,尚有恢之允之, 
此时均授要职。休之为襄城太守,恢之为骠骑司马丹阳尹,允 
之为吴国内史,各拥兵马,为道子声援。不意桓玄乘锐杀入, 
所向无前,连破江东各戍,由白石直进横江。尚之驱军与战, 
竟为所败,仓皇遁走。恢之所领各舟军,又被玄捣破,悉数覆 
没,于是都城大震。道子自屯中堂,令王珣守北郊,谢琰屯宣 
阳门,严兵守备。元显独出守石头城,英气直达,毫不畏缩。 
当时会稽府中,多半谀媚元显,说他聪明英毅,有明帝风。他 
亦自命不凡,居然以安危为己任,因见敌势甚锐,遂多方探刺 
敌情,果被察出破绽,想就一条反间计来。 
      自王恭不用刘牢之言,贸然出兵,牢之虽尚随着,却不愿 
为恭效死。恭又淡漠相待,越使牢之灰心。正在懊怅的时候, 
忽有庐江太守高素,借入报军机为名,得与牢之密语,啗以厚 
利,大略劝牢之背恭,事成后即将恭位转授。牢之自然心动, 
踌躇不答。素见牢之情状,乐得和盘托出,便从怀中取出一书, 
交与牢之,作为凭信。牢之启视,乃是会稽王道子署名,书中 
所说,也与素言相符,这封书是元显手笔,托名乃父,牢之未 
尝不知,但已闻元显握有全权,足为道子代表,便深信不疑, 
因即遣素返报,愿如所约。一面语子敬宣道 :“王恭曾受先帝 

… Page 291…

两晋演义                                                              ·746· 

大恩,今为帝舅,不能翼戴王室,反屡发兵寇逼京师,我想恭 
蓄志不轨,事果得捷,尚肯为天子相王所制么?我今欲奉国威 
灵,助顺讨逆,汝以为可行否?”敬宣答道 :“朝廷近政,虽 
不能媲美成康,究竟没有幽厉的残暴,恭乃自恃兵威,陵蔑王 
室,大人与恭,亲非骨肉,义非君臣,不过共事有年,略联情 
好,但彼既营私负国,大人原不宜党逆叛君,今欲助顺讨逆, 
理应如此,何必多疑 。”敬宣此言,原是正论。牢之乃与敬宣 
密谋,将乘间图恭。 
      恭参军何澹之,素与牢之不协,至是侦知机密,急入白恭。 
恭尚疑澹之挟嫌进谗,不肯遽信,且特置盛宴,邀请牢之,就 
在席间拜他为兄,所有精兵坚甲,悉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