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后期军事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军事史-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死。与此同时,元老院又将克拉苏的兵力增至10万余人。 

     起义军又马不停蹄地奔向半岛南端,到达墨萨纳海峡,准备渡海去西西 

里,并与西西里海盗签约,租用其船只。后因西西里总督维里斯收买了海盗, 

海盗背约,船只落空,起义军不得不自行解决渡海问题。斯巴达克曾试图以 

大木筏和大圆木作为强渡工具,终因水势过猛,风浪太大而未成功,致使南 

下出境计划破产。起义军不得不再度北上。 

     克拉苏趁此赶来,下令士兵用深而广的壕沟与土垒筑成一道长达300斯 

塔狄乌姆 (约55公里)的防线,企图将起义军困死在半岛南端。起义军3 

面临海,一面受敌,陷入困境。 

     公元前72年底,形势对起义军更为不利。元老院将对东方和西方作战的 

两线主力军调回,配合克拉苏对义军作战。斯巴达克组织义军突破防线,但 


… Page 24…

接连失利。最后,在一个暴风和大雪交加的夜晚,义军骑兵从半岛南端集结 

到主力部队的地点,由斯巴达克率1/3的步兵,以树枝、柴草、泥土和敌人 

的死尸填平一段壕堑,在骑兵的掩护下,越过克拉苏防线,随后,其余的人 

也冲了出去,再度出现于卢卡尼亚。 

     斯巴达克决定将队伍带到布隆迪西乌姆港,从那里东渡亚得里亚海出 

境。部下康尼格斯和卡斯都斯持异议,并带走12,300人脱离义军主力,不 

久便被克拉苏全歼。斯巴达克率主力部队撤退至伯特利亚山中。克拉苏的副 

将坤图斯和财务官斯科洛怯急忙率6万大军尾追,斯巴达克诱敌至卡鲁恩特 

河谷,凭借山地的有利地形,歼敌1万余众。随后向布隆迪西乌姆进发。不 

料,卢库鲁斯率东线作战的罗马军抢先一步到了布隆迪西乌姆,截断了起义 

军的去路。而西线归来的庞培又率军增援克拉苏,斯巴达克只有与克拉苏决 

一死战了。 

     公元前71年春,在阿普里亚境内发生了一次大的激战。斯巴达克与战士 

们庄严地宰马宣誓,决心血战到底,随后杀向官军。斯巴达克身先士卒,冲 

锋在前,寻找仇敌克拉苏决战;起义军紧随其后,奋勇杀敌。由于寡不敌众, 

义军不得不分散突围,以保存力量。忽然,斯巴达克的大腿被敌人的投枪刺 

伤,他落下马来,被敌人团团围住,但仍英勇地抵抗,一手举盾,一手挥剑, 

直至生命终结。6万义军阵亡,突围出去的6000人躲进了深山老林,最后仍 

被克拉苏围剿俘获,被钉死于十字架上。后来,起义军余部也陆续被镇压。 

     斯巴达克起义是古代历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反抗斗争,时间长、范围广、 

人数多,对罗马统治者的打击十分巨大,但最后仍然失败。究其原因,主要 

有:缺乏明确的斗争纲领和远大的斗争目标,缺乏主动进击的路线;起义队 

伍中成分不一 (有奴隶和破产农民),利益各异,不可能结成牢固的联盟, 

致使行动不统一,甚至出现分裂,削弱了自己,被敌人利用,最后失败。 


… Page 25…

                             7。马略军事改革 



     马略军事改革是公元前107年——公元前101年发生的一个重要事件, 

它是罗马城邦危机的产物,为日后的军事独裁和帝制准备了条件。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在对外扩张中取得一系列胜利,基 

本完成了对地中海世界的征服,获得了大量奴隶和财富,奴隶劳动开始在社 

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频繁战争的破坏和高利贷的盘剥, 

加之奴隶劳动的排挤,使广大自由农民失地破产,沦为无产者,丧失当兵资 

格,造成国家的兵源严重不足;与此同时,社会经济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刺激着人们对财富的贪求,公民兵也不例外,发财致富成为他们参战的主要 

目的,致使军纪破坏,军队素质下降,战斗力降低。公元前111年,罗马对 

朱古达战争,其时军官受贿,士兵出卖武器,士气涣散,屡遭失败。罗马军 

队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盖约·马略(公元前157年—公元前86年)出身于平民家庭,未受过多 

少教育,早年参军,因刻苦努力,作战勇敢,取得功绩而被提拔。后投身政 

界,曾任保民官、大法官,出任过西班牙总督。朱古达战争中,马略在北非 

军中任副将,因其特有的军事才能,在士兵中享有一定威信,并赢得骑士与 

平民好感,当选为罗马执政官,于是实行军事改革。 

     马略主要在6个方面实行了改革: 

     一是实行募兵制。在此之前,罗马一直实行征兵制,公民是其主要兵源。 

如今,公民人数急剧下降,兵源不足。到格拉古改革以前,不得不征集 17 

岁以下的未成年男子,表明军队补给问题日趋严重。因此,马略将昔日的征 

兵制改为募兵制,改公民兵为雇佣兵。任何人均可志愿参军,不受财产资格 

的限制。这样,马略便把“无产者,还有意大利境外的罗马同盟者与行省居 

民招集到自己的军队里来。”① 

     二是延长士兵服役期。昔日的公民兵制规定,战士仅在战时临时征集, 

战后即告解散,但随着战事的持续频繁,战争规模的广泛,战场的向海外延 

伸,军团不能解散重建,要求士兵长年离家服役。因此,马略规定服役年限 

为16年;老兵服役期满之后,还可从国家分得一块份地作为补偿。 

     三是实行固定的军饷制。以前的公民兵服的是义务兵役,且自备武装。 

卡米卢斯改革后,开始实行军饷制,并提供统一的武器装备。马略实行募兵 

制后,士兵成为职业兵,脱离生产劳动,无法自养,因而由国家发给固定的 

军饷和武装。战争结束后,士兵还可分得数量可观的战利品。这便使当兵这 

个行业更具有吸引力。 

     四是改革军团组织。为提高战斗效率,马略对军团的编制作了相应的变 

动,开创了联队制的军团结构。军事组织机构(自上而下)为:军团—联队 

 (中队)—连队(小队)。每个军团有10个联队,每个联队辖3个连队。联 

队是能够单独执行战术任务、独立进行军事活动的单位。除重装步兵外,还 

配备有一定数量的来自同盟者或行省居民的骑兵和轻装步兵。罗马公民一律 

充当重装步兵。 

     旧的三列队法(枪兵、主力兵和后备兵)仍旧保留,但在原则上已完全 

不同了,因为现在每一个战士的训练都基本相同。具体地说,马略改革后的 

三列队排列如下: 

     一般(但不是必须)在第一排配置4个联队,第二排和第三排各3个联 


… Page 26…

队。联队按旗盘方式排列。每一个联队中,各连队并立着:右翼是后备兵的 

连队,中间是主力兵的连队,左翼是枪兵的连队。在连队中,第二个百人团 

位于第一个百人团之后。军团的正规编制为68,00O人,联队是600人,连 

队是200人,百人团为100人。 

     新的三列队之间已不存在训练和军事素质上的差别。 

     五是整顿军纪、加强训练。改革延长了士兵的服役期限之后,利于对战 

士的严格系统训练。一支有效的战斗力量必须经过多年的辛勤训练。马略有 

系统地训练自己的军队,着重锻练士兵的吃苦耐劳与适应能力,训练士兵习 

惯于长途行军和土方工作 (工兵作业),每个战士必备工兵用具,便于修筑 

营地、修建军事工程等。大大增强了士兵的作战能力。 

     六是统一并改进武器装备。卡米卢斯虽已统一了军队的武器装备,但在 

三列队之间,武器仍不一致。为此,马略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在重装步兵内 

一律使用投枪(又名标枪)和短剑。在投枪结构上也加以改善。这种投枪的 

 “一半是金属杆,一半是木头制成。也就是将一根长4。5英尺的铁杆插入一 

根4。5英尺长的木杆,其总长度约为7英尺。为了将标枪的两个部分连接起 

来,通常是用两个销钉”①。其投掷容易,有更大的杀伤力。 

     此外,马略还重视改进运输工具,保证军需物质的运送。 

     马略的军事改革加强了罗马的军事力量,保证了军队兵源的补充;也使 

罗马军队向职业化发展,职业兵容易成为将军的私有物,拥兵自重的将军逐 

渐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推翻共和,建立帝制。 


… Page 27…

                                8。同盟战争 



     同盟战争指的是公元前91年至公元前88年期间,罗马的意大利同盟者 

反抗罗马压迫、要求获得罗马公民权而进行的起义斗争。 

     自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意大利以来,意大利各民族通过与罗马的经济 

文化交流及受罗马政治法律的影响,已逐步罗马化。但是,意大利人与罗马 

人仍为两个等级,意大利人名为罗马的“同盟者”,实则为罗马的属民。他 

们以同盟军队参加罗马开拓疆土的一系列战争,但却分不到“公有地”;平 

日还不得参与罗马的政治生活,享受不到与罗马人的政治平等。原因只有一 

条:意大利同盟者没有罗马公民权。因此,为了成为罗马公民,意大利人以 

各种方式进行斗争。 

     罗马统治集团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向意大利人授予公民权,但都因保 

守势力的反对而未成功。公元前91年,保民官李维·德鲁苏又提出议案,要 

求授予意大利同盟者以罗马公民权。议案遭到罗马社会的普遍反对。同年秋 

天,在议案即将付诸表决的日子里,德鲁苏被无名刺客暗杀。意大利同盟者 

原想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公民权,如今,德鲁苏的死使他们绝望了。于是,同 

盟者决心武装起义。 

     同盟者以马尔西人为核心,加上皮凯努姆人、皮里根尼人、维斯提尼人、 

玛鲁西尼人、卢卡尼亚人和阿普里亚人等,很快组成秘密的反罗马同盟。同 

盟者互相交换人质,并商定同时发动起义。公元前91年底。罗马大法官塞尔 

维利乌斯获悉同盟者交换人质一事,立即赶到阿斯库努姆城发表威胁性训 

话,激起市民愤怒,被当场打死。该城长官尤达西略命令关闭城门,将住在 

城内的罗马人统统处死。马尔西人带头向罗马宣战,反罗马同盟者纷纷响应, 

除伊达拉里亚人和翁布里亚人外,意大利同盟几乎都参加了起义。 

     同盟者首先派出使团到罗马,呼吁给予公民权,但遭元老院拒绝。同盟 

战争正式开始。同盟者自己组织了一个新的联盟共和国,首都定于皮里根尼 

人的城市科芬尼乌姆,命名为“意大利”。新国家授予所有起义公社的成员 

以公民权。 

     由于同盟者以前长期作为辅助部队随同罗马军团征战,熟谙罗马军事, 

在士兵素质、武器装备及统帅才能方面均不亚于罗马。战争期间,主要有两 

大战区:北方战区和南方战区。北方战区指自皮凯努姆和阿布鲁兹河至坎佩 

尼亚北界,大都操拉丁语的地区;南方战区包括坎佩尼亚、萨姆尼乌姆、卢 

卡尼亚和阿普里亚。公元前90年,起义者在两大战区都据有明显的优势。他 

们在许多地方突破罗马人的防线,并且重点围攻所在境内的罗马人的要塞, 

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 

     在南方战区,起义军将领斯卡托指挥大军大败路西乌斯的罗马军。占领 

了从坎佩尼亚到萨姆尼乌姆军事大道上的重镇维那弗伦,接受塞尔尼亚要塞 

的投降者;另一起义军将领拉姆彭尼乌斯打败罗马将领普布利乌斯·克拉苏, 

占领格罗门敦要塞;起义军统帅、意大利执政官巴比乌斯·穆提努斯击溃罗 

马将领波波那,率起义军进入坎佩尼亚。诺拉、庞贝等城市投降,不少罗马 

士兵倒戈,加入起义行列,被解放的奴隶也成为起义者的一员。 

     在北方战区,起义军也节节胜利。尤达西略和拉夫伦等义军将领率军击 

败罗马将领庞培·斯特拉波指挥的独立军团,卡努辛、维努西亚等城市倒向 

起义者。6月,罗马执政官卢普斯率军渡过托林那河,被斯卡托指挥的起义 


… Page 28…

军奇袭,受到重创,执政官本人及其8000士兵被杀。之后,罗马北方军由马 

略和西彼俄分别指挥。但西彼俄不久便中起义军伏击而死。 

     罗马元老院开始广泛采用马略军事改革中创建的募兵制,雇佣了众多的 

流氓无产者和蛮族人,将他们编入军队,投放到各大战场。为了提供战争必 

需的至少18个军团的军队,甚至破例招募了释放奴隶,将其部署在库麦至罗 

马的沿海一带。与此同时,元老院迫于形势,开始采取让步政策,于公元前 

90年年底,通过“尤利乌斯法”,向所有迄今仍忠于罗马的意大利同盟者授 

予公民权。此法向全意大利公布,有效地制止了起义的进一步扩展,同盟者 

中有些人动摇了,伊达拉里亚人和翁布里亚人率先取得了罗马公民权。公元 

前89年,罗马又颁布“普劳提乌斯一帕皮利乌斯法”:凡在60天内放下武 

器,向罗马长官登记申请的同盟者,均可得到罗马公民权。由此瓦解了起义 

者阵营。 

     罗马一面招抚投降者,一面对顽强抵抗的起义者残酷镇压。罗马军队经 

过调整与补充,在南北两个战区发起攻势。新任罗马执政官庞培·斯特拉波 

击溃马尔西人派遣的1。5万人的军队;另一执政官波尔西乌斯·加图迅速率 

兵突入马尔西人地区。在福兴湖一役,加图阵亡,斯特拉波统一指挥北方战 

区的罗马军。阿斯库努姆被罗马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