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后期军事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古代后期军事史-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亚、亚述、底格里斯河到达萨尔迪和苏萨。全程2400公里,每20公里设一 

个驿站;第二条重要的干线起自巴比伦城,横贯伊朗高原,到达大夏 (巴克 

特里亚)和印度边境;还有一条道路是从伊苏湾横贯整个小亚细亚的西诺普, 

从而把爱琴海地区同南高加索和西亚细亚的北部衔接起来。众多驿道的建设 

大大便利了军事信息的传播。”为了保证道路畅通无阻,在各地区和沙漠的 

边界,在大河的渡口处,都修筑有工事并设置卫戍部队。”①为国王传信的 

使者在这些道路上飞奔,将信送到下一驿站,每一驿站都备有马匹和信差, 

他们立即接替上站信使将诏书传递下去。古希腊史家希罗多德是这样描述波 

斯人的驿站的:“在人世里面再也没有人比这些使者传信传得更快了,原来 

波斯人是这样巧妙地想出了办法的。据说,在全程当中要走多少天,在道上 

便设置多少人和多少马,每隔一天的路程便设置一匹马和一个人;雪、雨、 

暑热、黑夜都不能阻止他们及时地全速到达他们那被指定的目的地。第一名 

骑手把命令交给第二名,第二名交给第三名,这样这个命令依次从一个人传 

给另一个人,就仿佛象是希腊人在崇祀海帕伊司托斯时举行的火炬接力赛跑 

一样。”②如遇上紧急情况,波斯人还像亚述帝国那样,使用点火信号传达 

命令。驿道的建设在客观上也利于波斯经济的发展与各地文化的交流。 

     第四,庞大的波斯军队需要大量的费用。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大流士 


… Page 58…

在视察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之后,曾在岸上树立了两根白色的大理石石柱,一 

个使用亚述文字,另一个使用希腊文字,上面刻着他的军队中所有各民族的 

名称。“他的军队是从他治下的一切民族那里征集来的;除去海军不算在内 

之外,军队的总数加上骑兵是70万人,而集合起来的战船则是600艘。”③ 

为了维持这支军队,大流士规定了各个行省的贡赋制度,由各省提供金银、 

粮食、马匹等,根据其富有程度与地方特产决定贡赋数目。在两河流域和埃 

及等经济水平较高、较为富有的行省,其贡赋数目自然较多。例如,巴比伦… 

亚述行省缴纳1000塔兰特(亦译塔兰同。塔兰特=26公斤白银);埃及行省 

缴纳700塔兰特,另向居住在孟斐斯的波斯人及其雇佣军提供12万麦斗的谷 

物(1麦斗合52。3公升);印度产砂金,向波斯帝国缴纳360塔兰特的砂金 

①。但是,作为统治者的波斯人却享有特权地位,他们免缴一切租税。因此, 

波斯军队的费用负担是波斯帝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分担的。 

     第五,波斯军队的兵制、兵种及兵器和衣甲装备。总的来看,波斯帝国 

的军队的构成较为复杂,除常备军外,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时常从各行省招募 

新兵。因此,其队伍人多势众,规模庞大,但其服饰、武器乃至作战方式却 

不尽相同。在波斯侵略希腊本土的战争中,组织了170万人的队伍,其中有 

波斯人、米底人、大夏人、印度人、阿拉伯人、利比亚人、色雷斯人、腓尼 

基人和叙利亚人等。波斯人和米底人的装束一样,头戴软毡帽,身着各色带 

袖内衣;亚述人和大夏人的头饰很相似,均戴有青铜头盔;印度人则身穿木 

棉制的衣服;阿拉伯人的腰间系带称之为吉拉的袍子;利比亚人身着皮革制 

服;色雷斯人头戴狐皮帽,身着紧身内衣,外罩五颜六色的外袍,脚登鹿皮 

靴。至于他们的作战武器,也是各式各样,有短枪、长弓、箭、短剑、盾牌、 

短刀、藤弓、投枪等。 

     波斯军队的兵种大致有步兵、骑兵、战车兵、海军。在波斯的步兵中, 

尤以波斯人、米底人、大夏人战斗力最强。他们中间又分为弓箭手、盾牌兵 

 (属重装步兵)、投石手等。骑兵是波斯军队的一支重要力量。波斯人属游 

牧民族,能骑善射,并养有好马供骑兵使用,其战斗力很强。战车兵是仅次 

于骑兵的一个重要兵种。波斯的战车乃木制战车,由双马驾驭,车体带有较 

高的车厢,车轮安置在车体后部,车轮上安置有刀和镰刀,用来撞击或辗压 

敌人部队的士兵。在战斗中,战车有很强的冲击力,使敌人望而生畏,不敢 

接近。但是,战车受地形影响较大。遇上道路崎岖不平时,战车的优势便很 

难发挥。波斯人的优势在陆上,但是在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尤其是征服了 

腓尼基人和叙利亚人之后,便利用腓尼基人和叙利亚人积极发展海军,以与 

希腊人争夺海上霸权。而腓尼基人为航海民族,其航海技术与船只在当时均 

为一流,使波斯海军迅速壮大。 

     波斯军队的编制大体如下:国王是全国军队的统帅,在他之下是5个大 

军区的长官,每个大军区的长官管辖几个行省的军事首长。每当大规模战争 

爆发,各行省的兵士被征集起来,组成庞大的作战队伍,分成各路大军,由 

国王任命的将领统帅。每路军又被分为万人特大队和千人的大队、百人的中 

队和十人的小队。将领整顿和检点队伍之后,任命万夫长和千夫长。再由万 

夫长任命百夫长和十夫长。 

     波斯军队在战斗中常使用的武器主要有:弓箭、矛、盾牌、剑。希罗多 

德是这样描绘出征时的波斯军队的武器装备的:“他们没有一般的盾牌,而 

用的是细枝编成的盾,盾的背面挂着他们的箭筒,他们使用短枪、长弓、芦 


… Page 59…

苇制成的箭,此外还有挂在右胯腰带地方的短剑。”①希罗多德提到的这种 

盾牌是波斯军中较普遍使用的一种,称为柳条盾,用柳条细枝编制而成。其 

形状为长方形,宽约50至70厘米,长约等于一个直立的波斯战士从脚底至 

下巴或鼻端的距离。这种盾牌可能是向亚述人学习来的。由于它很高,因此 

多为步兵使用,立能连成一道壁垒,很好地保护自己,并借助它射击敌人; 

除此之外,波斯人还使用一种椭圆形状的盾牌。这种盾牌尺寸很大,从肩到 

大腿之间,其两侧有椭圆形的开口。从构造材料来看,这种盾牌是木制的, 

外面包有皮革或青铜片①。 

     弓箭也是波斯人使用的主要武器,主要用于装备步兵弓箭手,一部分骑 

兵也使用。希罗多德还提到火箭,即把箭的四周包上麻屑再点着火,然后射 

向敌人。希波战争中,当波斯人进攻雅典时,便曾经使用过这种武器。 

     矛可分为长矛和短矛,前者多为骑兵和战车兵使用,盾牌兵也使用它, 

其矛头呈菱形;盾牌兵也使用短矛。后来,亚历山大东征波斯,双方于公元 

前331年在亚卑拉决战。此时,波斯人将短矛作了改进,波斯国王将新征集 

的帝国骑兵都装备了新式短矛②。 

     波斯士兵也使用短剑,希罗多德多次提到过这种短剑。波斯军在抵抗亚 

历山大东征时使用的主要武器之一便是短剑。 

     波斯人平时喜欢穿米底人的服装,战时则穿埃及的铠甲。总的来看,波 

斯人的衣甲装备是较差的。“他们没有防护的武装,尤其是轻武装兵身上几 

乎毫无护身之具。因此,尽管波斯人在勇气和力量方面都不差,但在与希腊 

人的战斗中却受到很大的损害。”① 

     波斯人也有铠甲,其铠甲或用金属或用青铜制成,也有的以亚麻、毡子 

和皮革等为材料。铁制铠甲上有像鱼鳞那样的铁鳞,并且带有袖子。 

     波斯士兵的头盔式样不一,主要有两种形状:半球形的圆顶头盔和球锥 

体形的头盔。前者是步兵的护具,后者多为骑兵使用。 


… Page 60…

                              2。叙利亚战争 



     亚历山大死后,其部将塞琉古据有巴比伦一带,其后数年又与亚历山大 

的另一部将安提柯争夺叙利亚,使自己的地位日益巩固,于公元前305年称 

王,号塞琉古一世(公元前305年——公元前280年),统治西亚和中亚广 

大地区,叙利亚为其统治中心,故又称叙利亚王国。 

    叙利亚王国的统治沿袭波斯帝国的专制政体。在中央有庞大的官僚机 

构,地方设有25个郡,由总督管民政,将军管军事,财务官管税收。在边远 

地区设立要塞城市,屯兵驻守。 

    叙利亚王国不断向外扩张,与埃及、马其顿发生冲突。自公元前276年 

至公元前195年,与埃及发生了5次争夺地中海霸权的战争,继而又与罗马 

争战(公元前192年至公元前190年),历史上称之为叙利亚战争。 

     第二次马其顿战争期间,叙利亚国王安条克三世便乘机扩张领土,越过 

赫勒斯滂海峡略取了马其顿的色雷斯地区,这与当时正向东扩张的罗马利益 

发生冲突。第二次马其顿战争结束之后,罗马成为希腊的主宰。罗马在希腊 

的所作所为很快引起希腊人的极大不满,于是,罗马同盟埃托利亚首先起来 

反对罗马。同时,他们又派出使节到叙利亚,劝对方出兵希腊,打败罗马人, 

希望叙利亚成为希腊真正的解放者。安条克三世是个很有野心的人物,他想 

借此机会吞并希腊,于是,他答应了希腊使者的请求,派兵对罗马作战。叙 

利亚战争爆发。 

    公元前192年春天,安条克三世率领1万名步兵、1000名骑兵、600头 

战象组成的大军,在色萨利东部沿海登陆。罗马方面则组织2万名步兵、2000 

名骑兵和15头战象来抵抗。罗马军向东行进,渡过亚得里亚海,很快进入色 

萨利。安条克三世见对方势力强大、来势凶猛,自己恐不是对手,连忙派人 

回国增调援兵;同时,他自己则率领身边的队伍抢先占据希腊中部的温泉关, 

企图凭借这个难以通行的峡谷阻击罗马人,并等待援军。而罗马人则趁夜间 

对方未注意之时,快速行进,爬过高山悬崖,找到叙利亚人的后方,突然向 

其进攻,把对方打得大败。安条克三世带着500骑兵,头也不回地逃跑,先 

到了优卑亚岛的卡尔基斯,再从那里渡海向东,逃到了小亚细亚沿岸的以弗 

所。叙利亚的同盟者也纷纷叛离,归顺罗马,最后只有埃托利亚仍坚持抵抗。 

     罗马元老院决定组织强大的海军,趁势渡过爱琴海,向小亚细亚进军。 

公元前190年,罗马执政官小西庇阿率领大军向叙利亚开拔。为了解除后顾 

之忧,罗马与中希腊的埃托利亚缔结了6个月的停战和约。 

    再说,安条克三世败逃回去之后,他料定罗马会迅速来进攻叙利亚。于 

是,他在赫勒斯滂海峡北岸的塞斯托斯和南岸的阿比杜斯修筑了海陆防御体 

系,以阻止罗马人向小亚细亚进攻;同时,又在色雷斯的莱西马基亚储藏大 

量军需,以保障战地供给。 

     罗马海军于公元前190年夏天渡过爱琴海,到达开俄斯附近。司令李维 

命令一部分船舰留下,抓紧训练、演习并制造各种器械;另一部分船舰则随 

他到海峡前去迎接陆军的到来。安条克三世获悉这一情况之后,立即决定袭 

击留在开俄斯的那部分罗马海军,并略施一计:由叙利亚海军大将书信一封, 

寄至开俄斯附近的罗马军营中,谎称自己准备向罗马人投降,相约在萨摩斯 

附近见面。罗马人果真将舰队驶往萨摩斯,他们不知叙利亚舰队一直尾随其 

后,而且叙利亚陆军已抢先占领萨摩斯。因此,待罗马海军一靠近相约地点, 


… Page 61…

立即受到突如其来的袭击,慌忙弃船向陆上逃去。不料又碰上叙利亚步兵的 

刺杀,罗马人大吃苦头。只有7条有火容器设备的船舰逃跑了,因为叙利亚 

人害怕火,没有船敢靠近它们①。其余的20艘舰船被毁被获,大部分人员被 

杀被俘。 

     罗马海军司令李维闻讯,立即回渡希腊。他将所有船只集合起来,向以 

弗所进发。他命令一部分士兵准备在海上与叙利亚海军决战,另一部分在敌 

海岸登陆,准备袭击对方的补给。9月,双方军队在以弗所的海面上相遇。 

此时安条克三世正驻守在莱西马基亚,他听说罗马人将一种系在长杆上的盛 

有火的铁容器作为武器,投掷到了叙利亚军舰上,使叙利亚人受损不小,顿 

感恐慌。同时,安条克三世又考虑到罗马陆军很快会到来,那时一定进攻赫 

勒斯滂海峡,对他形成夹击之势。于是,安条克三世主动撤离了莱西马基亚, 

进入小亚细亚的腹地,在那里集结大量陆军待战。罗马趁势夺取了莱西马基 

亚,并获取了安条克三世原来贮存在此的大量粮食、钱财和武器,顺利渡过 

无人防守的赫勒斯滂海峡。 

     公元前190年12月底的一个早晨,两军在开俄斯以东、赫尔木斯河以南 

的马格里西亚平原上作战。双方迅速配置自己的队伍。安条克的军队总数为 

7万人,最强的是1。6万人的马其顿方阵形式排列的重装步兵,置于队伍正 

中,分为10队,每队1600人,前排50人,纵深32排。每队的侧面有战象 

22头。“方阵的外表像一条城墙,而战象是城上的堡塔。”①再在其两侧分 

别配置骑兵,共1。2万人。此外,右翼还配置有轻装部队、轻装骑兵和骑兵 

弓箭手;左翼是同盟国和其他部落组成的混合部队和轻装骑兵。在队伍最前 

列安置有带镰刀的战车和骆驼,弓箭手、投石兵、标枪兵和轻盾兵紧随其后。 

安条克三世和他的儿子塞琉古分别指挥队伍的右翼和左翼,腓力指挥中央象 

队。 

     罗马军则兵分左中右三部分排列。左翼靠近河边,有1万人左右的罗马 

军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