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证治准绳·幼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35-证治准绳·幼科- 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水,饼和丸桐子大。晒干,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米饮空心下。 
阎氏云∶吐泻虚极,当速生胃气,宜与理中丸,并研金液丹末,煎生姜米饮调 
灌之,惟多服乃效,俟胃气已生,手足渐热,然犹螈 ,即减金液丹一二分,增青州白丸子一二分同研,如上服, 
兼用异功散、羌活膏、温白丸、钓藤饮子之类,仍频与粥,虽至危者往往死中得生,十救八九。沈存中论金液丹, 
见小儿吐利剧,气已绝,服之得活者数人,须多服方验。 
〔钱〕x豆蔻散x 治吐泻烦渴,腹胀小便少。 
舶上硫黄(一钱) 滑石(五分) 丁香 豆蔻(各半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至半钱,米饮调下,无时。 
x〔张涣〕匀胃散x 治三焦不调,停寒膈上,乳哺不消,胸膈痞满,甚则喘逆吐利,肌体痿黄。 
甘草(炙一钱) 藿香 白豆蔻 人参(各一两) 木香 干姜(炮) 浓朴(姜炙) 丁香(各半两) 
上为细末。一钱,水一小盏,姜二片,煎六分,温服。 
〔王氏〕治吐逆兼吐利不止。 
丁香 藿香(各一分) 木香(一钱) 硫黄(半两,别研极细) 滑石(二钱,研如粉) 
上为末。每服一钱或半钱,米饮调下,量大小与之。如泻,即用附子一枚重半两者,炮去皮脐,为末,再用生 
姜汁捣成饼子,用白面裹之,慢火煨面熟,去面 
不用,只将附子切焙,再捣罗为末。每吐兼泻,即入附子末少许,如药三之一,更量虚实,以米饮调下,神验。 
吐如激水者亦定。吐利不止,多成慢惊,宜速疗之,如已成慢惊,兼金液丹与之。 
x助胃膏x 治脾胃虚寒吐泻等证。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炙) 丁香(各五钱) 砂仁(四十个) 木香(三钱) 白豆蔻(十四个) 
干山药(一两) 肉豆蔻(四个,煨) 
上为末,蜜、丸芡实大。每服十丸,米饮化下。 

集之七·脾脏部(上)吐泻
身温泻黄白似渴为寒热杂合病
属性:钱氏治法,在夏秋用玉露散、益黄散相间服,在冬春用益黄散、大青膏相间服。 

集之七·脾脏部(上)吐泻
补虚
属性:x四君子汤x 治脾气虚损,吐泻少食。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二钱,姜枣水煎。 
x六君子汤x 即四君子加陈皮半夏,治脾胃气虚,吐泻不食,肌肉消瘦,或肺虚痰嗽, 
喘促恶寒,或肝虚惊搐,目眩自汗诸证,并宜服之,以滋化源。 
x钱氏异功散x 温中和气,治吐泻不思乳食,凡小儿虚冷病,先与数服,以正其气。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陈皮(各等分) 一方,加木香。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二枚,同煎。(海藏云∶此方,四君子汤、补脾汤加减法也。) 
愚按∶前方治脾胃虚弱,吐泻不食,或惊搐痰盛,或睡而露睛,手足指冷,或脾肺虚弱,咳嗽 
吐痰,或虚热上攻,口舌生疮,弄舌流涎。若母有证,致儿患此者,子、母并服之。 
x《和剂》观音散x 治小儿外感风冷,内伤脾胃,呕逆吐泻,不进乳食,久则渐至羸瘦。 
大抵脾虚则泻,胃虚则吐,脾胃俱虚,则吐泻不已,此药大能温养脾胃,进美饮食。 
石莲肉(去心) 人参 神曲(炒。各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炙) 木香 绵黄 (炙) 
白扁豆(炒,去皮) 白术(各一钱)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枣一枚,藿香三叶煎,温服。 
x温中丸x 治小儿泻白,胃寒故也,腹痛肠鸣,吐酸水,不思饮食,霍乱吐泻。 
人参 白术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姜汁面糊丸,如绿豆大。米饮下二三十丸,无时。 
x和中散x 和胃止吐泻,定烦渴,治腹痛。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炙) 干葛 黄 (炙) 白扁豆(炒) 藿香(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枣二枚去核,生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温服。 
(海藏云∶和中散,四君子汤加减法。) 
x曾氏和中散附x 主久病才愈,面黄清瘦,神昏气弱,脾胃未实,食物过伤,停饮生痰,留滞中脘, 
耗虚真气,或成吐泻。此药性味甘平,大能调治,常服和胃气,进饮食,悦颜色,理风痰。 
人参(去芦) 白扁豆(炒,去壳) 白茯苓(去皮) 川芎 缩砂仁 半夏(制) 香附子 甘草 
(炙。各一两) 肉豆蔻 诃子(去核。各七钱半) 
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空心温服,或不拘时。 
〔毛彬〕治胃气不和,吐泻不止,痰逆不食。平胃,引行诸药。x银白散x 
半夏(一两,洗七次,焙,姜、制饼) 白扁豆(炒) 莺粟米 人参 白术(焙) 白茯苓 山药(各四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八分,姜二片,枣一枚,煎六分,温服。 
x东垣人参安胃散x(脾) 

集之七·脾脏部(上)吐泻
除湿
属性:x胃苓汤x 治肠胃受湿,呕吐泄泻。 
白术 茯苓 泽泻 浓朴 猪苓 陈皮 甘草(炒。各等分) 桂(少许)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水灯心陈皮煎汤调下。若停食吐泻,小便短少,腹胀作 
痛,用此以分利之。更用六君子汤以调补脾胃。 

集之七·脾脏部(上)吐泻
治痰
属性:x半粟散x 治小儿脾胃虚寒吐泻等疾,及治寒痰。 
半夏(汤浸,切、焙,一两) 陈粟米(三分,陈粳米亦得)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半,生姜十片,同煎至八分,食前温服。 
白附丸(痰涎) 

集之七·脾脏部(上)吐泻
宿食
属性:钱氏云∶吐泻,乳不化,伤食也,宜下之。冯承务子五岁,吐泻壮热,不思食饮。钱氏见目中黑睛少而 
白睛多,面色 白,曰此子必多病,面色 白者神怯也,黑睛少者肾虚也,黑睛属水,本怯而虚,故多病也, 
纵长成,必肌肤不壮,不奈寒暑,易虚易实,脾胃亦怯,更不可纵恣酒欲,若不保养,不过壮年也,面上 
常无精神光泽者,如妇人之失血也,今吐利不食壮热者,伤食也。又虚怯不可下,下之,虚入肺则嗽,入心 
则惊,入脾则泻,入肾则益虚,但宜以消积丸磨化之,为微有食也。如伤甚,则可下,不下则成癖也。若实 
食在内,亦可下也,下毕,补脾必愈,随其虚实,无不效者。〔曾〕钱氏曰∶吐乳泻黄,是伤热乳,吐 
乳泻青,是伤冷乳,皆当下之,此迎夺之法也。不若伤热者用五苓散以导其逆,伤冷者用理中汤以温其中, 
自然平复。脾经积滞未除,再为饮食所伤,不吐则泻,不泻则吐,宜以三棱散化积,守胃散和中。 
〔丹〕小儿吐泻黄胆。 
三棱 蓬术 陈皮 青皮 神曲 麦芽 黄连 甘草 白术 茯苓 
上为细末。生姜灯心汤调服。伤乳食吐泻加山楂。时气吐泻加滑石。发热加薄荷。 
x消积丸x 治小儿吐泻,大便酸臭。 
丁香(九个) 砂仁(十二个) 巴豆(二个) 乌梅肉(二个) 
上为末。面糊丸,绿豆大。温水送下。 

集之七·脾脏部(上)吐泻
津液少
属性:x豆蔻散x 治虚寒而渴(本条) 
x白术散x 治虚热而渴(渴) 
《圣惠》治渴不止。 
笋箨 扁豆藤(各半两) 人参(一两) 
上细锉。分六服,每水一小盏,煎五分,不时,量分,稍热服。 
x〔张涣〕三和散x 治吐利,津液燥少。 
白茯苓(一两) 乌梅肉(炒干) 干木瓜 
各等分,为细末。一钱,水一小盏,煎五分,温,时时服。 
治霍乱烦渴。x香豆散x 
藿香 肉豆蔻(各一两) 白扁豆 人参(各半两) 甘草(炙,一分) 
为末。每一钱,水八分盏,姜二片,煎四分,温服。 
x〔丁时发〕人参散x 治虚热及吐利烦渴疏转后服。 
人参 茯苓 桔梗 干葛(各半两) 生犀角 甘草(炙。各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灯心煎五分。烦渴,入新竹叶,量服。 

集之七·脾脏部(上)吐泻
心腹痛
属性:《圣惠》儿冷热不调,乳哺不节,使阴阳清浊之气相干,而变乱肠胃间,则成霍 
乱。而心腹痛者,冷气与真气相击,或上攻心,下攻腹,故痛。 
《外台》疗霍乱心腹刺痛,吐利。 
茯苓 桔梗 人参(各六分) 白术(五分) 甘草(炙) 浓朴(炙。各四分) 
上切片。用水二升,煮六合,温服。 
x人参散x 治霍乱心腹痛不食。 
人参 白术 芎 草豆蔻 浓朴(姜炙) 当归(炒) 陈皮(去白) 丁香 桂心(各一分) 
上,捣罗为散。不时姜枣米饮调半钱,量服。 
治霍乱乳食不消,腹心满痛。 
诃梨勒皮(半两) 木香 当归(炒) 白术 藿香 陈皮(去白。各一分) 
为细末。不时姜汤调半钱,量服。 
x肉豆蔻散x 治霍乱吐泻腹痛。 
肉豆蔻 桂心(各一分) 人参(去芦)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姜少许,煎五分,不时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集之七·脾脏部(上)吐泻
禁忌
属性:郑氏云∶小儿吐泻,因外伤风冷,内伤乳食,或儿啼未定,气息未调,以乳饲之,气逆于上则停滞胸膈, 
致令呕吐,气逆于下则伤脾胃,致令泄泻,上下气逆,吐泻俱作。凡小儿只吐不泻者逆,其吐,必有痰发惊者, 
十无一生。若只泻不吐,或吐泻俱发者,日久不退,亦变阴痫。治之当暂断其乳,轻者周时,重者三日,宜 
频与稀粥,服药速效,十全八九。或者不信是言,以小儿藉乳为命,不肯暂断,然乳固不可断也,殊不知因乳 
所伤得之者,若再以所伤之乳乳之,如抱薪救火,药何功之有。其间有不断服药得安者,盖轻患也,亦有因轻致 
重,夭横者多矣。《活幼心书》云∶小儿吐泻不止,大要节乳,徐徐用药调治必安,节者,撙节之义,一日 
但三次或五次,每以乳时不可过饱,其吐自减,及间以稀粥投之,亦能和胃,屡见不明此理,惟欲进药以求速效, 
动辄断乳三四日,致馁甚而胃虚,啼声不已,反激他证。盖人以食为命,孩非乳不活,岂容全断其乳,然乳即血 
也,血属阴,其性冷,吐多胃弱,故节之,医者切须知此。乳母亦宜服和气血、调脾胃、等药。愚意,不 
若儿大能食者全断之,待其平复。儿小不能饮食者,但节之可也。 

集之七·脾脏部(上)

属性:〔薛〕呕吐皆主脾胃,古人谓∶脾虚则呕,胃虚则吐是也。呕者,有声无物,吐者,有物无声,若手足指 
热,喜饮热汤,或睡而露睛,皆胃气虚弱也,用异功散。若手足指热,饮冷,或睡不露睛,属胃经实热也, 
用泻黄散。若作渴少食,或小便色赤,胃经虚热也,用七味白术散。大凡婴儿,在乳母尤当节饮食,若乳母停食, 
亦能致儿吐泻,故不可不慎也。〔曾〕论吐之原,难以枚举,有冷吐,热吐,积吐,伤风嗽吐,伤乳吐,其吐则 
同,其证有异,各述于后。冷吐,乳片不消,多吐而少出,脉息沉微,面白眼慢,气缓神昏,额上汗出,此因风 
寒入胃,或食生冷,或伤宿乳,胃虚不纳而出,宜温胃去风,除宿冷,用当归散,水煨姜、陈皮煎服, 
或间投冲和饮、理中汤及姜橘汤、定吐饮,如诸药不效,以参香饮治之。热吐,面 
赤唇红,吐次少而出多,乳片消而色黄,遍体热甚,或因暑气在胃,或食热物,精 
神不慢,而多烦躁,此热吐也,宜解热毒,用大顺饮,温熟水空心调下,并五苓散、小柴胡汤,并加姜汁缓服,及香 
薷散主之,误服热药,先投绿豆饮解之,次服止吐之剂。积吐,眼胞浮,面微黄,足冷肚热,昼轻夜重,儿大 
者脉沉缓,此宿冷滞脾,故吐黄酸水,或有清痰,脉实而滑,为食积所伤,吐酸 气,或宿食并出,儿小者 
乳不化是也,先用五苓散姜汁温汤调下和解,次以乌犀丸主之,最小者投三棱散、化癖丸。伤风嗽吐,有热生风, 
有风生痰,痰结胸中,肺气不顺,连嗽不止,和痰吐出,此为嗽吐痰壅而作,乃为实证,宜去风化痰,先投清肺饮, 
次小柴胡汤为治。若嗽久而肺虚,土不生金,故面白唇燥,干嗽干呕而无痰,可温补为上,用茯苓浓 
朴汤、惺惺散、如意膏为治。伤乳吐,才乳哺后即吐,或少停而吐,此因乳饮无度,脾气弱不能运化,故有此证, 
譬如小器盛物,满则溢,治法宜节乳,投三棱散。此外,又有风痰吐,乃是伤风不解,吐乳夹痰,若多时必要生风, 
宜服青州白丸子、半夏散,疏风下痰之剂皆可服之。毒瓦斯吐,出《巢氏病源》。挟惊吐,张涣三香丹 
之类。疳积吐,出《本事方》。凡霍乱吐不止者,伏龙肝细末二钱,以芦稷米炒黄煎汤调下,立止。或用白扁豆炒过, 
煎汤调下亦好,若白扁豆嫩苗更好。 

集之七·脾脏部(上)吐
寒吐
属性:〔汤〕 
小儿寒吐者,由乳母当风取凉解脱,致令风冷入乳变败,儿若饮之,故呕吐也,乳母当食后捏去旧宿败乳, 
急服理中汤,次用酿乳法,其候是寒清痰夹乳吐出是也。凡有此候服药不效,胃气将绝,药不能下,当服灵砂 
丸。如大便通,宜来复丹,二药常用,验。〔薛〕寒吐之证,面目胀,额汗出,脉沉迟微,寒气停于胃,故胃不 
纳而吐出也。哕逆者,由胃气虚甚,过服克伐,使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以致气不宣通而作也。风寒在胃者,用 
理中丸。胃气虚者,六君子汤。风凉所致者,宜捏去败乳,急服理中丸,次服酿乳法。若呕吐清涎夹乳,小便 
清利,用大安丸。若因乳母食浓味,用东垣清胃散。若乳母饮醇酒,用葛花解酲汤,饮烧酒服冷米醋三五杯。 
乳母食生冷而致者,用五味异功散。乳母停食者,母服大安丸,子服异功散。乳母劳役者,子、母俱服补中益气 
汤。乳母怒动肝火者,用加味逍遥散。乳母郁怒伤脾者,用归脾汤。乳母脾虚血弱者,用六君芎归,其子亦服三 
五滴。气血虚而乳热者,子、母俱服八珍散,仍参热吐霍乱治之。 
〔世〕x万安膏x 治小儿脾胃虚弱,腹生疳虫 瘕,食积泄泻,常服消疳去积,助胃气,和中,疏气滞。 
人参 浓朴(姜制) 陈皮 青皮 肉桂(夏不用) 干姜(各一两) 木香 沉香 藿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