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证治准绳·幼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35-证治准绳·幼科- 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矣,用百解散(急惊)牛蒡汤(咽喉)三解散(潮热)主之。心热者,见灯愈啼,面红多泪, 
无灯则稍息,盖火者阳物也,心热遇火,两阳相搏,才有灯而啼甚,故经曰∶火疾 
风生乃能雨,此其义也,宜凉心安神,用百解散或五苓散(俱惊)加黄芩、甘草,水煎服, 
次牛蒡汤(咽喉)、三解散(潮热)及琥珀抱龙丸(惊)为治。有遇黄昏后至更尽时,哭多睡少, 
有啼声不已,直到天明,乃胎中受寒,遇夜则阴胜而阳微,故腰曲额汗,眼中无泪, 
面莹白而夹青,伏卧而啼,入盘肠内吊之证,名为寒疝。治法,去宿冷,温下焦, 
白芍药汤(疝)、乌梅散(腹痛)及冲和饮(伤寒)加盐炒茱萸、茴香,水姜煎服,及钓藤膏亦佳。 
误触神只者,面色紫黑,气郁如怒,呼时若有恐惧,及睡中惊惕,两手抱母,大哭 
不休,此误触禁忌神只而得,或因恶祟所侵,盖婴孩目有所睹,口不能言,但惊哭 
无时,指纹俱隐,故《玉环集》云∶忽然两手形无见,定知唐突恶神灵。治法,先 
解其表,宜百解散(惊)次驱邪镇心,用苏合香丸(客忤)、琥珀抱龙丸(惊)投之自效。〔演山〕 
王氏举水镜先生云∶天苍苍,地王王,小儿夜啼疏客堂。又云∶啼而不哭是烦,哭 
而不啼是躁。《无辜赋》云∶夜多啼而似祟。凡初生儿日夜烦啼如有祟,或谓热在心, 
惊药与疏利,或谓寒停脏腑,与服温暖,医者察而治之,乃善也。若儿啼哭,胸堂 
仰突,首反张,不喜见灯者,心经有热,宜疏利,服三黄丸或洗心散加灯心、 
麦门冬子良。若儿啼哭,头低身曲,眼闭肚紧者,脏腑留寒,宜与温之,胃风汤加 
黄煎效。若不识证候,但以蝉蜕二七枚全者,去大脚为末,加朱砂一字,蜜调 
涂于吻,立效。〔薛〕夜啼有二,曰脾寒,曰心热也,夜属阴,阴胜,则脾脏之寒 
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腹中作痛,故曲腰而啼,其候面青白,手 
腹俱冷,不思乳食是也,亦曰胎寒,用钓藤散。若见灯愈啼者,心热也,心属火, 
见灯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故仰身而啼,其候面赤,手腹俱暖,口中气热是也, 
用导赤散。若面色白,黑睛少,属肾气不足,至夜阴虚而啼也,宜用六味丸。若兼 
泄泻不乳,脾肾虚弱也,用六神散。若兼吐泻少食,脾胃虚寒也,用六君、炮木香。 
大便不化,食少腹胀,脾气虚弱也,用异功散。心血不足者,秘旨安神丸。木火相 
搏者,柴胡栀子散。肝血不足者,地黄丸。大抵此证或因吐泻内亡津液,或禀赋肾 
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或乳母恚怒、肝火侮金,当用六君子汤补脾土以生肺金,地 
黄丸壮肾水以滋肝木。若乳母郁闷而致者,用加味归脾汤。乳母暴怒者,加味小柴 
胡汤。乳母心肝热搏,柴胡栀子散。仍宜参客忤惊啼览之。 
《心鉴》治小儿一百二十日内夜啼,用蝉蜕四十九个,去前截,用后截,为末,分四服, 
钓藤汤调灌之。 
《普济》x蝉花散x 治小儿夜啼不止,状若鬼祟,用蝉蜕下半截为末、一字,薄荷汤入 
酒少许调下。或者不信,将上半截为末,前汤调下,即复啼也,古人立方,莫知其妙。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悲哭
寒夜啼
属性:钱乙论夜啼云∶脾藏冷而痛也,当与温中药及以法禳之,花火膏主之。 
x花火膏x 取灯火一颗,涂乳上,令儿吮之。 
〔钱氏〕x当归丸x 凡小儿夜啼者,脏寒而腹痛也,面青手冷,不吮乳者是也,宜此方。 
当归 白芍药 人参(各一分) 甘草(炙,半分) 桔梗 陈橘皮(不去白。各一钱) 
上为细末。水煎半钱,时时少与服。又有热痛,亦啼叫不止,夜发面赤,唇焦, 
小便黄赤,与三黄丸、人参汤下。(三黄丸方见实热。) 
〔张涣〕x万金散x 治婴儿藏寒,禀气怯弱,或多囟解,面色青白,遇夜多啼,甚者烦 
闷,状若神祟,亦由触犯禁忌所致,此名曰夜啼,宜用此方。 
沉香(锉) 丁香 人参 五味子 当归(各一两) 赤芍药 白术(各半两) 桂心(一分)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用淡温浆水一小盏,煎至五分,放温,时时滴儿口中,立效。 
〔田氏〕x五味子散x 治小儿夜啼及腹痛,至夜辄剧,状似鬼祟。 
五味子 当归 赤芍药 白术(各半两) 茯神 陈皮 桂心 甘草(炙。各二钱半) 
上为粗末,水煎。量儿大小加减。 
x钓藤膏x 治百日内婴孩面青腹痛夜啼,及周岁以上者盘肠内吊诸疝气疾。 
钓藤(和钩) 玄胡索 当归(酒洗) 粉草(炙) 乳香(各五钱) 肉桂(去粗皮,二钱) 麝香(一字) 
上,前四味焙干,桂不过火,同为末,乳香 叶裹,熨斗盛火熨透,候冷,入 
乳钵同麝细杵,后入前药末再杵匀,炼蜜丸芡实大。每用一丸至二丸,白汤空心 
化服。 
x钓藤饮x 治小儿夜啼,乃脏冷也,阴盛于夜则冷动,冷动则为阴极发躁,寒盛作疼, 
所以夜啼不歇也,钓藤散主之,治惊啼,加蝉蜕、防风、天麻。 
钓藤钩 茯神 茯苓 川芎 当归 木香 甘草 白芍药(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姜枣略煎服。其或心热而烦,啼必有脸红舌白,小便赤涩 
之证,钓藤饮去木香,加朱砂末一钱,研和,每服一钱,木通汤调下,或锉散煎服亦可。 
《圣惠》x乳头散x 治小儿夜啼不止,腹中痛。 
黄 (锉) 甘草(炙) 当归 赤芍药 木香 
上,各等分,捣细,罗为散。每服取少许着乳头上,因儿吃乳,服之。 
蒜乳丸治腹痛夜啼。(方见腹痛。)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悲哭
热夜啼
属性:钱氏云∶三黄丸治腹热痛(热痛腰不曲肢不冷也) 夜啼面赤,唇焦便赤,用人参汤吞下。(方见里热) 
x吉氏朱砂膏x 治诸惊啼夜啼。 
朱砂 人参 白茯苓 甘草(各一钱) 脑麝(各少许) 
上末,蜜为丸。每服一块如皂子大,金银薄荷汤下。 
x安神散x 治一应惊啼。 
犀角 雄黄 人参 车前子(各半两) 茯苓(一两) 
上五味为末。每服一钱,桃仁汤下。 
《三因》x灯花散x 治热证心躁夜啼,以灯花三四颗,研细,用灯心煎汤、调涂口中, 
以乳汁送下,日三服,无灯花、用灯心烧灰亦妙。又一法,灯花七枚,硼砂一 
字,辰砂少许,研细,蜜调,抹唇上立安。 
〔茅先生〕x抹唇膏x 主小儿夜啼。 
蝉壳(一个,去足) 灯花(两朵) 朱砂(少许) 
上为末。如小儿夜啼,遇夜用鸡冠血调药,抹儿上下两唇,即止。夹朱砂膏与服。 
〔丹溪〕治小儿夜啼 
人参(二钱半) 黄连(一钱半) 甘草(炙,五分) 竹叶(二十片) 生姜(一片) 
上,水煎服。 
《澹寮》x龙齿散x(方见前,即《本事》龙齿散,但无羌活。) 
小儿夜啼。黄连姜汁炒、甘草、竹叶、灯心煎服。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悲哭
口疮重舌夜啼
属性:《三因》x蒲黄散x 
真蒲黄(微炒,纸铺地上出火气) 
上研细。每抄些少掺舌下,时时掺之,更以温水蘸熟帛裹指,轻轻按掠之,按罢掺药。 
x牡蛎散x(方见口疮。)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悲哭
客忤夜啼
属性:治客忤夜啼法,用本家厨下烧残火柴头一个,以火焦头为上,朱书云∶吾是天上五 
雷公,将来作神将能收,夜啼鬼一缚永不放。急急如太上老君律令敕。书了勿令儿知, 
立在床下倚床前脚里立之,男左女右效。 
x黄土散x 治小儿卒客忤。 
灶中黄土 蚯蚓屎(各等分) 
上,研匀。和水,涂儿头上及五心良。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悲哭
禳厌法
属性:《千金》治夜啼方 
上以妊娠时,食饮偏所思者物哺儿即效。 
《外台·必效》小儿夜啼方 
以日未出时及日午时仰卧,于脐上横文中,屏气以朱书作血字,其夜即断声效。 
〔陈藏器〕余云 
井口边草主小儿夜啼,着母卧席下,勿令母知。 
《子母秘录》治小儿夜啼。 
甑带悬户上 
〔孟诜〕小儿夜啼。 
取干牛粪如手大,安卧席下,勿令母知,子母俱吉。 
《集验方》仙人杖,小儿惊痫及夜啼,安身伴睡良。 
《日华子》云,猪窠内有草,治小儿夜啼,安席下,勿令母知。 
《日华子》云,乌雌鸡翼,治小儿夜啼,安席下,勿令母知。圣惠方 
上脐下书甲字瘥。 
又方 取树孔中草,着户上,立止。 
又方 以车辋,盗安母卧床下,勿令母知。 
又方 取荒废井中败草,悬户上良。 
又方 取牛粪灰,安母卧下,勿令母知。 
又治小儿夜啼符法三道 
r图p03…b44a3。bmpr 此符左右手中贴之r图p03…b44a4。bmpr 此符脐中贴之r图p03…b44a5。bmpr 贴房 
门上 
《婴孺》治小儿夜啼法 
上令母脱去上衣,只着中衣,跪宅四角,曰∶西方白帝,东方青帝,南方赤帝, 
北方黑帝,中央黄帝,乞断某甲夜啼,荷恩之日,奉还酒脯,随意所用。还法安 
五畔居中庭四角,故四角四畔,中央一畔,启颡瞻五帝说曰∶今日奉还随意所咒愿之。 
刘氏方 治小儿夜啼。 
写∶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烧灰吞之,男左一本,女右一本。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悲哭
灸法
属性:《宝鉴》灸幼宫,三壮,又灸中指甲后一分。《万全方》灸小儿夜啼,上灯啼,鸡鸣 
止者。灸中指甲后一分,中冲穴一壮,炷如小麦大。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

属性:〔薛〕经云∶舌者音声之机也,喉者音声之关也,小儿卒然无音者,乃寒气客于会 
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致其门阖不制,故无音也。若咽喉音声如故,而舌不 
能转运言语,则为舌喑,此乃风冷之邪,客于脾之络,或中于舌下廉泉穴所致也, 
盖舌乃心之苗,心发声为言,风邪阻塞经络,故舌不能转运也。若舌本不能转运言 
语,而喉中声嘶者,则为喉喑,此亦为风冷所客,使气道不通,故声不得发,而喉 
无音也。然或风痰阻塞,或因心经气虚,或因脾之脉络受风,或因风痰滞于脾之络, 
或因脾气不足,或胃中清气不升,皆足以致喑。大抵此证亦有禀父肾气不足、不能 
言者,有乳母五志之火遗儿熏闭清道、不能言者,或儿病津液耗损、会厌干涸、不 
能言者,或肾气不充、虚火上炎伤肺、不能言者,有惊风中风不能言者,若遗热与 
津液耗者,用七味白术散。清气不升者,用补中益气汤。禀肾不足与虚火伤肺者, 
用六味地黄丸。若仰首咳嗽,肢体羸瘦,目白睛多,或兼解颅,呵欠切牙等证,悉 
属肾虚,非地黄丸,不能救也。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喑
卒失音
属性:巢氏云,喉咙者,气之道路,喉厌者,声音之门户,有暴寒气客于喉厌, 
得寒即不能发声,故卒然失音也,不能语者,语声不出,非牙关噤也。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喑
病后喑
属性:钱氏论肾怯、失音、相似,病吐泻及大病后,虽有声而不能言,又能咽药,此非 
失音,为肾怯不能上接于阳故也,补肾地黄丸(肾)主之。失音乃卒病耳。 
《吉氏家传》治小儿患后声不出。 
酸枣仁(去壳,一钱) 白茯苓(半钱) 朱砂(二钱) 
上件为末,蜜丸如豆大。每服一丸,人参汤下。 
《圣惠》x鸡头丸x(见舌)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喑
惊退而喑
属性:汉东x王先生通关散x 治小儿惊风并退,只是声哑不能言。 
上以天南星炮,为末。每服婴孩半字或一字,三五岁半钱,八九岁一钱, 猪 
胆汁调下,令孩儿吃咽入喉中,便能言语。 
《集验方》治小儿惊退而哑,不能言语。 
木通(锉) 防风(去芦) 川升麻 羚羊角(屑) 桂心(以上各半两) 甘草(炙,二钱半) 
上件药捣为粗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少许,更煎 
一两沸,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集验》又方 
腊月牛胆酿天南星(不拘多少) 
上研细。每服半字,薄荷汤调下,临卧服,儿大者、服一字至半钱。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喑
痫瘥而喑
属性:《巢氏病源》小儿发痫瘥后,六七岁不能语候,风痫发之状,口眼相引,或目睛 
上摇,或手足螈 ,或脊背强直,或颈项反折,屈搐如数,皆由以儿当风取凉,乳 
哺失节之所为也。而痫发瘥后不能语者,是风痫因儿衣浓汗出,以儿乘风取凉太过, 
为风所伤得之,其初发之状,屈指如数,然后发螈 是也。心之声为言,开窍于口, 
其痫发虽止,风冷之气犹滞心之络脉,使心气不和,其声不发,故不能言也。 
《千金》x大补心汤x 治小儿痫瘥后,风冷留滞于心络,使心气不和,语声不发。 
黄芩 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 甘草 茯苓 桂心(各三两) 石膏 半夏 远志肉(各四两) 
生姜(六两) 大枣(二十枚) 饴糖(一斤) 干地黄 阿胶 麦门冬(各三两) 
上件药 咀。每服一大撮,入前饴糖半匙许,水一盏半,煎半盏服之。 

卷之九·肺脏部·肾脏部喑
中风失音
属性:《圣惠》治小儿中风失音不语,舌根强硬方 
陈酱汁(半合) 人乳(二合) 
上件药相和,合令匀,少少与儿服之。 
〔张涣〕x竹沥膏x 治小儿中风,失音不语,牙关紧急。 
竹沥(根据法旋取) 生地黄(取汁) 蜜(各半合。以上搅匀) 桂心(为末) 石菖蒲(一寸九节者,取末。各 
一两) 
上件都一处调匀,慢火熬成膏,硬软得所如皂子大。每服一粒,取梨汁化下。 
〔救生〕x菖阳汤x 治小儿中风昏。 
石菖蒲 天麻 生乌蛇肉 全蝎 白僵蚕 附子(炮,去皮脐) 羌活 人参 白附子(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两盏,生姜五片,薄荷五叶,煎至一盏,滤去渣,温热时时与服。 
x醒脾散x 治小儿惊搐后不语。 
甘草(炙,一钱) 冬瓜子 防风(各半两) 人参(一分)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用水一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