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文化神秘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尤文化神秘之谜-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玄奘便在那里留居5 年,从戒贤法师受学。他屡次参加宗教辩论大会,与婆
罗门教等论师辩论获得胜利,声誉日隆,升任那烂陀寺副主讲,即副院长。

东印度的迦摩缕波国国王拘摩罗王慕名遣使来请,玄奘到时,拘摩罗王
率群臣迎拜赞叹。当时戒日王也闻名前来请拘摩罗王偕玄奘同赴曲女城。

戒日王会见玄奘为何年何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与曲女城大
会同年的秋末冬初,即公元642 年;一种说法是在戒日王遣使到中国前一年
即贞观14 年秋末冬初。

戒日王见到玄奘非常高兴,随后他召集各国僧侣来曲女城开大会,听中
国法师的议论,计到有各国国王58 人,大小乘高僧3000 余人,婆罗门等其
他教徒2000 余人,那烂陀寺僧千余人。设宝床,请玄奘法师上坐,为论主。
玄奘称扬大乘,把大乘教理论宣示大众。他说,如果他所说的有一字无道理,
谁能驳倒他的,他愿斩首以谢。从早到晚,他发表宏论,没有一个人敢辩论
的,个个都默不作声。这样一连讲了18 天,竟无人发言,散会时各国王都赠
送珍宝,玄奘一概辞谢。

按印度规矩,凡辩论胜利的,便乘象巡游,让众人知道,以示光荣。戒
日王便请玄奘乘坐一只装饰得很庄严的大象,叫人执旗前导巡行,把大会盛
事宣告于众,这真是我们中国人的无上光荣。

以后玄奘在印度周游列国,巡礼佛迹,游览以佛教壁面雕刻等艺术闻名
世界的南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寺等地以后,便携带金银佛像7 件、佛经657 部,
经疏勒、于阗归国。他一到于阗便上表唐太宗,告诉他已回国的消息。唐太
宗立刻答复:“可即速来,与朕相见。”


唐贞观19 年(公元645 年)春正月,玄奘回到长安,受到盛大欢迎。宰
相房玄龄率文武百官迎接,陪同玄奘在锣鼓声中进入长安城,离他出发之时
已隔了16 年。

同年2 月,玄奘谒见唐太宗。此后,玄奘在长安弘福寺,致力于写书、
译经。玄奘虽然精通华梵文,但是他觉得集体译比单干好,便首先组织翻译
场,网罗天下和尚中有才华的人,帮助他译经。此外,他另著《大唐西域记》,
详细记载他亲身经历的印度那些国家的山川地形、城邑关守、交通道路、风
土习俗、物产气候、文化政治、宗教信仰、人物风貌等情况,内容极为丰富,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考古价值。

后人对于玄奘西行的事传说很多。如元朝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
杂剧,吴承恩的《西游记》都取材于玄奘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尤以
《西游记》最为出名,变成许多神话,流传最广。所以唐僧取经的故事,家
喻户晓,人人皆知。


5。印度第一个女王
“苏丹”是伊斯兰国王的名称,而印度第一个女王莱席亚也称为“苏丹”,
她的全衔是“大苏丹,世界众教的光辉”。

莱席亚的父亲阿尔塔米谢曾做过奴隶,从小就被哥哥出卖给奴隶贩子。
他长大以后,聪明而又勇敢,所以奴隶贩子把他卖到顾特卜乌丁,竟得到身
价5 万卢比。顾特卜乌丁很喜欢他,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他在顾
特卜乌丁的培植下,发挥出特别的才能,步步高升,青云直上,拜乌大将军,
并做了驸马,娶了顾特卜乌丁的女儿为妻。顾特卜乌丁死后,他继承了奴隶
王朝的王位,而且领土更加扩大,并获得巴格达伊斯兰教主的认可,承认印
度为独立的伊斯兰教国家。

阿尔塔米谢生了很多儿女,但是最爱女儿莱席亚。他教会她一个女子所
应该做的事,也教会她一个男子所应该做的事。伊斯兰教徒的女子是不能出
门和会客的。但是,阿尔塔米谢把她当成王子一般带她出入朝廷,她学会了
处理政务。她既精通《古兰经》,又能骑马射箭,使刀弄枪,比她任何一个
兄弟都强。

她的容貌十分美丽,印度有一本书描写她的容貌之美,可使谷绽于穗。
加之她好学不倦,慎思明辩、待人和善,得到她父亲的钟爱,也得到满朝文
武的赞誉。当她年幼时,她的父亲要离开德里,带兵出征南印度;他便选定
女儿莱席亚做代理国王,因为她处理政务比任何人都好。他的朝臣们认为不
宜让一个女子代理王位,请求在王子中选一人,但是阿尔塔米谢仍叫莱席亚
坐上王位。阿尔塔米谢一去6 年,在此期间莱席亚的政绩卓著,连她的兄弟
们也都心悦诚服,说他们的父亲处理有方。到她的父亲归来以后,她仍以公
主的身分出现,做他父亲孝顺的爱女。

公元1235 年,阿尔塔米谢去世,他遗言将王位传给莱席亚,可是她的哥
哥费鲁兹却把王位抢去。但费鲁兹的能力太低,把国家治理得一团糟,所以
6 个月后朝臣们便把他赶走,仍请莱席亚做国王。

莱席亚做了两年的国王,一切很顺利。她每天穿上苏丹的服装,坐在王
位上,接见朝臣。她不戴面纱,而戴帽穿衣一如男子,并骑象外出,巡游民
间。她亲自听取诉讼,裁决是非,使人人都服从法律,成了一个公正而又能
干的女王。

到了第三年,她想她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她应该选择一个丈夫了。于是,
她选择了一个年轻而又勇敢的将军,骑兵队的总司令耶古德。虽然他的一切
条件都适合做她的丈夫,但他不是突厥人而是一个阿比西尼亚人。于是,朝
中的突厥人群起反对,要她改选一个突厥人做丈夫。菜席亚不愿意,一位名
叫阿尔士尼亚的大臣带头叛乱。莱席亚和那古德一同进军平乱,不料她的大
军相继逃亡,耶古德被杀,莱席亚被擒。

阿尔士尼亚立刻爱上了莱席亚。他把她释放,要求她嫁给她,并将送她
回王宫恢复王位。她感激他的厚意,而且他的地位也足够做她的丈夫,她便
答应他的要求,和他结婚。但是,与此同时,其他朝臣已另立她的一个兄弟
为新君,于是又引起战争。莱席亚和阿尔士尼亚虽然武艺高强,勇敢善战,
但经过两次大战,终于被俘。

莱席亚实在太美了,谁都想争做她的丈夫,彼此争风吃醋,而忘记了她
的治国能力和政绩。因此,不如一了百了,谁也不让当她的丈夫,将可怜的


女王处死了。
她只做了印度3 年零6 个月的女王。


6。阿克巴大帝的伟业
阿克巴大帝是莫卧儿王朝的第三位皇帝,这是印度自戒日王以后又一光
辉的时代,史称大治。阿克巴的声誉传播世界,人们称他为阿克巴大帝。

阿克巴是蒙古人的后代,他的父亲是胡马雍,征服了大半个印度。但当
胡马雍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以前被胡马雍征服的地方反叛了。印度将军喜穆
就率领5 万骑兵,1000 头象和51 门大炮的大军攻陷阿格拉城,然后向德里
推进,一路上势如破竹。年刚31 岁的阿克巴和当时摄政辅助他的姑父培拉姆
汗率领1 万军队抵抗。两军会战于班尼帕特,即印度历史上有名的班尼帕特
大战。战役开始于公元1556 年11 月5 日。最初莫卧儿的骑兵因喜穆战象的
猛力冲击而有点惊慌,阿克巴便派一支分遣队去攻打喜穆的侧翼,在敌人的
队伍中造成了某些混乱。莫卧儿军队的弓箭发挥了极大的效果,在各方面同
时发动一次进攻,大大削弱了喜穆。喜穆本人被莫卧儿箭手射中了一箭,他
的军队纷纷溃败;当他昏迷不醒的时候,被培拉姆汗活捉了,交给阿克巴请
求处以死刑。可是阿克巴不杀他,并说道:“我怎能杀死已经受伤的俘虏?”

接着阿克巴又征服冈达瓦那,围攻和占领齐图、孟加拉、阿富汗的喀布
尔、德干高原。他擒获的首领,一个个都赦免了。他征服的拉奇普特族,也
保留他们的罗阇。因此、几乎全印度都被他征服了,所有印度人既怕他的威
力,而又感激他的宽厚。

阿克巴深知,除非获得全国人民的爱戴,统治的基础才能巩固,光靠强
大的武力是不行的。历来的伊斯兰帝王,都是站在印度人的敌对地位,印度
人虽然被压服了,但是统治者自己也自食恶果。所以他总结了统治者的教训,
采取先用兵征服印度人,然后和印度人握手言欢,大胆使用印度人,共同治
理印度。

阿克巴的父亲是蒙古人,母亲是波斯人,都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一个
伊斯兰教的皇帝应该娶伊斯兰教的贵族为后。可是,阿克巴为了融洽印度教
和伊斯兰教的文化,融洽两族的感情,他破例娶了拉奇普特族的公主为后,
还有好几个拉奇普特族的公主做妃子,使得莫卧儿王朝印度化,而拉奇普特
人和其他人们却受到了波斯文化的影响。

阿克巴自己娶了奇雅拉尼为皇后,并任用她的哥哥巴格汪达斯为大臣。
他的太子也娶拉奇普特的公主为妻。阿克巴从德里迁都到阿格拉,在西克里
山建立新宫。他所建宫殿都仿照印度教式样,并附设伊斯兰教所严禁的印度
教寺庙。连在那里建筑的大伊斯兰教寺,也是纯粹的印度式样。他允许印度
人民信仰自由,他把歧视印度教徒的巡礼税、人头税等都废止了。阿克巴研
究各教教义,对当时的伊斯兰教加以改革,成为一新宗教,吸收了很多印度
教徒加入新教。他甚至试图发起一种综合性的信仰使其适合于每一个人。在
他统治时期,印度北部的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的文化融和向前迈进了一大
步。他受到两教徒的欢迎,他的宗教政策巩固了莫卧儿王朝的统治。可惜他
的子孙不能坚持和推广他的政策,以后两教又对立。

阿克巴幼年不爱读书,后来他看到光靠武功不能建国,需要文治才行。
于是他的皇宫图书馆里收集了各种书籍,并将拥有各种信仰和一切有新思
想、新发明的人集中在他的宫中,给他讲解政治、文学、宗教理论,其中尤
以印度教和基督教的学者、高僧最得到他的崇仰。阿克巴经常手不释卷,努
力读书。他对于音乐、图画亦甚爱好。由于阿克巴的提倡、鼓励和身体力行,


印度的文化、艺术、音乐、绘画、建筑、科学都有较大的发展。
阿克巴统治印度30 年,于1605 年10 月15 日去世,他的成就是惊人的。


7。沙杰汗和奏姬陵
沙杰汗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国王,公元1628 年1 月即位于阿格拉。他的
王后蒙塔兹·马哈儿,原名姬曼,具有波斯血统,聪明美丽,性情温和,能
诗善画,长于音乐。沙杰汗非常钟爱她,无论出征或巡游他都带着她同行,
始终形影不离;她说的话,他也是百依百顺,没有不听从的。在沙杰汗继承
王位之前,因与父王杰罕基发生矛盾而遭放逐的7 年里,她也一直伴随在丈
夫左右,为他分忧。沙杰汗为了感激她,赐给她一个封号“蒙泰姬·玛哈儿”,
意为“宫廷的王冠”。印度人把她称为“泰姬·玛哈儿”,简称泰姬。

泰姬19 岁嫁给沙杰汗,婚后19 年间,生了14 个孩子,长大的有四男三
女。因为生育太多,身体虚弱。1630 年沙杰汗南征,她随军伴行;1631 年,
在归途中生了最后一个女儿,便死在布尔汉普尔的营帐之中。那时她还只有
38 岁。

她临死的时候,沙杰汗十分悲痛,问她:“你若死了,叫我怎样表示我
对你的爱情呢?”

泰姬说:“如陛下不忘记我,请不要再娶,替我造一个大坟,让我的名
字得以永远流传后世,那么我此生一切都满足了。”

沙杰汗合着眼泪,只是点头,泰姬便含笑长逝了。于是沙杰汗便按照泰
姬的遗言,在阿格拉城外的朱木拿河畔建造陵墓。这个陵墓由土耳其建筑师
乌丁塔德、伊萨等人设计,每天有来自印度各地、波斯和中亚各国2 万多工
匠参加施工,据说中国的工匠也参加了。1632 年开始动工,花了22 年时间,
耗资6500 万卢比建成。

这座陵墓完全用纯白的大理石造成,内外都用五彩宝石嵌成花纹。高250
英尺,四角各有圆形高塔一座,远远望去,高耸云霄,倒映水中,十分壮丽。
这样一个举世无双的建筑,印度以她的名字为陵墓命名,叫做泰姬玛哈儿,
简称泰姬陵,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同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一样有名。

多情的沙杰汗自泰姬死后,不语不食,只是默默坐着流泪,几乎有一个
月不问政事。从此便常常独自饮酒,不喜欢歌舞了。以后竟一直鳏居,不曾
再娶。他每隔七天,便披上白衣到泰姬陵去献花,流泪不止。1658 年,因为
他病重,四个儿子互争王位,结果第三个儿子奥朗则布胜利,把长兄杀死,
二兄赶走,又把小弟监禁,把父亲沙杰汗也禁闭在阿格拉的古堡中,自己便
在德里即王位。

沙杰汗被囚禁在阿格拉古堡中,天天只是眺望一英里以外他妻子的坟
墓,经过8 年才老病而死。当他弥留之际,还从病榻上昂起头来,就着月光
凝视泰姬陵好久,长叹一声,倒枕气绝。泰姬死了36 年,他还是天天在想念
她,对爱情是何等之忠贞!沙杰汗原计划用黑色大理石给自己在朱木拿河对
岸修建一座和泰姬陵相同的陵墓,和泰姬陵隔河相望,当中架一座桥相通,
但未能实现。因此,在他死后,由他的小女儿把他安葬在泰姬的墓旁。


8。詹西女王的传奇故事
詹西女王,1835 年11 月19 日出生于瓦拉腊西,马拉特族人。本人幼名
玛奴·拜依。3 岁后随父母迁到布拉姆法特;其父在坎普尔公国的帕什瓦、
巴吉·拉奥二世的宫廷里任职。拉奥二世有养子那那·萨希布,长拜依11
岁。玛奴·拜依入宫后,改名拉克希米·拜依,与那那·萨希布亲如兄妹,
共同在宫中习文练武。

詹西是与坎普尔相邻的另一马拉特公国。1842 年詹西公国的摩河罗阇土
王甘加达尔拉奥选中了年方7 岁的拉克希米·拜依为后,拉克希米·拜依迁
到詹西,在宫中继续读书习剑。

詹西摩诃罗阇于1835 年病死。他无子嗣。拉克希米·那依即以詹西女王
的身分开始执政。1856 年英总督大贺胥以摩诃罗阇无子嗣为由,强行将詹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