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立志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立志传-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礼记·内则》所记膳食种类,饭包括黍稷稻粱,尤以白黍黄粱为多。膳包括牛羊豕各别烹制的“臛”,牛炙,牛胾醢,牛脍,羊炙,羊胾醢,豕炙芥酱,鱼脍,雉兔,鹑鸡。此外还有种种用配料的方法,例如蝎醢配苽(即彫胡),雉羹配麦食,……又如“濡豚包苦实蓼”(加汗的猪肉,配苦荼,加香料)……各种肉脯(干肉)皆须配菜叶……各有种种细节,而羹食自诸侯至庶人,都一概有之。

    这些食品除了了剁碎的肉末外,切大块的谓之轩,谓之胾,切小块的谓之脍,谓之脔,没有切成细丝细片的刀功。这种切法,用来煮羹,基本上要求火候。烤炙用明火,极费燃料;明火只是架起柴炭,无其他措施可以改进。灶上作羹汤,终究仍可以改进灶的结构,以资省火。洛阳烧沟汉墓,是近数十年来较早发现的大型墓葬群,共出土了陶灶一百五十五件。陶灶都是长方形,有灶身、灶面、灶门、火眼、釜、甑等构成。其他细节则差异甚大。这些墓葬的时代,由西汉中期以至东汉晚期。西汉中期的陶灶形式简童,灶上只有一个火眼,并未知道利用剩余热量。在西汉晚期,大火眼后,烟突之前,加一小眼,则己知道利用余热,通常有一个水釜置于小火眼上。王莽及其前后,小火眼数目增多为二个至三个,有的在大火眼前面两侧,有的在大火眼后面。东汉中期,两个小火眼都相当大,并列在大火眼前面,灶面上刻画鱼肉食物及叉子钩子。东汉晚期灶,小火眼更大了,往往一个火眼、位于大火眼的前面,灶面上也刻画鱼肉及炊具图形。从这一系列的演变,可知釜的位置,从甑的后面逐渐移到前面,所用热量,也由余热逐渐转变为直接利用火门的主要热量。这一变化,说明了汉人对釜的用途日益重视;鱼肉及炊具有散置于釜的四周,也说明了做菜活动不再是单纯的切碎下釜煮熟。

    不过汉釜的形制,大率仍是{佥欠}口深腹,利于烹煮,不利于煎炒,炊具中的勺,也是曲柄曲舌,利于搅动及盛送羹汤,根本不能用来煎炒,中国烹饪方法中最有特色的快炒,似乎尚未见于汉代,快炒在利用热量的角度来说,殆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中国古代,燃料以樵采柴薪为主,孩子长大,以能负薪为象征,可见其重要性。为了古人不断伐木为薪,中国的自然生态自古即遭受严重的破坏。《孟子·告子上》,尝有草木之美的牛山,由于邻近都邑之人斧斤所至,终于成为童山濯濯。汉代为了增加耕地,曾经不断开放公地,假民为田,地方长官也以增辟田亩为事。四百年的垦拓,中国的林木面积必定大减。三国两晋南北朝,北方的土地不断有外族一波又一波地入侵。这些外族,在终于受中国文化同化以前,往往将大片农田转变为牧地。牧地鞠长藏划,林木也不会丰盛。汉人与汉化外族,在北方的农业活动,因为战乱地广人稀,利于发展粗放农业,游耕的经营也须经常大规模焚烧榛莽。因此,北方的原野上,并未因人口减少而增加林木面积(相对而言)。自从东汉末叶,以至东晋,北方人口即大量南移,先落脚江汉,继而开拓长江流域及其支流与湖泊地区,终于发展了闽粤沿海。南方人口,增长数倍;耕地面积及都邑道路随之增加,林木面积则急剧减少。

    林木也可以烧炭,汉代即有大规模的烧炭业,大批工人,深入山林,攻木烧炭,供给烧铁业及一般家用燃料之用。《史记·外戚世家》,汉文帝窦皇后的弟弟少君,即曾经是烧炭的工人,一同工作的有百人之多。但在中古时代,炭已是相当贵重的物品,竟是王公贵人馈赠的礼品。刘孝戚有《谢东宫赍炭启》,廋吾也有《谢湘东王赍炭启》,则一般平民未必能轻易以炭为日常燃料。平常人家的燃料大致仍有以木为薪,因此《齐民要术》中,种植榆树,除了树材可作器物,“岁岁科简剥治之工,指柴雇人,十束雇一人,无业之人争来就作卖柴之利,己自无赀,据原注估计,一束三文,万束三千贯,荚叶在外,也可卖钱。此外,种植白杨,其恶枝也作柴卖。载种柳树,除了椽材外,百树得柴一载,每载值钱一百文。与榆树柴价相比,一载可以有三十三束,大约是一辆小车的载重。又据同书引陶朱《公术》,种柳千树则足柴,岁髠二百树,一年的用柴即够了。根据这些数据,一年烧柴的费用是二万文,当时物价,柞橡的屋椽,十年中椽,一根价十文,二十年中椽,一根值百文。以此类推,柴价相当昂贵。一般人家大约用动物干粪及稻草麦秸为薪,例如《齐民要术》作酱法,所用燃料是“取干牛屎,圆累,令中央空,燃之不烟,势类好煤炭者,能多收常用作食,既无灰尘,又不失火,胜于草远矣”。征之现在的中国生活,北方用粪干麦皮,南方用稻草糠谷,仍在不少人的记忆的。

    谷物是汉代中国人的主要食物;更是汉代人赖以为生的主食。

    有史料为证!

    ------1972年;中国湖南长沙东郊发掘著名的“马王堆一号汉墓”时;取得了对于汉代饮食重要的考古发现。在墓葬主人尸体的食道、胃和肠内发现了138粒香瓜的瓜子。另外从墓葬耳室里还发现了几麻袋农产品。除了遗留下来的食物;还有312枚竹简提供了食物和烹饪方面的其他信息。考古的发现也为人们推断汉代上层贵族的饮食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马王堆出土的考古结果;清晰的向现代人描绘了当时汉代上层贵族的饮食结构;羹是从古代到汉代贵族家庭中最普通的主菜;羹一般是用混合配料制成的;常用的配料是大块的熟菜或肉或两者兼有座做成的流食。根据十一号竹简记载的牛白羹;已被鉴定为牛肉和米合炖;可见肉和谷物炖食汉代贵族一种非常主要普通的羹。竹简也提到了汉代人用不同动物制作食物的情景;除了常见的猪;羊;牛;狗肉之外;九十八号竹简还列出了马肉;虽然从文字资料上看;马肉是汉代受欢迎的一道菜;但并没有发现遗留至今的马肉;这一事实说明;做为汉代中国交通与军事上宝贵的战略物资---马;至少在当时并不是常见的食品。更不可能做为平常百姓的食物。

    对于研究汉代的饮食来说;考古的发现还增加了另外的重要维度。汉代壁画相对于竹简来说;还有着其另外一项特殊的意义;因为通常在汉代的壁画中;宴会场景时常出现。如汉代的一幅著名壁画打虎亭;除去壁画勾勒出的一般宴会场景;壁画还要表达出事件的意义这也证明壁画要记录的内容除去美味佳肴外;还通常要表现出当时曾受广泛关注的政治事件。

    由于马王堆竹简与汉代壁画的性质;我们可以了解到汉代当时上层社会的饮食;但历史上的记录通常反映的并不是汉代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毕竟政治人物与汉代墓葬中的人物只是汉代六千万中国人中的小部分。所以我们由必须试着找出汉代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从历史的角度阐述汉代的饮食文化。这项任务对于笔者来说无疑是个相当大的挑战;毕竟要直接找出相关考古证据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艰苦的学术钻研。虽然资料十分有限;但我们也可以从古代中国文化特点并结合一些史料来进行一番粗浅的想象。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文明的特点是农耕;汉代的农耕经济是维持汉帝国秩序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也不难想象;谷物是汉代中国人的主要食物;更是汉代人赖以为生的主食。虽然从理论上来讲;肉是专门给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和贵族的。(吕思勉;页571-572);但肉对于普通汉代人来说;并不像有钱人那样容易获得。从汉武帝北击匈奴的军事后勤补给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汉军的主要补给食物就是粮食;一名士兵在300天行军中需要的18斛晾干的米饭。(卷九十四下;页10)一日的消耗达到了0。6升。公元前99年;李陵的军队被匈奴包围时;他给每位士兵2斛干饭和一块冰;让他们一一突出重围。显然;汉朝政府为了军事的需要经常囤积大量的干粮;除战争之外;还有大量的干粮做为对匈奴臣服于汉朝的政治礼物。的确;我们可以有把握说;汉代普通人几乎每一天都在吃干粮。虽然在历史上很难直接发现有关汉代穷人的饭食细节;但根据记载葱;蒜和韭菜极有可能列在穷人的食谱上。公元前33年;召信臣得到汉元帝的支持;关闭了皇家反季节的“温室大棚”;栽种的熟菜中就有葱和韭菜。结果每年为汉朝政府节约了数千万钱。(卷八十九;页10)从上面可以看到;汉代普通人的食物主要来自农耕经济中的种植业。

    汉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开放;而开放的社会使中国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外来的东西;自然包括食物。根据史料记载这些食品包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芝麻;洋葱;香菜;豌豆;以及来自西域的黄瓜。如葡萄和苜蓿的种子就是在公元前100年左右从大宛传入中国。到了公元2世纪;西域进口的葡萄酒受到极大的欢迎。在食物的不断多样化后;烹饪的技巧自然得到了改进。比如周代人只知道小麦饭而不知饼;而饼出现的时代则要往后推延至西晋时期。东汉时期中国出现了多种面食;包括煮面;馒头和芝麻饼。在一些古代出土的汉代及魏晋墓葬中都发现了揉面的场景。从整个历史的视角来看;正是汉代人在最普通的食物原料上吸收了外来品;加上愿意学习别人的文化;才最终掀开了中国饮食史上的全新篇章。

作品相关 三国时期最强悍的十二位小卒

    一、杨阜

    在宗弟七人都死在马超手下后,面对马超、庞德、马岱这两个超级高手和一个一流高手时身中五枪,犹然死战,最后竟然还能活着到许昌领赏,真乃神人也!

    二、马忠

    能生擒关羽,立斩黄忠,天下英雄无不闻风丧胆!

    三、范疆、张达(组合)

    张飞,万人敌,于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而范公、张公面对张飞是毫无退却之意,取飞之首级亦是手到擒来,张飞在此二人面前连一个回合都没走上,范公、张公真来世之奇迹!

    四、周善

    孙权称他‘最有胆量‘。周公敢在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精英的眼皮底下,偷运

    孙夫人及阿斗,何等气贯长虹!当赵云跳上船头侮辱孙夫人时,周善忍辱负重,急中生智,将船以极其猛烈的速度滑向东吴,差一点活捉赵云,可惜张飞出现,未能成就此千古壮举!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面对凶神恶煞般的张飞,周善提刀来迎,做最后一搏,壮烈牺牲。

    五、许贡手下三门客

    这三位义士为主报仇,即使面对威名正盛的小霸王孙策,依然敢痛下杀手,其情谊比肩桃园,气势不逮豫让、荆珂,最终与孙策同归于尽。此三人高义,故同列之,据说日本有他们的祭院,他们的功绩被历代日本大名所歌颂。

    六、秦琪

    关羽过关斩将,一路行凶,杀孔秀、韩福、卞喜、王植等,到了秦琪处,小将军依然胆色惊人,面对杀红了眼的关羽,依然怒斥其残暴行经,并对牺牲的几位同事表示惋惜。当杀人放火的关羽举出颜良、文丑来表功时,小将军秦琪居然毫不退却,日:‘那些全是无名小将‘,然后上前奋战至死,壮哉!

    七、公孙瓒

    这位仁兄和秦琪基本相同。面对天下第一古惑仔吕布的暴行,上去执法的方悦、穆顺、武安国等全都不死也残废,但公孙先生毅然奋不顾身的要将其抓补归案。其实他是一个被二流古惑仔文丑分分钟搞定的小人物,不过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团结还是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行动向后人展示了一个普通的公安战士的高大形象。

    八、魏续

    魏将军乃吕布手下降将,曹操与颜良战白马,魏续同伴宋宪战不三合,被颜良手起刀落,斩落阵前。连曹操都大惊曰:‘真勇将也!‘,而我们的魏将军却丝毫不怯阵!大吼一声:‘杀我同伴,愿去报仇!‘,其实魏续知道自己的武艺还不如宋宪,但为了兄弟般的情谊,上阵报仇,何其悲壮!真是风萧萧兮白马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于是,魏续将军交马只一合,被照头一刀,劈于马下。

    九、王朗

    老人家连逾七十六岁矣,仍不顾个人安危,与素有铁齿铜牙的后辈诸葛亮阵前对骂,虽明知孔明从江苏骂到四川,从四川骂到甘肃之凶悍,老王朗依然胆气十足,豪气直冲斗牛曰:‘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真不愧为骂界泰斗也!尽管后来悲惨了点。

    十、杜远

    此公乃山大王,和廖化一道劫持了刘备的甘、糜夫人,杜远在即使知道是关羽为保镖,是刘备的媳妇,依然不退缩,并且布行仁义,愿与廖化一人分一个,真是羞死王英、气死宋江矣!可恨廖化,出卖阶级弟兄,杀了杜远大王。但杜大王之要色不要命的贼头形象给我流下了深刻印象。

    十一、裴元绍

    此兄台盗马贼出生,立志要将盗马进行到底,切非盗名将名马不可。第一次在盗关羽的赤兔马未成的情况下,第二次又对准了赵云。其实此人武艺平平给他好马,他也骑不了,但此人可敬职守忠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坚决不跳槽,真正做到了“做一行爱一行”乃现代新青年的榜样!

    十二、督邮

    督邮这位无名英雄,面对叱咤风云的刘关张哥仨,仍坚持原则,该收的黑钱一个子儿都不能少,哪怕你是‘非常之人,帝室之胄‘,真乃后世贪官污吏们的楷模与精神领袖!

作品相关 三国十大卧底

    10张松

    张永年在三国演义中和庞统同命运——出师未捷身先死。只不过老张的死全源于身份泄底

    ,看着自己的老大不够牛,四处张罗下家,最后落实了犹犹豫豫的刘备,也正是刘备行动

    不够果决,令急于投靠的老张露了马脚。

    演技:★

    厚道点说:张永年的演技和其相貌呈正比。“肃见松神情恍惚,心中疑惑。松取酒与肃共

    饮。献酬之间,忽落此书于地,被肃从人拾得。”

    张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