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平时我们也知道,有些人身体受伤、开刀或者输液,在那个时候,特别害怕别人碰到,担心伤口感染了或者不能愈合。其实如果用智慧来观察,伤口被别人碰到也不一定就感染了,即使因伤口感染而死去,我们赡部洲众生的寿命本来就是几十年,迟早都要离开人间的,死只不过是重新开始另一段生命而已。但如果对没有好好护持自心的疮伤,这个危害性是非常大的。
    我们所处的环境处处都能产生烦恼,导致自心疮伤的外缘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心里产生非理作意而造恶业,比如说杀害众生,不管是动物也好、人也好,佛经中说死后就会堕入众合地狱。那里有两座山变成自己以前杀害的众生头像(如果杀过牦牛,就会看到是牦牛的头像),自己因业力所牵来到两座山中间,当两山互相碰撞时,自己被夹得粉身碎骨,如果真的死了倒是好,但两山分开时又恢复如初,像前面那样反反复复地感受着巨大痛苦。这些痛苦的来源是什么?就是我们没有防护好自心的伤痕,以贪嗔痴随外境而造了业。
    这里所讲的众合地狱,有些论师认为只不过是个例子而已,实际上其他地狱以及饿鬼、旁生的无量痛苦,都是没有守护好自己的心、没有以正知正念来观察三门所致。因此,具有智慧的人,应该善于守护自心,身上的伤口没有防好并不是很大的遗憾,而心里的疮伤没有妥善保护,才是千古遗憾的大事。以前上师如意宝说:“我们不论做什么、想什么,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个修行人。”比如我今天想离开寂静的地方到城市里去,首先要观察自己的动机是什么,作为一个修行人,我这样去对自己有没有利益、对众生有没有利益?发心是不是自私自利?如果是的话就立即停止。以前的高僧大德在对治烦恼方面,有过一些非常好的实例,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经常观察自己的心。如果没有观心的话,开始是个很好的修行人,但过了几十年以后,可能就退化变质了。
    尤其是我们出家人,这种身份非常难得,有关教言书里说,得到王位并不困难,而获得树立佛幢、持梵净行的出家身份,是千百万劫难遭遇的。倘若没有珍惜而以外境散乱失去了这个机会,那是相当可惜的。我们藏族有种说法:“如果一个人出了家,守护不好戒律又还俗,还不如早一点死了好。”因为你出家以后,如果没有破坏戒律而离开人间,所去的方向唯一是善趣,但如果你的形象都变了,为了今生的存活而造作恶业,那活在世上也意义不大。因此我们身为出家人,一定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戒律来衡量要求自己。
    当然,光是一个戒律的约束也不行,还必须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懂得般若空性或者密法的甚深窍诀。现在有些寺院根本没有闻思修行,光是念一点佛、做一点善事,有时候看起来确实有点悲伤。为什么呢?作为一个出家人,作为一个持梵净行的修行人,如果没有闻思修行,不懂得佛法的正理,所作所为就会与佛的教言背道而驰。尽管表面上剃除须发、身着袈裟,看起来非常庄严,但心里不知道断烦恼的方法,没有对治贪嗔痴的方便,别说是现在的时代,就算是佛陀时代,出家人的烦恼生起来时,若未以佛陀的教言作为对治方便,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所以发心出家非常伟大,但没有讲经说法、没有闻思学习,这就非常遗憾了。各地的寺院道场应该要有闻思,要学习佛法,懂得修行,如果没有这些,寺院修得再金碧辉煌,吃的穿的再样样齐全,我觉得也不是太重要。因为我们出家不是为了舒适的环境,也不是希求世间的快乐,而是要调伏自己的心。为了这个目的,大家应该用戒律来约束自己,真正懂得调伏心的方法以及修行的重要。
    现在有些居士皈依多年,自己也受了一些戒律,但是最基本的见解、行为、修行都不明白。如果是这样的话,根本不知道怎么修行、怎么守持居士戒、怎样以在家身份来弘法利生。光是以佛教徒的名义来勾心斗角,将很多关系搞得乱糟糟的,这就失去佛教徒的身份。
    因此,作为居士,应该对自己有一种要求,什么要求呢?首先是戒律的要求,其次是见解的要求,最基本的因果正见必须要具足。如果没有具足因果正见,表面上再怎么吹嘘自己,实际上也没有多大意义。
    如今在一个大城市当中,真正能传讲基础法门的人不太多,许多人都不知道怎样依止上师、观想轮回的痛苦、皈依佛门发菩提心。大家聚在一起,就是讲一些梦、一些境界,“我看见什么,我听到什么,我知道什么……”其实,这对我们佛教徒来讲,并不是特别的重要。如果能看到远方的东西就了不起,那《释量论》中告诉你“当来依鹰鹫”。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应该依止鹰鹫,它几十由旬以外的尸体都看得清清楚楚。如果听到远处的声音就非常好,那你应该依止野猪,因为它可以洞察到远方的动静。如果了知别人的心就很伟大,那你应该依止魔女,印度以前有个空行魔女,任何人的起心动念她都了如指掌。所以知道一切并不重要,释迦牟尼佛成立为量士夫,也不是因为他知道世间上有多少只昆虫、多少片树叶,而是他能为众生宣讲四谛法门,这就是佛陀的不共功德。因此,你们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居士,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尽量调伏自己的心。佛陀在《摄正法经》中说:“所谓的佛法,就是调伏自相续。”如果能调伏自相续,那就得到了佛法的真谛。
    现在许多人没有机会去佛学院,也很少接触真正的高僧大德,他们虽然想学佛法,但往往遇人不淑,以致见解修行都被毁坏了。最近,天津、上海、北京等地的居士通过不同途径问我:“我们以前依止了这个上师、那个上师,但现在看来好像依止错了,现在该怎么办?”大家都非常着急,甚至有些人认为这是藏传佛教的弊病,进而对藏传佛教生起邪见。
    其实这种想法非常愚笨,坦白地说,这并不是佛教的过失,只不过是个别人的过失而已。当今可能有一些所谓的活佛、上师,先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出现,有些居士没有经过详细观察,就马马虎虎、莫名其妙地去依止了。应该说这两种缘起都有问题,上师的动机不太好,弟子的心态也不太好,两种不太好的缘起结合后,二者就结上法缘了,什么给你灌顶啊、传法啊(传法倒不知有没有,现在传法的人很少,很多人需要懂得佛法的道理)。过了一段时间,彼此都看不惯,背后就说对方的过失。这样不太好!首先谁也没有被猛咒或美酒迷醉,互相都有观察的时间,上师应该详细地观察,弟子也应该详细地观察,一旦你已经依止了,就没有必要再去毁谤了。
    当然,依止后又去毁谤的人,我分析有两种,一是上师根本没有过失,只是他自己喜新厌旧,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凭自己的感觉选择上师。这种人再怎么说上师的过失,对上师来讲可能也没有什么。只是他自己心不清净,什么都看不惯。这样的人即使依止了一百位上师,也会觉得没有一个是具有法相的善知识。
    另外一种人就是福报不够,遇到了一些不是真正的上师。那现在该怎么办呢?首先不要想这是佛法的过失,佛教没有任何过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谁也没有找到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真实过失,这一点毫无疑问,纵然在成千上万个智者面前,我们也可以大胆地说出来。当然,个别人的行为确实有点问题,但不管怎么样,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今后你们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务必要小心谨慎,不要一听说哪里来了个上师,就轻易地前去依止。要知道,所谓的依止,最起码需要两三年以上的观察,假如从来都不了解这个上师,则应该先去了解一段时间,两三年后觉得可以了,再去听法或者接受灌顶。
    有些人问:“那这样的话,失去了机会怎么办呢?”如果你遇到的是个骗子,失去了机会也没什么可惜的;如果真的是位善知识,过一两年后,你再去找他也是可以的。其实了解一个人不是特别困难,现在的通讯这么发达,很多上师也有名片和自我介绍,通过这些材料慢慢了解,如果你觉得他确实非常了不起,那就可以去依止,依止以后就没有必要再去诽谤了。
    有些人依止完以后,喜欢到处说:“这个人原来对我怎么样,我对他怎么样,我们关系好的时候如何如何,现在……”从世间角度而言,这样没有人情味也不太好,以前明明是你自己愿意这么做的,当时你是不是已经陶醉了、迷糊了?所以对依止的上师最好不要说过失,而应当观清净心。同时还要明白,这些问题根本不是佛教的过失,佛教高深莫测,凡夫人想要寻求过失,恐怕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我非常希望大家在依上上师的过程中,以前依止错了的,不要说别人过失,重新做人就可以了。今后在依止上师的时候,遇到一个上师要先了解,然后再决定是否结上法缘,这样才是智者的做法。
    当今这方面的问题比较普遍,尤其是在汉地,受骗上当的女众比较多。好多女众刚开始的时候心情特别急,通过种种恭敬方法来依止上师,后来什么事情都无法收拾,后悔莫及也没有用了。这样的话,我觉得对人、对法、对财物都不利。所以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应该以正知正念来摄持,详详细细地观察。我原来也讲过,即使是公司招聘工人,也要看他有没有身份证、这个人可不可靠,哪怕只请他做一个月的工,也要多方面地调查了解。既然上师是我们生生世世的依怙处,那就更需要这样了。然而现在有些人,不需要注意的地方,就特别特别注意,而应该注意的地方,往往敷衍了事,以致酿成了无法挽回的苦果。所以大家应该要学会取舍!
    辛三、如是护持之功德:
    假如护持正知正念,令其达到稳固阶段,那时候做什么事情都可以了。
    行为若如斯,纵住恶人群,
    抑处女人窝,勤律终不退。
    倘若奉持如是的护心行为,令自己具有正知正念、不放逸,那么无论是处于嗔恨心严重的猎人、屠夫、黑社会等恶人群体中,还是贪心强烈的妓女窝中,以正知正念来摄持律仪的人,始终不会出现失毁戒律的现象,自己的道心永远也不会退失。
    当然,这是已经到了非常不错的稳固境界时,才可以随便住在不良的环境中,自己的行为和善心才不会退转。这一点,许多高僧大德的公案都可以证明,比如佛经中的迦叶比丘和金色比丘尼,一个屋子里住了十二年,彼此都没有毁坏戒律 ,后来成为佛教史上非常了不起的持戒大德(此公案在《极乐愿文大疏》中有,我在这里不广说)。在汉传佛教中,六祖惠能当时因为各种原因混迹于猎人群中,十五年来与猎人为伍,但六祖经常为他们说法,看见落网的生命就马上放生,道心少许也没有退失。同样,我们藏传佛教当中,这样的事例也为数不少,记得在我的小时候,我们村里有一位喇嘛,戒律清净为大家所公认,尤其是在文革期间,就连三宝的名号都听不到,那种恶劣的环境里,他的戒律仍然纤尘不染,后来得到大家的交口称颂 。
    所以从历史上来看,一个人若真正具有正知正念,即使环境再怎么恶劣,对他也不会有丝毫影响。有些高僧大德的慈悲心相当重,为了度化众生而住在城市里面、恶人群中,但他根本不会被世人同化,所思所想全部随自己的大悲心而转,没有点滴的自私自利及贪欲嗔恨心。
    跟他们相比,普通的修行人就不一定能做到这样了。前段时间的一天中午,我家来了两位法师,他们说:“我们想学一点汉语,准备以后到汉地去弘扬佛法,你看怎么样?”我说:“如果发心是利益众生,将来也能真正地弘法利生,那当然是非常好的。因为现在汉地的人非常多,一个大城市里有几百万人,但寺院却寥寥无几、少得可怜。而藏地一个小县城大概三四万人,周围的寺院就有四五十个,所以相比而言,汉地非常需要佛法。倘若真有人发心去讲经说法,那确实值得随喜。”但另一方面我也有一些顾虑,我说:“如果你们发心非常强、悲心特别重,以后可能会因缘成熟的。否则,大城市里的诱惑力特别特别强,一般的人到了那里会怎么样也不好说。所以我今天不敢说‘好’,也不敢说‘不好’,你们自己祈祷三宝好好抉择吧。”我这是两方面的考虑,如果修行没有成就,到一些不好的环境中,又没有以正知正念来守护的话,以前他们是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不管是戒律、智慧、见解都相当不错,但凡夫总是随因缘和外境而转,如果遇到外境而没有用好他们的智慧,那恐怕是很危险的。因此,我有时候特别羡慕那些住山的修行人,虽然即生中没什么名闻利养,但自己的修行是会圆满的!
    有些人认为:“我现在已经有了正知正念,智慧等什么都具足了,从此以后住在恶人当中也可以,女人当中也可以,什么环境对我来讲都是无利无害的。”说是这样说,但以前我们这里也发现过一些人,最初大话说得特别不错,后来到一些不好的环境中,道心就连一点影子都没有了。因此作为一个凡夫人,应该像《大智度论》中所说的那样,开始时一定要注意,如果没有注意的话,虽然发心是为了利益众生,但是恶劣众生的染污心非常强,稍有不慎就很容易被他们拖下水,所有修行毁于一旦。
    因此,我们修行人不要在别人面前说大话。现在有些人经常喜欢谈自己的境界,“我看见什么,我听见什么”,一说的时候,好像以前的高僧大德也没有他这么多功德。但真正跟他接触时,就连佛教的基本道理都不懂,甚至前世后世也不一定承认。其实,真正的修行人非常谦虚,根本不会将自己境界轻易示人,对外面表露“我能看见什么,我能听见什么,我已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