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第3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040、什么是真正的佛教道场?我们如何为佛教道场而作回向?
    1041、出家男众、女众在修行过程中,主要有哪些违缘?我们应该如何发愿?
    1042、对于高僧大德等智者,怎么样回向才有助于他们弘法利生?为什么?
    1043、修行人对名声应该持何种态度?需要防止什么样的极端?
     
第二百节课
    愿离恶趣苦,以及诸艰困,
    复以胜天身,迅速成正觉!
    我们在这里再次回向,普愿所有苦难众生,千万不要以造恶业、破戒律等因缘,转生到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中,愿他们永远不要感受恶趣的痛苦折磨,以殊胜福德的加持,轻而易举获得胜过天身的暇满人身,迅速成就无上圆满正等觉的佛果。
    回向善根的时候,一定要边念颂词边思维,在圆满自己资粮的同时,饶益无边的恶趣众生。如今这个世间,肯定有许多众生因无明愚痴而造了五无间罪为主的自性罪,以及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等佛制罪,这些恶业足以令他们堕入三恶趣。愿这些人尽快遇到善知识,听闻大乘妙法,认识到自己的过错,通过精进忏悔而清净罪障,不但不堕入三恶趣,反而迅速获得解脱。
    法王如意宝曾讲过:按照别解脱戒的观点,破根本戒者即生中不可能还净,但宗喀巴大师、萨迦班智达等引用教证阐述说,依靠大乘发心,其实也有恢复的机会。如果你善缘具足,一生持戒尘垢不染,可从光明趋入光明,一定会获得解脱,这是如来的无欺教言。但若因缘、善根不具足,遭遇违缘而破了戒,则一定要尽快忏悔。现在末法时代,在家人守戒很难善始善终,出家人就更困难了。尤其是守菩萨戒、密乘戒,如阿底峡尊者所说,越往上,戒律要求越高、戒条越细,凡夫人想不犯都困难。但如果犯了,务必要有后悔心,有了这种心态,才有机会忏悔清净。
    我们遇到大乘佛法了知取舍之后,要依靠暇满人身来获得解脱。正如作者所言,这个人身胜过欲界、色界、无色界所有的天身。有些天人一直安住在无想的状态中,没有造善业的机会;有些始终处于散乱的状态中,不会对轮回生出离心,守持清净的戒律行持善法。唯有人身才有解脱的希望,这个机会极其难得,因此万万不可错失良机。
    我们行持佛法时,最好能具有珍宝人身。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说:“调己劝他行善法,修行山王极稳固,彼等仙人胜幢相,无论出家或在家,即是珍宝之人身。”通过闻思修行调伏自己的相续,同时劝别人行持善法,此举犹如山王般稳固,这就是持大仙人(佛)之胜幢者,无论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称为“珍宝人身”。《心性休息》还讲了相似人身、中等人身、珍宝人身的很多差别。米拉日巴尊者说,不信佛教也不行持善法的人,跟旁生没有什么差别。有些人甚至比旁生更可怕,山上的牦牛最多吃草时无意踩死小虫,故意杀害众生是没有的,但大城市里的有些人,每顿饭要吃无数众生,我以前就遇到一个老板,他吃饭必须要吃活虾,没有虾就感觉营养不够,心里不舒服。所以他不管去哪个宾馆,首先要问餐厅有没有活虾,没有的话就不住。他条件很不错,非常有钱,可这种人造业远远超过旁生。《中般若经》云:“任何菩萨自己行善并劝勉他人行善,即成为具义暇满人身,受到诸佛赞叹、称颂、恭敬。”因此,我们不但要自己行持善法,而且应全力以赴让身边的人得到利益,这样一来,活在世间也是有意义的,不仅人们交口称赞,十方诸佛菩萨也会赞叹的。
    现在世间上,有些人长相是人,但心比猛兽还可怕,整天吞食其它众生;有些长得跟普通人没有差别,但完全是菩萨心肠,为了利益众生,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其实,人的心力差别非常大,有些为了自己的安乐而杀害无量众生,有些却为了众生的安乐而舍弃自己最珍贵的生命。这一点从高僧大德的传记中可以看得出来,从世间人的为人处事中也可以看得出来,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为了让一个人吃饱喝足,就可以舍弃自己的身体,所以人与人的差别非常大,这从表面上看不出来,从面相上也看不出来。
    现在有些人不害众生,如理如法地行持,只是希求自己快乐;而有些人为了成办他众利益,不要说永久的利益,仅仅是微不足道的暂时利益,他也愿意放弃终生的快乐。我们学大乘佛法的人一定要有这种比较,口头上说自己是学大乘者、学密乘者,但危急关头你能不能舍己为人?前不久发生地震时,没有学过佛法的有些人,往往能牺牲自己去救别人,而受过很长时间大乘教育的人,对自己的执著却非常可怕。在这样的“战场”上,的确可以分出哪些是怯弱者、哪些是英勇无畏者。所以,大家学到的知识不要挂在口头上,而应该经常来衡量自己。
    当然,虽然同样学习,但由于每个人的根基、心力有别,有些人得一点佛法利益就马上行持,利他心也非常强;有些学佛时间很长,可是无始以来的自私心非常重,一下子恐怕对治不了。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获得这么殊胜人身,一定要发愿让所有众生不要堕入恶趣,依靠种种方法,使他们远离艰难困厄。
    不仅经常这样发愿,而且要关心解救恶趣众生的方法。比如听到某某佛的名号可以不堕恶趣,我就很高兴,虽然也有自私自利的心,但对佛的信心非常大。作为大乘佛教徒,自我保护还是需要的,假如自己不堕恶趣,生生世世都转生善趣,就有利益众生的机会。而一旦堕入了恶趣,不要说救他人,连自己都救不了。就好比一个人最好不要被关进监狱,否则,你想要去利益社会,恐怕是不现实的!
    愿诸有情众,殷勤供诸佛,
    依佛无边福,恒常获安乐!
    愿三界的苦难有情,常能精勤供养具大慈大悲、无上威力的十方诸佛。假如佛陀在世,你有缘亲见佛陀尊颜,那一定要恭敬供养。即使佛陀已示现涅槃,佛像、佛塔、佛经也代表佛陀,与佛陀没有任何差别,我们也应该恒时不断地供养。
    过段时间要讲《亲友书》,里面第一句就是,哪怕对木头做的佛像,智者也会虔心供养。有智慧的人,对佛像、佛塔的恭敬难以形容,看见佛像就热泪盈眶、汗毛竖立,非常有信心。可是一些业力深重者,不要说佛像,就算释迦牟尼佛亲自来到面前,他也不一定恭敬合掌,这就众生的业力和根基不同所致。
    此处说我们一定要让众生幸遇佛法,对佛陀及其追循者生起恭敬心,数数供养。供养的方法比较多,可以用鲜花等供品作供养,但最好的供养就是修行供养。佛陀在《金光明经》中说:“若供养我,则是供养过去、未来、现在百千俱胝那庾多佛,若能供养三世诸佛,则得无量不可思议功德之聚。”所以要想供养三世佛,供养释迦牟尼佛就足够了,若供养了三世佛,这个功德的的确确不可思议,无形中自然而然会获得利益。
    有些人从小出家学佛,供养三宝已经习惯了,这个习惯非常好。前段时间,我们为了学院今年的水工程,跟工程队的几个人在山上谈,当时天气比较热,就买了几瓶饮料,每人一瓶。我看了一下,我们学院的堪布、居士,打开饮料之后,先献新供佛,而不信佛的工程队,一打开就咕嘟咕嘟喝下去,什么都不顾。学佛的人和不学佛的人,细节上还是有许多不同,表面上沾一点弹三下手指,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这与旁生喝水有很大差别,小小的一个动作,功德也非常大。
    我刚才讲了,所有的供养中,修行供养最重要。《普贤行愿品》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我们尽心尽力地利益众生,摄受众生,给别人讲经说法,代受众生的痛苦,这些都叫做修行供养。如果实在没能力观想,那今天来了一个客人,他的行李特别重,你赶紧帮忙提一下,也是一种对佛的法供养。念诵咒语、行持善法、修生圆次第,还有不舍弃菩萨利益众生的家业,不舍弃利益众生的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这些都包括在法供养中。
    法供养的方式特别多,你们不要认为只有背论典才是法供养。原来我们学院有一个人说:“我实在太可怜了!财供养也不行,因为身上一分钱也没有;法供养也不行,因为我一个偈颂也背不下来。”其实你不舍菩提心的话,也是一种法供养,不一定非要用背诵来供养。(开玩笑!不然,你们很多人都不发心背诵了。背诵是最大的供养啊!过段时间考试,诸佛菩萨最欢喜的就是背诵!)
    供养三宝的利益非常大,汉地很多名山古刹的寺院中,平常都会供香、供灯,缘佛陀的善根不可思议,依靠佛陀的无边福德,我们暂时能获得人间快乐,最终会获得正等觉果位。佛陀在小乘经典中说:“我为菩萨时,供养诸如来,所有世间尊,授记我成佛。”《毗奈耶经》中也记载,佛陀因地时在第一个阿僧祇劫,供养过七万五千尊佛;在第二个阿僧祇劫,供养过七万六千尊佛;在第三个阿僧祇劫,供养过七万七千尊。我们也应追循如来的足迹,在漫长的时日中,尽心尽力供养佛陀,不要厌倦,这样定会获得无上的快乐。
    当然,平时我们供养时,法王如意宝以前规定,最好能念诵供养咒 。现在汉地很多居士都会念,有些经典中说,这个咒语功德非常大,即使没有念,光是心里想一下,也代表供养三世十方诸佛菩萨;只要念一遍或者想一遍,无始以来的罪业即会得以清净,天龙八部、四大天王、金刚手等护法始终垂念你,不论你到哪里去,都有大量龙天护法的保护,最终往生极乐世界。我方便的时候,也想把它的功德翻译出来,大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该尽量持诵,以最大的努力来修持善法。当然,除了修行供养之外,平时也要作一些水供、香供、花供,甚至路上看见一条清澈的河流,也应观想供养三宝,这样的习惯要慢慢养成。
    我们修行人一定要想来世,只想今天而不想明天,是最愚笨的人。如果真的没有来世,那倒可以,但任何学者都找不出它不存在的理由,而我们这边来世存在的依据非常多,既然如此,人类为什么不屑一顾呢?为什么还要忽略它呢?因此,为来世做好准备才是智者的选择。同时我们也应回向,愿众生都有供佛的机会。
    其实,汉地很多寺院和旅游景点,供佛的机会比较多。许多高僧大德修寺院、造佛像,也为信徒和旅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这里的道友以后回去的话,如果讲经说法比较困难,那可以造一尊非常大的释迦牟尼佛像,令无数人礼拜供养,与佛结上善缘。若能如此,你获得人身也是有意义的。
    戊二、回向成为诸出世间意愿之因:
    菩萨愿如意,成办众生利!
    有情愿悉得,怙主慈护念!
    独觉声闻众,愿获涅槃乐!
    一般来讲,从一地到十地是真正的菩萨;发了菩提心而没有登地,甚至连资粮道也没有入的,是胜解行菩萨,或者叫初学菩萨。不论是什么样的菩萨,他们的意愿除了利益众生外,不会有“愿我升官发财、身体健康”等目标。所以,愿所有菩萨利益众生的事业圆满成功,不要有任何违缘。
    世间上有很多菩萨以各种形象饶益众生,有些正在讲经说法,有些化现为麻雀、孔雀等动物,包括有些人发心到学校去教书,或者在菩提学会中帮助众生、辅导佛法,或者通过电脑来弘扬佛法,这些人都是菩萨的化现。他们虽然暂时不具备普贤菩萨、文殊菩萨那样的无边智慧,但毕竟发了菩提心,以前所作所为全部为了自己,现在千方百计想帮助别人,这颗心即是菩萨的意愿。还有些人虽然没有学过佛,但灾难出现时,特别想伸手帮助别人,这也是利益众生的心。利益众生的心是最可贵的,但愿这些菩萨的利生事业都能圆满。
    然后,愿一切有情均蒙受诸佛菩萨的垂念和护持。假如没有上师三宝的加持,凡夫人依靠自己微薄的力量,不可能成就佛陀如海般的利他行。所以在修道过程中,不能离开十方诸佛、菩萨、护法神和上师的加被。很多人平时也说:“阿弥陀佛,请加持我!上师,请加持我!”其实这是很需要的。《三摩地王经》等有关经典中说了,任何人作意佛陀、观想佛陀,佛陀就会显现在他前面。
    我们忆念释迦牟尼佛,这个念头就是释迦牟尼佛,并不是有个佛金光闪闪地出现在前面。佛陀现前,不一定是在眼根面前,只要你心中有佛,佛陀就已经现前了。同样,假如你心中有上师,上师也会时时现前。有些大德的根本上师虽已圆寂,但他行住坐卧、白天晚上都在想上师,上师的面容就会经常显现,随时随地保护他、垂念他。倘若对佛陀也这样想,正在想的念头就是佛陀,应该这样来认识。
    按显宗的观点,观想佛的念头在我脑子里,而佛陀应该像演孙悟空一样,从遥远的地方“呜——”飞过来,在我的前面显示相好庄严。但依照密宗的修法,观想佛的心念就是佛陀,念佛号的声音也是佛陀。这方面,《大幻化网》中有很多教证和理证,但这些教言要保密,所以我在这里不公开。
    然后,愿所有声闻缘觉都获得涅槃的安乐。佛陀没有出世、声闻皆已灭尽,没有善知识的窍诀,自己依靠十二缘起而证悟的,就是缘觉,也叫辟支佛;依靠上师善知识的教导,通达人无我的境界,暂时获得寂灭的果位,就称为声闻。声闻入定一万劫之后,诚如《妙法莲华经》中所形容的,十方诸佛从心间发光令其出定,之后他们开始发菩提心,趋入大乘,最终获得大乘的涅槃。
    世间上有很多学小乘的行人,暂时来讲,小乘也是佛陀慈悲所设的一种修行道,佛陀在世时,舍利子为主的人都依之得到了小乘圣果。但这种果位并非究竟,因此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