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佛的金刚语来作证明。但有些情况,也可以凭自己的智慧来抉择,此处就是一例。
    还有些人认为:我没有现量见到菩提心的功德,所以这不一定是真的。如果没有现量见到就不承认的话,太空中的黑洞、虚空中的电子波、我们身上的细菌,都是肉眼看不到的,难道这些也不要承认了?
    因此,菩提心具有无量的功德,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析来观察,另一方面,佛陀在经中也是这样宣说的。佛在《妙臂请问经》中对须菩提说:如果缘众生的老苦而生起“愿他们离开这种痛苦”的心,其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同样,如果以所有的众生为所缘对境,不仅希望他们远离老苦,而且还有生苦、死苦、病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等人间的各种根本苦和支分苦,以及旁生的愚痴之苦、地狱的寒热之苦、饿鬼的饥渴之苦等,愿众生的所有痛苦全部消除并获得快乐,发了这个心的话,功德决定是刹那刹那增上的,其发心量根本无法衡量。
    佛陀继续告诉须菩提:如果有人让所有众生获得一刹那的快乐,这个功德大不大?肯定非常大。但如果一个人发菩提心“愿所有众生不是一刹那、而是生生世世都不离开暂时的人天快乐,最终获得无上正等觉的果位”,这种功德之大就更不用说了。
    佛陀还告诉须菩提:如果发愿让所有的众生获得声缘阿罗汉的果位,这个功德大不大?肯定很大,且每一刹那都会增长的。但如果愿“所有的众生不仅暂时获得声缘阿罗汉的果位,而且最后都获得佛陀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无量无边的功德”,其功德之大更不言而喻了。
    《妙臂请问经》从以上几个方面宣说了菩提心功德之广大。因此,我们平时在修行过程中,也应该发这样的菩提心,由于所缘境特别广大,会使我们的心胸也极为广大,以这种方式来修持愿菩提心,其功德是无法衡量的。
    〖对此,有些论师是结合匝哦之女的公案进行讲解的。〗颂词中的“若令思疗愈,有情诸头疾”,有些印度论师是以匝哦之女的公案来解释的。此公案在《大圆满前行》中也有:匝哦之女降生于商主 之家,母亲担心他出海取宝丢失性命,于是骗他而没有明说他的种姓。后来,匝哦之女通过其他途径知道了自己的种姓后,准备离家前往大海。临走之前,母亲哭着不舍得他离开,他很生气地说:“为什么临走前你要说这些不吉利的话?”边说边用脚踢母亲的头。后来在大海中,船只遇到灾难而毁坏,他最后堕入了地狱,感受铁轮在头上旋转的痛苦,脑浆四溢纷飞。这时他想:世上肯定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用脚踢母亲头的不孝子来这里受苦,愿他们的痛苦由我一人来承受,愿他们获得快乐。在发心的当下,铁轮自然腾空,他马上转生于兜率天(有些书中说是三十三天)。
    由此公案可以看出,仅是发愿代替一些对母亲不孝顺的众生承受铁轮旋顶的痛苦,就能以此功德立即转生于兜率天(学过《俱舍论》的人都知道,转生天界需要一定的禅定力,但匝哦之女仅以发心力就转生天界,这说明菩提心的功德力确实不可思议),那么发愿所有的众生全部获得无上佛果,这种菩提心的功德,怎么会不是无量呢?
    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引用过一个公案: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经转生为地狱众生嘉瓦谢达,在拉火马车时,看到同伴嘎玛热巴拉不动,狱卒气急败坏地用火锤击打他,于是对其生起极大悲心。他告诉狱卒:“放了他吧,我来帮他拉。”狱卒特别生气,边用铁锤打他边说:“众生的业力必须由自己承受,谁能代替?”刹那间,嘉瓦谢达转生到三十三天。这就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初次发愿菩提心的开端。
    以前上师如意宝讲《入菩萨行论》时,也引用过一个公案:以前在印度恒河交界的地方,有母女俩不幸落水,当时她们互生悲愍(母亲愿女儿能脱险,女儿愿母亲能脱险),以此善心的功德力,二人死后立即转生天界。可见,即便是特别短暂、范围极小的一个善心,也能够转生天界,那我们愿天边无际的众生脱离轮回之苦的菩提心,就更不用说了。
    除了佛法的公案以外,世间上的一些事也能说明这个问题。比如现在有些人捐器官、捐骨髓,人们就觉得这一善举特别了不起,新闻媒体争先报道,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如果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人的善行最多不过几十年而已,有些的时间更短,如抢险救灾,只是短短几天中发了一个善心,如果这样都值得人们大加赞叹,那我们缘天下所有众生的发心,功德之大应该是不用说的了。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慈善机构,如台湾的“慈济功德会”,在每个国家的反响确实非常不错。不管是哪个地方遇到什么困难,如海啸、水灾、地震、恐怖分子袭击、战乱等,第一个到达现场救援的,往往都是慈济人。无论是台湾大地震、美国“9。11”事件,还是阿富汗战乱、东南亚海啸,赶在所有国际救援队到达之前,慈济人已经最先到了那里。他们不仅给每个受难者物质上的帮助,还从心理上加以贴心的安慰。所以,整个世界都对台湾的慈济功德会交口称赞,觉得他们非常了不起。
    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慈济功德会从创立到现在,时间不过三十多年,人数不过八百万或八千万左右(有不同的报道数据),他们的时间和人数都是有限的;再看发心的所缘对境,仅限于人类中遇到灾难的人,而且救完一次后,有没有第二次的打算呢?也不一定。但愿菩提心不是这样的,它的所缘境是无边众生,不仅限于人类,还包括其他的六道有情。当然,慈济功德会也不分宗教、不分民族,凡是世界上有大灾难,他们都是第一个出现,此举确实非常值得赞叹,我们一般人可能根本做不到。但与一个真正发了愿菩提心之人的发心量相比,二者的差距是什么样的?大家可以观察一下。
    再比如微软老板比尔。盖茨,他在慈善方面也作了很大的贡献。虽然他的资产据说已达四千八百亿美元,但其生活仍十分简朴,经常帮助世界上那些最贫困、最痛苦的人。现在比尔。盖茨成了很多年轻人心中的梦想,他们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这样的人。但世间人认为的了不起的功德,与愿菩提心的功德比起来,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大家应该好好想想。以前华智仁波切说过:我们一方面见识比较狭窄,另一方面对因果还没有足够的诚信,所以对那些稍有一点福报、稍有一点功德的人就羡慕不已,觉得他们如何如何了不起。但愿菩提心的利乐,与这些比较起来,它的量是什么样的,对此我们应该值得观察。
    〖作为观想所缘境的一切众生而希望消除每一位有情的无量痛苦。〗此处每一个字都有很甚深的意义。菩提心的所缘众生是无边无际的,消除的痛苦也无边无际的,并不是我今天遇到了灾难,让我稍微好一点就可以,而是将每个众生从过去到现在,乃至佛果之间的所有痛苦全部根除。
    现在的慈善机构、慈善家通常是在人们遭受困难时才提供帮助,但明年会不会这样?再过二十年会不会这样?这是很难说的。但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人,对于任何一个众生,只要他在生生世世乃至佛果之间有困难、遇到了痛苦,我们都要发愿去帮助他。所以,这二者之间的发心力有很大差别。
    有些人可能想:不是这样吧,慈善机构真正做了一些实事,遣除了人们的痛苦,而我们只是在心里这样想,有没有力量遣除痛苦啊?对此,大家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慈善家们解决的只是人们暂时的痛苦,而愿菩提心解决的是根本上的痛苦。我们发愿“愿一切众生获得佛果”,然后引导他们学习、趋入大乘佛法,终有一天,能够让他们获得解脱,如果获得了解脱,不仅仅是这辈子的痛苦,乃至生生世世的痛苦都从根本上断除了。所以,我们给别人打止痛针好,还是彻底断除病根好?这是可以选择的,如果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是最值得赞叹的。
    当然,暂时给众生提供帮助、做一些公益事业也不可缺少,这是佛教的精神,而且社会也需要温暖。如果佛教徒对这些置若罔闻,那是不合理的。我们一定要帮助苦难的众生,比如建立医院、学校,设置慈善机构、扶贫机构等,以社会公益来解决他们的眼前困境。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把这些当作是最究竟的,而应让他们学佛,学大乘佛法,不但解决暂时的痛苦,而且让其永远获得快乐。
    所以,我们以后有能力时,可以去建学校,不仅让学生学习一些文化知识,最根本的,是在他们的相续中种下菩提种子。我们还可以办养老院或其他慈善机构,暂时解决众生的吃穿等问题,令他们先对佛法生起信心,然后通过传授佛法,引导其发菩提心,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平时我们放生,这一次救的众生,下一次也许又被渔夫抓住了,即使没有被抓住,它也只不过活几十年而已,所以,放生时千万要记得为它们念经、皈依,播下菩提的种子,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总之,以大乘佛法度化众生的时候,有两个问题不能忘,一是解决他们的暂时痛苦,二是解决他们究竟的生死大事。以这两个目的来帮助众生,不管你做什么,肯定都是有利益的。即便你没有能力建一些学校,但只要对自己所接触的众生做这两项工作,暂时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心理或物质上的困难,最究竟的,让他们皈依佛门,相续中生起菩提心的妙药,我认为这是极为重要的。当然,有没有必要你们自己可作参考。
    回到论中:〖作为观想所缘境的一切众生而希望消除每一位有情的无量痛苦、渴求使每一位有情具足无量安乐的人,能获得无量福德当然就更不言而喻了。〗大家学习这部《入菩萨行论》,一定要搞清楚大乘佛法的不共之处,如果认为大乘精神就是世间上的慈善,这恐怕是不对的,应该对大乘佛法更进一步地深入认识。
    辛二、宣说意乐超胜世间(世间上任何众生所发之心,都比不上大乘菩提心):
    是父抑或母,谁具此心耶?
    是仙或欲天,梵天有此耶?
    在世间中,谁有这种殊胜的菩提心呢?是对自己恩重如山、有养育之恩的父母吗?是具功德的仙人、欲天、梵天吗?都不是。
    为什么呢?作为父母,除了个别人对自己的孩子恨之入骨外,一般来讲,他们都对儿女非常慈爱,平时自己吃不好、穿不好不要紧,最要紧的是照顾自己孩子的成长、学习、帮他找工作、解决婚姻大事、安排他的家庭,照顾孙子……一直惦记的就是这些。很少有父母会想:我要让孩子发一个菩提心,让他获得佛果。这几乎都是没有的。我们也看得出来,很多人的父母特别可怜,他们不但不信仰佛教,而且经常反对,或即使没有反对,也不会想到让孩子发菩提心,在他们眼里,最主要的就是自己的儿女一定要读大学,读完大学后还要解决婚姻问题,有个人说:“我母亲天天让我找朋友,特别着急,虽然我不能出家,想当一个很好的居士,但这个老糊涂天天都催我,真是特别烦!”的确,现在的社会就是这样,人们都把结婚当作一件终身大事,根本不知道所谓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压力,只有进入家庭时,才知道开始陷入了真正的痛苦中了。
    总之,父母最关心的是什么?就是子女的生活、住房、工作问题。上师如意宝也说过,世间有这么多芸芸众生,真正解决儿女生死大事的父母又有多少?从古到今,父母只关心儿女的饮食、穿着、住房、轿车等,除此以外,真正让他们发菩提心的父母恐怕没有。不要说不信佛教的父母,就连信佛教的父母在关心儿女的时候,也经常是问:“你身体怎么样了?要好好吃药啊……”整天关心的就是这些,从来也不问:“你发菩提心了没有?饶益众生了没有?”
    世间上父母对儿女是最慈爱的,然后就是亲朋好友、自己的眷属,他们都认为对你很好,但这种感情往往是一种颠倒的执著。真正对你最好的,就是让你发菩提心的人,但这种人非常少,几乎都是没有的。很多人认为这个人对我好、那个人对我好,亲人对我很好、朋友对我很好,但这些人永远都是你发菩提心的障碍,这是现量可以成立的。
    有些人想:父母亲人都是糊里糊涂的,他们没有智慧,可能不懂这些,如果有智慧的话,他们会这样说的。但是有智慧的人,从世间来讲,是古代那些具有神通、精通一切世间学问、成就真实语的仙人,他们有没有让众生发菩提心呢?从很多公案中可以看出,也没有。如果仙人没有,还有一些具有五通的天人,他们并不是不知道道理,有没有让天界众生或我们发菩提心呢?也是没有。
    如果你认为天人、仙人虽有智慧,但是大悲心不够的话,其实就算具有大悲心,也不一定会让我们发菩提心。比如说梵天,器世间毁灭后逐渐形成时,一禅天形成,当时第一个天人就是大梵天,他看不到梵天以上的世界,只见梵天以下全部是空空的,只有他一个,后来才出现一些天人,逐渐有了欲界的其他众生,于是他就认为:我是第一个来的,后面的众生全部由我的意识产生,都是我的孩子。所以他对众生非常有悲悯心(包括我们在内)。那么,如此具有悲心 的梵天,有没有让我们发菩提心呢?也没有。所以即使有悲心,也不一定能让我们发菩提心。
    有些人又想:梵天可能没有学过佛,如果学佛的话,会让我们发菩提心的。其实即便学了佛,也不一定是这样。有些佛友依止了很多的上师,在依止的过程中,某些上师从来都不强调菩提心,最多让你念一点阿弥陀佛、观音心咒,或是做一些善事。表面上看来,做善事积累功德非常好,但真正具相的大乘上师一定要让弟子发菩提心。如果上师都不强调,我们怎么知道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上,发菩提心是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