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到颂词上来,正如前面所讲,怨敌以因缘所逼迫,好像着魔了一样打我、杀我、害我(印度译本中,“害我”是指他人以烦恼疯狂般地对我加害),按照世间的做法,不管他有没有理由,只要侮辱我、殴打我,我一定要以牙还牙。但是作为大乘修行者,已在上师诸佛菩萨面前发了愿,要利益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所以不但不能害他,还要生起强烈的大悲心:“这些人真是非常可怜,在烦恼的驱使下,不要说是我,就连他最宝贵的生命、最喜欢的亲人,也会毫不留情地损害。”昨前天有些老乡打架,一个老人用枪把外孙打死了,平时他非常疼爱这个小孩,但烦恼一起来,根本没有任何自由,实在是无法控制。佛陀在《无量寿经》中云:“众生迷于嗔恚,贪于色财,永无止息,哀哉可殇!”意思是说,我们这些迷茫的芸芸众生,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始终沉迷于嗔恨当中,贪执外境的色法财物,在轮回旷野中不断地漂泊,何时才有完结之日,谁也无法肯定,真是可悲可伤!因此,我们对众生理当心生慈悲。
    然而,有些人的善根比较微弱,很可能对大乘的殊胜教法生不起信心。前段时间,有位居士来学院学习,她听了几天法师的课后,遗憾地说:“我原来觉得这里应该对自己有帮助,但现在说来说去,都是所修的善根不能拥有,全部要回向众生,这样的话,我就是穷光蛋了,呆在这里也没有意义,我要回去了。”这也是她自己根基不够,或者是初入佛门,了解的道理不多所致。
    在大乘教典中,虽然没有强性要求对所有众生要生悲心,但即使你生不起悲心,也不能生嗔恨心,否则就失去了自己最珍贵的种性——如来种性。假如万不得已生了嗔恨心,也千万不能害众生、打众生,即使有人践踏在我们头上,想要我们的性命,若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徒,那只有送自己的性命了,不应该反倒害众生。
    不管你有没有理由,骂了别人、说了别人、打了别人,那是不是大乘佛教徒呢?绝对不是!有些人狡辩说:“本来我不想打他,但是他先动手的,我为什么不能还手?”但大乘佛教中有没有这样的理由?——“因为他先骂我、他先踩我,所以我跟他拼了。”这种说法只是世间的传统习俗而已,真正的大乘佛教并没有如是原则。
    甚至在世间中,有些人为了短暂的目的,也能够修持安忍。20世纪英国有位首相叫威尔逊,他在竞选首相时,有天在一个广场上举行公开演讲。演讲开始不久,一个年轻人从听众中扔出一个鸡蛋,打在威尔逊的脸上,蛋清蛋黄布满了他的脸,很长时间都睁不开眼。这对他来说是件很失面子的事,下面的军方马上把年轻人抓起来,但威尔逊要求把他带到台上来。台下听众看后,认为威尔逊肯定要惩罚他,但接下来的讲话证明他们错了。威尔逊心平气和地说:“你的技术不错,打得特别准!要是我真当上了首相,会让国防部长把你的技术用上,你在军事上很有培养前途。”威尔逊的一席话,把听众都说乐了,整个场面变得很融洽,下面一直掌声不断。结果也不言而喻,那次演讲非常成功。(此故事另有不同说法。)
    当然,威尔逊有没有大乘安忍之心呢?绝对不可能有,他甚至可能没有听过“愿菩萨心”的字眼,但之所以能如此安忍,也许他真有宽宏大量的胸怀,也许是另有目的,为了自己当几年的首相,宁愿忍下来这种难堪。世人尚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佛教徒为了离开整个苦海,利益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就更不该鼠目寸光了,应该有一种远大的发心。
    几年前,美国总统布什到某国家访问,他在演讲的过程中,下面有人指着他的脸质问道:“你有什么权力反对恐怖主义?你自己就是恐怖主义!”下面的国防部立即去制止,不让他继续说下去。布什笑着说:“不要制止他,我非常喜欢自由,让他随便说,但是我有我的理由。如果你们制止他,我为人们的想法,大家就不知道了……”于是他讲了很多道理,那个人也是无言以对。后来虽然听说他在其他场合爆发过嗔心,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能安忍别人的言词,让不愉快的情绪随风而逝,这一点,是有些大乘佛教徒所不及的。我们在演讲的过程中,如果下面的人进行谩骂,有些法师是怎样对待的?大家也可以想一想。
    其实,作为大乘行人,即使没有对他生悲心,也不能生嗔恨心,如果控制不住生起来了,则应马上忏悔,千万不能说:“你有本事就过来!”然后看到前面有什么东西,就抓起来准备打,若是如此,大乘行人的资格就丧失殆尽了。至于其他的说法,暂时在此不提。
    所以,我们修学大乘佛法的时候,应尽量要求自己,衡量自己的心态。佛经中说:“纵然众生以山王般的铁锤锤击我,在千百俱胝劫中损害我,也不应对彼等生嗔恨之心。”又说:“众生纵然如是损害,对彼也应生大悲救护之心。”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说法,自己真正遇到对境时,也应当如是行持,这就是学习大乘佛法的作用,也是一种证悟。
    所谓证悟,不应该执著在一些相上。现在有些人拍个照片,就要观察上面有没有光;晚上做个梦也要琢磨半天,梦到什么就觉得很了不起;白天的时候,想看见明点、看见光、看见乌鸦(众笑)。实际上,这并不代表很高的证相,现在的这些光,不要说大城市,就连我们山沟里的人也觉得不足为奇,只要你懂一些电脑,什么光都可以出现,什么彩虹都可以显现。听说现在武侯祠那边,有些上师看到一个好的法座,就通过电脑处理放在自己下面,看到一个好的帽子,马上用电脑戴在自己头上……所以,即使没有神通神变,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这些现象也轻而易举,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那么最珍贵、最稀有、最难得的是什么呢?就是相续中生起安忍之心,别人无缘无故加害时,真正对他生起悲心,这即是你的神通,也是你的成就。成就是在这上面安立的,不一定在于外面形象上发光。如果发光是成就,那城市里的成就者太多了,千奇百怪的光都能在他们身上出现。尤其是佛教不兴盛、闻思不足够的地方,人们特别喜欢著相,一谈到佛法就“今天见到什么”、“这个人死了有没有舍利?有没有香味?有没有臭味?……”尽讲一些色声香味的东西。其实,一个人的成就与否,由自己生前的修行来决定,死也是这样,活着也是这样。但佛教不兴盛的偏僻地方,对一些稀奇古怪的现象非常重视,这也跟人的佛教水平有一定关系。昨天有个人在《入行论》感应篇上说:“我学佛十几年来,今年的收获最大,因为我真正懂得了菩提心的珍贵!”学佛的利益,关键在于自相续的改变,这才是一种成就相!
    丑二(不应是嗔恨之对境)分二:一、观察作害者之自性;二、观察受害者自己之过失。
    寅一(观察作害者之自性)分二:一、观察本体;二、观察害法。
    卯一、观察本体:
    设若害他人,乃愚自本性,
    嗔彼则非理,如嗔烧性火。
    按照布顿大师、《善说海》及印藏有些高僧大德的讲法,此颂应与下一颂结合起来讲。作者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遇到怨敌作害时,往往生起嗔恨心,没有办法修安忍。那么众生损害我们,是他们的本性呢?还是不是他们的本性(他们本来善良,只不过偶尔被烦恼所驱)?
    假设说是第一种,即损害他众乃所有凡夫愚者的本性,那不应该对其生嗔恨心,倘若嗔恨他们,就像烧伤者嗔恨燃烧本性的火一样不应理。譬如说,一个人经常伤害我,我对他进行详细观察,发现他害我的暴虐习气是他的本性,不仅仅是对我,他无论遇到谁,都有伤害性,如同火的本性可以燃烧,凡是它接触的东西,都会不加拣择地焚毁一样。所以,上师如意宝说:“愚笨的人最好不要把手放到火堆里,否则被烧伤也不能怨天尤人。因为火的本性即是燃烧,不管你的手也好、别人的手也好,接触它肯定会烧伤的。若对火大发嗔恨,责怪它不该灼伤自己,那只会成为众人的可笑之处。”
    同理,你既然承认损害他人是凡夫愚者的本性,那他对你进行加害,则不应该生嗔恨心。因为如你所说,凡夫人的本性就是害人,这就是他的工作,那么无论接触到谁,他都会有意无意地加以伤害,犹如毒蛇、罗刹女和猛兽一样,只要你去亲近它,毫无疑问肯定会遭殃。既然如此,你被他损害、被他欺辱,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这是第一种观察方法。
    第二种观察方法,如果对方说:“害众生并非凡夫人的本性,他们的本性仁慈善良,从高一点的角度来讲,本具如来藏自性光明,每个众生都有成佛的种子,实相上与佛无二无别。因此烦恼在本性中不存在,只不过像晴空中的乌云一样偶尔起现。”对此,我们也可以进行剖析:
    若过是偶发,有情性仁贤,
    则嗔亦非理,如嗔烟蔽空。
    假如损害等过患只是偶然性,众生本性善良,那也不应当生嗔恨。为什么呢?因为众生本性即是佛,他的心是空性与大悲无别的如来藏本面,这种心不可能损害任何众生,所以他的本性上没有过失,我们不应该嗔恨他。
    那么,害我们的到底是谁呢?《释量论》中云:“心自性光明,诸垢是客尘。”是客尘,在心性光明中暂时起现,产生了烦恼等不良作意,进而用种种行为伤害我们。既然害我们不是众生的本性,而是偶尔的烦恼,则不应对众生起嗔恨心,布什也不要对本。拉登生嗔恨心,因为本。拉登的本性善良,跟佛陀无二无别,只不过暂时出现了一些烦恼。就好比万里晴空中突然密布乌云,遮蔽了阳光,按理来讲应对乌云生嗔恨心,而不应该嗔恨虚空,但有些人却偏偏搞错了,去怪虚空如何如何不好,这合不合理呢?有智慧的人一观察就会发现,这是非常可笑的事情,也是一种愚痴之举。
    在这里,作者并非引用教证,而是用推理来引导我们断除嗔恚。在以智慧详细分析时,我们应该反复观察:令人生嗔的怨敌到底本性恶劣,还是本性善良?如果本性恶劣,那生嗔也没必要,因为这就是他的本性;如果他本性善良,只是以暂时的因缘害我们,那也不要生嗔恨心,因为这不是他的本性。
    如此观察之后,对自己的修行会有极大帮助。上师如意宝讲这一颂时说:“我们产生猛厉嗔恚时,密法的境界不一定用得上,但依靠《入行论。安忍品》的窍诀,有时候完全能对治自己的烦恼。”华智仁波切也讲过:“我遇到一些逆境违缘时,很想用无上密法赤裸觉性的长矛,但还没来得及用时,烦恼就已经断了,在不情愿的情况下,也是用上了《入行论。安忍品》的盔甲。”
    昨前天有个道友说:“本来我特别特别生气,但一想到《入行论》的教言,就不好发脾气了,自己也有点不好意思。”今天有个人使劲砸我的门,“砰砰砰”一直在敲,他自己也是大声地喊,我开门一看,他说“祝你长命百岁”,然后就走了。当时我心里有点不舒服,本来自己正在看书,他没有什么事的话,干什么这样大喊大叫?但马上转念一想:“不乐意是嗔恨之因,不能生嗔恨心,再加上我正在讲《入行论》,今天应该能控制。”这样想来想去,心态就平下来了,然后边笑边关门回来了。
    所以,学习和不学习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学习以后,自己生起烦恼时,利根者可以当下断掉,但像我这样的钝根者,不快乐的意识已经出来了,心已经不舒服了:“光说一个祝你长命百岁,这样戏弄我干什么?……”不说了!当时的心态,是我个人的事情。
    以前观音上师曾说:“我最初闻思小乘论典时,内心发愿自己要得一个寂灭的安乐果。后来听闻到《入行论》,醒悟到自己一定要去度化众生。产生了这种心态后,我才有勇气去接触众生,有力量去面对各种事情。”我们有些人也是这样,刚开始很想自我解脱,为自己的想法多一点,平时不敢接触人,害怕对修行有损、得罪别人,有很多很多的顾虑。但现在学了《入行论》以后,有时候为了专门磨练自己的心,特意到恶劣的环境中去,这种情况可能会有。
    总之,寂天论师通过两方面分析,观察损害他人是众生的本性,抑或不是众生的本性。月称论师说过:“此非有情过,此是烦恼咎,智者善观已,不嗔诸有情。”所以依靠这些圣者的教言,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逆境,也应该使嗔恨心尽量减少。
    卯二、观察害法:
    棍杖所伤人,不应嗔使者,
    彼复嗔使故,理应憎其嗔。
    如果敌人用棍棒刀枪等加害我,那理应嗔恨棍棒,而不应当嗔恨使用棍棒的人。如果说使用者是敌人因而对他生嗔,实际上敌人也是由嗔恨心唆使而无有自主,故当憎恨嗔心。
    他人拿棍棒狠狠打自己时,一般人都会生起猛烈的嗔心,一定要跟他交战到底。但在此时,作者提醒道:“你不应对敌人生嗔,应该对棍棒生嗔。因为打你的不是敌人,而是棍棒。”有些人可能会反驳:“不对,棍棒无法自己跑来打我,是敌人操纵它来伤害我的。所以害我的根源是敌人,我理应嗔恨他。”对此,作者回答道:“其实敌人也是身不由己,在烦恼的控制下,他毫无自主的力量。如果棍棒是敌人的工具,那敌人就是嗔恨烦恼的工具,要找主犯的话,烦恼才是罪魁祸首。”
    或者说,你真要生嗔的话,为何不嗔恨所有的因缘?打你的是棍棒,棍棒的来源是敌人,敌人的来源是嗔恨心,嗔恨心的来源是无始以来的业……打你的因缘有那么多,对前面的你不生嗔,对后面的也不生嗔,仅仅挑出中间的敌人来嗔恨,这样也太不公平了!
    通过这样的理证观察,我们也可以了知,伤害自己的不是使用棍棒者,而是他的嗔恨心。《四百论》中有个比喻说:对于着魔病人的嗔怒和伤害,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