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恰到好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社交礼仪恰到好处-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要”先人后己”、礼让三分。    
    2、尊重集体和集体的生活秩序    
    不随便使用、翻弄或移动别人的东西;个人用物安放在一定的地方,如遗失物品,不胡乱猜疑别人;平时在宿舍里不高声谈笑,夜间就寝后上下床动作要轻;并尽可能用微型手电简照明,以免影响别人的休息;听收音机或录音机时尽量使用耳机,或尽量把音量调轻。    
    3、关心他人和重视公共安全    
    如有同学病了,要主动关心和照顾;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要自觉维护和主动打扫,一般不随便去其他宿舍串门,尤其是异性宿舍;也不随便把外人带进学校;用电、用火都要随时注意安全。    
    4、遵守作息时间    
    起床、入寝、自修、用膳、熄灯等,都应按照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进行。    
    5、爱惜公家财物    
    要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不损坏集体宿舍的各种设备,如无意中损坏了公物,要主动承认并自觉赔偿。    
    东汉时期,有个叫陈蕃的人,他年轻时很想干一番大事业,立志要“扫除天下”。可是,他却从来不肯动手把自己家里的环境打扫干净。当时就有人批评他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不愿做扫地这样具体的事,说明他的大志是不实在的。从精神文明的角度来说,就是空的。同样,一间学生寝室里的床铺乱糟糟,地上很肮脏,这些学生就是嘴上口号叫得再漂亮也没什么用。人们从寝室这个窗口,可以一眼看出:住在这间寝室里的学生,既缺乏劳动和卫生习惯,又不讲究精神文明。    
    ◎环境卫生    
    对住校的学生来说,正因为寝室是他们的主要生活环境之一。它的面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和反映出这些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修养。所以,在寝室内要注意如下礼仪:    
    1.要保持寝室整洁,定期擦洗地板、桌子、橱柜和门窗,定期打扫寝室。    
    2.被褥要折叠得整齐美观,衣服、鞋帽要整齐地放置在一定的地方。    
    3.换下的脏衣服、脏鞋袜要及时清洗和晾干,未洗之前不可乱丢,要安置在隐蔽的地方。    
    4.毛巾、脚布都要挂整齐,并且不与别人的靠叠在一起,以避免相互感染。脸盆等其他洗漱用具应有规律地安放在一定的地方。    
    5.重要书籍、簿册或收录机等用品,不能乱丢乱放,要安全可靠地放在自己的书桌内或者橱内。    
    6.冬天用的取暖器、夏天用的电扇和蚊香都要安放在一定的安全地方。夏天,清晨就要把帐子挂起来。    
    7.点心、食品和碗筷等,不仅要安放整齐,还要注意密封、遮蔽和加罩,以确保卫生。对已变质的食物,要及时处理掉。    
    8.寝室内畚箕、扫帚等公用物品,用后要及时放回原处,不随便乱放。开门、关窗要轻,窗要上钩,并注意随手关灯。若寝室内有花,要注意爱护。    
    9.借用他人的东西,虽是同室,也必须得到物主的同意,用后要及时归还。东西若有损坏,该照价赔偿。    
    10.在寝室内,应与在别的地方一样,不可乱叫同学的绰号,不可讲粗话和下流的话。    
    学生多数是青少年,对生活尚欠理解,也谈不上有什么生活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离开父母而投入集体生活,必然会遇上种种困难。倘若同学间能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就容易克服困难,就能使同学感到集体的温馨。因而,在集体生活中互相关心是必要的。    
    但是,这里也应有个限度,如果一个学生过分热衷于别人的私事,也有可能会导致侵犯他人的个人权利。假如有人有意或无意地去干预别人的这些私事,那么其后果也许是比较难堪的。    
    


第四部分:学校礼仪校园场所礼仪(1)

    ◎上课的礼仪    
    学生对教师应该虚心诚实,言行有礼,在行动上应按规范认真去做,早晨进校见到教师,不管是否给自己任课,均应含笑问早、问好。平日在校园内与教师相遇,也应打招呼问好,如环境狭窄(楼道、走廊)应向旁边跨开一步,给教师让道。    
    (一)上课    
    学生应提前进入教室,恭候老师到来。老师走进教室时班长要立即喊“起立”。全班同学迅速肃立,表示敬礼,老师还礼后,再坐下。起立、坐下时,动作要快,但要轻,不要让桌椅发出很大的声音。    
    学生上课,衣着要整洁。不穿拖鞋、背心,不敞胸露怀,不穿大衣,不带帽子、口罩、围巾、手套。听课要专心致志,不做小动作。不吃东西、不喝水、不嚼口香糖、不听“随身听”、不扇扇子、不玩东西。不随意下座位。不交头接耳、不打哈欠、不睡觉。    
    老师上课,更要注意仪表,不穿大衣、不带帽子、手套、围巾。一般情况,不喝水、不坐下。    
    (二)课堂上    
    教师上课走进教室,班长喊“起立”,声音要宏亮有力。全体学生应立即站直(教室条件好的应站在行距中间,起立时不要让桌椅发出很大的声响),向教师行注目礼并问好,待教师回礼后再坐下(坐时动作要放轻)。然后以饱满的情绪听好每一节课,并按时、认真、独立地完成各种作业(还要认真体会教师在作业上悉心批改之处)。    
    学生如遇到特殊情况,不得已而在老师开始上课后才进入教室,应特别注意举止的文明和礼仪的周到。    
    1.在教室门口应先停下脚步,首先喊“报告”。如果教室门关着,那就应先轻轻叩门;要在得到老师的允许之后,才能进入教室。    
    2.要向老师说明迟到的原因,说话态度要诚实。应在得到老师谅解和允许后,方可入座。    
    3.在走向自己的座位时,速度要快,脚步要轻,动作幅度要小。走到座位前,在放书包和拿课本时,尽量不要发出太大的响声,更不能有任何滑稽可笑的举止。    
    4.在坐下之后,应立即将注意力集中起来,端坐静听老师讲课。    
    总之,迟到学生要把由于自己迟到而对课堂秩序造成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三)有礼貌的回答老师的提问    
    教师在上课时向学生提问,是教师检验自己教学效果的最迅捷和最直接的方法。教师通过提问,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自己执教的内容是否理解和接受,同时,又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学生的答话,反过来又能启发教师的思维活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因此,教师提问是一种正当和必要的教学手段。正因为如此,每个学生都应懂得教师提问的积极意义,并要正确、礼貌地对待教师的提问。    
    老师提问时应注意:    
    1.学生如要回答问题时,首先应该举手,要在教师点到自己的名字时,方可站起来答题。切不可坐在座位上,就七嘴八舌地发言,在老师未点到自己的名字时,也不要抢先答话。    
    2.在起立回答问题时,站姿、表情要大方,不要搔首弄姿或者故意做出滑稽的举止引人发笑。说话声音要清晰,不要过低,使老师同学听不清楚。    
    3.有时,对老师的提问自己回答不出来,但又偏偏被点到名。这时,自己应该站起来,以抱歉的语调向老师实事求是地表明:这个问题自己回答不出来。    
    4.在别人回答教师的提问时,不应随便插话。如别人回答错了,或者回答不出时,切不可在旁边讥笑嘲笑。当老师发问:“有哪个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时,自己可以再举手,在得到教师允许后,站起来回答问题。    
    对教师讲述的内容有异议时,最好下课后单独找教师交换意见,共同探讨,但尽量不要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纠缠,教师精力不济时应主动停止交谈,教师若还有上课任务,应留意给教师一点休息方便的时间。若在课堂上或公共场合非提不可时也要注意方式,态度要诚恳谦恭,不可无礼冲撞,不可扰乱课堂秩序。    
    下课铃响,在听到教师说“下课”后,班长喊“起立”,同学们站起站好,对教师行注目礼,师生相互道别,待教师离开课堂再收拾学习用具和自由活动。    
    唐代文学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的责任是极重的,教师的劳动是很高尚的,所以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    
    当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如果学生课堂纪律很好,这会使教师感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于是内心会升起欣慰和亲切之感,思路会越讲越顺,教学水平会发挥到最佳状态。反之,当一个教师在上课时课堂纪律不好,会使他感到自己的辛勤劳动未得到尊重,于是内心会有一种沮丧、失落之感,思路会被打乱,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所以,一堂课下来,每位教师的脸上有着各种不同的表情,有的情绪很好,余兴犹酣;有的情绪很坏,余怒未息。这种种的表情,与课堂纪律的好坏有着直接关系。    
    韩愈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这里提醒我们,学生到课堂上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从师而解惑。一个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也就是对教师的不尊重,其为惑也,怎能解呢?同时,这又是对其他同学的不尊重,会影响别人的解惑。正因为课堂是学生从师解惑的主要场所,所以每个学生都应遵守课堂圮律,这既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基本的礼貌。    
    


第四部分:学校礼仪校园场所礼仪(2)

    ◎进办公室的礼仪    
    我国宋代有位学者叫杨时。一天,他和另一位学者游酢冒着严寒同去向老师程颐求教。到了那里,见老师坐在堂上睡着了。为了不打扰老师,他们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着。过了很久,老师醒来看见杨时、游酢正静悄悄毕恭毕敬地侍立在外面,连忙说:“你们二位有什么事?快请进来吧。”老师醒了并请他们了,他们才进门。此时,门外漫天大雪,地上积雪已有一尺多厚,杨时、游酢全身都白了。从此,“程门立雪”就成为尊敬老师的一个故事而流传了下来。    
    由此可见,在征得老师同意后方可进入教师居所或办公室,这也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尊师礼仪之一。今天和古代相比,学科更加复杂,学校范围更大,老师人数也更多了。一间教师办公室里往往有几位甚至十几位老师同室办公。它是老师们静心工作的地方,随便进出和打扰老师显然是不礼貌的行为。再说,老师在办公室里要处理的事情面也很广,可能在看书,在批改作业,在研究教材,在和家长或学生谈心,在拟测验和考试卷,也可能是在阅信或写信。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学生贸然闯进教师的办公室,不仅有失礼貌,而且可能影响甚至妨碍好几位老师的工作。因此,学生进入教师办公室必须敲门,或喊报告,要事先征得老师同意后方能进入。    
    老师的办公桌上和抽屉有许多东西:教科书,参考书,备课本,教学摘记,学生作业本,考试卷,学生的成绩记录,还有老师的信件、日记、钱和其他物件。虽然东西很多,但安放时一般都是有次序的。如果这种次序被学生弄乱了,要用的东西找不到,就会使老师心里着急,工作受到影响。像这样的事,学校里常有发生。造成的后果虽然轻重不一,而究其原因,却全是因学生乱翻老师东西所造成的,可见其教训也是很多的。    
    另外,老师的有些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是保密的。例如:未启用的试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摘记,不公开的学生成绩等。若被乱翻而造成泄密,更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还有,老师有一些纯属私人的东西,像信件、日记、钱物之类,那就更不能乱翻了。学生乱翻老师的东西,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不礼貌,也是对自身的思想品德不爱护的行为。所以,对老师的东西,学生是不能乱翻的。    
    学生在教师办公室不宜逗留过久,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一)老师工作很忙,每天要备课,要批改学生的作业,要找同学谈心,不仅自己要学习,还要和其他老师研究教学工作。很多老师,白天时间不够用,还得把一叠叠学生作业本带回家,在处理好家务之后再工作。如果学生在办公室内逗留久了,就会耽误老师的更多时间。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能不在办公室久留,无异是学生对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二)由于工作头绪多而且繁忙,多数老师的时间安排都是有计划的,而且排得很紧。如果学生在办公室逗留久了,就会打乱老师的时间安排。    
    (三)现在,教师的办公室多数是好几个人合用的。如果学生在办公室逗留时间过久,往往还会影响其他老师的工作。    
    总之,教师办公室是老师工作和休息的安静环境,学生在那里逗留过久是不适宜的。    
    (四)作为对老师的尊重,学生在向老师告别时,应遵循一定的礼仪:    
    1.如果老师话已讲完,学生向老师请教的问题已得到解决,学生应向老师表明对所问的问题已经理解,并向老师道谢。若是坐着谈的,应起立把凳子放回原处,而后向老师微微鞠躬和道声“再见”,然后离去。若老师起立目送学生,学生应请老师坐下。若老师举步要送学生出办公室,学生应请老师留步。学生切不可事一完就自顾自奔跑出办公室。    
    2.若是老师找学生谈心,谈心已结束,学生应向老师表示:“明白了”、”理解了”或“想通了”。然后问老师:“可以走了吗?”当老师同意了,学生可再照(1.)所述的礼仪离去。    
    3.若老师所讲的问题,学生尚不理解,或还有不同看法,或问题才讲到一半,上课的预备铃已响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与老师约定继续谈话的时间,然后照(1.)所述的礼仪离去。    
    


第四部分:学校礼仪校园场所礼仪(3)

    ◎家访的礼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