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恰到好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社交礼仪恰到好处-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谈话内容,甚至耍态度,教师要有耐心,摆事实,讲道理,不提高音量、不反唇相讥,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    
    (4)分清场合,人情人理。教师的表情要与谈话对象、内容协调一致。慰问、安抚类谈话,既要深沉、严肃地与学生分担痛苦,又要坚定自信,给人以力量和鼓舞;反映问题类谈话,既要细心听取,全面了解,不厌其烦,又要把握政策,以理服人,苦口婆心;工作谈话,既要简单明了,讲求效率,抓住实质,又要态度和蔼,有涵养,不失风度;说明问题、批评类谈话,要先消除对方的畏惧心理,缩小对方的感情差距,然后提出中肯批评,表情一般要严肃、认真。教师与学生进行谈话时忌讳:忌谈话中言过其实,故意夸大或缩小;忌对学生拉长语调,放慢语速、压低音量;忌传播不利团结或道听途说的事情;忌批评时事实不清,不分场合。    
    ◎教师举止礼仪    
    一个人气质、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一)讲台上的举止    
    1.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可以反衬出一个人心中的一切波澜。在讲台上,教师要善于应用自己的目光,表达自己的思想。讲课时,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不能死盯住某个学生,这样不仅不礼貌,还显得咄咄逼人或神智呆钝;无节制地东张西望,又给人以心不在焉,应付差事之感。合理运用目光的要领是:把目光放虚一点,不要聚集于某人,而是将目光罩住全场。还要注意,当您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的目光,这样做有损于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反映出自身心胸狭隘与无礼。在讲台上,教师忌讳的目光有:对学生不能运用斜视、瞥视、瞪视、眯视等傲慢目光,也不能目光游移不定,看天花板或讲台,表现出惊恐不安心神不定,害怕见人的神情。    
    2.坐姿。教师应提倡站着讲课,但在一些讲座课或教师年龄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坐着讲。坐着讲课应注意,坐姿要端正,身体要坐在椅子中间,上身与椅背平行,两腿要并拢,间距不可过大。坐着讲课时切忌斜身、后仰、前趴,侧坐在椅子上。用手抓握话筒,用稿掩面等讲课也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和不礼貌,也表现为一种病态,不符合教师的身份。    
    3.站姿。一般的教师应站着讲课,这样更有利于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也是对学生的重视。站着讲课时,两脚脚跟落地,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女教师讲课时最好不要穿高跟鞋,以免声音过响转移同学的注意力,一般穿平底软跟鞋较好。持稿讲课时,持稿高度与胸平行,不能掩面或过低,也不能紧靠眼前晃动讲稿。    
    4.手势。老师讲课时,无论站姿还是坐姿,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讲课时忌讳用手指点人、敲击讲台、或作其他过分动作,忌故弄玄虚,哗众取宠。    
    5.板书。整洁清楚的板书应根据所授的内容进行概括,事先有所设计。这也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和对课程的重视以及对学生的尊重。板书时要求书写公正、整齐,切忌写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板书不能过于潦草、零乱,而应条目清楚,突出讲课重点内容。整体设计要规范、醒目、美观,给学生留下清晰的印象,便于学生记录和复习。    
    (二)课后的行为举止    
    教师在课后常常在家访、集会和组织参观浏览时和学生交往。在这些场合里,一方面要放下在讲台上严肃、庄严的架子,和家长、学生亲切随和地交谈或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生或家长不感到拘束,这时的举止应随意,言谈要幽默、风趣,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切忌板着面孔,故作正经,引起学生的反感。另一方面也不可过于随便,如和学生拉拉扯扯,称兄道弟,这样容易失去老师应有的尊严,给课堂教学和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第四部分:学校礼仪学生的礼仪(1)

    ◎学生注意事项    
    从礼仪角度来说,学生应该适当注意自己的形象。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学生,形象就不重要。你每天都要面对的是你的同学、老师。如果太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久而久之,会在别人的眼里形成遣遢的“深刻”印象,而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而且,一旦形成不良的习惯,一时也难以改变。虽不至于像上班族那样苛刻的要求自己,但只要有条件,就应该使自己的外在形象利利索索、干干净净,不要有异味。    
    女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不化妆为宜;在社交娱乐活动中,可以化个淡妆。化妆的时候,应以自然、清淡为主,切忌人工痕迹过重。那会丧失年轻人自然的美感。中小学生女生连淡妆都没必要。不宜穿高跟皮鞋。男生不可以穿背心光膀子、穿短裤拖鞋在外面活动。    
    语言也要文明。现在的社会,说粗话、脏话成了很多人的习惯甚至是时尚,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也无所谓。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应该是积极的、阳光的,代表先进方向的事物。所以,大学生首先必须做到语言文明,和脏话、粗话、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说“Bye-bye”。    
    人际交往应注意。和自己的老师、同学交往,不要以为都是熟人,一切都无所谓。起码的礼貌、尊重,任何时候都不可以丢,即使是对自己至亲的人。因为这些是体现你的素养,体现你对别人的敬重。还有就像诚信、守约等,都应该严格做到的。    
    沟通不可小视。和同学、老师之间,一旦有任何事情,包括学习、生活上的事情,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都应该及时与他们沟通,以求得理解和支持。而绝不应该做像“马家爵”式的“独行侠”。    
    学生在校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生一踏进校门的瞬间,注定要承担起时代和民众赋予的责任。所以要树立起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但这和从细小处养成良好习惯并不矛盾,反而是一脉相承的。    
    衣冠端正、举止文明、遵守纪律、生活俭朴,是对学生的起码要求,而良好的仪表无疑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尊重教师    
    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礼仪规范的一项传统内容。为什么要尊师、尊师有何重要意义已为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重复了一万次以上,此不赘言。从礼仪规范的角度说,尊重教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教师的劳动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其劳动对象是人,劳动工具是人,劳动“产品”也是人。抛开其劳动的目的、劳动的对象、劳动的手段不说,光其劳动过程就异常艰巨。从教师劳动过程的强度看,没有时间与场所的限制。在教师的作息时间表上,没有“八小时以外”或“上班”、“下班”的概念,八小时以内是教育培养学生,八小时以外还得从事教育培养学生的工作。    
    在黎明的操场上,在深夜的灯光下,教师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事着培养学生的工作。即使是最单纯的过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也需付出艰辛劳动。培养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劳动周期。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劳动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到“劳动产品”的大致情况,把一个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高中毕业需十二年,大学毕业至少得十六年。这需要花费教师多少劳动啊!从劳动对象某一知识的掌握、品行的形成过程看,也往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艰巨过程,特别是对那些适应不良的学生,教师的反复劳动、超额劳动,更是难于找到一种计算劳动量的精确办法。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师的劳动非常复杂,要求付出巨大的精力。”作为学生,不尊重教师的这种劳动,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    
    教师的工作是一种非常繁重复杂的工作,教育观点不正确当然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不当也很难取得好效果。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学生和老师顶牛的情况常有发生。从教师方面看,其原因有时是教师的观点不对,有时是方法有误。但正确观点、方法的获得需要有一个学习、检验和校正的过程,即使是有经验,负责任的教师也难免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做学生的就该尊重教师的劳动,自觉汲取老师教育中的正确部分,而对老师的错误采取谅解的态度。老师有错误当然也可以指出,但也要分场合,讲方法。那种不合我意就无礼顶撞是不对的。看不到老师的辛勤劳动,把好心看作恶意,还谈得上什么关心他人呢?    
    教学工作也是这样,一堂课只有45分钟,但老师为了充分利用这宝贵的上课时间,不知花费了多少个45分钟去备课。有一学校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展览会,展出老师为讲好一堂课所看的参考材料,所准备的教具,所安排的活动,所设计的教案,所批改的作业……展览原本是供教师互相观摩的,但在学生强烈要求下也对学生开放了。当学生看到老师从报刊上剪下的那一本本资料时,看到教师为教学精心制作的教具和工笔绘制的幻灯片时……同学们为老师讲课花费的辛勤劳动惊呆了。在留言簿上,一位初中同学不无自责地写道:“老师这样辛苦准备一堂课,有时却被我们一时的‘天真’而搅得乱七八糟,我们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心在哪里?我们尊重老师辛勤劳动的表现在哪里?”展览会以后,课堂纪律和完成作业情况有很大的改善,许多学生表示,我们要关心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    
    


第四部分:学校礼仪学生的礼仪(2)

    2、尊重教师的人格    
    尊重教师的第二个方面是尊重教师的人格。学生对教师应有一种较为客观的认识,教师也是人,是人必食人间烟火,必有七情六欲,自然也就有缺点和毛病。学生在心中设计理想教师的形象并无不对,但不能以之作为评判教师现实形象的唯一尺度,更不能简单化地进行情感上的褒贬。自然,校园中也确实存在部分教学能力低、师德水准不尽人意的教师,但绝大部分教师在专业上都比学生懂得多、钻得深,都有可学习的地方。因此,一旦发现教师的不足,并不需要大惊小怪,也不用失望埋怨,更不应随便给取个不雅的绰号,而应以谅解的态度与人为善。千万不要在课堂内外,以不恭的言行损害教师的人格。当然,在机会、场合适当的情况下,可以向教师委婉指出。但尊重每位教师应是不变的前提,否则,易于造成对教师人格的伤害。    
    3、关心老师的健康    
    在学校里,除了同学以外,师生关系可以说是最密切了。对于师生关系有两个误区不要进入。一是把教和被教、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看成是对立的关系,对老师有戒意,和老师保持距离;二是只看到老师关心学生的一方面,而忽视老师也需要关心。其实老师也是需要关心的,特别在老师的健康方面,更需要多加关心。因为学校的老教师多,女教师多,他们体质较弱,而为了搞好教学,他们往往没有更多的精力注意自己,这就需要学生的细心关照。有些细心的同学在秋冬开窗流通空气时,注意提前把讲台一侧的窗户先关上,免得冷风使老师着凉,有的老师病刚好便来上课,同学们就特别为他准备坐椅并且倒一杯开水……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带来的热情却能使老师感到暖融融的。    
    有一位老教师患肺气肿病,但他不愿耽误学生的学习,仍然坚持来上课。同学知道了,就自动把座位往前挪,大家虽然挤些,但离老师近了,老师就可以小声些讲。这些关心老师的行动怎能不感动老师呢?这位老师一直坚持到底,一堂课都没有缺过。老师住院以后,同学们派代表去看望老师,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谢。那位老教师激动地说:“你们的照顾给了我力量,关心他人能创造奇迹呀!”    
    为老师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是学生关心老师的具体表现。学生对老师健康的关心,哪怕是最微末的表现,也能给老师极大的鼓励。不论生活上有多少困难,无论工作上有多大压力,只要教师能从学生那里得到关心,得到温暖,老师便能坚持下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学生要懂得尊师重教的道理。在现代社会里,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学校,离不开老师。正在学校学习的学生要关心他人,首先便应该关心自己的老师。    
    4、体谅老师的困难    
    老师还有困难?小学生或中学低年级学生常常这样想。年岁大些了,可能对老师的困难会多一些理解。心理的发展不同,对老师的困难认识和对待也不相同。有一个学校高一年级是两个班,他们年龄差不多,入学考试成绩也大致相同,但在对人对事的态度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开学第三周,师范院校的学生来校作教学实习,他们要教课,还要做班主任,一班的学生看到这些小老师岁数不大,就成心出些难题考考他们。看到老师答不出来的窘相,就觉得好玩,有几位同学还毫不掩饰地哈哈大笑。有几位同学还成心在上课时出洋相,偏要闹点纪律问题,考验考验小老师处理问题的能力。由于这几个学生的胡闹,有的实习老师忍不住了,就发脾气,那几位同学就合起来和老师争辩,弄得老师下不来台,直到年级组长赶来才打破了僵局。一个月的实习把这几位老师弄得狼狈不堪,连领导实习的高校老师也对这些中学生的调皮摇头叹气。同学呢,先是觉得好玩,接着便有些生气,关系弄僵了,以后课也听不进去,一个月下来,学习上进步很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