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 作者:朱秀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乔家大院 作者:朱秀海-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雪瑛紧咬着嘴唇,凝神看着窗外,一声不吭。这个提议太出乎她的意料,她一时间还无法承受。
  赵妈又道:“老爷刚才交代,少奶奶若接受老爷的安排,必须在神前发下重誓,此事不管到了哪一天,都不能对别人说破,包括对这个孩子,这是一;二,少奶奶要发誓一生待这个孩子如同亲生,将他抚养成人,为他娶妻生子,再将家业交给他;三,也是最要紧的一条,为了这个孩子,少奶奶一辈子只能守在何家,不能改嫁,保证这个孩子和何家的这份产业永远姓何!”
  雪瑛一时心乱如麻,浑身发颤。赵妈轻叹一口气:“少奶奶,老爷还说了,少奶奶要是一时定不下来,可以想一想再说。但时间不能太长,大少爷出殡之前,您一定要把事情定下来。”
  雪瑛再也忍不住,哭着转身奔出。赵妈望着她的背影,口中念了好一阵佛,仍旧心酸感慨不已……
  第二十七章 第一节
  白驹过隙,转眼大半年就过去了,胡管家再次看见雪瑛时,她的肚子已经明显地凸了起来,面上平添了不少风尘仆仆之色。胡管家不禁心中一阵唏嘘感慨,那一年何家仿佛大限来临一般,先是何家大少爷,接着不长时间内何母与何父先后辞世,立时何家这千斤的重担就压在眼前这个小女人的身上。
  雪瑛在何家的外客厅内稳稳地坐着,从容不迫地接待他:“这趟我去了包头、西口、东口,上个月又在京城和天津呆了一阵,本想顺运河南下,去江南走一遭,可那里还在闹长毛,所以到了济南就停下了,不过就是这样,我还是大开了眼界!”
  胡管家恭维道:“太太是过世老爷挑中的人,秀外慧中,这次一出门就是好几个月,一定大有斩获!”
  雪瑛道:“今天请你来,就是想说说我的打算。何家在山西境内开的二十多家大烟馆,都关了吗?”
  胡管家赶紧道:“关了,都关了,那些掌柜、伙计也都作了妥善安置,愿留的留,不愿意留的都发了遣散费。”
  雪瑛点点头,突然不再说话,又开始出起神来。
  胡管家在那里坐着,心中一阵发慌,这个少奶奶看似岁数不大,但做起事来极是斩截老辣,一旦接管何家的买卖,第一道命令竟然是宣布关闭何家所有的烟馆,当时一片哗然,五个大掌柜走了三个,留下的两个自然是乖乖地听话了。何家内部亦是如此,在何父过世前不久,各个管事的已经照这位少奶奶的意思进行了调整。等何父一过世,何家的几个本家子侄原本还想闹一闹,不料长门的族长何太爷早已经受了何老爷的委托,在灵堂上便把场子镇住了。继业、继财两个侄子则被何老太爷和这位少奶奶叫进外书房单独谈过一次,时间虽不长,两人出来的时候都面色发青,从此再没敢上门闹过。几个回合过后,何家内外再也无人敢挑战这位少奶奶,加之一年到头很少能见到这位少奶奶一丝两丝笑容,谁也摸不透她的心思,故都很是怕她。
  胡管家等了半晌,也不敢吭声。
  忽听雪瑛开口道:“我仔细盘算过了,何家还是进典当业吧。”
  胡管家一愣。
  雪瑛看看他,接着说道:“虽然我们在平遥开的头一家当铺不成功,但是到了太原、北京、天津、济南这些大地方,情形就不一样了,那里生意人多,银子多,赎当和买当的人也多,不会让银子无法周转。”
  胡管家连连点头:“有道理。”
  雪瑛继续道:“相比之下,开当铺最好的地方应是京城。京城住的多是达官贵人、皇亲国戚,能在京城商界占有一席之地的也多是各省的巨商大贾,那儿是天下的银子、宝货聚散之地,别处开当业不行,在那里开当业,永远都有银子赚!何家以前也算富甲一方了,但做的生意从没出过山西。从今儿起,何家要走出山西,走进全国每一座大都市,做天下最赚钱的生意,和最会经营的商家一决高下!”
  胡管家忍不住振奋道:“东家好气魄!”
  雪瑛点点头,仍旧语调平淡地吩咐胡管家在北京寻一座宅院,以备她日后之用,胡管家自是满口应承。
  雪瑛看看他,又道:“对了,乔致庸能去江南贩茶,我们为什么不能?明年到了季节,我们也要派人去武夷山贩茶!”
  胡管家大惊:“可是……”
  雪瑛冷冷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有人敢去,并且能给我贩回茶来,要多少银子我给多少银子,赔了算我的,赚了银子,我和他们三七分账!”
  胡管家想了想,为难道:“东家,以前的老规矩,无论总共赚多少,掌柜的都只拿一,东家应当拿九!”
  雪瑛眉头一皱,声音高了一点:“这个规矩从我这儿改了。还有,我听说乔家的伙计都顶了身股,我们何家的伙计,也每人给他们顶一份身股,要快!”
  胡管家不敢再说什么,赶紧点头答应。
  又停了一会,雪瑛看着胡管家,缓缓道:“这次我出门去,好容易觅了一个典当业的好手盛泰盛掌柜,我已经把他请来,过一会他去见你,典当这一块就由他和你一起负责。”
  胡管家一惊。
  雪瑛不动声色仍旧平淡地说下去:“这典当行业你们都不熟悉,所以我请了位行内高手,何家的生意自然仍由你主事,你和新来的盛掌柜要好好配合!”
  胡管家不觉背上出了一点冷汗,赶紧道:“少奶奶放心,胡某必当配合,必当配合”。
  雪瑛道:“那这事就这么定了,何家剩下的掌柜、伙计愿意做典当的,自可留下学着做,盛掌柜也会配合你安排,不愿意的就像上次一样,拿丰厚的遣散费客客气气地打发他们走人。”
  胡管家点头。
  雪瑛下意识地看看小腹,道:“从今儿起,我要在家里静养,谁也不见了!有什么事赵妈或者翠儿会转告你,刚才交代的事,你就和盛掌柜尽快着手吧!”
  胡管家赶紧起身告辞,雪瑛忽然又叫住他道:“乔家的茶叶生意进行得如何了?”
  胡管家愣了愣道:“听说乔东家带人去恰克图贩茶,已经走了大半年了,前两天听说好像是回来了。”
  雪瑛呆呆地听着,脸上没有一丝变化,心里却浪头般翻滚起来,她不再说话,挥挥手示意胡管家退下了。
  乔家这两天热闹得如同翻了天一般。长栓在外客厅中坐着,得意非凡,厅内一干人,包括玉菡在内,都在听他讲去恰克图来回路上的见闻。“哎,太太,我和二爷这一回,那可真叫九死一生,先是二爷走在沙漠上,差点渴死,我用自己水囊里的水喂他,他才活过来,后来我们又在蒙古大草原上碰上了匪帮,有一个匪徒要砍二爷,千钧一发之际,我大喊一声,你给我住手……哎,我别吵醒了小少爷,我嗓门大……”
  玉菡笑起来:“没事儿,你说你的,这两个孩子啊,都随他爹,睡得死,打雷都不会醒的。”
  旁边一干男女仆人原本憋着,这会都笑了起来。
  长栓有点不安了:“哎,你们笑什么?”
  长顺原本笑着要走,见他发问,忍不住开口调侃道:“长栓,知道不?牛肉近来可便宜了!”
  众人闻言越发轰然大笑起来。
  长栓有点生气:“你说我吹牛?你……”
  玉菡竭力忍住笑道:“长顺,你出去招呼二爷,看他需要点什么。其他人也都各忙各的去吧……”
  长顺和众人笑着应声出门。
  玉菡转过头,换了一个话题:“长栓,你坐下。我听二爷说,你和雪瑛表妹的丫鬟,叫什么翠儿来着……相好?”
  “太太……那只是我,我喜欢她,八字还没一撇呢……”说着长栓的脸骤然红起来。
  祁县城中,曹掌柜陪致庸、茂才走进大德兴,伙计赶忙上茶,人人喜气洋洋。
  致庸呷了一口茶笑问道:“曹爷,大半年不见,家里怎么样?”
  曹掌柜喜滋滋道:“东家,您和孙先生走时留在大德兴的那些茶货,我让人运到了北方,三四年来北半个中国都没见过新茶,我们的茶货一到,听说连皇上和后宫里的皇后皇贵妃都惊动了,这批货卖了好价钱,银子都回来了!东家,今年咱们大德兴是个前所未有的大年啊!”
  致庸和茂才相视一笑。致庸道:“好,赶年前把账好好算算,和诸相与家的账都清一清,咱们不欠人家的银子过年!”
  曹掌柜连连点头。
  致庸接着道:“还有,每年的腊月二十四,乔家的规矩,要请各路大掌柜吃一顿团圆年饭,这事你派个人好好替我张罗。今年我们的生意不错,大家都高兴,一定要把这顿饭搞得丰盛些,让大家吃好,哈哈!”
  曹掌柜见他这般高兴,立马答应下来。
  致庸好一阵忙活,半下午才赶回乔家大院。茂才因为要安排老父亲过年,也赶回家去了。
  致庸突然心中一动,吩咐长栓把车赶往书院。他远远地听着院墙内传来的读书声,笑了:“长栓,听见没?这是世上最好听的曲子,美妙之极。”
  长栓捂着嘴笑,致庸突然却皱起了眉头。
  晚饭后,致庸在书房检看景泰的书,景泰和元楚侍立在旁。致庸生气地将景泰的书扔到地下,大为生气道:“景泰,这就是四大爷每天让你和元楚念的书?”
  景泰有点害怕地点点头。
  致庸大为不满:“这是给孩子们念的什么啊?这种八股文,是那些为了骗到一官半职的人写的狗屁文章!你和元楚要读书,就要读好书,读圣贤书!来,我给你们找好书!”
  他指指书架上的四书五经及辞赋选集之类的书道:“以后要多念诸如这样的书。景泰,你和别人不同,你将来是要接管我们家家事的。我们是商家,念书不是为了考功名,是为了通过知识熏陶人的志向和品行,记住了吗?”
  景泰点点头:“二叔,记住了。”
  致庸接着转向一旁的元楚:“元楚,你呢?”
  元楚想了想,摇头道:“舅舅,舅舅的话跟元楚没关系。”
  致庸一愣,惊奇道:“我刚才说的话怎么就跟你没关系?”
  元楚道:“舅舅,景泰长大了要去经商,我长大了要去考功名,我才不去经商做我爹那样的人呢。”
  致庸大笑:“好小子,敢说你爹的坏话。经商的人难道就是坏人?小小年纪,怎么也。一脑子浆糊。”
  元楚看看他,认真道:“舅舅你又错了,元楚是神童,元楚脑子不是一盆浆糊。”
  致庸有点不高兴了:“那你愿意读这些八股文了?”
  元楚笑了笑,道:“舅舅,元楚也不愿意,乔家家塾我可只去了一回。”
  致庸又是惊奇又是好笑,连声问为什么。
  元楚皱着小眉头,一只手指八股文,一只手去捏鼻子:“这种书太臭,元楚不是不想读,是元楚一闻见它脑子就疼。”
  致庸大笑:“你读什么书脑子才不疼?”
  元楚先是不做声,接着打开自己的书包袱,把《楚辞》、《诗经》、《全汉赋》等一本本取了出来,道:“读我自己带来的书,脑子才不疼,心里才觉得畅快。”致庸一本本翻看,又惊又喜:“元楚,你小小年纪,都能看懂?”
  元楚老老实实道:“也有看得懂的,也有不甚明白的,比如这《全汉赋》。可就是不明白,看着也喜欢。”
  致庸一下将元楚举起,大声道:“好孩子,说得好,你脑子不是一盆浆糊,舅舅脑子才是一盆浆糊!”
  如玉出现在门口,笑道:“二弟,你又娇纵他了!”
  致庸放下元楚,想了想道:“不行,三姐,不能再让他跟着四哥读那些臭八股了,我得给他们请好老师,请名师!”
  如玉眼睛湿润起来,道:“二弟,你也别太宠他,别忘了他只是个孩子!”
  致庸连连摆手:“不不不,三十年后,你还敢说他是个孩子?眼下正是乱世,做官要人才,经商要人才,做文章更要人才,就是农民种地,也要人才!谁又敢说三十年后元楚不会成为治国经邦的大才?
  就是景泰,也不能再让四哥教他了!”
  第二节
  第二天一大早,当长栓把马车停下,茂才撩起帘子一看,忍不住皱眉道:“这怎么到平遥了?”
  致庸在一旁笑道:“本来咱们就是要来平遥呀!”
  茂才盯着他看,突然道:“东家,今儿我没吃早饭,饿了,让长栓给买两个火烧去。进平遥之前,你得让我知道,你今儿让我跟你干吗来了。”
  致庸不愿说破,先是吩咐长栓去买火烧,然后道:“茂才兄,我们今天是来告诉广晋源的成大掌柜,让他给我们准备银子。”
  茂才哼了一声:“要是只为这个,东家就用不着茂才了,我也就不跟你进去了。我家正忙着修房子,你还是让我回去吧。”说着他便要下车。
  致庸一把拉住他,笑道:“茂才兄,茂才兄,有些事情我不是还没想好吗?没想好怎么跟你说?”
  茂才把手抄在袖口里,干脆闭目不语。
  致庸只得道:“好好好,我本来想过了年再跟你说。我是东家,年前就该想好明年的生意怎么做,这也是规矩呀。”
  茂才慢慢睁开眼睛:“今年东家刚和茂才一起开辟了江南到恰克图的茶路,明年不想再走这条茶路了?”
  致庸摇摇头:“怎么不想?当然想,而且要往大了做!你忘了,我在恰克图答应过拉斯普汀先生,让他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茶商呢。不过我想,今年我们疏通了茶路,明年别人也去江南贩茶,我们再想做独家生意是不能了!”
  茂才有点不耐烦:“东家要有了新的打算就直说,干吗绕弯子呢?”
  致庸笑道:“茂才兄,今年咱们疏通了茶路,明年我想去湖州疏通丝路,去苏杭二州疏通绸路……”
  茂才拉长声调道:“是吗?东家的心可够大的。天下最大的生意除了粮油,就是丝茶,茶叶东家已经做了,还要继续做,现在又想去做丝绸生意了。行,这些生意我都支持你做,可我怎么琢磨着你好像话没说完呢?”
  致庸看着他笑,就是不接口。茂才拿出旱烟袋,磕了磕,慢悠悠道:“东家,有什么话,就一块儿说出来,甭藏着掖着了!”
  致庸有点不好意思:“茂才兄,你为什么一定要逼我把心里想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