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说明中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向世界说明中国-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搜侵薷鞴泶镒约壕鸵⒆约呵看蟮男挛琶教澹ǖ辣竟恼媸登榭龊头⒈砦け竟娴钠缆邸Q侵薷鞴姑挥杏⒐腜EARSONPLC皮尔森集团(又称培生集团):英国传媒和教育集团的简称。和美国AOL美国在线(Americanonline)的英文简称。,TIMEWARNER美国时代华纳集团。,也没有NEWSGROUP澳大利亚新闻集团。、CNN,也没有VIA维亚康姆:美国传媒公司。,今后会有,我们期待着。回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有些西方媒体将一切过错归罪于亚洲各国的价值观和发展本国经济的独特方法。今天已经得出结论,当时他们的很多观点是错误的,其原因在于那些建议并不符合受援国的国情。    
    谈到媒体的发展,就不能不谈到互联网。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的发展持积极态度。近年来,对互联网建设大量投资,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铺设了光缆。中国上网用户已达3300万,WWW站点数约28万个,中国国际出口带宽7。6G。而用户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上述地区的使用人数占25%以上。这些数字表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潜力巨大。    
    在亚洲互联网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在亚洲互联网较为普及的是韩国、新加坡和日本,他们的使用者已达40%到57%。我们还注意到全世界互联网95%的使用者在经合组织国家(OECD)。我们还注意到互联网的总内容中,英语占68。4%,而汉语只有4%。亚洲其他国家的文字所占比例也很有限,这正是我们所需要努力的。亚洲在IT时代要争上游,不要像在蒸汽机、电力、无线电、原子能、航空时代那样落后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因此亚洲国家要加强IT技术的合作,包括努力掌握其核心技术。亚洲国家的第二个迫切任务是,增加本国文字的内容,为本国使用者服务,在互联网发展中保留和发展本国文化。当然,我们也需要用英语向西方介绍本国发展,为建立亚洲良好的舆论环境服务。中国已建十几种外语网站,38种外语广播,外国使用者的点击率与日俱增。    
    优先发展与亚洲各国经济合作关系,是中国的一贯政策,优先发展与亚洲各国媒体合作,也是中国长期的方针。我们欢迎世界各国传媒客观公正地报道中国情况,中国必将为推动亚洲乃至世界的新闻传媒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演讲后回答问题)    
    问:你希望看到亚洲媒体是什么样?你们有什么计划?政府部门是否有能力?怎样做?    
    赵启正(以下简称赵):在观察亚洲电视台新闻节目时,你会发现,大部分国际新闻节目购自外国,中国亦然。以前,中国没有跨行业(Crossmedia)的媒体集团,现在中国刚刚开始组建这样的媒体集团。中国欢迎外国媒体与中国传媒开展合作,中国政府将对国际间媒体合作的政策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整。    
    中国每年出版十几万种图书,有大量外文图书被翻译成中文。2001年,中国出口图书1600万美元,进口图书5700万美元,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并给予赞助。    
    问:中国的新闻检查程序是什么样?有什么模式?是否可以模仿国外某一种模式?    
    赵:我们没有专门的新闻审查制度,对媒体只有管理,更多地是靠媒体以新闻工作者应有的道德自律,中国不会选择某一种外国模式。    
    问:你们老是封堵某一个网站,怎样决定它是不好的?    
    赵:宣扬暴力、色情的网站,难道我们应该欢迎吗?对于以敌视中国为主旨的网站,我们也理所当然地不欢迎。    
    问:提到媒体集团,看到TIMEWARNER、BBC,你们是否受到某些启发?    
    赵:它们都是成功的新闻集团,各有优点,TIMEWARNER把传播手段和内容生产结合在一起,1+1=3。BBC是将电视、无线电和网络相结合,资源利用率高,成本低。中国媒体的经营和管理同它们的距离很大,他们体制和营运的某些经验,我们可以参考。    
    主持人问:我对论坛有了初步印象,令人印象深刻。你们能否更开放市场,发起媒体特区,使人们获得更强的辨别能力。    
    赵:船桥洋一先生有丰富的想像力。我想,事实上,在中国的广东省已有分享外国媒体的机会。    
    问:您对香港媒体如何评价?    
    赵: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实行的是一国两制。我只希望香港媒体的新闻加强准确性。    
    在交流时如何表达意见林良旗    
    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举三种常见者:一曰“旗帜鲜明,针锋相对”,将对方当对手,狠批一通,痛陈其危害性,置其于“不得翻身”之地,然后将自己的观点和盘托出,“得胜回朝”;二曰“模棱两可,不置可否”,既不表示赞同,又不表示反对,假作深沉,“今天天气哈哈哈……”;三曰“藐视对手,不屑一顾”,根本不与对方过招,双手反剪,扬长而去,以为对对方的轻视。那么这三种做法的效果如何呢?第一种“战术”看似很具战斗性,也颇“酣畅淋漓”,但是对手一般并不服输,旁观者也必定很不以为然,甚至会觉得你有点“曲高和寡,不可接近”,须知“谩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第二种战术实际是逃避战术,貌似耍弄“外交手腕”,其实连个“空手道”都没有使出来,既不让对方难看,也不使自己难堪,你好我好大家好,结果听者不知什么正确,什么错误,稀里糊涂地听讲,稀里糊涂地“中招”(我就不用“中毒”这个词了)。第三种战术我们也就“不屑一顾了”,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胜利法”是也,但其后果却不可小视,其必使谬种得不到鉴别与批评而任意流传,贻害无穷。此三项战术虽常见于日常工作生活中,窃以为我们对外宣传工作者所不取也!    
    我赞赏赵启正的对外交往战术。什么战术?我把他称之为:正面接触,不避锋芒,只谈事实,不供结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且看他在博鳌的演讲《中国与亚洲媒体的合作》,主持人让他就“媒体的全球化”和“全球性新闻”表示意见,分明前者是一含义明确的概念,而后者是一个十分含混的概念,需要澄清的地方太多又不是那么容易。启正就是启正,他一点不回避,一点不含糊,谈就谈,就正面接触直接谈这两个概念,这就是“正面接触,不避锋芒”,这样做,需要勇气,“狭路相逢勇者胜”嘛!谈问题怎么谈?启正只是列举了一系列事实与数字,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进行比较,这需要平时大量的积累,需要“底气”!通篇演讲没有就“全球性新闻”下任何褒贬结论,就是事实、数字与比较,因为西方受众的习惯和对媒体的要求是:你提供事实,结论我自己下。但是,听完启正演讲,任何人心中都已经知道启正的看法,他们也都已经作出了自己的结论,他们的结论多多少少已经受到启正的影响。启正表达自己的意见,娓娓动听,既可入耳,又能入心,这不正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吗?


第一部分 演讲录第20节 互联网:中日交流的新渠道

    (2002年5月13日在东京新闻协会俱乐部“中日媒体研讨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在1260多年前,中国唐朝的僧人鉴真经历了5次失败后,用了数月时间才踏上日本这个美丽的岛国。而现在,从北京到东京乘飞机只需两个半小时,这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捷。到了21世纪的今天,人们谈论更多的是信息化、数字化、地球村等新词汇,而这正是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变化。互联网之所以如此迅速地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在于它对人类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技术和经济本身,它为我们带来了广泛的新的机遇和挑战。虽然人们仍难充分想像这种机遇和挑战最终有多大,但目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界限,把我们每个人联系得更加紧密,使得国际交流更加方便和有效,人类的生活也因此更加丰富多彩。    
    今天在中国,人们不再争论互联网到底有多少泡沫,而是踏踏实实地建设它、学习它、使用它。中国人从1987年开始利用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1990年委托德国的一所大学运营中国的域名服务器。1992年在日本神户的国际互联网年会上,中国正式提出要求连入国际互联网,到1994年得以实现。中国一连入国际互联网就开始了面向全社会的商业化服务,中国新闻媒体也从1995年就进入互联网,与国外媒体几乎同时起步,从此新闻媒体的网络化热潮逐步升温。特别是近两年,一批新闻媒体建设的网站快速发展,例如,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日报网、国际在线、央视国际网等等,它们依靠传统媒体的支持,已逐步成为广大中国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成为众多其他网站的新闻来源。这些网站还可以提供多种语言的权威信息,有的网站还在日本、美国等建立了镜像站。到目前为止,在全国2000多家报纸、8000多家期刊、290多家广播电台和近400家电视台中,已建立了3000多个网站或网页,互联网传播新闻的作用与影响与日俱增。    
    在中国新闻媒体网络化的过程中,也曾有人担心,电视的收视率是否会降低,报纸的发行量是否会下滑,广播听众是否会减少。事实证明,人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新媒体不仅没有完全替代传统媒体,而且形成了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形势。超出人们预料的是,传统媒体进入互联网之后,反而使其知名度大大提高,有的传统媒体还因此改善了经营状况。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传统媒体利用互联网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从业人员还不能改变传统媒体的某些习惯,不善于在互联网的屏幕上充分展现新闻信息,以更好地适应网民的需求。这说明,我们还需要培养更多的新型专业人才。    
    中国新闻媒体的网络化进程与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中国政府认为,以互联网发展为主要标志的全球信息化趋势,对中国来讲是宝贵的发展机遇。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其中一项明确的重点就是支持新闻媒体的网站建设。中国已为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了巨额资金,全国各城市之间都铺设了光缆,总长度达到179万公里,今年头三个月就增长了33万公里。在今天的中国,只要是有电话线,就可以通过当地电话公司接入互联网。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表明,到今年初,中国的上网用户已达3370万,WWW站点数量超过了28万个,国际出入口带宽7。6G。而另据美国著名的尼尔森…联网(Nielsen/NetRatings)的最新调查说,中国在家上网人数已高达5660万,居世界第二位。看来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形势,美国人比我们有更乐观的估计2004年末,中国上网用户为9400万,WWW站点数量为66。9万,国际出入口带宽为77。429Gbps。。    
    但中国的互联网发展也存在着地区不平衡问题,或者说存在“数字鸿沟”所谓“数字鸿沟〃,简言之是指“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两极化趋势〃,也是指在分配和有效使用知识、信息和通讯资源方面两类或更多人类群体之间的实质性不对称,是有效获得知识、信息和通讯技术方面的差异。。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多数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大城市,上述三个城市的用户都超过了当地人口的四分之一。我对消除中国的“数字鸿沟”充满信心。理由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有强烈的信息化意识,中国互联网用户每月增长率为5%,中国已有较完备的电信基础设施,中国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已分别达1。85亿和1。55亿2004年末,中国固定电话用户为3。13亿,移动电话用户为3。3亿。,都是潜在的互联网用户。预计,到2005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将达到1亿以上。    
    互联网发展的不平衡是世界现象,“数字鸿沟”的存在也是世界性的难题。根据美国IDC公布的研究报告,到去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4。977亿,其中美国占了29。2%,西欧占29。8%,亚太地区(包括日本)占22。5%,世界其他地区只占12。5%。目前,亚洲国家之间的互联网发展也不平衡,互联网较普及的国家有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目前上网人数仅占全国人口的2。6%。    
    互联网普及程度的差距似乎不太可怕,因为互联网用户一定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长。让人感到担忧的是,网上信息内容的增长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据一些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网页总数中,英文占68。4%,日文占5。9%,中文占3。9%,韩文占1。3%。这些数字说明,我们非英语亚洲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在上个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我曾提出: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亚洲国家如何才能不会像在过去的蒸汽机、电力、无线电、原子能和航空时代那样,落后西方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我认为,亚洲国家要加强合作,要努力掌握信息产品的核心技术,并要大力发展本国文字的信息内容,从而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    
    在互联网领域,中日合作十分重要,而且有了一个很好的前提,那就是中日两国人民和新闻界都已经认识到互联网在中日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中日两国民众,尤其是经济界和新闻界都很关心对方的国情和发展,也关注着中日关系在互联网上的动态。两国民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利用互联网积极交流的机会。    
    中国新闻界十分重视利用互联网向日本民众提供信息服务,已经有新华网(xinhuanet)、人民网(peopledaily)、中国网(china)和国际在线(cri)等四家全国性新闻媒体的网站开设了日文频道,地方的新闻媒体网站如四川新闻网(newssc)等也开设了日文频道,内容涉及中国国情、中日关系报道、经济合作信息、旅游、留学和股市信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