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境品质再恢复到正常?在佛法里头有这些理论,也有方法。非常可惜,这个社会大多数人不认识佛法、不了解佛法,而且还有误会,认为佛法是迷信。佛书从来没有意愿去接触,多么可惜!在佛门的弟子,说到这一点我们感到非常惭愧,佛弟子没有尽到责任,什么责任?弘扬佛法的责任,没尽到。要怎样弘扬?自己要依教奉行。我们明了,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方东美先生早年把佛法是这样介绍给我的。我们细心观察,老师讲的一点都不错。释迦牟尼佛确确实实当年在世天天讲学,天天教导大众,每天上课,弟子、学生认真的学习。道场,佛陀当年在世,什么是道场?凡是他上课的处所就是道场,旷野是道场,山林树下是道场,河流两岸水边是道场,没有一处不是道场;并没有像现代这些寺院庵堂宫殿式的建筑,没有!老师坐在这个地方,学生席地而坐围绕在周围,听老师教学。这里面不但说容许、欢迎同学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互相切磋琢磨,老师为大家解答疑难,真的是在上课,四十九年没休息,乐事!契入境界才晓得这个事情快乐,比做国王还快乐。所以释迦牟尼佛国王不做,教学。
  我们中国古人也有这种话说的,得天下英才而乐育之,是人生一大快事。释迦牟尼佛喜欢从事於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在中国孔老夫子亦如是,都有辉煌的成就,学生当中确实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人才。夫子,学生三千,三千弟子当中七十二贤人,有特殊成就的不少。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就更多了,特殊成就的,证阿罗汉果的、证十地果位的、证三贤果位的,多了!太多太多了。所以佛法是教育,释迦牟尼佛一生是从事教学工作的。我们学佛就当学生,皈依是拜师,正式拜老师,拜老师之后要上课。佛法传到今天,只有这个空头的形式,实质的内容没有了。今天你要学佛,你在一个寺院庵堂行了拜师礼,接受三皈五戒,正式拜老师了。拜了之后,试问问你有没有上课?有没有在课堂学习?今天科学技术发达,物质文明比以往提高很多倍,讲堂的设备都提升到高科技的水平,不像从前在山林树下上课。有很舒适的讲堂,而且还有很多讲堂里面有冷暖气的设备,电气化的设备。有没有上课?我们有没有到课堂里面去学习?非常遗憾,许许多多寺院庵堂,法师不上课、不讲课,学生也不来学习,只有形式,没有实质。我们能想像得到,释迦牟尼佛看了这个现象摇头叹气,佛法承传到今天,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所以一般社会大众对佛法产生误会,这是应当的,一点都不奇怪。
  我在没有亲近方东美先生之前,我也是很深很深的误会,所以从来就不进佛门。只有在有亲戚朋友老人过世看到他们家里人请和尚、请道士来念经,这是佛教给我们的印象,世尊当年的行仪风范我们一无所知。我们对佛教的认识,是从方东美先生口中说出来的,才知道什么叫佛教,佛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明了之后生起恭敬心、生起向往心,这是了不起的觉正净的教育,是道德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教育,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我们发现、明白了,这才真正发心走这条路子,来光大觉正净的教学。皈依三宝,发愿做佛的好学生,向佛学习。佛在哪里?佛在经典里面,每天读诵、研究、学习。我们起心动念、思想言行与经典相应的,正确,要保持;与经典相违背的,自己要肯定我错了,佛没错。我一定要依照佛所教的改正过来,这叫修行!修改、修正!把自己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天天改,一生都改不尽。那怎么办?生生世世改。诸菩萨,菩萨是佛的学生,就是这样的,我们这样发心就叫菩萨。
  「菩萨」是梵语,意思是觉悟的众生;还没有觉悟,凡夫。现在开始觉悟,开始觉悟就是菩萨,所以菩萨是佛的学生的称呼,佛弟子的称呼,这开始觉悟。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都称菩萨。玄奘大师翻菩萨为「觉有情」,觉悟的有情众生。真正觉悟人,从什么地方观察?从他认真离垢,从这里看。他很认真远离染污,染污就是烦恼。四弘誓愿里面讲「烦恼无尽誓愿断」,他真在断烦恼上下功夫,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真在这里用功。烦恼习气很多、很重,常常起现行,这一起现行就知道,这个就很了不起。许许多多人天天起烦恼他不觉,他都以为是很正常的。佛弟子知道那是错误的,警觉到自己错误了,能够把烦恼习气成分降低,那就是功夫!觉悟、觉察到自己烦恼,这就是我们一般讲开悟了,这小悟。这一警觉马上就改,尽量把烦恼习气控制住,让自己烦恼习气一年比一年轻;烦恼轻相对的智慧就增长,一定道理。最初学很困难很困难,人要有决心、要有毅力,真干!这里面最重要的增上缘就是学习,天天上课、天天学习,这是缘分的关系。
  所以《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世尊头一句就教导初学的人从明师受教。你要亲近一个善知识!这个善知识必定天天在教导你,不但言教,更重要是身教,他的思想、见解、言行,你细细观察他跟经教相应不相应?真善知识的标准就是经教,经教上讲的他真做到了。我们从最根本、最基础上来说,我常常劝勉同学的,我们要放下自私自利,你看看这个善知识还有没有自私自利?自私自利肯定是有,但是怎么样?比一般人轻,从这里观察,这就很难得了。他确实有心、有愿,还有行动,帮助社会苦难众生,自己生活刻苦节俭、简单朴素,从这些地方去观察。也就是你要细心观察,他为社会、为别人的这个想法多,为自己的少。然后再长时间观察,他是真的还是做作的?还是装假的?这个假的不能持久,如果是装模作样、做作,那要是装了一辈子,那就是真的,那哪里是假的!
  你从这些看他,他对於名闻利养,世间人拼命争,他很淡泊。有些时候好像他也接受,那你再微细去观察,他接受是为自己感觉得骄傲、感觉得荣耀,还是接受以这个方便来帮助社会、帮助众生?在这里看他的居心、看他的德行、看他的智慧,多方面去观察。我们常常勉励同学们,也勉励自己,我们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要放下贪瞋痴慢。这些什么?佛经论上普遍教的!要是以印光法师教导我们的四句偈,他的范围比我所说的更广、更深!「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你观察这个,真学问,真实的德行!「信愿念佛,求生净土」,那不得了!祖师十六个字说尽了。佛法的精髓不出这十六个字,我们一生修学,这就是最好的标准。
  我学佛的心得二十个字,可以跟印祖这十六个字相辅相成。我说前面这十个字是存心,修心;后面十个字,修行!心行与佛陀教诲相应,我们是真佛弟子,天天在干。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从根本修,根本是起心动念,念头才生就要观照,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不相应?相应的,这个念头是正念;不相应的,这个念头是邪念;转邪为正那就叫修行!「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正行,我们的言行与这个不相应,这邪行,不是正行。我们先把标准找到,依这个标准,这个标准是诸佛如来的标准,依这个标准修正自己的邪念、邪行,把自己塑造跟佛陀一样,真正向佛陀学习。中国人社会上一般的术语,向佛陀看齐,就是向佛陀学习,这叫佛弟子。名实相应,真正要做到「无垢」。底下一个「称」,称性,称性才真正无垢,那是真正的庄严。再看第二句:
  【次有香水海,名众宝华开敷。世界种,名虚空相。】
  这一类的种习,种子、习气,名称『众宝华开敷』。「华」是表菩萨修学的课程,在佛法里面常讲六度万行,因地上所修的。换句话说,佛在一切经论当中所教导我们的理论与方法,我们在因地(这因地是做学生的时候)统统用这个字来做代表,它代表八万四千法门,代表无量法门。这些理论跟方法一一都与自性相应,一一都是自性流露出来的,称「宝」!「众」是众多,不必说了,八万四千无量无边。「开敷」是什么?开敷是你学习有了可观的成绩,这个花不是含苞未放,盛开!你所修学的有很好的成绩表现。
  变现的相分,这个『世界种』,这个大世界『虚空相』,「虚空相」那是真实智慧,这个意思很深很深,不好懂也不好讲。诸位看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你就知道了。自古以来许许多多讲经的大德都怕讲般若,为什么?讲得不好,很容易叫听众生起误会。江居士说得很好:又不能不讲。讲不容易,听当然就更困难了,不能把意思搞错。所以释迦牟尼佛讲般若,你看看他在什么时候?前面讲了二十年!「阿含」讲了十二年,「方等」讲了八年,二十年;有二十年的根基,这才开始跟你讲「般若」,讲「真空妙有」。真空跟妙有是一桩事情,如果空、有是两桩事情,这个我们好懂;空有是一,我们就迷惑了。有叫妙有,空叫真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它是一不是二。妙有是从相上讲的,真空是从体上讲的;妙有是从所变、所现上讲的,真空是从能变、能现上讲的;能所是一不是二,这是般若的真实义。果然明白了,你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这个真相是非有非空;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空,那你的看法就正确了。
  了解世出世间一切法真实相之后,宇宙人生的真相果然彻底明了了,你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定的。换句话说,你再不会起心动念,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这什么境界?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那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为什么?世出世间一切法可以欣赏、可以受用,你了解这些真相,真相是什么?「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看六百卷《大般若》,我得的结论,我的心得就这九个字。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但是这个话对初学的人来讲,那真的把他讲糊涂了,他怎么会懂!你看看世尊教学,前面二十年的基础,才给你讲这个宇宙人生真相。真相明了之后得大自在,所以,他不会再有妄想分别执著,为什么?他知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还有什么妄想?还有什么分别执著?这个时候才真正得大自在,真正是随缘,决定没有丝毫攀缘的念头,身心清净,那个是自在解脱!佛法里面常讲的法身、般若、解脱,你统统都得到了。这个得到是自然的,经上常讲「法尔如是」,有没有起个念头?没有。起个念头,你没有得到,起个念头你还在迷,你没有悟。
  真正觉悟的人在什么境界当中都不会起心动念,自性在观照!《般若心经》上讲的「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这个相是「虚空相」。什么人能见到?法身菩萨见到的,不是没有相,相确实有,但是这个相是虚空的,就是刚才我所说的,这个相是毕竟空、是无所有、是不可得。凡夫看错了,以为这个相是有,以为这个相是可以得到,这错了。所以生妄想分别执著,在一切现象里头患得患失,根本不知道事实真相。这个世界种里面的众生,我们想,肯定有不少人都能够知道真空妙有的事实真相。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再看下面第三句:
  【次有香水海,名吉祥幄遍照。世界种,名无碍光普庄严。】
  这个『香水海』的名字里面有『幄』这个字,这个字是帷幄,像帐篷、像布幔这一类的。在古代、现代大的会场,我们还都能够见得到。『吉祥』,帷幄的作用是庄严,也是屏障。我们一般居住的房屋,现在里面都有窗帘,窗帘跟这个是一类的,那么作用,我们就能够想像而知,这是「吉祥幄」,著重在「吉祥」这两个字。吉祥是什么意思?我们应当要做的都做得很圆满,这称之为吉祥。所以古代对人的祝福,见到人的时候都称「吉祥」。这两个字的意思很好,实实在在讲,就是印光大师所说的「敦伦尽分」,真正尽本分这是吉祥。也是常常提醒自己,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尽到自己的本分。
  所以祝福里面这个言词用意很深,一面祝福你,是一面提醒你,这是东方文化精神之所在。特别是在大乘佛法,大乘佛法讲表法,表法就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譬如我们常常提醒同学的,我们见到「水」,供佛前面这杯水是最重要的,那是课堂上课。任何地方只要看到水,你就要想到我的心要像水一样平、一样清净,表法。看到「树」就要想到,我这一生在这个世间有什么建树?树立!有什么建立?中国古人常常勉励人,人生在世应当要有所建树,不能够来这一趟白白来了、空过了。
  建树,总的来说不外乎三方面,一个是立功,一个是立德,一个是立言(立言就是著作,流传给后世),这叫三不朽。你这一次到人间没有白来。没有机会立功、立德,你一定要懂得立言。这三桩事情,「德」是核心,你没有德哪来的功?你没有德哪来的言?所以道德是根本!世间这是好事,立功、立德、立言,好事!著相,世间法;离相就是佛法。真正佛菩萨也是一样,立功、立德、立言,心里头痕迹都不著;诸佛菩萨心地清净,痕迹都没有。你看他示现在这个世间,是不是树立道德的形象?功德的形象?立言是教化的形象?是,一点都没错,一天到晚尽心尽力在做,心地清净丝毫不染著,「无垢称庄严」!这个就是「吉祥幄遍照」。
  『世界种,名无碍光普庄严』,「无碍」就是《华严》上讲的四种无碍,讲到极处是「事事无碍」。到事事无碍,般若才发挥到极致。「普」是普遍虚空法界,这个「庄严」的影响无限的深远,佛法里头常常用两句话来形容,「横遍十方,竖穷三际」,那才叫「普庄严」。这是吉祥之德,遍照寰宇。再看第四句:
  【次有香水海,名栴檀树华。世界种,名普现十方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