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山雷学(全本文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藏山雷学(全本文字)-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面我们从逻辑角度对藏山纳甲法作了繁复的解说,这时我们若真正理解了前一节里的“中宫极化图”,我们可把“中宫极化图”扩展成图■。

'图,中宫极化图之二'

我们可以根据此图和天地雷图纳甲。

1、震卦属阳,为先天的奇点,故:天干反相纳天盘之阴干,震三宫无阴干,故逆行一宫取艮八宫之阴干乙木;地支直取地盘震三宫之阴支卯木;震卦纳卦则于雷盘反相逆行走至兑七宫纳兑卦〔注:干支逆走一宫即可取到欲纳之干支,震卦逆走反相纳阴卦,而最近的一个阴卦却在兑宫,形式不同其理则一)是以震卦纳乙兑卯。

2、艮卦属阳,为后天奇点。直取本宫天盘之阳干戊、地盘之阳支寅和雷盘之阳卦艮卦。是以艮卦纳戊艮寅。

3、坎卦属阳,直取本宫天盘阳干丙,地盘阳支子和雷盘阳卦坎。是以坎卦纳丙坎子。

4、乾卦属阳,本宫无阳干,则逆走一宫取天盘阳干庚,直取本宫地盘阳支戌和雷盘阳卦乾。是以乾卦纳庚乾戌。

5、兑卦属阴,本宫无阴干,则顺走一宫取天盘阴干丁,直取本宫地盘阴支酉和雷盘阴卦兑。是以兑卦纳丁兑酉。

6、坤卦属阴,本宫有两个阴干辛和己,己在前,故纳己土;直取地盘阴支未和雷盘阴卦坤。是以坤卦纳己坤未。

7、离卦属阴,本宫无阴干支,故顺走一宫取天盘最近的阴干辛和地盘阴支未,并直取本宫雷盘阴卦离,是以离卦纳辛离未。

8、巽卦属阴,直取本宫天盘阴干癸,地盘纳阴支巳和雷盘阴卦巽。是以巽卦纳癸巽巳。

至此,藏山局初爻纳甲完毕。我们再根据原则逐爻轮纳至六爻卦中。

原纳卦:震卦反相纳阴卦,按逆时针方向从下至上逐爻轮纳;其余阳纳阳,阴纳阴,且一律按顺时针方向上逐爻轮纳;

纳干支:震卦纳阴干阴支,从下至上逐爻逆纳。其余阳纳阳,阴纳阴,阳逆阴顺,从下至上逐爻轮纳。

'图,藏山局'


'三'


藏山局的逐爻纳甲,对于纳卦和纳干支的法度有所差别:对纳干、纳支来说,是阳宫逆纳,阴宫顺纳,唯震卦反相逆纳;而对纳卦来说,则无论阴宫、阳宫一律顺纳,唯震宫反相逆纳。以坎离二卦为例,属阳的坎卦由下至上为“坎艮震乾坎艮震乾坎艮震乾”;属阴宫的离卦也为“离坤兑巽离坤兑巽离坤兑巽”,坎离二宫都是逐爻顺纳的,乾卦、艮卦、巽卦、坤卦、兑卦均仿此。但只有震卦则纳成“兑坤离巽兑坤离巽兑坤离巽”,为逐爻逆纳。

为什么震卦的纳甲法处处与其它卦不同,但这种最特殊的手征性在不同层次可有不同的表达形式。比如,我们从中宫极化图中可以看出:卦〔即雷盘〕作为系统的总持之盘,它对干支〔或更细的分叉〕来说是无结构的、不可分割的,雷盘决定了整个八卦系统的手征性──“优选阳手征”;用卦的顺序来表达这种“优选阳手征”就是所谓的“卦顺”,事实上,是直觉决定了“优选阳手征”的产生机制。以卦纳卦的过程中,“优选阳手征性”是破缺的,此时的“在先阳手性”就必须由此并入,其“优选阳手征”的破缺点取震宫,所以“在先阳手征”的并入也取震宫,并将震宫反相逆纳就可以了。
至于为什么优选的是“阳手征”,在先的也是“阳手征”,而非什么“在先阴手征”,这是因为形式系统的手征性的互补并入,并非简单地把阴阳对立的双方并入——“阳”以“反阳”作为对立形式而并入的手法,并非“阳”以“阴”为对立形式而并入的手法。这种手法体现在中宫极化图中是雷盘与雷盘的关系,我们可用更具普适性的中宫极化图〔见图〕来表达,这种思想大家可自悟。

'图,中宫极化图的标准图式'

 
 
 2004…2…27 17:02:37          
 
  版主     
  
  等级:管理员 
  文章:778
  积分:2118
  注册:2003…6…26
               第 2 楼  
 
 

 
第三节 三易三式


天地雷图的奥秘可以用四句歌诀概括:“太乙进位守东皇,乙庚和合阻刑伤;甲干颠倒连山震,戊中隐遁闭玄关;壬水空亡先天死,申仪麾下魄归藏。三易式法源头远,天地雷图一脉张”。歌诀的每一句都包括了理、象、数三种内涵。我们可逐句解释此歌诀。

太乙进位守东皇,乙庚和合阻刑伤。

“太乙东皇”一词早就出现在屈原的《九歌》之中,也许三式之一的“太乙式”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太乙”一词时的“太”,本义是“大”,引申为“首位”之意。如太阳、太阴〔月亮〕、太极、太上皇等即是。

此处“太”字还有“极顶”之涵义。乙指的是乙木,它在天干中屈居第二,何以称之为太乙东皇呢?这在天地雷图里能得到最合理的解释。

在天地雷图里,乙木本居艮宫,但由于震卦的反相纳干,从而乙木顺进一位入震宫,甲木逆退一位遁于艮宫戊土之中。

乙木入震宫,变成了众干之首,故称为东皇太乙。

乙入震宫的目的是要恢复整个系统的“超对称性”,若单纯只看乙木进位造成的局部变化——“乙庚相合”出现,“甲庚相冲”消除。

甲干颠倒连山震,戊中隐遁闭玄关。

甲干颠倒是指震卦的反相纳甲这一手法,因甲木即震卦,震卦的颠倒反相,也即是甲木的颠倒反相。
震卦颠倒反相纳干之后,乙木进位代替了甲木,甲木则退位进入艮宫的戊土之中,产生了“甲戊同体”的现象,古人称之为“甲遁于戊土”〔三式之一的奇门遁甲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创造的〕。

但为什么乙和戊同处一宫,却是甲戊同体,即甲遁于戊呢?

分析这个问题得从“中奇寄宫”来着手。

比如“后天八卦”,我们可以看作是某种“原始奇点”分化出结构态,“原始奇点”未分化之前是一种“前结构”状态的,未分化之前的原始结构状态我们是无法想像的,故称“零态”;“零态”无象,无以言表,故又可称“中”。“中”一旦分化“后天八卦”〔有边逻辑〕之后,“中宫”之“零态”则受有边逻辑的制约而转变为“艮象”〔或“坤象”〕。

“后天八卦”的奇点是取“艮象”,不取“坤象”,因“坤象”的奇性隐蔽不显,所以“甲”必须遁入“艮宫戊土”。

反过来,“乙”本为阴木而进入震宫就会被“阳极化”,这时甲戊同体之后甲木仍属阳,于是两种不同的阳木就会满足“同在性关系”。

所谓“同在性关系”是《金花左道》所指出的“内秉时空”现象。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完全相同的事物会占据在完全相同的时空点上,也可以说是具备完全等合的信息态或曰结构态。因此,震宫与艮宫同形、同在、同结构。由于此二宫同象,故曰〔震〕连山,或曰〔山〕连震。敏感的读者也许会意识到,失传的古易“连山易”,也许会与甲戊同体之理有关吧。

连山之象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演绎,它是具有逻辑的物理实在与之相映射的。我们在第三章第一、二节里的天文、地理类象实验中将会看到这种理论在物理实在中的体现。

顺便提及,歌诀中的“玄关”是对人体奇点的另一种称呼,玄关一窍——这一丹道学上的秘密,它本质上也是一种遁甲现象,后文里我们将有简约的论述。

壬水空亡先天死,申仪麾下魄归藏。

雷学的纳甲之法,共有甲木和壬水两个天干没有配入卦中。但甲戊同体,配了戊就等于配了甲,故唯有天干壬水没有配入卦中,这有点像是六甲空亡现象。者,象征“消失、死亡”之意。

又,天干壬水是先天八卦的同构映射元素,故曰:“壬水空亡先天死”。

“空亡”的壬水会流入何宫呢?很简单,壬水空亡后必归藏于“坤宫死门”,并寄入坤宫的地支“申”。所谓“申仪麾下魄归藏”即指此意〔“仪”在古汉语里与“偕”双声,是“偕”的假借字,有“匹配”之意,壬藏于申,则申金有了匹配;又“仪”有“标志”之意,奇门遁甲中“六仪”的称谓,可能也是这个出处〕。

“壬”归藏“申仪”还与逻辑的先后天角度转换有关系,其原理十分深刻,我们可借一个比如来说明。

我们现在将“天地雷图”比做是一个由“逻辑转轮”推动的三叠磨盘,可以分别磨出先天和后天两种“面粉”〔在先逻辑和在后逻辑〕;“逻辑转轮”时而顺推、时而反磨、时而推“天盘”,时而动“地盘”,唯“雷盘”不动。由于“逻辑转轮”不断变换方向,故“天盘”和“地盘”也不断交换动静——将“甲”逆转摄入“戊”,同时也是就将“壬”顺转摄入“申”,此为一顺一逆、一阴一阳、一隐一显,两两相应之理。

我们显“甲”遁“戊”,隐“壬”遁“申”;以“连山”之显透出“归藏”之隐。

至于为什么壬水“归藏”入己土?

因为所谓同体就必须阴阳极性相同,甲戊俱为阳干故甲戊可同体;壬水为阳干,而坤宫之天干辛金和己土俱为阴干,此宫只有地支申金为阳,故壬只能藏入“申仪”。

同样,壬水归藏申仪不仅仅是抽象逻辑的演绎,也有若干物理现象可验证此理,后文中将有论述。

三易式法源头远,天地雷图一脉张。

古典易学有三本经典,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合称“三易”。

西周和春秋战国之世,尚是三易并存,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连山》易和《归藏》易忽然在秦始皇时代失了传,独留下了《周易》。《连山》和《归藏》失传后,仅有很少一些口头传说被史籍记载下来,而且是一些断简残篇。

《连山》和《归藏》的失传,后人总是耿耿于怀,不断猜测钩勒两书的内容,且主要是围绕此二书的书名而进行讨论的。

古典式法也分三种:太乙、六壬和遁甲,这是最古老的三大术数体系,其创立的原则亦不见于史籍。后人猜测,三式可能是《连山》和《归藏》的同书异名的流传和发展,因为史籍确有称《连山》、《归藏》是术数体系的记载。

流通本《周易》一书中也掺杂了不少论述术数的文章,如《说卦传》就专论术数,且文风和内容与前文极不相同。我们以为,这可能是失传的《连山》、《归藏》易的某些内容的摘录。

三式对后天八卦的称谓则有八门之称,即“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此等称谓的源流似乎很古老,故也可怀疑是失传的“二易”中的称呼。

引起我们作这种猜想的根本原因是:我们使用“天地雷图”对三式作进一步研究时,发现六爻纳甲、三式以及“连山”、“归藏”命名所象征的含义,我们可以用“天地雷图”进行解释。如果这种契合仅只是停留在个别概念或个别现象中,当然不足为训,可事实上,这种契合已经渗透到各术数分支的基础理论中去了,而且还得到了若干物理现象的实证,已经不能用偶然来解释。

所以,我们认为三易可能同三式有直接的传承,要么无法解释上述这种内在的契合;况且无法想象三式之类的术数的突然出现,且出现之际基本理论已相当成熟,加之使用的基本概念都有惊人的相似。从常理上讲,当初被奉为圣经般的“连山”、“归藏”,似乎不大可能在历史上消失得无踪无影。


附:
1、孔颖达曰:“《连山》起于神农。”又曰:“周世之部杂用连山、归藏、周易。连山归藏以不变为占,占七八之爻。二易并亡,不知实然与否。”

2、朱元升曰:“连山者,三易之首也。”又曰:“连山易之作兼取则于图书。”

3、金履祥曰:“学者谓邵氏互体既济诸卦图,即连山之遗法也。后世纳甲归魂之法,即归藏之遗法也。”

4、朱元升《三易备考》曰:“归藏易以六甲配六十四卦,所藏者五行之气也,所用者五行之家也。”
5、郑康成曰:“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

6、阮孝绪曰:“归藏载卜筮之书杂事。”

7、家铉翁曰:“归藏之书作于黄帝。而六十甲子与先天六十四卦并行者,乃中天归藏易也。”

8、近人南怀瑾先生也认为:“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被这一本《周易》范围住了,因为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事实上还有没有?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所讲的江湖中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一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易经杂说》〕


第四节 隐蔽传承


'一'


抛开藏山局的纳干、纳卦,那么京房易也是这类系统,只不过与藏山纳法明显不同。

我们通过对此二法的仔细比较,产生了一个猜想:即京房易创始之际很有可能也有类似于天地雷图的模型〔三式也是如此,特别是奇门遁甲〕,它们基本上遵循的是同一纳支规律,不过在传世之际,故意搅乱了应有的秩序。究其原因,南怀瑾先生说得很清楚:“古人研究《易经》有一个毛病,大家都不肯明白说清楚,也许和我们现代人一样,研究了很久,明白了以后,觉得自己苦了好几年,不愿意让别人一下子就会,把所了解的当成秘诀,不告诉别人,每个人留一手,留到后来,就糟了。或者故意新创一个名称,换一个花样,使人不懂,跟着他转,说不定白转多少年下去,也没有结果。”

京房易的纳支也许也正是这种情形。我们先看下面的纳支对比图。

'图,藏山纳支与京房纳支比较表'

这个纳支对比图有五个特点:

一、阳宫里,乾、坎、震三卦之纳支,两法所取地支全部相同,唯藏山法是由下往上排,而京房法则由上往下排。

二、阴宫中的巽、离、兑三卦之纳支,新旧二法的上爻相同。如果“故意隐去真相”之说能够成立的话,则当是京房易隐去了初爻至五爻的原貌,把上爻保留下来,然后再改按阴顺行的方法从上爻排至初爻。

三、新旧二法都对震卦和坤卦的纳支进行了特殊的处理。须知,震卦处在阳宫之末,特殊处理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根据排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