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山雷学(全本文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藏山雷学(全本文字)-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3、丈夫家去年家有丁忧;

4、姐妹去年迁了新居或买了房子;

5、今春兄弟添孙子;

6、88年评高级职称;

7、91年升职;

8、86年起工资收入增加,但无其他额外进项。

9、家住二楼。

10、兄弟姐妹曾有夭折〔未断时间〕。

上述十条俱验,孙女士长期任护士长,88年评高级职称,91年升副院长,93年〔癸酉年〕公公亡故。丧子女二人,91年子亡。经济收确是86年起逐步增加。妹妹93年购了新房。除孙先生94年添外孙女石知情外,其余一概不知。

分析:上爻子孙化官鬼未土且临白虎,故91年〔未年〕丧子,两子孙爻空亡且叠爻亦为子孙旬空,暗示丧子二人;父化鬼且应爻午火动克父母酉金,应动是夫家丧父;三爻兄化父母酉金,酉年姐妹购新房;又父母爻在二爻有动变,故家住二楼;五爻辰土官鬼生合世爻父母,辰年〔86年〕评高级职称;四爻妻财午火化子孙卯木,木火之年收入增加;二六爻兄子相合,子为寅木,今春兄弟添孙子。

在断88年评高级职称时,孙女士夫妇二人曾为具体时间有争议,经仔细回忆,确为88年。

例26,1995年12月20日,作者孙逐明在好友《散文诗刊》副主编冯明德和刘时贵夫妇家中小聚,时有友人易先生和一位初见面的刘先生在座。酒过三巡,畅谈甚洽,从《散文诗刊》谈到了《藏山雷学》;孙逐明正在谈论“八卦预测、意念力和生物电流”的关系。小易问刘先生对八卦预测怎么看,刘说:“我是唯物主义者。”冯说:“那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你就让孙老师给测一卦,看准不准再说。”刘慨然应允,要过铜钱说:“那好,我问什么?”孙说:“什么也不用问。”刘说:“我要想什么?”“什么也不用想,就随意扔七次就可以了。”当即刘扔得藏山卜“复”之“临”叠老阴:

当时作者孙逐明已有三分醉意,信笔在信笺迅速写下了七条:

1、85年或退财,或有其它不顺之事;

2、87年升职;

3、89年90年有文书之喜,有作品发表;

4、92年、93年经济大为改观;

5、93年工作有变动;

6、93年添了侄儿;

7、去年领导想提拔你,但未成功。

写完后,冯拿起信笺一条条念出来,并问:“这七条对不对?”刘沉吟了一会说:“倒也只有第5条调动时间相差一年,其余都对。不过,过去的能推准,那以后的呢?”孙逐明说:“那好,我先说一件近事,本月30号你有可能调动工作,而且是升职……”

12月31日,一位女士来到孙老师家,高声嚷道:“孙老师,果真是您!”孙逐明定睛一看,原来是自己阔别十多年的学生刘女士。她兴奋地说:“我丈夫告诉我,一位孙老师预测他30号将调动工作,昨天他真的接到了通知,调到××县检察院担任检察长了。他把容貌一说,我猜着就是我的老师,果真没猜错!”

类似的实验我们重复过多次,都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我们又进一步推论,既然准确率与丢卦方式以及求测者的所谓“意念力”无必然的联系,完全是由“巧合”在起决定性作用,是否可以把巧合推向极致?

我们又做了这样的试验,事先用铜钱丢出几个卦象,仅不配日月建,只等来人。来一个人求测就依次拿一张,按来的时间配日月建以及所测之事而断之。就这样试验了二十多例,均以断过去之事是否应验为准,发觉准确率的确比常规方法低了一些,但部分卦例准确率十分高,与平时的卦例无异;并且一卦多断,涉及面较宽,不可能用概率论来解释。现举三例:

例27,1994年1月24日,阔别三十多年的校友常先生测财运,轮到的卦案是藏山卜“贲”之“剥”:

断:

1、官鬼空亡而伏世墓之下,且内卦伏吟,今年丢官罢职;得五爻父母文书生世,现在是一般的技术工作人员;

2、父母临五爻,家柱五楼;

3、卦中兄弟爻甚多,而鬼伏兄下,内卦伏吟,且初爻兄弟破而化破,兄弟姐妹甚多,已夭折两人;

4、财爻发动而临亥水,从亥月起正在开展求财的业务,但世动而克财,上九兄弟暗动而劫财,此项业务有多人竞争;加之内卦伏吟,此业务时有反复,本人为此而忧心忡忡;

5、兄弟多且旺,又明暗双动,卦又无官鬼制兄,无鬼而无气,此业务难成。

全验。

例28,同日有某男士测婚,轮到的是藏山卜“归妹”之“解”叠老阴:

断:

1、财空伏兄下,婚姻有阻;

2、叠爻父母未土动而冲世,三天前〔未日〕为恋爱之事与女友的父母有冲突;父母又化妻财回头之克,当是其父母不赞同这桩婚事,女友也与父母有矛盾;

3、兄动而劫财,财爻伏藏而避克,当是女友的兄长出面干涉,女友不露面不与你接触了。

4、财爻空伏兄弟酉金之下,受飞神之冲克,难以得出,且变卦无财,此婚很难成就。

全验。

例29,同日又有某男测婚,轮到藏山卜“震”之“复”。

断:

1、卦逢两财相冲,五爻未土月破且化回头之克,今年春季与原有的女友分了手;

2、二爻妻财丑土财爻为现有之女友,与世爻相生,两人感情尚可,但不宜卦逢六冲,世与应爻父母相冲,是对方家长不同意这桩婚事;

3、官鬼酉金动而生应爻父母,且又化妻财丑土,此财即二爻之丑土,目前另有男孩追求你的女友,女方的父母也称意,很可能他们将成其美事,时在明年秋後。

後求测者告之,两人已分手。但其原有女友是否秋後成婚未反馈信息。

这几十例的实验,足以证明占卜与求测者本人的“生物电流”、“信息直接传递”无必然联系。


'二'


当然,“心不诚则不灵”的情况的确有,但不灵的真正原因与其说是“心不诚”,倒不如说是双方的精神状态不正常,不能相互配合而导致错误的判断。因为每一种卦象所反映的信息都是一种“模糊信息”,其灵活度相当大,以财动为例,可能反映财运、婚姻、工作、父母之疾病等等。双方配合得好,可以为预测者作正确的导向;配合不好,则引向错误的判断,第一个判断错了,紧接着便会象滚雪球一样滚出一大堆错误的结论。据我们的经验,准确与否的关键在於术者而不在於求测者。每当我们自己情绪不好、状态不隹或不情愿而勉力为之,既使是对方极其虔诚,几乎每一次都测不准〔按:以先断过去之事为准,凡过去之事均不应验者,我们就不断下去了〕;如果自己胸有成竹,不为外界干扰而分神,既使对方心不诚、甚至故意找碴,往往可以断得很准。事实上,心不诚已变成了断卦者与求卦者共同的操作状态之中去了。试举一典型例子:

例30,1993年12月29日,有一占卜者×××带来三人,说是带他们来求测。所带来的人说了一些挑剔的话,分明是有意来“考试”作者的。当时作者情绪十分稳定,胸有成竹,说:“我的预测不一定很准,你们有什么事不防测一卦试试,先说已经发生的的事,若不准就不测下去便是。”来者交换眼色後,便让其中一年轻人测婚,得京房式“咸”之“大过”:

断:

卦成後,作者当即先在纸上写了两条断语:

1、父母给你作的介绍,你本人不趁心,不愿意;

2、你自己相中的姑娘有几个,有的条件太高,高攀不上,所以自己拿不准主意,暂时还没有定下亲来。

写完,让求测者自己看完断语,问他是也不是?求测者沉吟一会,点了点头,说:“您继续断下去吧。”作者接着说:“你的婚事要到明年秋後方可有希望……”

作者排卦和写断语时,其中两人坐立不安,来往穿梭观看,交头接耳,互递眼色。听罢占断,×××又把预测笺索取去仔细看了好几遍,一幅大惑不解的神色。当时,作者正在摸索一种新的排宫方法,此例《咸》卦本属兑宫,排的是坤宫,当然知其端底,故微笑不语。临走时×××还心有不甘地说:“说一句话您莫见怪,您这一卦排错了宫,但不知为什么偏偏断得准?”作者笑道:“你要知道,我们的‘师傅’与你的‘师傅’不同。”

如果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心诚”与“灵验”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一个能否达到“任运巧合”的境界的问题。

比如,某甲偶然地於某一时刻求某乙预测,偶然地推求出一组卦象,某乙偶然地采用A预测法而不采用B预测法,又偶然地对某种“外应”心有所动,甚至偶然地排错了卦,看错了爻……这一连串的偶然巧合在一起,每一个“偶然”环节都是操作中不可分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这一连串的“偶然”环节体现了任运巧合的综合性。

我们并不反对心诚,也主张术者和求测者都心诚。我们所反对的仅仅是对卜筮的不正确的理解。


'三'


我们认为,所谓“诚”,应当包括求测者和预测者的双方心理状态。

诚的第一要义是“实事求是”,第二才是“信奉”。求测者的心理状态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第一种是信奉而且实事求是,测准了他承认,没测准他也实事求是地指出,这是真正的诚。

第二种是因过度信任而盲目地迷信,说准了当然无法可说,测错了他也要从记忆中搜索出一些事实来凑合。比如说,断他某月退了财,他连连说,对呀对呀,某月我买了一台电视机云云。卜筮的过程是个相互信息反馈的过程,其间出现了错误的反馈而且形式比较隐蔽,对於预测者来说是容易导向错误的结论的。

第三种是不相信卜筮〔或有意来考试预测者的水平〕,但能实事求是地配合预测者。

第四种是既不相信又不实事求是地对待卜筮,或者相信卜筮但心怀不正而存心捣乱,不管预测断语正确与否一概否定,甚至故意把结论引入歧途。比如,明明是结了婚,故意说还没有找对象,问何时能成婚?明明是夫妻恩爱,故意说两人闹离婚,问何时能离婚?等等。

上述四种情况,前三种一般来说预测的准确率都较高,而第一种情况则是最隹状态;最後一种情况当然很难测准了。

对於预测者来说,诚也包括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一,应当按卦实断。断错了应当承认,不要用遁辞推托,不要含糊其辞、模棱两可。那种一语双关耍滑头的江湖伎俩固然可以一时奏效,但对於日後的准确率当然会有严重的影响,更不可能真正提高自己的预测水平;此外,对於对方盲目迷信的凑合,也应当有清醒的头脑,明辨其是非,以免被导向歧途。

第二,要把握自己的心理状态。状态不隹、情绪不稳定时干脆不测,因为预测的准确率很大程度上取决於术者的理解深度、技术高低以及心理上的圆融和谐程度。

第三,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不要怕断错,不要患得患失,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不能被对方的暗示牵着走。尤其是卦象所示和对方的自我判断相反时,要敢於坚持自己的判断。否则往往断错,不少预测名家都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

第四,自己也要正确地看待卜筮。技术再高的卜筮家也绝对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故不能把话说得太绝对,要引导求测者正确对待卜筮,仅仅把它看成是的参考意见之一。许多江湖术士〔包括一些态度不端正的预测者〕不慎的预测甚至可以酿成求测者的悲剧。“筮者”一定要有“筮德”。

我们在实测中,为了避免双方的干扰,一般采用先把大部分断语笔录下来,再一项一项核实的方式。这样做,一方面有利於我们对易学理论作实事求是的研究,二方面也有利於自己实测水平的提高。


'四'


易云:蒙……“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验之实践,有时三筮的确“不告”,但有时不仅是三筮,甚至四筮五筮依然“告”。野鹤老人的《增删卜易》里就有过连卜四次而结论全同的精采筮例。我们也有大量“告”与“不告”的体验。

在实测中怎样看待“筮不过三”?我们谈谈自己的体验,即:初筮大象明显者,不必再筮。

这句话是指,如果初筮大象明显,但与自己的估计或期望相反亦不可再筮;如果“再三筮”,此为“渎”筮,那么,卦象“不告”;如要强行“筮”之,卦象必定错乱,无法判断结果。但如果初筮大象模糊时,完全可以二筮、三筮乃至多筮,只要预测者困惑不解,而“信念”不退,绝大部分情况下再筮的大象保持不变。

曾有过这样一桩趣事。有一位研究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朋友龚先生,怀着好奇的心情两次上门求测,第一次全部应验了,第二次上门求测调动,得京房式之“地雷复”〔六合卦〕,断其调动困难,还测准了其他一些事情。龚先生感到好奇和迷惑,问:卦象与丢铜钱的手法是否有关?如果高一点抛起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吗?我当时心理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我似乎已经知道了卦象了!我肯定地说:无论你抛多高,结论都是一样。当即龚先生第二次把铜钱几乎抛上了天花板,又得“雷地豫”〔六合卦〕变“火地晋”,两次的主卦仅上下卦颠到了次序,卦案於下:

例31A,京房式之“地雷复”。

断:

卦逢六合,难动象,卦无父母,事无头绪,兄爻辰土空而暗动,出空即克世,调动有阻。

例31B,京房式“豫”变“晋”。

断:

此卦仍为无父母之六合卦,六爻戌土虽动而生用神官鬼,但化回头之克,亦为有阻之象。两卦大象如出一辙。

说明情况後,龚先生感到不可思议。类似的试验已有多次,很少有例外,只不过主卦的相似程度没有这么高罢了。

按: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初筮告”中的“初”字,其本意是指“童蒙”,非数量词——“童蒙”求筮,故为“初筮”;非“童蒙”求筮,故云:“再三渎,渎则不告”。

所谓“童蒙”者,是指心有困惑,等待解惑之人。心中困惑一日不解,还是可称之为“童蒙”,而“童蒙”的所求都是符合“任运”之道的,因“童蒙”所求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