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之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犹太人之谜-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晤之后,便在总统宾馆下榻。在那里休息到午夜后二点半,苏尔坦·穆罕默
德来到宾馆,接他前往伊斯兰堡国际机场,从那里飞往北京,这种异乎寻常
的时间安排,不仅是出于保密的需要,也是根据中国人提出的时间表订下来
的,目的是想让基辛格在中午的时候到达北京。基辛格坐上苏尔坦·穆罕默
德的丰田1971 型皇冠牌轿车,急驰而去。

3 点刚过,他们到了机场,一架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的波音707 飞机
候在跑道尽头。基辛格自己原来乘坐的那架波音707 专机停放在一个更为显
眼的地方。这是故意做给那些疑心的人看的,为的是要使他们相信他还在纳
蒂亚加利。基辛格上飞机前几分钟,四位中国高级官员先上去了。他们是周
恩来总理派来专程迎接基辛格的,虽然来到伊斯兰堡已经三天了,却一直没
有露过面,基辛格的两名卫士之一对自己首长到哪里去毫无所知。因此,当


他们上了飞机,一见有四个中国人坐在那里,据基辛格回忆说:“他们连牙
都要吓掉了。”

这架飞机,连同它的乘客,几乎没有引起什么注意。巴航飞机来往北京
很频繁,有的是班机,有的不是班机。人们可能以为基辛格是一位英国商人,
那四位中国官员也许是中国纺织业的代表。当时机场所有的人大概都是这么
想的。其中有一人是例外,此人是贝格先生。贝格从事新闻工作,任伦敦《每
日电讯报》特约记者。这一天,当基辛格赶来乘坐这架巴航专机时,贝格恰
巧在场。他一眼就认出了基辛格。

“那不是基辛格吗?”据说他当时这样问过一位巴基斯坦官员。

“是他。”那位官员回答,无意之中竟泄露了一个美国最重大的国家机
密。

“他这是去哪儿?”贝格问。

“中国。”对方回答说。

“去那儿干吗?”

“我不知道。”

贝格连忙赶回办公室,向伦敦报社发了一条急电。他万万没想到,这件
事后来在舰队街(舰队街是伦敦报业中心)传为新闻界的美谈。当时,该报
值班编辑拿起他那篇稿子,看了一下,放下来,又拿起来看一下,又放下来,
这样反复了3 遍,最后竟把它插在废稿签子上了。据传,这位编辑是这样说
的:“他妈的,贝格这个糊涂蛋!这家伙准是喝醉了,基辛格到中国?!荒
唐!”

7 月9 日凌晨3 点多钟,基辛格的座机正飞向中国。它没有按照通常的
民航路线,向南兜一条弧线,然后沿着中国的边界飞,而是从东北切进,飞
越世界上最雄伟的山巅,直航北京。

基辛格前往中国是为了打破二十多年来中美的隔绝状态,实现两国之间
的直接对话,他获得了成功。为了秘密前往中国,在巴基斯坦演出的这幕活
剧,也是非常精彩奇妙的。

囗中美突破障碍发表《上海公报》

1972 年2 月21 日至28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了中国,打开了中、美
两国交往的大门。2 月28 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
关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尼克松一行到北京后,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出席了宴会。随后,双方逐
条逐句地商谈了尼克松访问结束时将要发表的公报。公报是决定性的,因为
它打下了新的中美关系的基础,将来所有的外交活动将建立在这个公报的基
础上。双方集中精力确定相互谅解的范围,澄清各自的立场。不管是中国人
还是美国人,在处理现实政治问题时,都不拘泥于法律条文,这就使双方的
任务更加复杂。外交技术也是复杂的,尼克松总统和周恩来总理是重大问题
的主要对话者。然后,工作分头进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和中国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努力把达成的谅解变为公报的文字,这是当代灵活外交
的伟大实践之一。

谈判中的这4 个主要人物的会谈,常常要持续到深夜。根据一个助手的
说法,双方“既没有表示谦让,也没有掩饰分歧。”虽然基辛格在先前同中


国方面的多次会谈中已经找出一些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一般原则,但是由于历
史上中美双方长期隔绝的状态,现在碰到了一些简直没法取得一致的具体分
歧。最后。基辛格和周恩来想出这么一个办法,把公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
反映美国的观点,另一部分反映中国的观点。这是在北京出现的许多创造性
的解决办法之一。

在越南问题上,美国方面声明支持总统1972 年1 月27 日的“八点建议”
以及实现印度支那人民自决的这一长远目标;中国方面则声明支持越南南方
临时革命政府的“七点建议”。

在朝鲜问题上,美国方面表示支持南朝鲜;中国方面则表示支持北朝鲜
1971 年4 月12 日提出的“和平统一”的建议。

在日本问题上,美国方面“最高度地珍视同这个亚洲盟国的友好关系”;
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向外扩张”。

在印巴战争问题上,美国方面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表示支持停火和“南
亚各国人民在不受军事威胁的情况下和平地建设自己未来的权利”;中国方
面则“坚决”支持巴基斯坦政府。

按这样的程序,让每方各自表态,有其实际好处。它克服了谈判中的障
碍,可以使那些本来会得罪对方语言变得缓和一些。

台湾问题是最伤脑筋的,虽然双方可以阐述各自的观点,但由于这个问
题太微妙、太复杂,所以基辛格和乔冠华同意各自请示一下自己的首长,以
决定公报措辞是否合适——这个决定更加说明了整个工作中斗争的激烈程
度。”

2 月25 日,星期五,一大早基辛格和乔冠华已经完成了公报中有关台湾
那一段的大部分内容。但后来美国方面又提出要进行若干变动。星期五晚,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又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会谈,但是还是解决不了台
湾这个难题。当晚的宴会气氛急转直下,近干低潮,有一种明显的泄气的感
觉,祝酒词平平淡淡,记者们感到出现了僵局。

但是,双方都不愿使谈判破裂。为此,基辛格和周恩来进行了更加艰难
的谈判。次日5 点,冬夜的黑幕还笼罩着北京,草稿终于拟出来了。

中国方面的这一段如下:

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
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
“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国方面的这一段如下: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
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中国人自己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
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
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很清楚,最后公报的这两个关键段落搞得非常巧妙,谈判双方都可以用
自己的观点来加以解释,而不使对方为难。

中国方面完全明确的声明是没有妥协余地的,没有留下法律上和政治上
的漏洞,并绝对明确地表示:只要美国还继续承认国民党政权,中国就不会


和美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中国方面可以说,台湾是一个“内部问题”,
美国不能干涉;不仅如此,美国还答应了要撤出在那里的“全部”军队和军
事设施。

尼克松在美国的正式声明里,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他实际上接受了一
个中国,而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概念。但是他拒绝完全“抛弃”台湾;他保
证从台湾逐步撤出美军,但没有讲撤完的期限。美国在公报中没有否认中华
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台湾的权利要求,但又不确认它。最重要的是,公报使美
国改变了在敌对的国共双方对台湾主权要求上偏袒一方的立场。这个问题留
给了中美的双方,让他们根据形势的发展妥善解决。最后,美国方面把从台
湾撤军的速度与结束越南战争连在一起:美国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
缓和”(意思是随着越南战争的结束),逐步撤退它的武装力量。这就是隐
晦地告诉中国人,越南战争愈早结束,美国就会愈早关闭它在台湾的军事设
施。

外交学者们欣然承认,上海公报是外交史上的一份杰作。这份杰作的作
者就是基辛格和周恩来。

三、乔费尔的大计实现

犹太人乔费尔在和日本人的谈判中匠心独具,充分发挥了犹太人的高超
谈判术,运用一系列的“圈套”胜了日本。其谈判中的步步为营、合情合理、
情节的跌宕起伏、意思表示及谈判进程扣人心弦,让人心服口服,确实将犹
太人的谈判术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当然,谈判的宗旨是互利互惠,精诚
合作和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决不是“骗一把算一把”的事。按照中国的经济
合同法,显失公平的合同是无效合同,关键是我们应吸取犹太人的谈判术之
精髓,灵活运用我们的策略。

囗重视情报的犹太人

犹太人非常重视情报,特别喜欢提问,正是他们这种执著而认真的精神,
使他们对自己的业务或某一项谈判前的准备工作都不是一知半解。利用情报
发大财的尼桑,就是犹太人的典型代表;打破沙锅问到底,就是犹太商人谈
判制胜的秘诀。尤其是在一些国际性的大谈判中,犹太人更是非常重视情报。

一位荷兰犹太电器销售商名叫乔费尔,打算从日本的一家钟表批发商三
洋公司进口一批钟表。在谈判的前两周,乔费尔邀请了一位精通日本法律的
律师作自己的谈判顾问,并委托该律师提前收集有关三洋公司的情报。

日本律师于是一边为乔费尔预订房间,一边着手对三洋公司进行调查,
通过简单的调查,日本律师发现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情况。例如,三洋钟表公
司近年来的财务状况不佳,正在力图改善;这次和犹太人交易的主要商品旅
行用时钟和床头用时钟,是承包给台湾和另外一个日本厂家生产制造的;三
洋钟表公司属于家庭型企业,目前由其第二代掌管,总经理的作风稳重踏
实。。情报虽然不多,但很重要。例如,价格方面也许波动较大;如果有必
要,也许犹太人可以直接从台湾制造厂采购;总经理的为人信誉不错,一般
还是遵守合同。其中,关于该商品是由台湾生产这一条情况非常重要,无异
于在谈判中扣了一张底牌。


乔费尔到达日本后,立即开始和该日本律师磋商有关谈判的种种事项,
讨论进行了十几个小时。该日本律师对乔费尔大加赞赏,因为许多请他当顾
问的商人到日本后,往往匆匆交换一下情况,便急忙地去浏览或逛东京;要
么就像大多数美国人一样,心里早有主张,根本无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乔费尔的作风却大不相同,他但言自己对日本几乎是一无所知,所以希
望先了解一下日本工商界的大致情况,然后又针对合同的几个细节提出法律
上的疑问分别加以研究。乔费尔在和律师谈话中,对日本的民族文化特点十
分关注,并认真地作了笔记。例如,日本人大都不守信用,往往从他们嘴里
说“是”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不”或其他东西;另外,日本人在谈判中
一旦遇到障碍,往往会陷入沉默,很少主动提出替代方案。

最后,乔费尔和律师商定,对于商品的单价、付款条件,以及其他细节
都以乔费尔临场酌情判断。接下来,日本律师又和乔费尔从荷兰带来的律师
研究两国的法律差异。

囗犹太人设置的谈判陷阱

乔费尔与三洋公司的谈判即将开始,三洋公司草拟了一份合同,乔费尔
和两位律师经过商议后,决定围绕这份合同展开谈判策略。

在三洋公司提出的合同草案中,有一条是关于将来双方发生纠纷时的仲
裁问题,三洋公司提议在大阪进行仲裁,解决纠纷。

需要提醒一下,代理销售这一类的合同发生纠纷的原因,一般是拒付货
款或产品有质量问题两类。一旦出现纠纷,双方最好通过直接协商解决,打
官司是万不得已的办法。当然,还有一种方式是事先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
都认可的仲裁机关。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设立了专门处理商业纠纷的仲
裁机构,诉讼和仲裁的目的虽然相同,但结果却明显不同。无论仲裁在哪个
国家进行,其结果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效,而判决就不同了,因为各国的法
律不同,其判决结果也只适用于该判决国。也即是说,日本法院的判决在荷
兰形同废纸,荷兰法院的判决在日本也形同废纸。

现在乔费尔的思考重点是,本合同是否可能发生纠纷?发生纠纷的原因
会是什么?究竟是进行仲裁还是提出诉讼对己有利?

对乔费尔来说,一般容易发生的麻烦是收到对方的货物与要求质量不
符,但由于草案中双方议定的是先发货后付款,那么一旦货物有质量问题,
乔费尔完全可以拒付货款。三洋公司就会以货物符合质量而要求诉讼。这样,
一旦出现此种状况,在日本仲裁对乔费尔就会非常不利,但若将仲裁地改在
荷兰,三洋公司自然反对。那时双方出现的第一个争执不下的矛盾焦点将会
是此问题,为此乔费尔提出如下主张:

“我们都知道仲裁的麻烦,都不愿意涉及仲裁但为了以防万一,不妨就
请日本法院来判决。”这时想必各位看出了乔费尔的圈套和策略,假如双方
一旦出现纠纷,日本法院的判决在荷兰形同废纸,即使是打赢了官司,也根
本执行不了。这样,将来真的出现纠纷,乔费尔干脆不出庭都可以,连诉讼
费都省下了。若这一提议能通过,乔费尔自然占了上风。

等设计好这一陷阱后,乔费尔才和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