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第4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刚钩,项背圆光,通身如车轮状,晖曜赫奕。现此三摩地时,十方世界六种震动,十方世界一切地狱六趣众生应堕恶道者,皆悉灭除,一切恶业不复受,若便生天及十方清净国土。为此善住天子七返恶道之身一时消灭,是故号为除障佛顶轮王,即是五佛顶轮王之一数,并通三佛顶八大顶轮王也。’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曰:‘即于山间空闲处,或于净室,画本尊尊胜陀罗尼像安于东壁,持诵者以面对之。’
  【毗沙门天王】
  毗沙门天王又名北方多闻天王,为佛教护法之神,四天王之一。据说,他是古代印度教中的天神俱毗罗别名施财天(意思是〃财富的赠予者〃),早在印度古代伟大史诗《玛哈帕腊达》等书中就已出现过。又说吉祥天女和他关系密切,是他的妹妹或妻子。在古代吠陀神话中,毗沙门天王本是帝释天的部下。后因帝释天在神话流传中的地位越来越低,尽管佛教传说中还保留其名,然势已微弱,毗沙门天王等便逐渐脱离了他,独树一帜。在中国早期佛教中,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已若即若离了。
  更有甚者,在唐不空译《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君护法仪轨》中还记述说:天宝元年(742年),安西城被蕃军围困,毗沙门天王于城北门楼上出现,大放光明。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三五百名神兵穿金甲击鼓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蕃军大溃,安西表奏,玄宗大悦,令诸道州府于城楼西北隅置天王像供养。一时毗沙门天王声威大震,香火极盛。
  【传统信仰的密教化】
  由葱岭通向龟兹的第一大都是疏勒。疏勒之传进佛教。理应早于龟兹。《后汉书。西域传》载,元初(114—120)中,疏勒王舅臣盘被徙于月氏;及至疏勒王死,月氏送臣盘归国,立为疏勤王。《西域记》载,迦腻色迦王兵威至于葱岭以东,“河西蕃维畏送质子”。迦王为此质子住处建立专门伽兰。有学者认为,此质子当就是臣盘。臣盘后回国为王,在疏勒推广佛教是当然的事。据后人历次游历疏勒的记载,此地供养“佛浴床”、“佛钵”、“佛唾壶”、“佛袈裟”等佛遗物非常突出,明显地保留着早期佛教的特色,所以僧人也尽是小乘学者,偶尔才有外来的大乘僧人出现。国王大都是佛教的提倡者。
  在大月氏北部的康居,佛教也颇流行。到3世纪,康居的译经者来汉地已有不少,如汉灵帝时的康巨、献帝时的康孟祥、曹魏时的康僧铠、孙吴时的康僧会等,所译经典大小乘都有。他们大都是随其先人或经商,或进乱辗转进到汉地的,有的在汉地定居已经数代,因此,他们译出的经典不能完全代表康居的佛教。但他们都信奉佛教,是由康居带来的传统。
  准提法(一)准提法是一门无上甚深的妙密法,亘古相传,有无量、无数、无边的古佛,皆以修习此法门而成就。
  (二)它是显密圆通成佛的心要,融合了禅宗心法、密教精要、贯通了观心、观音,念佛诸法门,并结集了天台宗、大小止观、禅密要法、不净观、白骨观等佛法精髓於一体。兹分别略释如次:
  ⒈显教(净土宗):就教理而言,准提法所探讨的是一个人生命的根本,目的在转化人生的烦恼。它同时包含持名念佛、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并以「自性弥陀(自性光明—无量寿、无量光)、唯心净土」来强调信、愿、行。
  ⒉密宗:就修行上言,准提法以修气、修脉、修明点来做为修证的架构。明点与气脉息息相关,如果只谈修气、修脉、讲究气功,那就与道家没有两样。但密宗的可贵处即在「修明点」,「明点」是智慧的一种表徵,用功到某种程度,三轮七脉自己都会知道,对色身的转化(健康)是可以肯定的。
  ⒊准提法是心地法门,与禅宗心法,般若正观等无差别。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准提法「圆满次第」即等於「实相念佛」。心月轮观由开始至纯熟,从有相到无相、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真空妙有,皆与整个法界相应。
  ⒋准提法门也具备了小乘的修行门路,如不净观、白骨观皆是准提法门的基础入手处;同时,准提法也是华严法界观,必须福慧双修、解行并进才得契入。
  (三)禅、净、律、密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而准提法则综合了各宗各派之所长,将见地、修证、行愿皆融会贯通於一炉,堪称为真正的大圆满。
  (四)准提法门统合了文殊、普贤、观音三大菩萨的精神:
  ⒈文殊菩萨表徵智慧光明,在一切境界中放得下,了无挂碍,与「空、无相、无我」相应。修持准提法门相当於「南无(皈依)七俱胝大佛母准提王菩萨」,而佛母乃诸佛之母,大佛母乃大般若。故准提法门即是大般若——般若正观的法门,修至「圆满次第」即证入一真法界、毗卢性海。所以准提法门含摄了文殊菩萨的大智慧。
  ⒉普贤菩萨表徵法界重重无尽的大愿海,象徵一个人有著大气魄、大力量。他的精神启示我们要在任何境界中提得起、切得断、踏实践履、勇於承担、开扩心量、包容一切、敬人敬事、广结善缘、培福修德。而准提法实际上即是华严境界,它所显现的就是佛陀的本怀,和每个人的本地风光。故唯有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世上,实际行持六波罗密,心中常保清净无碍,才能与法相应,当然森罗普贤菩萨的大行大愿了。
  ⒊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成就耳根圆通,寻声救苦,普渡众生,利乐有情。而准提法门的金刚念诵念得纯熟了,即可以达到「耳根圆通法门」所讲的「初於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效果,让我们契入「心气合一、能所双亡」的境界,与「空、无相、无我」相应。
  总而言之,准提法门是一个道道地地真修实证的法门,也是一个含藏无尽宝藏的法门。从心灵的开发,到色身上、气质上的转化,乃至让我们明心见性,成就无上菩提的大业,它可说都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非常美妙的修证蓝图。所以只要你具足信心,依教奉行,锲而不舍,蓦直修练,则功德自在其中,福慧亦将不断增长,而改善健康,消灾免难更是理所当然了。
  【准提法十八般成佛的功德】
  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想。五、无不定心。
  六、无不知已舍。七、欲无灭。八、精进无灭。九、念无灭。十、慧无灭。
  十一、解脱无灭。十二、解脱知见无灭。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
  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
  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无上瑜伽经典的传译和中断无上瑜珈就是安祥。
  密宗最高的是‘无上瑜伽’的心态,它和上帝、佛是一样的。现在这个法失传了。
  安祥就是‘无上瑜伽’,至高无上!没有比安祥更高的。这是正法,很难遇。
  现在密宗有三系:一个是‘藏密’,莲花生大师从印度传来的;一个就是‘台密’,五台山的密宗,最高级的是止观法,是唐朝五台山的祖师传来的法,如白衣神咒等;第三个,日本佛法回流的‘东密’(东洋的密宗)。三者的躯壳融为一个的使命和发展,使之成熟的要领就是无上瑜伽。
  诺那活佛说:‘禅是大密宗!’大密宗就是‘安祥’—‘无上瑜伽’。
  无上瑜伽和其它瑜伽的区别在于,它更注重对心的要求,即把修心放在首位,它认为只有我们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心态即对意志的控制,才能最终达到无上的境界;什么是无上境界,就是无欲无求,直至心如止水,意识外放,最终达到生即是死,死即是生,善即是恶,恶即是善,好即是坏,坏即是好的至高境界;从而达到佛陀所说的众生平等,人人可渡之无上心态。
  唐朝后期,唐武宗下令取缔佛教,代之以道教,佛教各教派遭受沉重打击,深受皇室器重的唐密也不能幸免,虽然唐宣宗继位后立即宣布恢复佛教,但唐密已逐渐式微,系统性的两部大法传承趋于隐没,主要原因是合格的阿阇梨阙如,坛场仪轨也很难完备。至宋初,虽稍有复兴迹象,但仅限于译经,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唐密开始消逝,因唐密的许多真言、本尊法门和别尊曼茶罗已逐渐融入到其它宗派之中,如《药师法》、《准提法》、《孔雀明王法》、《秽迹金刚法》、《瑜伽焰口施食法》等一直广为流传,许多真言密咒被列入日常课诵,一并被广泛运用于佛教法事活动至今。因此,有专家称唐密已成为隐身于佛教各宗派中的“寓宗”。
  【日本密教的回传中国】
  唐密借助东瀛之地得以完好保存,并反哺华夏,早在七祖惠果和尚的预料之中。据史料记载:
  惠果和尚乍见空海,含笑喜告曰:“我先知汝来,相待久矣,今日相见,大好大好。报命欲竭,无人付法,必须速办香华,入灌顶坛。”于是,三个月将两部大法传承完毕,又嘱空海曰:
  “……早归乡国,以奉国家,流布天下,增苍生福。则四海泰,万人乐,是则报佛恩师德,忠于国孝于家也。义明供奉,弘法于禹域,汝其行矣,传之东国,努力努力!”
  “义明供奉,弘法于禹域”,意思是说,应当明白有义务、有责任供奉两部大法,并弘法于华夏。
  这是惠果祖师的预言与期待,也是华夏有情的心愿与期望。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一时复兴
  唐密在盛唐时期盛极一时,然至晚唐已露衰微端倪。到了宋代,虽尚有法贤、施护、法天、天息灾等一批译师继续译出大量密部经论,然在教理上已无多发明。元代所弘传者非纯正密教,乃是印度后期密教和藏地风俗结合后形成的藏密,明清两代亦大体如此,且主要是基于政治上的考虑,同时,其流传也仅限于宫廷和贵族阶层,民间不得随意传授。因此,总起来说,唐密自元代以后,在中国内地基本上是中断了。而这中断的唐密,却在民国时期得到一时复兴,成为当时佛教界的一大奇观。
  最早赴日学密的是江西的桂伯华。他大约于清末的1906年前后赴日本留学,到民国四年即1915年三月病逝于东京时止,计有十余年,但其在国内影响甚微。随后,出家僧中赴日学密的逐渐增多,先后有大勇、持松、显荫、曼殊揭谛(纯密)、谈玄等在东密根本道场高野山学习密法后带回中国。居士界则有顾净缘、程宅安等。
  当时的佛教界领袖太虚大师对此十分关注,曾说:“诸师接踵东渡,人才济济,绝学有重光之望矣。……考其数人中,于教理素有研究者,只大勇、持松、显荫诸师耳,故真能荷负吾国密宗复兴之责任者,亦唯其三人耳。”(太虚《中国现时密宗复兴之趣势》,文载《海潮音文库》二编《真言宗》)
  大勇法师于1919年依太虚法师出家,1922年冬入日本真言宗高野山大学,专修密法,经一年左右,得阿阇黎位,乃于1923年10月回国,仅三、四个月即先后在上海、杭州、武汉等地开灌顶坛十余次,皈依及学法者达数百人之多。一时,中断千年之久的唐密,顿显重兴之势。然佛法深奥,有情体悟各殊。由于当时学法时间短,且侧重事相,忽视教相,大勇对密法的理解受到其依止上师金山穆韶大阿阇梨的批评。金山穆韶大阿阇梨在《弘法大师之佛教观》中说:“然嗣后于支那刊行之《海潮音》之杂志,见有大勇法师发表于关于密教之论文,似于弘法大师之佛教观,有不充分纳得大师教义之处,甚为遗憾焉。由是,余草一文,欲匡法师之谬见。”后来他转而入藏,惜中途病故。
  显荫法师于1923年冬到达日本高野山的,次年春回到上海,然仅过半年即因病圆寂了,年仅二十四岁。显荫法师天资聪明,慧解过人,可惜未能展其雄才,骤而英年早逝。
  持松法师与大勇法师一同东渡,于高野山依金山穆韶大阿阇梨修学古义真言宗密法,得三宝院流五十一世传法阿阇梨位,1924年春回国。先于上海传法,后于是年夏应邀至武汉任洪山宝通寺住持,并开坛传法,并在宝通寺内建造法界宫、瑜祗堂、五轮塔,购置各种法器,请人绘制诸尊曼陀罗,使洪山宝通寺一时成为唐密重兴之根本道场。后法师又乘赴日出席亚洲佛教大会之机,续留东瀛学法,再得新义真言宗传法院流、古义真言宗中院流两个阿阇梨位,并专习台密仪轨,于事相教相均融会贯通,影响甚巨(详见第二节)。
  总体来看,上世纪的“密宗热”对社会重新接触认识密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无庸讳言,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其中问题的症结要么是“不如法”(越三昧耶传授、非器传授),要么是缺乏大小乘根基,要么对密典歪曲理解,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失去了大乘戒律的制约。这也是民国时期密法热不能持久的根本原因。因此,唐密回传的历史任务也就无法圆满完成,期待着后来者再续前缘。
  第二节显密圆通的持松法师
  持松法师(公元1894-1972年),现代高僧。俗姓张,法名密林,因慕名玄奘,自号师奘沙门,因修密受灌顶,又号入入金刚。法师出生于湖北省荆门县(现荆门市)沙洋的一世代书香门第。17岁时感人生之无常,投铁牛寺出家,后往远安县观音洞居住。1913年往汉阳归元寺求戒。戒期后,往禅堂,一心参禅。1914年,适闻月霞法师在上海办华严大学,欣然投试,被录取,师事三载,对大小乘经论,各宗教义,深有所得。1917年随月霞法师赴归元寺及宜兴、盘山。七月随居常熟兴福寺。半年后,月霞法师示寂,次年二月,嗣法月霞法师接任兴福寺住持。五年中:偿还积债,赎回寺产;两次传戒;设华严预科学校;授课之余,撰《摄大乘论义记》十卷,《释迦如来一代记》一卷。1921年,受太虚法师之邀于杭州净慈寺讲《八识规矩颂》,再次传戒,度僧百人。次年春,先赴汉口九莲寺学校,讲《摄大乘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