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第3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古吉拉特邦的城镇克德布拉哈玛也有梵天的塑像。孟买附近的索帕拉(Sopara)地区也发现了高约1。8公尺的梵天塑像。安得拉邦的斯里卡拉哈斯提有一座供奉梵天的寺庙。
  印度神话很多故事都提到梵天因为受到诅咒而在地球上乏人崇拜。
  1。宇宙肇始之际,毗湿奴和梵天巧遇湿婆巨大的林伽(阳/具),于是双方分道扬镳,前往寻找林伽的起点与终点。毗湿奴负责寻找终点,而梵天负责寻找起点。毗湿奴变成一头野猪,不断向下挖掘;梵天则变成一只天鹅,向上飞翔。但找了许久双方仍然找不到目标。毗湿奴只好放弃,在湿婆面前跪下,表示湿婆才是宇宙真实的梵。但梵天并不轻言放弃,他不断地飞翔,直到发现露兜树花。由于梵天不甘示弱,他要求露兜树花替他作假见证,说梵天已经发现林伽的起点。此时,全知的湿婆动怒了,诅咒了梵天,使他不被三界众生所崇拜。但湿婆却祝福了毗湿奴,说他将得到和自己一样的崇拜。
  2。一种说法是,梵天创造了智慧女神辩才天,辩才天应算是他的女儿,但梵天却又娶辩才天,有违伦理,故他的一颗头被湿婆给砍掉了,也因此,不被湿婆与人们喜爱。
  3。有一说,圣者布里古斯邀请梵天参加一场祭典,但梵天却沉浸在妻子辩才天的音乐之中,完全不理会圣者的呼唤,圣者大怒之下,便诅咒梵天,永远没有人类会崇拜他。
  【创造梵文字母】
  根据历史传说,梵天创造了梵字Brāhmī,成为印度半岛最早的书写符号,一般学者认为在公元前三世纪。从公元四世纪开始,梵字转化为笈多字体Gupta,六世纪出现悉檀字体Siddham,至十一、二世纪时,天城字体Devanagarī取代了悉檀字体,使用至今。十九世纪,欧洲人开始用拉丁字母转写梵文,但跟天城字体是并行不悖的。
  梵文字母由天神“梵天”所创,梵文的每个字母代表了一种力量源泉,人们修炼“瑜珈”的时候,也常常冥想着梵文字母。另外,念佛教“真言”的时候,要求发音正确,因为汉字发音跟梵文发音不能完全对等,因此用汉字书写真言和按汉字音念真言,常常会造成发音错误,所以按汉字音念真言,用汉字书写真言,难以作到准确、有效。因为梵文单词拼写和读音绝对规则,用梵文字母拼写的真言,能做到所说即所写,能保持真言纯正的梵文语音,所以用梵文字母拼写真言,是念真言人士的最佳选择,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经常见到佛教高僧,即使不是自学梵文也会自学梵文字母的原因。正统的“梵文”和“印地文”是词与词之间没有空格隔开的,自从西方书写格式传入印度后,印度开始模仿西方的格式,词与词之间用空格隔开,实际上这对字词的发音并没有影响。
  【佛教中地位】
  佛教解释:梵天Brahma,音译婆罗贺摩、没罗含摩、梵摩。意译清净、离欲。印度思想将万有之根源‘梵’,予以神格化,为婆罗门教、印度教之创造神,与湿婆(iva)、毗湿奴(梵Vinu)并称为婆罗门教与印度教之三大神。据摩奴法典所载,梵天出自金胎(梵卵),原有五头,其一头传为湿婆所毁,余四头,具四手,分别持吠陀经典、莲花、匙子,念珠或钵。佛教将其列为色界之初禅天。一般分为三种,即梵众天(梵Brahma-pāriada)、梵辅天(梵Brahma-purohita)与大梵天(梵Mahā-brahman),总称为梵天。其中,大梵天王统御梵众之人民、梵辅之辅弼臣。
  又通常所称之梵天,大都指大梵天王,又称梵王,名为尸弃(梵ikhin)或世主(梵Prajāpati)。按印度古传说,为劫初时,从光音天下生,造作万物,佛教中以之与帝释天同为佛教护法神。释尊曾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下降此世时,梵王为佛之右胁侍,持白拂;或谓是梵天与摩罗王相合者。大梵天王身长为一由延半,寿命一劫半,其所住之宫殿,称为梵王宫。密教将其列为十二天之一,守护上方。密教之梵天像有四面四臂,右手持莲花、数珠,左手执军持,作唵字印,乘七鹅车,戴发髻冠。又供养大梵天之修法,称为梵天供。〔大智度论卷十、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八、大日经疏卷五、中论疏卷一末、大唐西域记卷四〕
  【参拜梵天的圣地-泰国】
  “四面佛”是中国人对“梵天”的称呼,“梵天”人称“有求必应”佛,该佛有四尊佛面,分别代表爱情、事业、健康与财运,掌管人间的一切事务,是泰国香火最旺的佛像之一。对信奉佛教的人来说,到曼谷来不拜四面佛,就如入庙不拜神一样,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据说四面佛的灵验超乎寻常,因此,有些游客为了在四面佛前许誓还愿而多次往返泰国,更有许多港台影视明星,年年都来泰国膜拜四面佛,可见四面佛的魅力。
  四面佛原名“大梵天王”梵文(Brahma)为印度婆罗门教三大神之一,乃是创造天地之神、众生之父,天王在天界中法力无边,掌握人间荣华富贵,具备崇高之法力。大梵天王有四面、八耳、八臂、八手,每手所执之物均有其深长意义:一手持令旗(代表万能法力);一手持佛经(代表智慧);一手持法螺(代表赐福);一手持明轮(代表消灾、降魔、摧毁烦恼);一手持权仗(代表至上成就);一手持水壶(代表解渴、有求必应);一手持念珠(代表轮回);一手持接胸手印(代表庇佑)。
  人们在拜四面佛时,通常用鲜花、香烛、木象祭神,或者将麻雀放生,有的则雇几名穿着泰国古代民族服装的少女在佛像前随着音乐边歌边舞,意在祭神、谢神或还愿。
  【泰国梵天坛】
  梵天在信众心中是至高无上的。位于泰国曼谷的梵天坛是泰国香火最鼎盛的宗教据点之一,在曼谷市中心爱侣湾的Ratchadamri路和PhloenChit路交界,邻近君悦酒店和崇光百货。在此地设立梵天坛的原因,据说是在1956年Erawan酒店(君悦酒店前身)兴建之时,发生了一连串的不幸事故,有关方面因此请来了一名道士作法,依其建议供奉梵天,于是乃平安顺利。
  每年有甚多的佛教徒及印度教徒到此膜拜,其中香港人及新加坡人最多。信众相信梵天极为灵验,如果祈求后愿望达成,信徒必须准备祭品再次到此酬神还愿,甚至自己或雇人表演歌舞。
  【拜梵天注意事项】
  在泰国及东南亚,梵天被认为是仁慈无比的神祗,所以在拜梵天前要戒荤吃素,以表示对动物的仁爱,信众在日常生活中禁止虐待动物。
  【智慧女神辩才天】
  印度教创世者梵天的妻子辩才天,名字是萨罗斯瓦蒂(Sarasvati),也叫辩才天女。辩才天是梵天从自己身体里诞生出来的女神,后来成为他的妻子。也因为如此,某传说中,梵天的第五个头就是因为他娶了自己的女儿而被破坏神湿婆砍掉的。
  “Saras”有水的意思,原本“Sarasvati”就是“水源充沛”的意思,因此辩才天也是与“水”十分有缘的女神,甚至还被当成河神。
  在印度神话中,辩才天是智慧、辩论、财富的女神,《喀毗耶普舍》中就将她视为韵律诗之守护神,掌管言语。《梨俱吠陀》中,她是一条河及河川之神的名字,能除人之秽,给人财富、后代、勇气。《梵书》和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她变为语言女神。后传说她是语言、知识女神,是梵语及天城体字母的创造者,掌管诗歌、音乐,是艺术和科学的保护者,因其多智善辩,成为智慧与雄辩女神。有时也作毗湿奴之妻。她皮肤白皙,身坐莲花宝座,坐骑是天鹅,生有四臂,分执琴、经书、念珠和莲花,象征艺术、智慧与写作及虔诚。大乘佛教吸收她为菩萨,称大辩才天女或妙音佛母,是文殊的妻子。
  传至日本的辩才天,被简称为“弁天”,成为七福神中唯一的女性。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保护之神毗湿奴】【神妻吉祥天女】
更新时间2010…3…4 13:38:03  字数:2329

 【保护之神——毗湿奴】
  印度三大主神之一——毗湿奴(Viu)
  毗湿奴是叙事诗中地位最高的神,掌维护宇宙之权,与湿婆神二分神界权力。毗湿奴和神妃吉祥天住在最高天,乘金翅鸟。通常以‘四臂’握着圆轮、法螺贝、棍棒、弓的形象出现。其性格温和,对信仰虔诚的信徒施予恩惠,而且常化身成各种形象,拯救危难的世界。
  【毗湿奴的神位】
  毗湿奴又译遍入天、毗搜纽。印度教保护之神毗湿奴(Viu),在吠陀时代原来是吠陀太阳神之一,在印度教时代升格为维持宇宙秩序的主神,成为印度三大神之一。传说毗湿奴躺在大蛇阿南塔盘绕如床的身上沉睡,在宇宙之海上漂浮。每当宇宙循环的周期一“劫”(相当于人间43亿2千万年)之始,毗湿奴一觉醒来,从他的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中诞生的梵天就开始创造世界,而一劫之末湿婆又毁灭世界。毗湿奴反复沉睡、苏醒,宇宙不断循环、更新。在吠陀神话中的毗湿奴并非有力量的神。但在印度话中,他却在三大主神之一,占著有力的地位,并衍生出无数的神话。
  【毗湿奴的穿着】
  在印度教造像中,毗湿奴通常是王者衣冠,肤色绀青,佩戴宝石、圣线和粗大的花环,四臂手持法螺、轮宝、仙仗、莲花、神弓或宝剑(他的武器有时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坐在莲花上或乘骑金翅鸟伽鲁达。有四只手,分别拿着神螺、神盘、神杵和莲花。他还有一张神弓和一把神剑。他有时坐在莲花上,有时躺在一条千头蛇身上,有时骑在一只大鹏鸟上。他的妻子是天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出现的,名叫吉祥天女。毗湿奴居住在迷卢山顶的天国韦孔塔,吉祥天女拉克史米(Lakshmī)和大地女神普弥(Bhūmī)是他的神妃。毗湿奴下凡救世的故事在印度广为流传,家喻户晓。毗湿奴手持法螺贝,光环、棍棒与莲花,座骑是一只称为加尔达的大鸟。千头的舍沙龙(或称阿南塔龙)将其掩蔽。
  【毗湿奴的形像】
  毗湿奴他的肚脐上长了一株莲花,梵天(亦为三大主神之一)由此而生,创造新世界。毗湿奴最为显著的特色就是阿哇陀那(权化或称化身)的神话,化身的种类没有一定,但一般都称他以十种化身来救世。有四只手,分别拿着神螺、神盘、神杵和莲花。
  【毗湿奴的化身】
  1。灵鱼马特斯亚,洪水泛滥时拖拽方舟〃,拯救了人类的始祖摩奴。(一说鱼是大梵天的化身)。
  2。神龟库尔马,以龟背支撑曼陀罗山作为搅棒搅拌乳海,使诸神重获不死的甘露。
  3。野猪瓦拉哈,与妖魔搏斗了一千年,最后杀死妖魔,从洪水深渊中拯救出沉溺的大地女神昔弥。
  4。人狮那罗辛哈,把蔑视毗湿奴的魔王希兰亚卡西普撕成碎片。
  5。侏儒瓦摩纳,又叫三步神,向魔王巴利要求三步地方,结果三步跨越天、空、地三界(隐喻太阳早、午、晚跨越宇宙空间)。
  6。持斧罗摩,为了维护婆罗门至上的地位而惩治傲慢的刹帝利,先后21次从地球上肃清傲慢的刹帝利,维护婆罗门的统治地位。
  7。罗摩,即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主人公,在神猴哈奴曼(曾有人说是孙悟空的原型)协助下,战胜了楞伽岛(斯里兰卡)的十首魔王罗波那,夺回了被魔王劫持的妻子悉达公主。
  8。克里希纳,马图拉地区的牧神和英雄,也是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阿周那王子的御者和军师。
  9。佛陀,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陀降格为毗湿奴的化身之一,怂恿妖魔和恶人渺视吠陀、弃绝种姓、否认天神,引导他们自我毁灭。说明佛教在印度本土已走向衰微,被印度教吸收同化)。
  10。白马卡尔基,在世界毁灭前夕,毗湿奴本人将骑着白马持剑而来,重建宇宙秩序。
  【吉祥天女】
  印度护法神
  吉祥天女,梵文Lakmī,音译“拉娔诗米”,藏语称“班达拉姆”,是藏密中一个重要女性护法神。名称最早见于《梨俱吠陀》,在《阿闼婆吠陀》中被人格化。关于她的出生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创造世界时,她踞于莲花上,随水漂流,故又名波德玛(意即莲花);一说她是天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涌现的第三宝,手持莲花,坐在大莲花上,美貌绝伦,天神和阿修罗为占有她发生争执,因而有乳海之女的称号。她能变化形象伴随毗湿奴下凡:毗湿奴化身为持斧罗摩时,她是达拉尼;毗湿奴化身罗摩时,她是悉多;毗湿奴化身为黑天时,她是鲁格米尼。有人认为她是爱神的母亲。她的像多为丰满美女,面带慈祥微笑。坐骑为白色猫头鹰、金翅鸟。佛教吸收她为护法天神,是四大天王之一多闻天神之妹,有“大功德”于众,故旧称功德天。
  【外形特点】
  吉祥天女常见的有两种:文静型和忿怒型,文静型的便是白拉母。她肤色洁白,头上有高耸的发髻和花冠,耳朵上附着大环,三只细长的眼睛流露出和善的目光,嘴微微张开,身披白色大衣,内着大红袍,脚下穿红靴,坐于莲座上。右手拿一支白杆的长羽箭,左手端一只宝碗。
  【性格特征】
  可是当吉祥天女呈现愤怒像时,却丑陋凶恨,异常吓人。其愤怒像有五种,形貌大体相同。而最常见的一种形象是:身体蓝色,头戴五骷髅冠。头顶为桔红色头发竖立,表示愤怒。发上面有半月,表明她的方法是无上的。面部三目睁得圆而鼓,大嘴如盆,露出两颗虎牙。两耳以动物作耳环,右边耳环为狮子,象征听佛道;左耳环是蛇,是愤怒的记号。脖子上挂着两串人骨念珠,一串是干骨的,一串是湿骨的。上身着人皮,下身披虎皮。脐上有太阳,象征智慧。左腰间有个令牌,记着谁该扒皮。她侧身坐在一头骡子身上,两腿张开,赤着脚,骡子的屁股上有一只眼睛。右手拿着短棒,两端有金刚,据说是与阿修罗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