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让大帝坐下,西王母说:“你前生与我有缘,今世得与我会面,我要将神方以及驱魔逐邪的法术传授给你,让你去济世救民。”大帝于是留在昆仑山过了七天,学习神方及法术。临别时,王母再三嘱咐大帝:“学成回里,别忘记旨在济世救人”。说完王母便仙法送大帝下山,不一会儿便回到家乡,大帝自思既然得了仙法,应立志修真、研究医法济世救人。
  【辞官退隐】
  大帝平素孝敬双亲,和睦邻居,守信约,淡金钱,重义气,戒杀持斋,不娶妻室。传说大帝24岁中举人,朝廷授予御史,他为国家效劳数年,即辞官回归乡里,退隐於泉州府白礁乡文圃山龙池岩炼丹制药,济世救人。
  【神方华骨】
  有一次,大帝要上山采药炼丹,经过树林,看见一堆人的枯骨,他拾起来一看,只见那堆骨已经失了一支左腿骨。大帝于是取了一枝柳枝代替那左腿骨,即时画符念咒,步罡踏斗作法,说也奇怪,那堆枯骨即刻变成人形,原来是一个童子。那童子站立起来,啼啼哭哭,说要寻找主人。大帝问他什么原因?童子答说:“我伴主人要去同安接任知县,行到林中,突被老虎冲散,老虎把我咬死(枯骨欠左腿骨,就是被老虎吞食),现在不知我主人的下落。”大帝劝他不必啼哭,我可以收你为书童。于是命他背药同行,途中,遇见他的主人同安县知县,姓江名少,又名仙官。江知县一见那个书童很惊喜,问他“你与我同往同安县赴任途中,突遇老虎,你被老虎咬死,为何现在还活在世间:”大帝便将起死回生之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江仙官半信半疑,问大帝说:“你既然有起死回生之法,是否能转生为死:”大帝点点头,即时施符念咒作法,那书童随即又变成一堆枯骨。
  【江张从游】
  江知县看见大帝法力无边,知道不是凡人,他醒悟人生在世,争名夺利终久无用,便要求大帝收为徒弟。大帝即时允许,收为门徒。江仙官再要求大帝施法,将枯骨在化成书童。事后,江知县返回衙门,将遇见异人,收为门徒的事一一告诉张师爷(即张圣者),并表明愿意弃官跟随大帝隐居修道,并将官印交给他。张师爷得次仙机,也深悟爵禄荣华终是一无所有,天下既有此异人,岂能错过,所以他也弃官同行。
  【结庐礁山】
  大帝带了江仙官,张圣者同归白礁,盖结草庐,隐居修真论道,行医救世。事后这消息传四方,受教日众,诸门下深明秘法,同成正果者,有黄医官、程真人、江仙官、邓、何、纪、黄仙姑,赵、殷、康、辛、王等诸元帅,王灵官,王、康舍人,张、萧、刘、连圣者,马、虎迦罗,诸天君并各神将等。
  【揭榜医太后】
  宋仁宗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一派太平稻世。
  天圣九年(1031年)宋仁宗的母后患疾,朝里所有太医多次诊治,百药无效,病情反而同日见沉重,奄奄一息危在旦夕。原来宋仁宗的母后患的是乳疾。太医诊治羞于开口,不肯让人视诊,服下许多丹药均无见效,太后病久不愈,太医束手无策,宋仁宗更是废寝忘食,坐立不安,百般无奈,只好张贴黄榜广征良医。
  有一天,从福建到京都汴梁云游的民间医生吴夲看了黄榜,伸手揭下来,这消息轰动整个京城,大家知道,伴君如伴虎,如果治好了病,当然有封赏,如果治不好病,那可得当心脑袋。
  吴夲揭榜后,被带进宫中,宋仁宗亲自召见,只见他道貌平凡,布袜草鞋,风尘仆仆,说话声如洪钟,上朝不拘礼节。宋仁宗心想,这分明是个乡下医生,岂能治好母后的病,既然敢揭黄榜,且让他试看看。
  吴夲被带到后宫,太后躺在房里床上,太监从房里接出一条红丝线,让他在丝线上把脉,吴夲三个指头轻轻地按在丝线上,认真诊断一会儿,沉沉地叹了一气道:“没治了,没治了,脉搏已经停了”。说罢站起来,就要往外走。宋仁宗和众人大吃一惊,觉得“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这个乡下医生看起来还有点真本事。刚才故意叫宫女将红丝线系在床杆上,被他诊出没脉搏,实非平庸之辈。众人见大夫要走,忙上前劝阻道:“大夫留步,请再为太后把一次脉。”吴夲只好回身重坐案前,又伸出三个指头轻轻地按在丝线上,聚精会神地把脉,低头沉思片刻又道:“没治了,没治了,太后的脉搏跳得和猫一样急。”以猫试他,又被他识破了,因此赶快上前挽留他再次把一次脉。
  吴夲百般无奈,只好坐下,再次伸出三个指头按在红丝线上,垂头侧耳,专心致意的扫寸脉,关脉,尺脉,认真辨认一番道:“不妨事,不妨事。”他为太后隔幔灸艾柱,钢针刺背脊,又用丹药内服,经过一番调治,太后的病终于药到病除。太后和仁宗喜出望外,十分感激,宋仁宗要赐封御史太医,他起身辞谢,要回故里道:“吾志在修真,拯救众生,荣华富贵,非我所愿。”
  宋仁宗见他坚持,嘉奖他的美德,赐他在故里白礁择地(现白礁慈济祖宫正殿)结庐修真悟道,行医济世。
  【输米济急】
  宋仁宗明道元年岁次壬申(1032年);漳州、泉州两地久旱不雨,颗粒无收,饥荒遍野,民不聊生。大帝听见这个消息后,便搭盖了一座高台,台上竖起一面大旗,亲自登台步罡踏斗作法,向民众宣布十天之内,有大船载米前来救济,民众半信半疑,企望奇迹来临。不觉十天已到,果然有大船数十只载米前来救济,大帝计口赈粮,漳泉两地灾民闻此消息,招兄呼弟接踵而来,受赈灾民人山人海,灾民得食,地方安定。大帝救灾救难的善举,使漳泉两地灾民皆得饱食,个个感谢大帝功德无量。
  【祛疠击魔】
  明道二年(1033年),漳州、泉州两地瘟疫蔓延,民众相继而死,吴真人带领徒弟江仙官、张圣者等奔波于漳泉疫区,施医送药,拯救灾民无数。吴真人步罡踏斗,驱雷击毙瘟魔,平息一场灾祸。漳泉两地民众永怀吴真人的恩德。
  【白礁飞升】
  景祐三年(1036年)农历五月初二,吴真人外出救治病人,回家路上绕道到文圃山龙池岩采药草,不慎坠崖,乡亲抢救回家,医治无效,午时乘白鹤协同圣父、圣母、圣妹、吴明妈、王舍人得飞升,吴真人时年58岁。远近乡民挥泪致香案叩送。次年白礁村父老在白礁他的修炼处建龙湫庵,偶其像而祀之。
  【除去贼寇】
  大帝乘鹤飞升后,仍常眷恋乡里。有一天,有群寇扰乱乡里,声势汹汹,乡里人惶惶不安,家家列香案,祷祈大帝显化庇佑。未几,官军来到,与群贼大战,大帝暗中相助,贼首季三当场被击毙,群贼无首,四散逃亡,贼乱遂平,乡民拜谢大帝庇佑,除去恶贼,桑梓幸得安宁。
  【跨鹤退潮】
  有一次,大帝的乡里洪水暴涨,整个乡里变成汪洋,大帝跨鹤显灵施法,顷刻之间,洪水骤退,全村幸得安然无恙。乡民拜谢大帝神威显赫,解救乡里,每年四季演戏酬谢。
  【露幡救驾】
  当宋高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宋高宗即康王,是徽宗皇帝的第九子),大金国金兀术领兵侵犯中原,守军无法抵敌,皇上将太子康王送给金邦为质。经过长久的岁月,康王思念中原。有一夜,他看见月色明亮,便偷偷离开,步行到崔子庙,可是没有马匹是不能脱逃的,他正在焦急的时候,忽然听到庙廊下有马嘶,他即刻跳上此马逃走。当康王逃到江边,只见前面江水滔滔后面的金兵快要追到,他急得举头仰天祈神保佑,说也奇怪,顷刻间看见神兵阻止金兵,并见云端露出大帝旗幡。此乃大帝显圣护驾。康王逃回中原,不久登了帝位,在临安建都,派人四处查访,始知是大帝显圣保驾。
  【兴膺庙祀】
  绍兴二十年岁次庚午(1150年),高宗皇帝颁诏建庙白礁,奉祀大帝,以答谢显化救驾之恩,这就是现在白礁的祖宫。绍兴二十一年岁次辛未(1151年),漳州府龙溪县有一位时任吏部尚书姓颜名师鲁奏请朝廷,复在青礁建庙,塑大帝神像奉祀。
  【却贼封侯】
  宁宗庆元元年岁次乙卯(1195年),贼寇又再侵掠故里,大帝显圣协助乡民杀退贼兵,乡亲得以安然无事。朝中大臣闻知此事,启奏皇上,封大帝忠显侯。
  【灵泉祛疾】
  庆元三年岁次丁巳(1197年),白礁乡民商议扩建大帝祠庙,因为工程浩大所费甚钜,无法进行。有一夜,宫前坛下突然涌出灵泉水,异香四溢,民众取泉水饮之,甘而且香,又能医病,这事传出,每日叩求泉水治病者人山人海,求水投钱不计其数,数月凑齐扩建祠庙的一切费用,使扩建工程顺利完成。
  【旗退群贼】
  开禧二年岁次丙寅(1206年),因群贼侵入漳州泉州,官兵抵敌不过,正在苦战的时候,忽然看见空中出现忠显侯的旗幡,群贼畏惧,遂纷纷溃退,漳泉二地得保安宁。
  【除旱丰收】
  开禧三年岁次丁卯(1207年),是年亢旱无雨,赤地千里,无法耕作。漳泉民众到慈济庙祈求大帝,幸受庇佑,连降大雨数天,驱除旱魔,币园复苏,旱年反比常年丰收。此事传到朝廷,追封英惠侯,由于东至蒲阳、长乐、延建,西至汀洲、潮洲、广东、广西,到处都知道此事。
  【部阳救驾】
  元末明初,明太祖洪武帝与陈友谅战于鄱阳湖。当时狂风大作,陈友谅将连环船列在上流向下压迫,洪武帝不支战败。那时他所乘的战船将要沉覆时,忽见大帝在云端显出旗幡,即时反风回浪,将陈友谅所乘的连环船吹翻,洪武帝于是转败为胜。后来洪武帝即位金陵(现在的南京)后,感谢大帝神力救驾之恩,于洪武五年岁次壬子(1372年),封医灵真君。
  【国母赐狮】
  明成祖永乐十七年(1419年)文皇后患痼疾,朝内太医久治无效,皇帝下诏悬赏求医,黄榜悬挂旬余,无人应诏,而文皇后病情日益增重。
  大帝化成游方道士揭榜施医,药到病除,十分神效。皇帝要封他为御医,他辞谢不就,即乘鹤飞升。后来,文皇后派人调查,方知白礁医灵真君显化所救,成祖敕封吴真人为恩主吴天医灵秒惠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
  文皇后为感救命大恩,命京都能工巧匠琢造一只高举“亚”印章的石狮,专程运送到白礁慈济祖宫,历代相传永作纪念,后来人们就把文皇后所赐的石狮,称为“国母狮”。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真武大帝】【华光大帝(马王爷)】
更新时间2010…1…23 11:46:56  字数:3893

 【真武大帝(荡魔天尊)】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全称真武荡魔大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现在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明朝以后,在全国影响极大,近代民间信仰尤为普遍。
  真武大帝也称玄武、玄龙,盘古之子,妈祖之妹,妻有西王圣母、九天玄女等,于玉帝退位后任第三任天帝,生有炎黄二帝,曾降世为伏羲,又从师于如来佛。为龙身,中华之祖龙。
  【真武大帝特征】
  其一,为北方之神。《楚辞·远游》注云:“玄武,北方神名。”《史记·天官书》曰:“北宫玄武,虚危,危为盖屋。”《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而汉代人认为北方之神不只一位,而有三位,《淮南子·天文训》称其为颛顼、辰星、玄武。因较为复杂,民众不易把握,故仍以玄武为北方之神。
  其二,为水神。根据阴阳五行来说,北方属水,故北方之神即为水神。五逸《九章怀句》云:“天龟水神。”《后汉书·王梁传》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因雨水为万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属性,深受人们的信奉。
  其三,为阴阳交感演化万物的象征。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纠盘相扶,以明牝牡,毕竟相胥。”就是利用龟蛇纠盘的例子来说明阴阳必须相合的观点。
  其四,为戈之事的主持者,勾陈大帝之重要支持,剑仙之道守护神,武学之人的护法者。灵龟为盾、玄蛇为剑,兵天剑修真的看守护者。武当山道教最高尊神。因北方七宿(斗、牛、虚、危、室、壁)组成龟形,其下有腾蛇星,故焦蛇合体;位于北方,属水,其色玄,故称玄武。玄武真君每每斩妖锄魔都御剑出行,就因为御剑天遁比腾云驾雾来的快。
  其五,为司命之神。龟因其寿命长而成为长寿和不死的象征,《史记·龟策列传》称其能导引咽气。《抱朴子》亦称其能导引,并曰:“城阳郄位少时行猎,坠空冢中,饥饿,见冢中先有大龟,数数回转,所向无常,张口吞气,或俛或仰。乃试随龟所为,遂不复饥。”此外,北方玄武首宿即为斗宿,俗称南斗。《星经》曰:“南斗云星,主天子寿命,亦宰相爵禄之位。”晋干宝《搜神记》中引用管辂的话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既而人们相信祭拜南斗就可以增寿。
  玄武的这些特性,不但赢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信仰,而且还为唐宋以后玄武演变成道教大神奠定了基础。
  【真武大帝相关记载】
  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总名。战国典籍已有记载。
  《楚辞·远游》有〃召玄武而奔属〃之句洪兴祖《楚辞补注》卷五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礼记·曲礼》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注曰:〃行,军旅之出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