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一】
  太一,或作“大一”、“泰一”、“太乙”,至大为一。包含多个意思,可以指:
  *道。《吕氏春秋·大乐》:“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
  *元气。《礼记·礼适》疏:太一,“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气。”
  *太一神名。《史记·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易纬干凿度》郑玄注云:“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王逸注曰:“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五经通义》:“天皇大帝亦曰太一。”天皇大帝即昊天上帝,或谓东皇泰一,居北辰而众星拱之。
  其他以太一命名者,有如太一教、太乙真人等。
  【太一原则】
  古代表示世界本原的哲学范畴。
  太一,或作“大一”、“泰一”、“太乙”,至大为一。包含多个意思,可以指:
  道。《吕氏春秋·大乐》:“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
  元气。《礼记·礼适》疏:太一,“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气。”
  太一神名。《史记·封禅书》:“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易纬干凿度》郑玄注云:“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王逸注曰:“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云东皇。”《五经通义》:“天皇大帝亦曰太一。”天皇大帝即昊天上帝,或谓东皇泰一,居北辰而众星拱之。
  其他以太一命名者,有如太一教、太乙真人等。
  中国古代“太”又写作“大”或“泰”,“一”或作“乙”。“太”为最先最高,“一”是唯一无对和混一未分。《庄子·天下》称老子的学说“主之以太一”,“太一”即老子所谓“道”;又称为“无”。他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二”、“三”都是“有”。他的“道”的学说具有否定上帝创世说的含义。在《吕氏春秋》中,“太一”指世界的物质本原。《大乐》中说:“音乐……本于太一。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又说:“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这个“至精”的“道”或“太一”;也就是“精气”;即精细的原始物质。在《礼记》中“太一”也指元气。《礼记·礼运》说:“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孔颖达认为“大一”即“太一”,“必本于大一者,谓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气也”。“太一”范畴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对世界的统一性和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过程的认识。汉武帝时,“太一”被封建统治阶级塑造成“天神之尊贵者”。
  【常先】
  千百年来,不论是在两军对垒的战场上,还是在艺术表演的舞台上,都离不开鼓。甚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鼓。鼓,能振奋人的精神,激发人的斗志,鼓舞人们奋勇前进!可是,第一面鼓是谁制造出来的呢?
  传说黄帝身边有个大臣,名叫常先。他发明了很多狩猎工具。有一次,常先捕杀了一头野牛,把剥下的牛皮随手搭在一个木墩上。这个木墩是空的,有一搂粗。时间一长,常先竟把此事忘了。野牛皮经过长时间暴晒后便收缩了,把空木墩裹得紧紧的。有一天,王亥正在驯马,有个名叫贾齐的年轻人,无意发现一张野牛皮蒙在木墩上,手随便拍了一拍。谁知这一拍竟发出咚咚的响声。贾齐用劲再一拍,声音更大。贾齐觉得好玩,便寻来两根木棒,双手使劲擂了起来,结果发出声音像雷鸣一般。王亥的马听到这声音,一受惊,冲出木栏,全部跑掉了。王亥气冲冲地赶来,一把抓住贾齐就打,边打边问贾齐敲的是什么。这时,常先赶来,把两人劝开,问明了情况,才恍然大悟。原来,贾齐敲的就是他早先晒的那张野牛皮。
  常先叫贾齐赶快帮他把木墩倒过来一看,原来里面是空的。他也用手拍了拍,同样发出咚咚的响声。常先又找来一张大鹿皮,把木墩的另一头也蒙住,再用木棒一敲,响声比原来更大、更好听。他觉得这是个有用的东西决定再做一个。他选择了一棵木质较好的空心树,把里边掏大,做成圆形,然后把鹿皮和野羊皮蒙在两头,用一只手就可以拿动。又让仓颉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作“鼓”。哪知,鹿皮和野羊皮都不结实,用劲一敲就打破了,只好改用野牛皮。然而,捕捉野牛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野牛是一种异常凶猛的动物。怎样才能搞到野牛皮呢?常先躺在一棵大树下,想了又想。不知不觉便睡着了。
  就在这时候,玉皇大帝派九天玄女给黄帝送《兵书》,路过这棵大树时发现常先正在树底下睡觉。再一看,知道他原来是为蒙鼓没适合的皮子而发愁。她本想叫醒常先,但又一想自己不能随便和凡人说话,只好托梦给常先:说东海有个流坡山,山里有种怪兽,形状如牛,却没有长角,只有一只足;身子大得出奇,平时不太活动,但一出现,海洋上不是刮风便是下雨;两只眼睛射出的光芒,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一怒吼,比雷声还大,这种怪兽名叫雷兽。它整天在海里无忧无虑,喜欢仰面躺卧,以爪击腹为乐,而每拍一下肚皮,就响起一声巨雷。九天玄女还说:“用夔牛皮蒙鼓,用雷兽的骨作为鼓槌,一敲起来,地动山摇,威力无穷。”
  常先醒来,忙把梦里的事告知黄帝。黄帝听罢,命应龙、大鸿派几个会水的能手,入海捉拿怪兽。不几天就将夔牛和雷兽捉拿回来杀掉,然后按常先的设计,50天就蒙成夔牛大鼓80面,做成雷兽鼓槌160根。传说地涿鹿大战开始前,黄帝就已把80面夔年大鼓埋伏在暗处,当蚩尤的军队冲向黄帝军队的前沿阵地时,黄帝把手一挥,80面大鼓一齐擂动,蚩尤的军队还未交战,就被鼓声震得人仰车翻,耳聋眼花,个个东倒西歪,溃不成军。黄帝军队乘着鼓声,起总攻,一举把蚩尤消灭在涿鹿之野。从此,鼓就成为我国古代战争中不可缺少的用具,人们以后就把它叫作“战鼓”。这种鼓至今还在黄陵县民间沿用。
  【防风氏】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吴使使问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群神于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节专车,此为大矣。”吴客曰:“谁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神足以纲记天下,其守为神,社稷为公侯,皆属于王者。”客曰:“防风何守?”仲尼曰:“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为厘姓。在虞、夏、商为汪罔,于周为长翟,今谓之大人”。
  【考古发现】
  历史考古,发现良渚文化遗址甚多,学者、专家综述良渚文化时考证“良渚王国”,就是和传说中的防风差不多的时期。良渚文化出土最显著的文物是玉器,玉琮、玉钺、玉璧三大神器,可以称为当时世界上的极品。
  【防风氏的历史】
  防风氏是远古防风国的创始人,又名“汪芒氏”,或曰“汪罔氏”。是天下汪姓的始祖。考《广韵。唐》:汪,姓。汪芒氏之胤。按《说文》:“胤,子孙相承续也。”古防风国在今浙江湖州德清的三合乡封山和禺山之间,即下渚湖一带,这是江南最大的湿地,深入其中,犹处汪茫之地。防风氏是当时的部落领袖,和大禹同时。《路史。国名纪》注引《吴兴记》:“吴兴西有风山,古防风国也。下有风渚,今在武康(按:即今浙江德清县)东十八里。天宝改曰防风山,禺山在其东二百步。”
  【传说故事】
  《国语。鲁语下》记载:“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按《史记》记载盖本于此。)意思是防风开会迟到,大禹借此把他杀了。其实防风是一位治水的英雄,因威信很高,引起大禹的嫉妒,借此把他杀了。在后世的记载中,德清三合乡一带有祭祖的风俗,并建有防风庙,即农历八月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共三天举行防风王庙会。《述异记。卷上》:“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之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在防风神话中提到防风氏是吴越地区亦神亦人的顶天立地的治水英雄,是能安邦立国、护佑生民,福泽吴越的祖先神,也是忠于职守,嫉恶如仇,帮助大禹扫除奸侫的大忠臣,是帮助大禹制订法律的法治元勋,文化英雄,防风是被大禹错杀的,不久大禹为他平反昭雪,并亲自拜祭。
  防风神话的发现是新石期四大神话发现之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他传说】
  防风常到湖岛,以玉器换取青铜器。
  解余子在湖岛,防风视作眼中钉。解余子三言二语击中犬儒的心病,犬儒欲壑难填,得此良医如天降神人,奉为上宾。防风大怒,拂袖而归。
  防风氏居住封山,是汪罔氏的一支。封山分东岭、西岭,至高处为乾峰。
  封山之阳有湖曰风渚,环湖四周有九里长,湖分上下,上为上渚,港叉纵横迷离,汀渚星罗棋布;下者下渚,湖面广阔,汀渚甚多,水涨汀没,水落渚现,湖荡四周多芦苇。防风建屋在湖中豸山、一个方圆几十丈的渚洲上,统领着散布于山麓和汀洲的百多户族人。
  防风氏族不大,防风的影响可不少,他本人个子大,气力大,相传,共工撞断天河柱子不周山,神州一片汪洋,防风身材高大,用双手取得天上泥灰,填垫坑洼,泥灰化成大山,把洪水挤进大海。其神勇可嘉,邻近诸邦国俱奉为酋长。
  防风有三个女儿,大女玉儿嫁茅山大东氏族长柯岩,二女仙儿嫁具湖尤苗氏族长水浒,小女可儿,年满十六,生得文静儒雅,无论身材、性格都和父亲防风恰恰相反,防风遇事哇哇大叫,可儿只放在心里,考量着对付,言语甚少,行事很多;防风神勇亮相在外表,可儿技艺藏在身内,不到时候不出手。光看外表,可儿是春风杨柳,弱不禁风,而实底子,可儿敢与虎斗龙博,无所畏惧。
  防风可以对大女、二女任意使唤,独怕惹这个小女生气,可儿不跟你顶嘴,生气了就出手,纵横驰骋,防风大个子也难以招架。
  树有根,水有源,可儿来到人世不一般,这要从可儿的娘说起。
  当初社会,没有医学护理条件,妇女怀孕听天由命,难产者甚多。当时也谈不上科学,族中巫师是代表天上的神,兼职医生、护士。
  防风的第九个老婆名叫涯草,来自海岛,聪慧灵明,技艺高超,极得防风的喜爱,相见恨晚,把前面几个老婆弃置一旁,集恩爱于一身。
  年轻时的防风四海为家,有了涯草之后,收敛了不少,在家时候多,卿卿我我,形影不离,必得出外,也只带着涯草,双宿双飞。
  如此这样,年长月久,惹得前面几个老婆大生嫉妒,大为生气,她们也是好人家的女儿,族长、首领的千金,岂肯认低罢手。八人相约毁谤、嘈嘻、挤弄涯草。同一个老公,同一幢房屋,低头不见抬头见,涯草虽然得有防风庇护,身藏技艺防身,但是众口铄金,不免生受了许多的恶气。
  涯草怀孕,恶气缠绵不散,贮积腹内,造成胎大难产。
  孕期过久,肚子的孩子迟迟不肯出来,涯草气闷难当,经常感到呼吸不足,头脑绞痛,有一种生不如死的味道。想想自己空有一身本领,遭遇排挤;想想自己如鸟入笼,没有展翅飞翔的机会,一口愤愤不平怨气,堵塞心田,昏死过去。
  族中巫师剖腹取出遗世胎儿。
  胎大儿小,胎衣包裹着澎涨的臭气,婴儿瘦削,奄奄一息,巫师问防风要不要留这个小性命在世,防风八个老婆一齐反对。防风已有二个女儿,要是个男的,他无论如何要抢救成活,又是一个女孩子,他心里也生犹豫。
  此时,刮起一阵大风,飞沙走石,对面不见人影。
  片刻,风止沙停,在场之人个个吃惊,婴儿消失,哭声远逝,原先婴儿置放处,留下玉铖一枚。防风拾起玉铖细细一看,只见是上方下圆,刃口未开,一侧铖面画一神图,牛角羽冠,圆目狰狞。
  涯草亡命,女婴失踪,接连失去二个亲人,伤心的防风把神像玉铖一直藏放身上。
  此后,防风远离女色,把全部精力投放在为族人、为百越多做好事、多作贡献,治水,种稻,得一方百姓赞誉的好口声,帝尧封他为侯,防风不受。
  防风氏先人原居住太行山东,黄帝杀灭蚩尤,跟随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死的死、伤的伤,逃散四方,防风氏后裔避居越土,代代相传对中原怨愤的情绪。
  越土靠近大海,早期就有先民辛勤开发。海浸大难,部分越人迁涉海外、部分越人迁居内地,存留越人部分“乃复随陵陆而耕种,或逐禽鹿而给食”。由于分散居住丘陵盆地,形成众多小邦方国,史称“百越”。
  防风氏和百越联姻,结成亲家,安居封山。
  十多年之后,有海客来访防风,言及其小女将回家门,防风大奇。自大风刮走婴儿,岁月变迁,几已忘却,突然闻听佳音,是喜是悲,无从说起。
  一日,风和日丽,防风正闲坐无聊,有猎人来报,有只斑斓饿虎叼走族人小孩,防风大怒,操起棍棒,带人众追去。禺山那边白日里传来虎啸猿啼,禺山有虎窝,族中猎人少有登临。老虎不进封山,防风不去管它,今日伤害族人,岂肯与它罢休。
  沿途又汇聚了不少族人,一齐奔赴禺山深处。
  众人在一岗头,惊骇而立,只见下方山谷平野,二只吊睛白额的黄毛大虎和一个头梳两髻的小丫斗在一起,两虎一人窜跳纵跃,土扬石飞,树折草斜,旁边荆棘丛中,还有几只小虎,虎视眈眈,候机下手,那一边地上,族人小孩,躺倒不动,伤死无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