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昊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三年,卒于太昊四十二年(甲午,前7527),终年六十七岁。遗体葬在宛丘太昊陵(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城北),尊号白帝、帝太昊。
  活动区域:
  太昊执政时期,其活动区域主要在太行山以东和山东半岛的山地,《淮南子、时则训》记载:“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国,东至日出之次,樽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昊,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这里清楚地说明,当时伏羲女娲政权所统治的区域在中国的北方和东部,而在长江流域和岭南地区及西部高原,同时还活动着其它部族的中华人,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氏族联盟政权。
  太昊初都于汶上(今山东济宁市西北),晚年时迁都于宛丘(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县北)。
  改革发明:
  太昊执政时期除继承了先祖伏羲所创造的远古文明外,还有了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在生活上的发明主要有三项:
  一是进行农田改革,放水浇田,史称“畎田”。当时气候多雨,洪水不断泛滥,黄河水携带着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冲击着下游洼地,形成大面积的平原。当时人们称这种河水冲击形成的平原为“息土”、“息壤”、“宿沙”、“夙沙”。太昊时期发明的“畎田”就是在这些平原上开沟挖渠,即可以灌溉农田,又可排泄洪涝,是农业文明的大发展。伏羲氏因有畎田之利,后被周边氏族称之为畎夷。
  二是对大风雨表的改革,太昊以前的大风雨表为木质,称木主,极易损毁。太昊改用石主为碑,以象髀骨,树立测试风雨的山碑天齐石主。又称石晷。
  三是发明草编织物——蓑衣。当时的气候晴天少阴雨多,夏季里更是经常阴雨连绵,麻类织成的衣物不利于田间劳作和渔猎。这时候,民间发明了用草和树皮编成的防雨工具,称作蓑衣,以适应当时的恶劣天气。后来,人们便把这项发明归功于太昊了。
  发明十二地支:
  传说十二地支是太昊的重臣勾芒发明的,古时的十二地支读音和写法与现在完全不同,古时的写法和读音是:⑴□读“孳zi”,即现在的子;⑵□读“孬nao”,即现在的丑;⑶□读“坳ao”,即现在的寅;⑷□读“娇jiao”,即现在的卯;⑸□读“臣chen”,即现在的辰;⑹□读“广guang”,即现在的巳;⑺□读“五wu”,即现在的午;⑻□读“围wei”,即现在的未;⑼□读“长cang”,即现在的申;⑽□读“酋qiu”,即现在的酉;⑾□读“渠qu”,即现在的戌;⑿□读“矿kuang”,即现在的亥。【因上古符号文字无法输入,写法暂时空缺】(据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
  功绩和传说:
  编蓑衣、创历法、发明畎田制,以石代木天表柱,乃太吴在古羽山的四项发明。太昊还针对当时古羽山地区多雨、潮湿的天气,发明了用草编织的蓑衣,至今云台山区及周边山民、农民还有编织或穿用蓑衣的习惯;在稻麦即将成熟季节,你在农田可看到身着蓑衣的稻草人,用以驱吓偷吃粮食的鸟类,太昊利用连云港地区多山、多岛、东临大海,地理位置适中的优越条件,指派羲仲在羽(蜗、隅、郁)夷的所在地云台山,建立了测天观海(潮)场所。为其创立八卦历法提供了日出日落、潮汐涨退、气候季节变化等数据。至今太吴指派羲仲观日祭日的遗迹还在。连云港是世界水稻种植的发源地之一,这已被将军崖岩画等史迹与出土文物所证实。这也是太吴部落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太吴利用连云港地处黄、淮下游,水量充沛(河水、雨水),土地肥沃,气候温湿,适宜农、牧、渔、猎的特点,进行了农田改革,放水浇田;其发明的畎田沟洫制,既可灌溉又可排涝;是农业文明的一大发展。太吴还改木制天表柱为石质天表柱,名石晷,至今云台山的东磊还有石晷残迹可寻。
  百鸟栖息繁衍的古羽山,是凤鸟图腾的发源地。太吴的另一个名号叫帝俊,帝俊又称为大吴嗥,其形状为鸟首人身,说明帝俊是鸟绝不会错。古羽山之地的大海和临海沼泽便成为百鸟觅食的天堂、繁衍的王国。鸟自然成为与其共存的人类的食物链之一,久而久之便产生出许多与鸟相关的习俗与文化。如以鸟的不同特性,任命部落里的不同职能官员的名称;以鸟的生活习性,来判断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发生变化;以不同鸟类的栖息地命名有关部落、民居的名称和族徽(图腾)。
  吴佬爷与十花城。传说在市区东部的埒子口外,有一座非常富裕繁华的神国——十花城。哪家、哪人做了坏事,吴佬爷就会降灾于彼;如行善做了好事,昊佬爷也会记着;待有善果了,就带你或全家乘他的芦苇筏到十花城去玩。这城墙、城门都是用芦苇编的,挡风挡雨挡潮水,开城门时昊佬爷也是用芦苇两根,搭成“十”字形,对着门念念有词:“昊佬爷来门开开!吴佬爷来门开开!”如此门就自动打开。城里物产丰富,应有尽有;人人穿金戴银,个个喜笑颜开,可自行取用,不用付钱。一次有一户人家进了十花城起了贪心,大包小包,全家疯拿;临走时,乘昊佬爷瞌睡间,还偷走了芦苇十字钥匙,说等下次再来;不想全家上了芦苇筏漂了不一会,就被海浪吞没;接着十花城也沉入海底,变成了浅滩,长满了芦苇。至今人们手拿芦苇十字钥匙,寻找十花城,可再也碰不上了。人们说是吴佬爷生气惩罚这一家,但也殃及无辜;自从沉了十花城,沿海海汛侵堤,灾难不断。据说这昊佬爷就是太吴,这十花城就是藤花落。
  观音老母、女娲与太吴。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通称观世音为观音大士、观音菩萨、救苦救难观世音等等;唯独连云港及周边地区的古人称之为“观音老母”。原来仪妙庄严、俊美无比的女性神灵,竟然被称为“老母”———位有些老态龙钟的婆婆,真耐人寻味。小时听大人讲:人是观音老母创造的,她捏泥为人,是人祖。现在才知道,这哪是观音,绝对的“女娲”。自然当地人称创造人类的女娲为观音,那么女娲的丈夫——太昊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女娲的化身——观音老母的配偶,这不是亵渎神灵,是两种传说的“东海之外”的合璧。
  二郎神、侉父、沧海桑田。二郎担山赶太阳,已是连云港地区民间家喻户晓的口头禅,至今遗留二郎神担的东陬山、西陬山在东部海滨,并有童谣、大鼓词传播至今:“一字洋洋离家乡,二郎担山赶太阳……”。歌颂二郎神担山镇住了后羿射下的九颗到处乱滚的毒太阳。看来这二郎神应是夸父,是居住在羽山一带操“侉”音的连云港人。据推测,这二郎神、夸父都是太吴的化身。二郎担山赶太阳也好,夸父逐日也好,都与东夷人的太阳崇拜有着密切关联。精卫填海的故事,后羿射九日的传说,都标志着我们这个“东海之外”头上顶日的太昊部族战天斗地的豪情壮举。
  太昊在位年表(供参考)
  公元纪年(干支)……在位时间……大事记
  前7568(癸丑)……元年……
  前7567(甲寅)……二年……
  前7566(乙卯)……三年……
  前7565(丙辰)……四年……
  前7564(丁巳)……五年……
  前7563(戊午)……六年……
  前7562(己未)……七年……
  前7561(庚申)……八年……
  前7560(辛酉)……九年……
  前7559(壬戌)……十年……
  前7558(癸亥)……十一年……
  前7557(甲子)……十二年……
  前7556(乙丑)……十三年……
  前7555(丙寅)……十四年……
  前7554(丁卯)……十五年……
  前7553(戊辰)……十六年……
  前7552(己巳)……十七年……
  前7551(庚午)……十八年……
  前7550(辛未)……十九年……
  前7549(壬申)……二十年……
  前7548(癸酉)……二十一年……
  前7547(甲戌)……二十二年……
  前7546(乙亥)……二十三年……
  前7545(丙子)……二十四年……
  前7544(丁丑)……二十五年……
  前7543(戊寅)……二十六年……
  前7542(己卯)……二十七年……
  前7541(庚辰)……二十八年……
  前7540(辛巳)……二十九年……
  前7539(壬午)……三十年……
  前7538(癸未)……三十一年……
  前7537(甲申)……三十二年……
  前7536(乙酉)……三十三年……
  前7535(丙戌)……三十四年……
  前7534(丁亥)……三十五年……
  前7533(戊子)……三十六年……
  前7532(己丑)……三十七年……
  前7531(庚寅)……三十八年……
  前7530(辛卯)……三十九年……
  前7529(壬辰)……四十年……
  前7528(癸巳)……四十一年……
  前7527(甲午)……四十二年……
  【少昊】
  少昊(前2598-前2525年),是远古时羲和部落的后裔,东夷人的首领,中国五帝之一,中国赢姓及其秦、徐、黄、江、李等数百个姓氏的始祖。
  少昊最初建立的的国度在山东省东海之滨的日照地区。
  《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儒帝颛顼,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出焉”。
  《山海经·大荒南经》写道:“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晋人郭璞在为《山海经》“甘渊”作注时说:“水积则成渊也。”珂案:大荒南经云:“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原作日浴,据宋本改)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经文“东南海之外”,北堂书抄卷一四九引无南字,无南字是也。大荒南经此节疑亦本当在此经“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之下,乃简策错乱,误脱于彼也。此经甘渊实当即大荒南经羲和浴日之甘渊,其地乃汤谷扶桑也。海外东经云:“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即此,亦即少昊鸟国建都之地。尸子(孙星衍辑本)卷上云:“少昊金天氏邑於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谓此也。则所谓甘渊、汤谷(扶桑)、穷桑,盖一地也。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王青教授在《从大汶口到龙山:少昊氏迁移与发展的考古学探索》一文中说:“少昊氏是史前东夷人的重要支系;考古发现的陶文和大墓证明;少昊氏不仅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而且还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期间经历了不断迁移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大汶口晚期以莒县陵阳河一带为中心;到大汶口末期迁到五莲丹土一带;龙山早中期又迁到日照尧王城、两城等地;在滨海地带形成超大规模的中心;龙山中期之末迁到了临朐西朱封一带;到龙山晚期又迁到曲阜一带。少昊氏的迁移过程是不断发展壮大和文明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经历了从古国到方国的社会转变。到龙山文化末期;少昊氏走向衰亡;被东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权实体取代”。
  据考证,《山海经》记载的少昊之国和羲和之国的甘渊(汤谷)在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内的天台山中。
  东夷人均崇拜鸟,少昊时代对鸟的崇拜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吴玉丽教授在《从古文字看先民的美意识与图腾崇拜》一文中又说:“百鸟之王少昊,名鸷,是一只鸷鸟,更是鸟崇拜最典型的氏族部落,在其氏族部落内,各氏族全以鸟为名,《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希究找玻凰希究芤玻击金稀⑺臼乱玻晃屦裾咭病N屣舻奈骞ふ⒗饔谩⒄攘俊⒁拿裾咭病>澎瑁排┱㈧杳裎抟フ咭病!弊猿莆訇缓蟠嫩白影焉鲜龃倒榛罚倘徊蛔阄牛魑从成訇恢岣欢嗖实哪裢继诔绨荩蚴侨沸盼抟傻摹6遥菘脊欧⑾植⒅な担鸠为布谷,爽鸠为鹰,鹘鸠为鸟、枭、雕。当时,以鸷鸟为图腾的少昊之国,征服并包容了分别以凤鸟、玄鸟;伯赵鸟、青鸟、丹鸟及五鸠、五雉、九扈等鸟类为图腾的大小部落(氏族),并给各部落(氏族)首领按其势力和特氏分别授予不同权限和职能的官衔,共同管理天下政事”。
  少昊陵
  古称云阳山,位于曲阜城东4公里处的高阜上,有“中国金字塔”之称。传为少昊的墓地,是我国著名古陵之一。陵阔28。5米,高8。73米,顶立12米,形如金字塔,故有“中国金字塔”之称。
  传说故事
  聪明美丽的皇娥每天在天宫中用五颜六色的彩丝织布,常常到深夜也不知疲倦。有时为了轻松一下,她便乘着木筏,荡漾在浩瀚的银河中自娱自乐。
  有一天,皇娥又乘木筏,沿着银河溯流而上,最后来到西海边的穷桑树下,把木筏停下。此树高达万丈,根深叶茂,花繁枝茂。叶子是红的,果实是紫色的。据说,这棵树一万年才结一次果实,吃了这种果实,寿命比天还高。
  当皇娥正在穷桑树下浮想联翩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位英俊的小伙子从天上徐徐而降。她好奇地打量着小伙子,见小伙子面如满月,眼如晨星,浑身上下隐隐发着光亮,十分潇洒,禁不住看得呆了。小伙子潇洒地来到皇娥跟前,深施一礼,道:“皇娥仙女你好!我是白帝的儿子,愿和你交个朋友。”
  皇娥惊奇地道:“啊,你就是启明星?也叫金星?原来就是你呀!我常常坐在这里,仰望东方天空的启明星,心里说,这颗星多亮、多美、多勤快啊,每天都把白天带给人间。她说到这里,耳热心跳,连忙收住话头,羞红了脸。
  启明星的脸微微一红,动情地说:“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