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春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碧血春秋-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兵近二个月,黄庆祥和万顺发各自节攒了二十几块钱。这在当时,对于来自山乡的青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虽然近二个月从来就没有领过军饷。但感觉当兵,还是比以前在酒坊打工强,不用干强度很大的体力活,挣钱比打工还来的快,来的容易。这么好的事,黄庆祥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保安队要采取硬抓壮丁的办法呢?要招兵贴过告示,把当兵的好处告诉所有的人。在农村有的是想当兵的人,根本用不着到处去乱抓?还有为什么不先整编,裁完那些不合格的兵后,再招兵呢?很多事让黄庆祥想不明白。
    平时,很少训练,没事的时候,黄庆祥就带着哪支步枪同万顺发常到江边的茶馆去坐,听人聊天。刚当兵时的哪种恐惧感,早就消失了。
    万顺发没有枪,有时出去应差,就借黄庆祥的哪支步枪的刺刀使。后来黄庆祥和万顺发就合用这支步枪,俩人谁要出公差,谁就使用这支枪。
    唐朝向黄庆祥和万顺发介绍七九式步枪的性能时说道:“汉阳造的七九式步枪又叫中正式步枪。因该枪使用口径为七点九毫米的子弹,所以就叫七九式步枪; 该枪枪长一点一米,加刺刀后有一点五米;容弹量为五发,最大射程八百米,对三百米以内的目标有杀伤力;枪重四公斤,是目前中国军队性能最好的步枪。”
    黄庆祥爱枪如命,去哪里都把枪带着,唯恐损坏。
    日子久了,万顺发找黄庆祥商量,对黄庆祥说:“我们被抓出来快二个月了,是否跟家里写封信回去,告诉家里现在的情况?要不然,父母、老婆会担心的。”
    万顺发毕竟比黄庆祥要长一岁,而且也成家了,考虑事情相对要周全一点。万顺发这样讲,黄庆祥也觉得有道理,便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排长答应让我们先干三个月。我想等三个月到了,要是决定留下的时候,再给家里去信。要是不留下来,我们就回去,就用不着给家里写信了。”
    “要留下来,也要先给家里商量。我家就我一个儿子,要是遇着打仗怎么办?还是先给家里去封信吧。”
    万顺发想当兵,又怕遇着打仗,坚持要给家里去信,告诉父母和妻子,自己在重庆当兵的事。黄庆祥觉得也有道理,便没有反对。
    黄庆祥长这么大,还从没出过远门。说实话,出来这么久也很想家。但又觉得外面的世界比家乡山区要好,家乡虽然山青水秀,但同重庆这样的大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况且,在重庆当兵比在酒坊打工要强。
    自从来到重庆这样的大城市,虽说重庆是山城,整天爬坡上坎,同大山没有多少区别,还是让山区里出来的小伙子感到惊奇。
    在重庆的朝天门码头,看见长江和嘉陵江里,有许多大轮船在航行。街面上有坐汽车的、抬滑杆坐轿子的、拉黄包车的,各色各样的人和事,很是热闹和新鲜。重庆这个大城市还有许多新花样,如电影院、戏院是山村里根本没有的;街上有许多姑娘,长得很漂亮,穿得也好,打扮的花枝招展,很招人喜欢。黄庆祥有时想,要是自己当官有钱了,也在重庆找个漂亮姑娘做老婆,再不回家乡哪穷山沟了。
    想到娶老婆,让黄庆祥想起连队营房外有一个做衣服的裁缝铺。这家人姓张,家里有一个十五岁的姑娘,叫张慧倩。姑娘长得很清秀,乌黑的头发,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很是好看,加上白里透红的皮肤,很招人喜欢。黄庆祥每次从营房进出时,常看见这个姑娘在裁缝铺里协助父母缝衣服。那时的居民大部分都很贫穷,去她家缝衣服的人不多,生意很清淡,加上其母亲有病,一家人的日子过的较艰难。姑娘明亮的大眼睛里,时常透彻着一种忧郁的眼神,让人怜爱。
    这个姑娘每天下午要去营房边的水井担水,经常在营房外的墙坎边采摘一种叫血皮菜的野菜(注:血皮菜又叫紫背天葵或紫背菜),这种野菜四川各地都有,适合在潮湿的地方生长,一年四季都生长的很茂盛。黄庆祥家乡也有这种野菜,哪是贫苦人家食的菜。有钱人家一般是不会食用这种菜的。
    有一次,天刚下过雨,姑娘到水井边担水,不慎跌跤。黄庆祥见状连忙跑过去将这姑娘扶起来送回家中。姑娘和她的父母非常感谢黄庆祥,知道黄庆祥是刚来不久的新兵,便邀黄庆祥有空常去他家中坐,这一来二去黄庆祥同他们家很熟悉了。知道这个姑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哥哥在重庆一间工厂做工,平时很少回来;姐姐已经出嫁了,家里只剩下姑娘和父母。
    黄庆祥见姑娘每天担水做重活很吃力,以姑娘柔弱的身躯和年龄,哪能承受如此重的生活压力。自己也是穷人出身,知道穷人的难处,很想去帮助姑娘做点什么事。帮姑娘担水吧,又怕连队哪些老兵看见嘲笑,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这时黄庆祥想到自己若是当官的就好,就没人敢嘲笑自己,就可以为慧倩姑娘做事了。
    今后如若发达了,能娶慧倩这样心地善良的姑娘做妻子,那该有多好!
    可是要当官有多难,自己是被抓壮丁出来当兵的,和上面那些当官的,一不沾亲;二不带故;三不是结义兄弟;没有什么门路可攀。
    黄庆祥想到在连队只有唐排长和李连长对自己不错。唐排长能文能武,很有才干,把自己和万顺发当朋友看待。今后若是继续当兵,一定要跟着唐排长闯天下。
    李连长好义气,上次打架哪件事以后,连长更看重自己了。虽不是拜把子兄弟,对自己的关照可比那些拜把子兄弟还要好许多。
    同万顺发怕遇上打仗不同,黄庆祥想如果今后遇上打仗,自己勇敢一点不怕死,也许凭战功能弄过一官半职的。常言道:“富贵险中求”说不定还能弄过大官来做,现在川军的许多大官都是农民出生的。
    黄庆祥从小就在小说书里,看那些凭战功出将入相的人,很是带劲。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出将入相,过荣华富贵的好日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做升官发财的梦了。
    万顺发给家里写信后不久,正在为万顺发和黄庆祥下落不明而担忧的两家人,获悉万顺发和黄庆祥被抓在重庆当兵,两家商量后,决定由黄庆祥的父亲黄青山和万顺发的父亲万有福赶到重庆,接俩人回来。
    二人为了万无一失,还请酒坊的赵掌柜出面,去县城请赵掌柜在县政府做事的亲戚,写了一封公函带上,搭船来到重庆,按地址找到万顺发和黄庆祥。
    有二个多月未能见到父亲了,对黄庆祥和万顺发来讲,当然是很高兴的事了。黄青山和万有福各自告诉自己的儿子:“你俩被抓来作壮丁,是因县保安队的队长,为了贪污征兵款,就将下面乡镇许多进城的老百姓以各种名义,随意抓去充数。赵掌柜见你俩几天没回去,派人到县城打听才知道是这回事。这不赵掌柜花钱请县政府写了公函,让长官放你俩回去。”
    黄青山和万有福要黄庆祥和万顺发回去,这时的黄庆祥和万顺发这对表兄弟,对回酒坊打工不感兴趣了。便请父亲和姨父到江边的茶馆喝茶,兴奋地告诉父亲,在重庆当兵比在酒坊打工要赚钱。黄青山和万有福不相信,黄庆祥和万顺发俩人各自将二个多月来,跟着李连长出去押货,收保护费分得的钱,拿出来给自己的父亲看。
    见到这么多钱,黄青山和万有福相信了。
    黄庆祥还把今后每个月有三块钱的军饷,二角钱一天的伙食费,每年有二套军装的事,向父亲细细地说了。
    听到儿子的介绍,黄青山最先动心。儿子出来才二个多月,就挣了那么多钱,确实比在酒坊打工强。自己家就那二亩薄地,儿子也大了,有这么赚钱的机会,要是干过二、三年,当过班长什么的,存几百块钱,就可以给儿子买几亩地,盖房子娶媳妇成家了。
    万顺发的父亲万有福有点犹豫,这当兵是比酒坊打工强。可自己家人丁稀薄,儿子结婚才半年,媳妇还没有怀上,要是遇上打仗怎么办?可不能断了香火。于是,万有福便动员自己的儿子先回家,让媳妇先怀上孩子,再出来当兵也不迟。
    没想到万顺发也不愿意回去,也想同黄庆祥一样,多赚点钱。便对自己的父亲讲:“连队有些官兵的家也在重庆,可以将媳妇接到重庆来,住一段时间怀上孩子后再回去。”
    万有福没法,只好遂儿子的心愿。
    黄青山和万有福在重庆住了二天,带着自己儿子挣得的钱,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临行时,黄青山嘱咐黄庆祥:“出门在外,遇事放聪明点,能避就避,不要充英雄。钱赚得够买地,娶媳妇就行了,尽量早点回来。”
    万有福嘱咐万顺发:“我回去就想办法,把你媳妇送来,早点让媳妇怀上,我就放心了。”
    万顺发没有想到,在重庆同父亲一别,竟成为终生的遗憾,从此以后,再以没有见到父亲了。
    黄青山和万有福这二位老实的农民,在返乡的途中,日军就向驻守在北平郊区宛平县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
    全面抗战爆发了。
    由于日军侵略中国的野心已定,为迅速攻占平津地区,便集中大量兵力向驻守平津的中国军队第二十九军发动全面进攻。针对日军发动的侵略战争,国民政府军事领导人蒋介石在江西的庐山,对外发表谈话时明确表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日军在华北大举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的时候,也在上海地区大量集结军队,准备向驻上海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8月13日,日军海军三十二艘军舰云集吴淞口江面。深夜,日军由租界向驻闸北、虹口、江湾等地的中国保安部队发起进攻,松沪会战爆发。
    面对来势汹涌,侵略成性的日军,中国人民只有奋起抵抗,挽救民族于危亡。
    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将军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立即通电全国,表示愿率川军四十万官兵出川参加抗战,共赴国难。
    黄庆祥所在的部队,作为首批出川参加抗战的军队,按军委会的命令到武汉集结,然后投入淞沪战场。
    部队要出川参加抗战了,对于黄庆祥和万顺发来讲,是始料不及的事。激于民族义愤,出于抗日救国的目的,俩人带着简朴的行李,义无反顾地随部队出发了。
    从重庆出发时,黄庆祥他们旅二千多人,在朝天门码头乘坐民生轮船公司的一艘大客轮向武汉驶去。
    黄庆祥和大部分川军官兵一样,离开四川时,随身的武器装备和行李,只有一支步枪,二颗手榴弹,二套军装,一床被子和一顶斗笠。万顺发连枪都没有,只有二颗手榴弹,一把刺刀,二套军装,一床被子和一顶斗笠。
    自从部队接到出川参加抗战的命令后,就一直流传着部队到了武汉,就归中央管了。就要按中央军的标准,发军晌和武器装备。
    重庆各界民众前来送行的人很多。人山人海地拉着各种送行的条幅,学生们呼喊着口号,场面很激昂。
    送行的人群中有许多是官兵的家属,他们同一般人不一样,大部分在哭泣,毕竟是亲人要上前线打仗,不知结果会怎么样?能否活着回来。
    人群中黄庆祥看见班长的老婆,带着他的二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站在前来送行的人群里,被拥挤的人群拦住,挤不过来。于是便告诉班长说:“班长,你老婆和小孩来了。”
    没想到班长看到他老婆和儿女,没有走过去,反而蹲到台阶上,哭泣起来。边哭边说:“让他们不要来,偏要来。全家来送行,这样不吉利,我这一出去,恐怕是回不来了。”
    班长是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兵油子,但非常迷信。平时也没少干各种坏事,可这次上前线打日本鬼子,自知凶多吉少。
    像班长这种久经战场的老兵,都感到凶多吉少。黄庆祥他们这些原来感到无所谓的新兵,一下就感到上前线打日本鬼子,恐怕也是有去无回。说实话,黄庆祥心里也有点悲哀,莫明其妙地被抓来当兵凑数,军事技能一点都没有,连枪都没有放过一次,就这样急匆匆地调上前线打日本鬼子,不知结果会怎样?
    万顺发就更难过了,上前线打日本鬼子,自己连支枪都没有,只好将表弟那支枪的刺刀挂在腰上,跟着队伍上船,自我感觉精神点。
    在欢送川军官兵出川参加抗战的人流中,黄庆祥也看见裁缝铺的那位姑娘同其父母站在欢送的人群里,流着泪向所有的官兵们挥手致意。
    黄庆祥和万顺发告别重庆的老百姓,随着部队上船,在汽笛声中,部队随轮船离开了重庆。
    他们乘船在长江之中航行,穿越著名的长江三峡,向武汉驶去。就这样告别了四川父老乡亲,开赴抗战前线,投入到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第三、首战告捷
    经过一周的航行,乘坐的轮船到达武汉,按原计划要在武昌休整补充以后,再投入淞沪战场参加战斗。因淞沪战场吃紧,进攻上海的日军,从原来上海派遣军的二个师团,又增加从日本国内和关东军抽调的部队,组成第十军,下辖三个师团的兵力。至此,增援上海的日军兵力超过十万。日军在上海作战的兵力从原来的二个师团增加至五个师团,总兵力超过三十万,企图在淞沪战场聚歼中国军队主力,打败中国军队后,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为改变淞沪战场的不利局面,军事委员会命令在武汉集结的川军各部不用休整,立即开赴淞沪战场,增援及替换前期战斗中伤亡较大的部队。
    第二十三集团军最初的任务是开往浙江,担任杭州至嘉兴一线的防御,防止日军从杭州湾登陆,确保淞沪战场中国军队的侧翼安全。前期到达武汉的集团军各部已经开赴浙江了。因此,当黄庆祥所在的部队到达武汉,还来不及补充,便立即出发开往浙江。
    本来从武汉到浙江,走水路可以顺江东下先到南京或者镇江,再换乘火车可以直达浙江嘉兴,具有时间快,行军路线短的特点。可能是因缺乏交通工具,他们只能从武汉徒步行军到杭州了。
    当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