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丁甘仁医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73-丁甘仁医桉-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痰通络。 
生黄 (三钱) 细生地(三钱) 西秦艽(二钱) 竹沥半夏(二钱) 青防风(二钱) 甘菊花(三钱) 
广陈皮(一钱) 炒竹茹(二钱) 生白术(二钱) 京玄参(二钱) 煨木香(八分) 嫩桑枝(四钱) 
大地龙(酒洗,二钱) 指迷茯苓丸(包煎,三钱) 
钱左 初起寒热,继则脐腹膨胀,右髀部酸痛,连及腿足,不能举动,小溲短赤,腑行燥结,舌苔腻黄,脉 
象濡滑而数。伏邪湿热挟滞,互阻募原,枢机不和。则生寒热。厥阴横逆,脾失健运,阳明通降失司,则生 
胀。痹痛由于风湿,经络之病,连及脏腑,弥生枝节。姑拟健运分消,化湿通络,冀其应手为幸! 
清水豆卷(四钱) 茯苓皮(四钱) 枳实炭(一钱) 嫩白薇(一钱五分) 冬瓜子(三钱) 通草(八分) 
全栝蒌(切,四钱) 郁李仁(研,三钱) 西秦艽(一钱五分) 大麻仁(研,四钱) 木防己(二钱) 
肥知母(二钱) 地枯萝(三钱) 
二诊 腑气通,脐腹胀势亦减。纳少,渴不多饮,小溲短赤,右髀部痹痛,连及腿足,不便步履,苔薄腻 
黄,脉象濡数。阴液本亏,湿热气滞互阻募原之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络中风湿留恋,营卫不得流通,还虑 
缠绵增剧。再拟健运分消,化湿通络。 
清水豆卷(三钱) 连皮苓(四钱) 枳实炭(一钱) 益元散(包,三钱) 天花粉(二钱) 猪苓(二钱) 
陈广皮(一钱) 西秦艽(二钱) 生熟苡仁(各三钱) 通草(八分) 大腹皮(三钱) 地枯萝(三钱) 
小温中丸(吞服,一钱五分) 冬瓜皮(三钱) 
三诊 腑气通而溏薄,脐腹胀势已能渐消,小溲亦利,右髀部漫肿,痹痛大轻,但不便步履耳。脉象虚弦 
而数,舌边红,苔薄腻。阴分本亏,肝脾气滞,蕴湿浊气,凝聚募原,络中痰瘀未楚,营卫不能流通。效不更 
方,仍宗原意出入。 
川石斛(三钱) 西秦艽(三钱) 地枯萝(三钱) 冬瓜子(三钱) 连皮苓(四钱) 陈广皮(一钱) 
木防己(二钱) 川牛膝(二钱) 生白术(一钱五分) 大腹皮(二钱) 藏红花(八分) 炒苡仁(三钱) 
嫩桑枝(三钱) 
朱左 诊脉三部弦小而数,右寸涩,关濡、尺细数,舌苔腻黄,见症胸痹痞闷,不进饮食,时泛恶,里热 
口干不多饮,十日未更衣,小溲短赤混浊,目珠微黄面,色灰暗无华,良由肾阴早亏,湿遏热伏,犯胃贯膈, 
胃气不得下降。脉症合参,证属缠绵,阴伤既不可滋,湿甚又不可燥,姑拟宣气泄肝,以通阳明,芳香化浊,而和 
枢机。 
栝蒌皮(三钱) 赤茯苓(三钱) 江枳实(一钱) 荸荠梗(一钱) 
五分) 薤白头(酒炒,一钱) 福泽泻(一钱五分) 炒竹茹(一钱五分) 鲜枇杷叶(三片) 绵茵陈(一钱五分) 
仙半夏(二钱) 通草(八分) 银柴胡(一钱) 水炒川连(四分) 鲜藿佩(各二钱) 块滑石(三钱) 
二诊 脉左三部细小带弦,右寸涩稍和,关濡尺细,舌苔薄腻而黄,今日呕恶渐减,胸痞依然,不思纳 
谷,口干不多饮,旬日未更衣,小溲短赤混浊,目珠微黄,面部晦色稍开。少阴之分本亏,湿热挟痰滞互阻中 
焦,肝气横逆于中,太阴健运失常,阳明通降失司。昨投宣气泄肝,以通阳明,芳香化浊,而和枢机之剂,尚觉 
合度,仍守原意扩充。 
仙半夏(二钱) 赤茯苓(三钱) 银柴胡(一钱) 绵茵陈(一钱五分) 上川雅连(五分) 鲜藿香佩兰(各 
二钱) 广郁金(一钱五分) 建泽泻(一钱五分) 栝蒌皮(三钱) 炒枳实(一钱) 生熟谷芽(各三钱) 
薤白头(酒炒,一钱) 块滑石(三钱) 炒竹茹(一钱五分) 通草(八分) 鲜枇杷叶(去毛、包,三片) 
鲜荷梗(一尺) 
三诊 呕恶已止,湿浊有下行之势,胸痞略舒,气机有流行之渐,惟纳谷衰少,小溲浑赤,苔薄黄,右脉濡 
滑,左脉弦细带数。阴分本亏,湿热留恋募原,三焦宣化失司,脾不健运,胃不通降,十余日未更衣,肠中干 
燥,非宿垢可比,勿亟亟下达也。今拟理脾和胃,苦寒泄热,淡味渗湿。 
栝蒌皮(三钱) 赤茯苓(三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鲜荸荠梗(三钱) 薤白头(酒炒,一钱) 
炒枳实(七分) 通草(八分) 鲜枇杷叶(三片) 仙半夏(二钱) 川贝母(二钱) 块滑石(三钱) 
鲜荷梗(一尺) 水炒川连(四分) 鲜藿香佩兰(各二钱) 生熟谷芽(各三钱) 
四诊 胸痞十去七八,腑气已通,浊气已得下降。惟纳谷衰少,小溲短赤混浊,临晚微有潮热,脉象右濡 
滑而数,左弦细带数,苔薄腻微黄。肾阴亏于未病之先,湿热逗留募原,三焦宣化失司,脾胃营运无权。叶香 
岩先生云∶湿热为粘腻熏蒸之邪,最难骤化,所以缠绵若此也。再拟宣气通胃,苦降渗湿。 
清水豆卷(六钱) 赤茯苓(三钱) 银柴胡(一钱) 鲜枇杷叶(四片) 鲜荷梗(一尺) 黑山栀 
(一钱五分) 炒枳实(八分) 块滑石(三钱) 仙半夏(二钱) 川贝母(二钱) 通草(八分) 谷麦 
芽(各三钱) 川黄连(三分) 鲜藿香佩兰(各二钱) 栝蒌皮(三钱) 荸荠梗(一钱五分) 
五诊 门人余继鸿接续代诊。小溲浑赤渐淡,胃气来复,渐渐知饥。头眩神疲,因昨晚饥而未食,以致 
虚阳上扰也。脘痞已除,午后仍见欠舒,良由湿热之 
邪,旺于午后,乘势而上蒸也。脾胃虽则渐运,而三焦之间,湿热逗留,一时未能清彻。口涎甚多,此脾虚不 
能摄涎也。今拟仍宗原法中加和胃运脾之品。 
清水豆卷(六钱) 赤茯苓(三钱) 块滑石(三钱) 鲜枇杷叶(去毛,四片) 鲜荷梗(一尺) 
黑山栀(一钱五分) 生于术(八分) 通草(八分) 仙半夏(一钱五分) 谷麦芽(各三钱) 炒枳实(八分) 
鲜藿香佩兰(各二钱) 杭菊花(一钱五分) 栝蒌皮(三钱) 川贝母(二钱) 橘白络(各一钱) 荸荠梗 
(一钱五分) 
六诊 饮食渐增,口亦知味,脾胃运化之权,有恢复之机,小溲赤色已淡,较昨略长,湿热有下行之势,俱 
属佳征。神疲乏力,目视作胀,且畏灯亮,此正虚浮阳上扰也。口涎渐少,脾气已能摄涎。舌苔薄腻,而黄色 
已化,脉象右寸关颇和,左关无力,两尺细软,邪少正虚。再拟温胆汤,加扶脾宣气,而化湿热之品,标本同 
治。 
清水豆卷(六钱) 赤茯苓(三钱) 川贝母(二钱) 鲜枇杷叶(四片) 鲜荷梗(一尺) 生于术(一钱五分) 
橘白络(各八分) 谷麦芽(各三钱) 杭菊花(一钱五分) 广郁金(一钱) 生苡仁(三钱) 炒竹茹(一钱五分) 
仙半夏(一钱五分) 鲜藿香佩兰(各二钱) 通草(八分) 建兰叶(三片) 
此方本用枳实、栝蒌皮二味,因大便又行兼溏,故去之。 
七诊 腹胀已舒,饮食亦香,小溲渐清,仅带淡黄色,昨解大便一次颇畅,作老黄色,久留之湿热滞浊,从 
二便下走也。今早欲大便未得,略见有血,良由湿热蕴于大肠血分,乘势外达,可无妨碍。脾胃运化有权,正 
气日渐恢复,当慎起居,谨饮食,不可稍有疏忽,恐其横生枝节也。再与扶脾宣化,而畅胃气。 
生于术(一钱) 朱茯苓(三钱) 通草(八分) 鲜荷梗(一尺) 鲜藕节(三枚) 清水豆卷(四钱) 
橘白络(各一钱) 川贝母(二钱) 仙半夏(一钱五分) 生苡仁(三钱) 谷麦芽(各三钱) 京赤芍(一钱五分) 
炒竹茹(一钱五分) 杭菊花(一钱五分) 建兰叶(三片) 荸荠梗(一钱五分) 
八诊 脾胃为资生之本,饮食乃气血之源,正因病而虚,病去则正自复。今病邪已去,饮食日见增加,小 
溲渐清,略带淡黄,三焦蕴留之湿热,从二便下达,脾胃资生有权,正气日振矣。舌根腻,未能尽化,脉象颇和, 
惟尺部细小。再与扶脾和胃,而化余湿。 
生于术(一钱) 朱茯苓(三钱) 谷麦芽(各三钱) 鲜荷梗(一尺) 鲜建兰叶(二片) 清水豆卷(四钱) 
橘白络(各一钱) 豆衣(一钱五分) 仙半夏(一钱五分) 生苡仁(三钱) 炒 
杭菊(一钱五分) 炒竹茹(一钱五分) 鲜藿香佩兰(各二钱) 通草(八分) 
九诊 脉象渐渐和缓,脏腑气血,日见充旺,病后调养,饮食为先,药物次之。书云∶胃以纳谷为宝。又 
云∶无毒治病,十去其八,毋使过之,伤其正也。补养身体,最冲和者,莫如饮食。今病邪尽去,正宜饮食缓 
缓调理,虽有余下微邪,正足则自去,不必虑也。再与调养脾胃,而化余邪。 
生于术(一钱五分) 橘白络(各一钱) 谷麦芽(各三钱) 鲜荷梗(一尺) 清水豆卷(四钱) 
生苡仁(三钱) 佩兰梗(一钱五分) 建兰叶(二片) 朱茯神(二钱) 生淮药(二钱) 豆衣(一钱五分) 
炒杭菊(一钱五分) 鲜佛手(一钱) 通草(八分) 
十诊 病邪尽去,饮食颇旺,脉象和缓有神,正气日见充旺。小便虽长,色带黄,苔薄腻,余湿未尽。四 
日未更衣,因饮食多流汁之故,非燥结可比,不足虑也。当此夏令,还宜慎起居,节饮食,精心调养月余,可以复 
元。再拟健运脾胃,而化余湿。 
生于术(一钱五分) 栝蒌皮(三钱) 川贝母(三钱) 鲜佩兰 
三钱) 清水豆卷(四钱) 朱茯神(三钱) 生苡仁(三钱) 通草(一钱) 鲜荷梗(一尺) 橘白络(各一钱) 
生熟谷芽(各三钱) 

卷五诸痛案
脘胁痛
属性:傅右 旧有胸脘痛之宿疾,今新产半月,胸脘痛大发,痛甚呕吐拒按,饮食不纳,形寒怯冷,舌苔薄腻而 
灰,脉象左弦紧右迟涩。新寒外受,引动厥气上逆,食滞交阻中宫,胃气不得下降,颇虑痛剧增变。急拟散寒 
理气,和胃消滞,先冀痛止为要着,至于体质亏虚,一时无暇顾及也。 
桂枝心(各三分) 仙半夏(三钱) 左金丸(包,六分) 栝蒌皮(炒,三钱) 陈皮(一钱) 薤 
白头(酒炒,一钱五分) 云茯苓(三钱) 大砂仁(研,一钱) 金铃子(二钱) 延胡索(一钱) 枳实炭(一钱) 
炒谷麦芽(各三钱) 陈佛手(八分) 神仁丹(另开水冲服,四分) 
二诊 服药两剂,胸脘痛渐减,呕吐渐止,谷食无味,头眩心惊,苔薄腻,脉左弦右迟缓。此营血本虚,肝 
气肝阳上升,湿滞未楚,脾胃运化无权。今拟柔肝泄肝,和胃畅中。 
炒白芍(一钱五分) 金铃子(二钱) 延胡索(一钱) 云茯苓(三钱,朱砂拌) 仙半夏(二钱) 
陈广皮(一钱) 栝蒌皮(二钱) 薤白头(酒炒,一钱五分) 紫丹参(二钱) 大砂仁(研,一钱) 
紫石英(三钱) 陈佛手(八分) 炒谷麦芽(各三钱) 
三诊 痛呕均止,谷食减少,头眩心悸。原方去延胡索、金铃子,加制香附(三钱)、青龙齿(三钱)。 
张右 胸脘痛有年,屡次举发,今痛引胁肋,气升泛恶,夜不安寐,苔薄黄,脉左弦右涩。良由血虚不能 
养肝,肝气横逆,犯胃克脾,通降失司,胃不和则卧不安,肝为刚脏,非柔不克,胃以通为补,今拟柔肝通胃, 
而理气机。 
生白芍(三钱) 金铃子(二钱) 左金丸(包,八分) 朱茯神(三钱) 仙半夏(一钱五分) 
北秫米(包,三钱) 旋复花(包,一钱五分) 真新绛(八分) 炙乌梅(五分) 瓦楞(四钱) 川贝母 
(二钱) 姜水炒竹茹(一钱五分) 
二诊 胸胁痛略减,而心悸不寐,头眩泛恶,内热口燥,不思纳谷,腑行燥结,脉弦细而数,舌边红苔黄。 
气有余便是火,火内炽则阴伤,厥阳升腾无制,胃气逆 
而不降也。肝为刚脏,济之以柔,胃为燥土,得阴始和。今拟养阴柔肝,清燥通胃。 
川石斛(三钱) 生白芍(二钱) 金铃子(二钱) 左金丸(包,七分) 川贝母(二钱) 朱茯神(三钱) 
黑山栀(二钱) 乌梅肉(五分) 珍珠母(六钱) 青龙齿(三钱) 瓦楞(四钱) 全栝蒌(切,三钱) 
荸荠(洗打,二两) 
章右 胸脘痛已延匝月,痛引胁肋,纳少泛恶,舌质红苔黄,脉弦而数。良由气郁化火,销烁胃阴,胃气 
不降,肝升太过,书所谓暴痛属寒,久痛属热,暴痛在经,久痛在络是也。当宜泄肝理气,和胃通络。 
生白芍(三钱) 金铃子(二钱) 左金丸(包,七分) 黑山栀(二钱) 川石斛(三钱) 川贝母(二钱) 
栝蒌皮(三钱) 黛蛤散(包,四钱) 旋复花(包,一钱五分) 真新绛(八分) 瓦楞(四钱) 带子丝瓜 
络(二钱) 
复诊 两剂后,痛减呕止,原方去左金丸,加南沙参(三钱)、合欢皮(一钱五分)。 
朱童 脘痛喜按,得食则减、脉象弦迟,舌苔薄白,中虚受寒,肝脾气滞。拟小建中汤加味。 
大白芍(三钱) 炙甘草(一钱) 肉桂心(四分) 云茯苓(三钱) 陈广皮(一钱) 春砂壳(八分) 
乌梅肉(四分) 全当归(二钱) 煨姜(二片) 红枣(四枚) 饴糖(烊冲,四钱) 
韦左 脘腹作痛,延今两载,饱食则痛缓腹胀,微饥则痛剧心悸,舌淡白,脉左弦细、右虚迟。体丰之质, 
中气必虚,虚寒气滞为痛,虚气散逆为胀,肝木来侮,中虚求食。前投大小建中,均未应效,非药不对症,实 
病深药浅。原拟小建中加小柴胡汤,合荆公妙香散,复方图治,奇之不去则偶之之意。先使肝木条畅,则中气始 
有权衡也。 
大白芍(三钱) 炙甘草(一钱) 肉桂心(四分) 潞党参(三钱) 银州柴胡(一钱五分) 仙半夏(二钱) 
云茯苓(三钱) 陈广皮(一钱) 乌梅肉(四分) 全当归(二钱) 煨姜(三片) 红枣(五枚) 饴糖 
(烊冲,六钱。) 妙香散方 人参(一钱五分) 炙黄 (一两) 淮山药(一两) 茯苓神(各五钱) 龙骨 
(五钱) 远志(三钱) 桔梗(一钱五分) 木香(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五分) 
上药为末,每日服二钱,陈酒送下,如不能饮酒者,米汤亦可。 
原按∶韦君乃安庆人也,病延二载,所服之方约数百剂,均不应效,特来申就医,经连诊五次,守方不更, 
共服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