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小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小婢- 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雪雁奇道:“府上大老爷就没说一句反驳的话儿?”唐家做主的可是他,而非老太爷。

听雪雁提到自己的丈夫,唐太太淡淡地道:“在他心里,家族是最要紧的,只要能给家里带来好处,又不是送自己的女儿去,有什么舍不得?”

雪雁闻言一怔,有些出神。

唐太太道:“不说他了,不过白生气。”

雪雁便知她和唐大老爷也不是外面说的伉俪相得,便拍拍她的手,道:“你放心罢。”

唐太太方送她上了轿子,直看着婆子抬出二门方回转过来,暗暗一叹,但愿昕丫头是个有造化的,免去给太监做妻,或者送给旁人作践。也幸亏她认得雪雁,深知雪雁为人,方能从容开口,不然,也不知道唐昕是个什么下场。

雪雁出了唐家,并没有去周家,而是去了旧宅。

于连生在宫里当差,只有每个月出宫办事时方来这里歇脚,家里还是那两个婆子和六个小厮,见到雪雁,都十分欢喜,迎上来道:“可巧,大爷今儿出宫了,在家里呢。”

雪雁听到于连生在家,亦是欢喜,忙进屋见过。

因天气炎热,于连生斜躺在凉榻上,身上只穿着藕荷色纱衫,白绫裤子,散着裤腿,头发也没有束起来,越发显得眉清目秀,斯文儒雅。

雪雁看了一眼,笑道:“今儿才见哥哥竟生得这样好,难怪有人做媒呢。”

于连生一愣,翻身坐起,问道:“什么做媒?”

雪雁坐在旁边鼓凳上,向旁边伺候的小太监道:“先给我倒一碗茶来,渴得很。”

小太监笑着上前,果然倒了茶。

雪雁吃了几口,润了润嗓子,方看向于连生,道:“听说哥哥升了副总管?怎么也不说打发人出来告诉我一声,让我替哥哥欢喜一会子。”

于连生摇着芭蕉扇,道:“什么喜不喜的,都是老爷的恩典。倒是你说做媒,什么媒?”

雪雁将唐太太所言告诉了她,又将见到唐三太太的事情也告诉了他,末了道:“哥哥常说,不知道多少好女儿被有权有势的公公作践,所以不学他们,又说那些女子多是被逼的,岂料今儿我算是长了见识,竟有那样一等富贵之家愿意将女儿许给哥哥。”

于连生眼里闪过一丝怒气,道:“这唐家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主意打到我头上来了。”

雪雁叹道:“听唐太太的意思,竟是老太爷也愿意的。”

于连生冷笑道:“区区一个唐家,当然巴不得愿意。戴公公的一个妾,原本乃是□品小吏的女儿,长得十分标致美貌,几年前献给了戴公公,尔后凭着戴公公的体面,这个妾的父亲如今已经做到长安府府尹了。还有夏太监的太太,娘家兄弟早做到五品官了。其他姬妾家人无不得到好处,自然有人也想做我的岳丈。这唐家三房恐怕就是打着这样的主意,将女儿嫁了给我,明儿就好争皇商的名分,再荫及子孙。”

雪雁忙问道:“大哥哥如今做到副总管,不知是否为戴公公所忌?”

于连生听出她的担心,笑道:“你放心,戴公公是极聪明的人,这些年都不曾为难过我,还不是因为老爷看重?是老爷看重的人,再怎么着,他们也不敢如何。”

雪雁放下心来,道:“如此倒好。唐家这事怎么办?”

于连生道:“只管交给我,你不必操心。”

雪雁素来信他,知他并无娶妻之意,早先就说了,等到年老出宫,就在自己所住之处买一处宅子,收养几个孩子养老送终,比什么娶妻继子都强百倍。

因赵云不在家,雪雁便在旧宅住下了。

也不知道于连生是如何料理的,总而言之,三天后唐太太来请她,又拉着唐昕对她千恩万谢,说家里已经决定明年出孝便给唐昕说亲,不将她许给太监为妻,也不将她送给别人。

唐昕向雪雁盈盈一拜,泣道:“大伯母都跟我说了,多谢奶奶怜悯,使我不必受人作践。”

雪雁忙扶她起来,安慰道:“不知我大哥哥是如何同府上说的,使他们改变了主意?”

唐太太道:“我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个缘故。昨儿于公公忽然过来,关着书房的门,不知道同老太爷、老爷和三老爷说了什么,出来时老太爷和三老爷面色惨白,像是受到了什么惊吓,老爷也觉得无趣,然后便改口叫我明年给昕丫头说亲。”

唐昕忽然道:“我知道。”

雪雁和唐太太听了,都不觉一怔,齐声道:“你怎么知道?”

唐昕道:“我身边小雀儿的姐姐是在书房做端茶递水的活计,可巧那日她送了茶水进去,听了几句,好似是于公公说什么再打他的主意,仔细跟圣人说一声,免去唐家的差事,横竖不知道有多少人家想领户部内帑钱粮。后来还说了什么,小雀儿的姐姐便不知道了。”

雪雁回来便问于连生,只是于连生回宫后便没再回来过,一连几日都是满腹疑团。

过了三四天,这日一早,雪雁去见黛玉,黛玉正收拾妥当,道:“竟巧,你同我去荣国府一趟,好歹也看看外祖母,这些日子每况愈下,竟是连人都认不得了。”

雪雁闻言大骇,道:“老太太怎么就病得这么厉害了?”

黛玉叹了一口气,叫紫鹃把叫药房配好的药一并带过去,方得空跟她道:“真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老太太病得那样儿,还药房给老太太配的药,竟都是些次的,便是人参,也只一些须末,说府里没有人参了,外面一时买不到好的,若不是鸳鸯向我哭诉,我都不知道。”

雪雁奇道:“府里竟艰难如此了?”

黛玉冷笑一声,道:“府里艰难,可他们谁囊中羞涩了?不过是有钱都藏着罢了。”

荣国府里只有贾母一人最疼黛玉,黛玉心里最敬贾母,为了贾母,她在荣国府里忍气吞声,也是为了贾母,在迎春出嫁之时私赠二百黄金,因此她最容不得别人对贾母不敬,偏这些各自肚肠的还是贾母的子孙媳妇。

雪雁安慰道:“我见姑娘配好了药,咱们先送去给老太太,老太太吃好了才是正经。”

黛玉点点头,叹道:“可怜外祖母这么大年纪了,偏要受这份罪。”

说着,去回周夫人。

周夫人知道荣国府里也就贾母一人疼黛玉,哪能不让她去,嘱咐了一番才放她过去。

雪雁随着黛玉到了荣国府,径自往贾母上房去,鸳鸯迎了出来,请进去。

雪雁见屋里冷冷清清的,唯有满屋药气。

黛玉看罢,皱眉道:“怎么没个人在屋里服侍外祖母?大太太呢?二太太呢?大嫂子和琏二嫂子,还有探丫头四丫头,怎么都不见?”

雪雁也觉得奇怪,贾母重病,眼前怎能没有子孙?

鸳鸯让两人坐,又叫人倒茶,方苦笑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有谁在意老太太呢?不过,大奶奶二奶奶三姑娘倒是常来,四姑娘不大来,听说常去跟妙玉论禅,说要绞了头发跟她一同出家做姑子。兰哥儿病了,大奶奶守着,葵哥儿也哭得厉害,琏二奶奶来看过了才回去。”

葵哥儿便是凤姐之子,满月后贾赦给取名为葵,生得白白胖胖格外讨人喜欢。

黛玉蹙眉道:“二哥哥也不曾来不成?”

提到宝玉,鸳鸯神色便淡淡的,道:“一早来请了安,听说外头有人请,便出门了。”

黛玉听了,便不再说话,良久方问道:“外祖母今儿可好些了?”

鸳鸯听了忙笑道:“自从老太太吃了姑奶奶送来的药,便好些了,今儿精神也好。”

才说完,便有丫头出来道:“鸳鸯姐姐,老太太醒了。”

鸳鸯忙请黛玉和雪雁进去,果然见贾母醒了,虽是满面病容,瞧着倒还好,只是黛玉和雪雁能明显看出贾母的精神不好了,一头银丝暗淡无光。

雪雁也忍不住心中一酸,和黛玉上前请安。

贾母笑道:“我就知道我的玉儿心里最想着我,还有雪雁这丫头,也忠义。”说着,叫丫头扶着自己坐起来,只半倚着靠枕。

黛玉坐在榻前鼓凳上,柔声道:“外祖母好生养着,我还想秋天里请外祖母吃螃蟹赏菊花,冬天里烤鹿肉赏雪景红梅呢。”

贾母笑道:“好,好,我也有许久没出去了,你来请我,我必去的。”

鸳鸯端了药过来,贾母一口吃尽了,道:“药碗让小丫头子拿下去,你去开库房,我给玉儿留了几件好东西,也给雪雁几件,就是前儿叫你收拾出来的,你去拿来。”

鸳鸯答应一声,去了半日,果然拿来两个匣子,一个大些的长匣子,一个小些的方匣。

贾母指着大的长匣对黛玉道:“我知道你爱风雅,也爱书画,给你别的,不如给你这些东西,这里头是我历年来积攒下来的名家真迹字画,有二十来卷,都给你了。”

黛玉眼圈一红,道:“外祖母留给二哥哥罢,给我做什么?我家里尽有的。”

贾母叹道:“不给你,给谁都糟蹋了。给宝玉的东西,我都留着了。你拿着,明儿给我生个白白胖胖的外孙子,就当是我这个曾外祖母给外孙子的东西。”

黛玉飞红了脸,不满地道:“外祖母!”

贾母笑了笑,道:“你年纪轻,但也进门一年半了,早些儿要孩子站住脚方好。”

黛玉听着不语。

鸳鸯在一旁笑道:“老太太放心,二姑奶奶才传了消息过来,说有喜了。”

雪雁和黛玉一听,都为迎春感到欢喜。

贾母喜道:“果然?怎么不早告诉我?”

鸳鸯笑道:“今儿才得消息,还没来得及跟老太太说,林姑奶奶和雪雁就过来了。这会子说也不迟,老太太好生养着,过了年就能抱到曾外孙了。”

贾母笑道:“好,好好,二丫头有了孩子,也算站得住了,一会子你收拾些好东西给二丫头送去,平常我没疼过她,如今我疼她一回。”

鸳鸯笑着答应了,将长匣子递给紫鹃,又将小些的方匣递给雪雁。

雪雁一入手便觉得沉甸甸的,不像是书画之类的东西,只听贾母道:“雪雁这丫头怕是个有后福的,不知道我能不能见到那一日。金银衣裳首饰绸缎你都不缺,我就给你些好东西,虽不及你们姑娘的书画,可是寻常也难得。”

雪雁打开方匣一看,里头却是好几个巴掌大的锦盒,塞满了方匣,尚未打开,便听鸳鸯道:“这里头是些珠子宝石美玉,都是老太太梯己中的上等之物。”

雪雁只觉得烫手,忙道:“这如何使得?”

贾母却是一笑,道:“给你你就收着,横竖我留着无用。你们心里如何待我,我都明白得很,给你也不枉,比别人强些。”

鸳鸯也劝道:“老太太这么说了,雪雁你就收下罢,明儿闲了,多来看看老太太。”

雪雁隐约觉得贾母像是在交代后事似的,只得收了。

贾母又笑着跟黛玉道:“剩下的东西明儿我都分了,到那时就不给你了。”

黛玉亦和雪雁一样生出几分不祥之兆,柔声道:“便是一个都不给我,我也不怨外祖母,何况外祖母现今还给了我这么些好东西。”

贾母听了一笑,说道:“你公公现今……”

话到中途,众人都没听到声音,忙看向贾母,却见贾母闭目安睡,神情祥和,鸳鸯忙扶着贾母躺下,盖上被子,方陪着黛玉和雪雁从里间出来,道:“老太太这些日子都是这样,往往话说了一截便睡过去了。”

黛玉心中一酸,登时掉下泪来。

鸳鸯含泪劝道:“姑奶奶快别伤心了,老太太到了这时候,也算是高寿了。”

黛玉如何听得这句话,忍不住泪如雨下。

雪雁连忙上前解劝,问鸳鸯道:“老太太的东西都预备着了?”

鸳鸯道:“这些都是早预备好了的,只是前儿抬出来了,老爷说,冲一冲,说不定老太太就好了。只是我瞧着老太太这一回和往常生病时不同,眼瞅着怕真是不行了,所以昨儿老太太清醒时就叫我收拾出这两匣东西给姑奶奶和你。”

黛玉听了这话,看向贾母的房间时,神情悲伤。

午后贾母又醒来一回,黛玉和雪雁陪着说话,这时邢王夫人李纨凤姐探春等人都到了,只没有惜春和宝玉,一时又说贾赦和贾政来了,黛玉和雪雁纷纷避让,也不过是请了安,说几句话,贾母问道:“宝玉呢?我的宝玉呢?”

贾赦一脸不悦,道:“宝玉出门还没回来。”

贾政忙看着王夫人道:“老太太病着,宝玉怎么就出门了?”

王夫人心里委屈,说道:“今儿一早外头来请,打发人来几回,宝玉推辞不过,老太太也听见了,才打发宝玉出去。”

贾母忙道:“是我让他出去的,怪你太太作甚?只是宝玉怎么还没回来?”

王夫人答道:“打发人去找他回来了。”

贾母疲倦地点点头,道:“等宝玉来了,你们叫我一声。”说着,又睡下了。

只是宝玉回来之时已经是深夜,众人都不好打搅贾母,便没叫醒贾母。

雪雁午后便随着黛玉回来了,又去周家坐了一回,方回旧宅,叫人预备素服,小兰诧异道:“预备素服做什么?”虽说是国孝,但是太上皇驾崩那几日着素便罢了,送灵之后便不再拘束他们衣着颜色。

雪雁道:“荣国府里老太太怕是不行了,先预备着,到时候总得去磕头。”

小兰面露诧异之色,随即点点头,将素服都预备起来了。

次日一早,黛玉又去看望贾母,这回雪雁并没有去,乃因于连生回来了,她想起唐家之事,意欲问个清楚,却听于连生道:“贤德妃昨儿夜里薨了。”

雪雁吃惊道:“贤德妃薨了?”

于连生揉了揉脸,一脸疲惫,道:“贤德妃近日因小月了,上头未免多照应些,吴贵妃心里拈酸吃醋,偏又有了身子,便去凤藻宫炫耀,岂料贤德妃虽然心思重,却并没有和吴贵妃争端,只是吴贵妃偏说贤德妃私相授受,又向老爷告状指明凤藻宫里的东西,说不是宫里的,凤藻宫里确有几件东西不是宫里的,谁宫里没几件?只是老爷在,慌得贤德妃请罪不住,是夜,便起来几次,下红止不住,竟是血崩,就此薨了。”

雪雁叹道:“我原想着,贤德妃娘娘不过是小月,并不要命,好生调理,几年就复旧如初了,谁承想这才没多少时候,竟薨了。”

于连生也道:“也是连惊带吓,素日又受了吴贵妃的气恼,郁结于心。”

雪雁皱眉道:“想必荣国府已经得了消息了?”

于连生道:“我刚从荣国府回来,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